过零丁洋

时间:2024-03-12 13:55:42 好文 我要投稿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1

  一、导入

过零丁洋

  (课件展示)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师:有同学读过这首诗吗?朗诵一下。

  师: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齐读)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师:自由是作者的信仰或说是理想,诗人为了追求信仰和理想,宁愿牺牲一切——包括爱情和生命,可见信仰、理想之崇高,那么,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又是如何为理想而奋斗的呢?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诗歌《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作者、背景简介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请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你了解的文天祥?

  明确:作家经历、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等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

  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是怎样的一首诗,竟然能够打动战场上兵戈相见的敌人?有时怎样的一首诗,让千百年来无数国人为之动容?

  三、初读诗歌 朗读、诗译

  师: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

  (1、正音,2、押韵,3、韵脚“经”、“星”、“萍”、“丁”、“青”,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

  师:同学们是否能读懂这首诗呢?(关键字词的解释)

  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惶恐:惊慌恐惧。汗青:指史册。

  师:你们是如何翻译的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课件展示。)

  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

  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 (课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1: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齐读)

  师:我们在正确解释字词的基础上,学着用诗化的语言翻译了诗歌。这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诗歌,在通过深入分析字词的深意来鉴赏诗歌。

  四、研读诗歌

  1、师:请同学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事?

  生: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这其中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第二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元。

  (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抗元,次年与元军讲和时被扣留。元方多次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生:“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生: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

  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

  2、师:诗歌的哪一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

  颔联、它用哪些意象来进行抒情?(饱含情感的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

  生:“柳絮”、“浮萍”。

  师: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

  生: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

  师:浮萍是什么?它与柳絮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方向。

  师: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国家将亡,自己身陷敌手,孤零一人,,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师:这两句诗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以比喻的方式(对偶)写国势和身世,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那么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生: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师:你来试试。

  3、师:哪一联可以看出国家当时的形势险恶,个人境况危苦?找学生读颈联

  师:有谁听出来了,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

  生: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

  生: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1277年兵败后途经此地,可见诗人在追忆往事)

  生:被押解到零丁洋。(1279年,作为俘虏被押解途径此处,写现状)

  师:“说惶恐”、“叹零丁” 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

  生:不是。

  师:那还指什么?

  生:“说惶恐” 表示自己当时,对国家举步维艰的忧惧不安。

  生:“叹零丁” 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深感孤苦零丁。

  师: 看来同学真正读懂了作者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 回首当初的 “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

  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学生读)“说惶恐”、“叹零丁” 应重读。

  4、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 (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生:誓死报国的精神。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

  补充故事: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

  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后来,元世祖敬佩文天祥,自亲劝降,打算授予他高官显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师:看着文天祥的诗,听着文天祥的故事,你的心中有何感受?

  生:敬意

  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生: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

  (生读)

  师: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 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师: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

  师:让我们听朗读录音,用心聆听诗人的爱国心曲。 (播放朗读录音。)

  师:朗读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课件展示)

  1.深刻理解作品。

  2.酝酿情感。

  3.把握节奏。

  师:让我们跟着朗读录音一起吟诵! (生跟随朗读录音投入地吟诵。)

  师:通过我们的反复朗读,大家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一生试背)

  六、赏析

  师: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你最欣赏哪一联?并说说欣赏的理由。

  师:浏览一遍,然后思考,这些诗句赏析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

  师: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

  (课件展示。)

  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

  5.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任选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句诗句赏析。

  生: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

  生: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

  生:颈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对仗工整。

  生:尾联,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合生取义的生死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

  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气吞山歌。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

  以这样的句式表达:

  读“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我读到了(你) 在亡国悲愤中的不息崛起 。

  啊, 顾炎武,

  你身处逆境而终无颓唐之想,这份坚定的民族气节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令后世为之景仰 。

  (谭嗣同 李清照、陈毅)

  师:对于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会读。读英雄的书,记住英雄的名,感动英雄的事,理解英雄的精神。不仅能够识英雄,敬英雄,更要及早立志做英雄。

  作业:扩展赏析(300字)

  题目:《读你》(你——可以是人名,也可以是作品。)

  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过零丁洋2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音」

  寥(liáo)惶(huáng)遭(zāo)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里特指史册。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影响」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过零丁洋3

  【原文】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题】

  6.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2分)

  7.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6.参考答案:示例: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颈: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评分标准:2分,写法、作用各1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7.参考答案:示例:表达了作者合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评分标准:2分,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过零丁洋4

  欣赏着飘着墨香的文字,思绪化作一朵彩云,飞翔在历史的长空里...

  零丁洋边,文天祥瘦弱,凄惨但仍坚决的脸上吸引了我的注意。冷冷的风吹动着他的头发,折磨着他瘦弱的身体,但是任凭狂风让她的身体东倒西歪,头发胡乱的飞舞,他那颗坚定的心始终不会动摇。他平静地吟诵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他苍白的脸上又呈现出一片愁云'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他扭头看向零丁洋,喃喃道'黄扩那个探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忽然,他哈哈大笑道'张世杰,不要放弃,干下去'他仰望天空,大步向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罢头也不回依然向前。

  汨罗江畔,屈原正在江边痛哭,他仰天长叹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苍老的江风吹动他的鬓发,他步履维艰行于孤苦的江边,于是我撑着<离骚>歌韵的船只,摇动<九歌>与<九章>的双桨升起<天问>不满的征帆。汨罗江边,谁能明白他心中交织着生与义的痛苦呢?他,伫立在江边,风轻轻拂过.......在生与义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义。在激荡的风浪中,我感受到了震古烁今的爱国激情。

  思绪被放在桌上咖啡的浓香拉了回来,看看桌上几个熟悉的人名,思绪如水中的涟漪一圈一圈向四周扩展着......

  居里夫人,镭的发现者,她把所得的'奖金大部分用于科学实验及赠送给贫穷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朋友。她将研究的结果毫无保留公之于众,

  詹天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中国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是最棒的。

  时代的不同,让我们报国的方式也变得不同。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在战场上厮杀。有时伏在桌前,钻研于难题之中,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或许二十一世纪不需要'白头搔更短',不用投身于江边,更不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是这种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或许我们不用钻研于镭的发明中,不用走遍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可是我们能遨游于书海中,沉入深刻的思考中。

  我还想化作一朵彩云,漂泊在古典文学的河里。目睹每一位英雄和伟人的生命光彩,收获每一位伟人给我带来的感动与启迪。

过零丁洋5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1、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

  ①“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②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2、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过零丁洋6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人物,他官拜右丞相,是宋末的重要政治人物。南宋末年,蒙古崛起,面对强大的蒙古军队,宋朝军民顽强抵抗半个世纪,最终被元军渡过长江,攻陷了杭州,南宋中央政府的主战派逃走。文天祥被任命为留守和谈代表,进入元军大营与敌人谈判。文天祥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但敌人并不会因为一个文人的说辞而退兵。文天祥逃离元军大营后组织了南方宋朝军民的抗元斗争,但失败被擒。

  元军主将把文天祥带在身边,文天祥全程目睹了元军追杀南宋逃亡集团的全过程,一直到惨烈无比的崖山之战。崖山之战是南宋最后的一个有组织的军事政治集团的覆灭之战,宋朝末代皇帝死在这里,南宋最后的宰相陆秀夫也死了,十万精英全部投海殉国。而文天祥在元军战船上目睹了这一切,他悲痛欲绝,几乎自尽。

  皇帝宰相自尽,身死国破,文天祥在这种绝望中被元军带到了“零丁洋。”所谓“零丁洋”又叫“伶仃洋”,乃是广东珠海口外的一处海湾,这里在当时算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海湾,这代表,整个中国大陆已经被元军占领,这世上再也没有可以扭转乾坤的力量了。元朝统治者为了收买人心,命令将文天祥送到北方的北京,打算劝降文天祥。

  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音

  寥(liáo)惶(huáng)遭(zāo)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里特指史册。

  注释

  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山河”句: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身世”就是说人生经历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句: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因竹片水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特指史册。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影响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过零丁洋7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2)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之景,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的感情。

  (3)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史册,该联表达了作者的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即可)

  (4)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5)“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不定,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6)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比喻、虚实结合。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答: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①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②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响应号召起兵抗元。

  6.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或者: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7.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抒发了作者爱国热情。

  8.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答: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情感线索: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先激愤后激昂即可)

  9.颈联有怎样的写作特色?

  答:“惶恐滩”和“零丁洋”巧用两个地名表达双关的语义,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达作者特殊的心境。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渲染出作者抗原失败后惶恐不安的心态、孤苦无依的感叹。

  10.选择题。

  (1)下面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应为“前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

  (2)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4)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11.理解性背诵。

  (1)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8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1、遭逢:遭遇(朝廷的选拔)。起一经:因为通晓一种经书而做官,指科举考试及第。

  2、干戈:盾与戟,代指战争。寥落:空旷冷落。四周星:指诗人起兵勤王到兵败被俘的四年时间。星,即木星,运行一宫为一年,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十二宫),古人称“岁星”,用来纪年。

  3、惶恐滩:赣江十八滩之一,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诗人曾因兵败经过这里。说惶恐:念念不忘“诚惶诚恐”,表示为国兢兢业业,谨慎小心。

  4、零丁:孤单,指孤身陷敌。

  5、留取:保存。汗青:古代记事用竹简,先用火烤干青竹片的水分,叫杀青,所以竹简也称汗青。这里专指史册。

  赏析:

  零丁洋,也作伶仃洋,在广东珠江口外。南宋末年,文天祥兵败,被元朝军队俘虏,押往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元军逼迫他劝降宋军守将,他出示这首诗,表示宁死不屈的'决心和大义凛然的精神。最后两句千百年来成为人们为正义事业献身的豪言壮语。

过零丁洋9

  读了这首《过零丁洋》朗朗上口的诗,使我激情澎湃,使我对文天祥的爱国情怀感到崇拜与敬仰,同时也为诗中作者所遭遇的悲惨事件感到悲伤。

  《过零丁洋》这首诗歌中所描述的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时所写的,全诗所描述得慷慨激昂,体现出文天祥的爱国之情,尤其是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这一句诗更体现了文天祥英雄的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仰和昂扬斗志、还有他那爱国民族气节。

  读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之后,我不禁想起了抗战时期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捍卫祖国领土,这不正是爱国的表现么?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总是很贪玩,从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每当我玩的满头大汗、全身脏兮兮的回家,爸爸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总是会唠唠叨叨的说:“儿子,你整天这么玩,能不能用玩的心思多用在学习上呀?老是跑去玩,长大后能有什么出息呀?”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总在想:“学习有什么好的,不就是读书认字吗?”但当我学习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之后,我渐渐的明白了,我们之所以要学习,那是为了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读书不忘报国,报国不忘读书。”所以想要为祖国做出贡献,那么读书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们不能像烈士那样,为国捐躯,但是我们也要怀着像烈士一样的精神报国,正如文天祥一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这奋勇激昂的诗句中,我越来越认真的读书了,对报效祖国的信念也越来越强了。《过零丁洋》这首诗歌,不仅让我对文天祥更加的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担负这一个伟大的使命,那就是——报效祖国。

过零丁洋10

  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过零丁洋1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位感慨万千的捍国勇士,如今却惨死,但他的精神,对!顽强不屈的精神,宋朝将士大多是为国哭,当然,也有几个卑鄙小人是为利哭。

  虽然宋朝不乏人才,而且他们都是忠心报国的勇士,但他们的皇帝都很昏庸,纵使他们百战百胜,但是,你就得想想了,他们虽然百战百胜,但他们也忠心报国,怎敢不以皇帝为主?所以最后闹了个国破人亡,而他们不食敌人的“栗”,有的要求向北死,我真想穿越时空去,把宋朝的皇帝千刀万剐。

  这是一首表达丧国之痛的歌,而他代表着,代表着他那倔强的气质,他虽被流放,但是他还有骨子里的骄傲,还有自己的意志,但他也知道,自己是无法抗拒的,他自己已经被痛苦隐没了。

  金兵破过后,他写下这悲痛之歌,和正气歌截然不同,但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既表现了文天祥爽快的态度,又看出了他视死如归的态度。多么勇猛、忠心报国的一位烈士呀!

  但现在,我们却愧对列祖列宗,把那一位忠臣的《过零丁洋》的'名句给篡改了,变成了“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得死。”那一位烈士的壮举却葬送在了烽火的玩笑,真是惋惜!

  他那是正气的、激励别人的顶峰之歌,也是叹着两宋兴衰之哀的哀叹之声。我希望,别人都能记住他,他是最伟大的!

  我觉得,他也在为国哭,但他一直都在坚持着、锲而不舍地报国,那报国的心自始自终都没改变过,甚至死。那“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报国之将呀!

过零丁洋12

  文天祥过零丁洋小故事

  文天祥(1236—1283),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号文山,民族英雄。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昺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新会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文天祥过零丁洋新解】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跋曰:

  上元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李不能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此诗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篇,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从主旨上看,作者表达了忠贞报国、宁愿死节的心志,这是共识,笔者亦无异议。但是,在对具体诗句的解读上,如“辛苦遭逢起一经”“皇恐”“零丁”的具体涵义等等,学界和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论。

  笔者认为,欲得《过零丁洋》一诗的真义,除了要以字义训诂、文法分析为基本手段,要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还要对文天祥的儒家修养境界有确切的理解。本着这样的认识,笔者不揣浅陋,解析如下:

  一、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辛苦”,困厄,艰难困苦。

  “遭逢”,遭遇。

  “起”,振作,匡扶。

  “一”,“与道合一”,此指与责任合一,即“义”。文天祥《御试策》曰:“所谓道者,‘一’,不息而已矣。”“尽职”而“不息”,于文天祥身上体现为“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文天祥狱中家书》)之履践,即临危受命的文天祥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合一”,抱持“国在我在,国亡我亡”的信念。

  “经”,宗旨,常理。《广雅》:“常也。”

  “干戈”,盾与戈,泛指刀枪。

  “落落”,纷纷、杂乱的'样子。文天祥《二月六日》曰:“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四周”,四处,周围。

  “星”,比喻用法,指箭镝。“四周星”指身边乱箭纷飞,若流星一般。《二月六日》有云:“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交沧溟。”“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以“o”“星”喻“箭”。《酹江月南康军何苏韵》云:“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又以“星”喻“白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意为自己之所以历经艰险,是因为遭逢国难,国家处于危难之中,需要仁人义士挺身而出,践行道义,所以自己才投身于沙场。文天祥于此处表达的是以恪守孔孟仁义之道为人生宗旨的儒家士子的坚定信念。文天祥《二月六日》诗云:“我生之后遭阳九”“南人志欲扶昆仑”。《正气歌》曰:“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六歌》其六云:“我生我生何不辰,孤根不识桃李春。天寒日短重愁人,北风吹随铁马尘。”《五月十七夜大雨歌》曰:“乾坤莽空阔,何为此凉凉?达人识义命,此事关纲常。”《告先太师墓文》云:“始我起兵,赴难勤王……呜呼!自古危乱之世,忠臣义士,孝子慈孙,其事之不能两全也久矣。我生不辰,罹此百凶。求仁得仁,抑又何怨?”《言志》诗云:“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维屹天柱。”皆与“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句在涵义、遣词用字上相似。

  从史实方面看,咸淳九年(1273年),襄阳城陷落,南宋势危。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十三日,文天祥接到勤王诏书,遂散尽家产,招募勇士,一时江南义士纷纷响应。有刘沐者,文天祥乡人,召同乡数千人,曰:“大丈夫,天地父母,江山子孙!”有张履翁者,于族人中募兵,曰:“吾世受宋恩,愿死报之,不知其他。”文天祥亦在自己的战袍上绣上“拼命文天祥”五字以明心志。]盖“一”之道作为华夏传统,南宋时仍广为仁人志士所秉持。

  二、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山河”,此指国土。

  “身世”,经历,际遇。

  文天祥《七月二日大雨歌》曰:“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遗忘。”形势消长,世事变幻,难免令人感慨。然大丈夫所感慨者非一身之宠辱得失,国难当头,忠臣义士惟秉持一腔正气,为国为民,尽心尽力而已――文天祥对此有坚定的认识。其《自叹》有云:“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为或人赋》云:“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酹江月何友人<驿中言别>》词曰:“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雪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在意境上皆可为参照。

  三、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皇恐滩”,地名,江西万安县境内赣江中。

  “皇恐”,惶恐,惭愧。

  “零丁洋”,在广东珠江口。

  “零丁”,孤身。

  文天祥德v元年起兵勤王,路过“皇恐滩”;被俘之后,随张弘范军至广州,路过零丁洋。

  所谓“皇恐”,惭愧之意,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之“愧”。文天祥忠肝义胆,心如铁石,其《题苏武忠节图三首》有句曰:“烈士丧元心不易,达人知命事何嗟”,故非为一身之际遇而“说”而“叹”。其《愧古人》有云:“但知慷慨称男子,不料蹉跎愧故人。玉勒雕鞍南上去,天高月冷泣孤臣。”感慨大雁离群,难有作为;其《求客》亦云:“男子铁心无地着,故人血泪向天流。鸡鸣曾脱函关厄,还有当年此客不?”明示虽然身不由己,但心有不甘,愿再上沙场。

  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赤诚之心,忠心。

  “照”,照耀,闪耀。

  “汗青”,竹简,指史书。

  “照汗青”,问心无愧,亦为后人留下榜样,激励后人坚守道义。文天祥《高沙道中》云:“初学苏子卿,终慕鲁仲连。为我王室故,持此金石坚。自古皆有死,义不染腥。求仁而得仁,宁愿沟壑填!”仁义之道践行至极处,乃是“舍身成仁”“舍生取义”。其《衣带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正可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注脚。

  综上,笔者以白话文译《过零丁洋》如下:

  屡经磨难,只因遭逢国有危难,臣子尽忠之时;义不容辞,遂置身于枪林箭雨之中。

  时运不济,山河破碎若风卷柳絮;境遇艰难,身世国运似雨打浮萍。

  当年领兵曾经由皇恐滩,自勉国士不可有愧;如今北上路过零丁洋,遗憾孤臣不能再战。

  人生自古谁无死?大丈夫自当取义成仁,问心无愧!

过零丁洋13

  《过零丁洋》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过零丁洋14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从军行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注】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乙诗“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D.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26.体会乙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中“抱”“践”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5.D(2分)

  26.这两个字动感极强,“抱”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践”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直插敌腹、锐不可当的战斗画面(或: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写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情。(3分)

  27.都是直抒胸臆。甲诗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乙诗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3分)

过零丁洋15

  ①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⑦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⑧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一颗爱国之心光照青史。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史册。

【过零丁洋】相关文章:

过零丁洋作文12-13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09-02

白水洋作文10-26

仙水洋作文11-27

桂林洋之旅作文05-08

白水洋之旅的作文08-06

洋泰山之旅作文08-07

游洋沙山作文12-10

(推荐)白水洋作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