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反思

时间:2024-03-12 08:29:4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敬畏自然》反思

  《敬畏自然》反思 篇1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文章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文章所张扬的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的思想,确实是有实际意义的,它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因为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惧,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敬畏自然》反思

  议论较盛,涉笔宏大,文句流畅,能引导学生对天地自然产生玄思。这是这个文本的特点,也是8年级学生学习这个文本所要面临的挑战。8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为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就是教师所要致力追求的。8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这篇散文,只能给以科学思维情感上关照,使其获得一定的现代意识。

  鉴于以上原因,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创新教学的问题。

  一是打破以往文本语言与内容兼顾的传统做法,而只选择了后者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目的在于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思想。(这样设计虽然削弱了文本语言的学习,但是强化了课堂语言和生活语言的运用,从而保证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与再认识,以此来加深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并促使他们能够正确支配自己的行动与实践。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颇具思想深度。虽然文中有些说法还值得商榷,但这无形中更为学生提供了质疑与思辨的空间。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一设计的目的达成很好。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既启迪了智慧又加深了体验。最后的“体验与反思”环节更把学生在本课中的收获外化为活动计划与口号,这既是课堂向生活的延伸,又是课堂效果的有力测评,对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具有强有力的激励引导性。

  二是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做法是采用了“电视节目现场模拟”的方法,通过对话、采访、合作、探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为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是避免学生审美疲劳,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又因为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语言与思辩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而目前颇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虽能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但往往又弱化了语文学习的本质。再加之文章本身观点较为独特,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因此上好本课须为学生创设思辩的氛围,这也是我采用“电视访谈”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课堂实践看,这一设计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有预习时丰富资料的介入,学生发言积极,思考积极,热情高涨,参与度极高,从而使课堂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敬畏自然》反思 篇2

  《敬畏自然》是一篇较严谨的议论性的散文,是要提出一个观点的,观点是什么,结论如何得出来,是需要让学生明确的。议论性的文章的严密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如同数学中的论证,一步步的推导出最后的结果,严密而无懈可击,文字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议论性文章的学习一般说来比较枯燥,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在本文学习中,让学生注意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第一段作者没有开门见山或者用直接点题的方式引入,而是把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认识摆了出来:人类要征服自然,把要证明的观点放在了最后:人类要敬畏自然,从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作者是如何论述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并且板书了以上的主要内容,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带动学生的思考,在思考过后,请同学来谈。为了更好的学习本文,多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读中,学生感悟到文字的严密性,道理的深刻性,对敬畏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学习之初,就有预习,更是齐读了两遍,还有在自读中思考问题。多读仍是学习语文的法宝。

  文章是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谈起,首先作者明确他的态度,在课文用“殊不知”这个词语表明自己反对这种观点的态度,接着课文从三个方面逐层推进的,首先指出人类智慧在自然面前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这个方面的议论是通过四点来完成的:航天事业的发展的空间在整个宇宙中只是很少的一点点,人类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人类对地球的挖掘有可能成为人类自身的陷阱,宇宙空间中可能存在着智慧等。如此说来,人类面对自然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话说到这里,文章水到渠成的谈到了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其次文章接下来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将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进行了比较,最后谈到大自然中到处都存在着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三个方面步步推进,课文最后一段得出了要敬畏自然的结论,文章非常严密。要遵循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敬畏自然》反思 篇3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并不很好理解,好在课文思路清晰,教学中我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设计了以下一些相关的问题:

  1、为什么说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想法?

  2、从哪几方面理解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并不值得骄傲?

  3、怎样理解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4、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是怎样的?

  5、课文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为什么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6、找出文中的反问句,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读课文时有了方向,在朗读一遍之后,又让学生迅速浏览进行勾划,学生的阅读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有必要先把问题作以简单的说明。

  前面的博文曾论及学习文章时要让学生入境,而要让学生入境首先老师自己要入境,本文说理性很强,那么教师首先要让自己信服,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要想法设法找一些佐证,要能真正地为作者的观点叫好,但带着学生学完之后又能走出课文。而要让学生入境,本文则要侧重于联系一些材料证明课文中的一些观点。而要让学生入境,好的导语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从一开始就能让学生走进课文,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强化这一条主线,让学生慢慢地得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或者是获得一些知识。当然学习过程中不时的.穿插一些有趣的话题或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种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办法,比如本文得到大自然创造了巧妙绝伦的艺术品,但苍蝇蚊子是这样的艺术品吗?学生对这一问题还是颇感兴趣的。

  总之,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学情(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就要让学生养成预习提问题的习惯,事先收集归纳,以此设计好教学,可课下预习,问题由课代表收集,提前交回),这样才能设计好教学,实施好教学。

  《敬畏自然》反思 篇4

  我们似乎一直坚信,我们是自然的主人,可在我们令自然屈服的过程中,却不得不面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毕竟我们也是这个地球的.生灵,我们影响其它生物同时也触动自身,我们常常以自己拥有智慧而自大,殊不知人类的智慧只是大自然智慧的一种工具,读完本文,你也许会有如此感受。

  《敬畏自然》反思 篇5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究性阅读的方法。有学生自读,教师导读,学生精读等教学环节,力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特别是精读的环节,安排了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钻研课文,疑难之处深入钻研,弄明白句意。尽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究答案。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篇课文难以理解。如,为什么说“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为什么说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等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找答案。解决了这些疑难,使学生的探究又进了一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在学生自己探究遇到问题之后,也就是因势利导,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层层推进的严密的论述思路,要求初二学生要尽快理清,并作进一步的探究,这个要求有点超出学生的现有水平,特别是对一些语句的理解,学生难以真正彻底解决。因此,这篇课文应该设计两课时,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探究得比较从容、比较深入。

  《敬畏自然》反思 篇6

  为了更好的学习本文,多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读中,学生感悟到文字的严密性,道理的深刻性,对敬畏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学习之初,就有预习,更是齐读了两遍,还有在自读中思考问题。多读仍是学习语文的'法宝。文体的学习,我以为还是非常必要的,课文内容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但是议论性的文章如何层层展开,确是非要得到老师的讲解不可,要突出文体学习,要遵循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重点是赏析语言和达标测试。本文的语言富有哲理性和思辨性,并且非常优美。我让同学画出最喜欢的句子,并用批注的方式加以赏析。并提示同学可以用标、圈、画,写的方式做批注。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做的较好,只有个别同学没有完成。同学在展示时,都是争先恐后,积极发言,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这一节课,我能够紧扣目标,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勾画圈点法、问答法等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完成本届课教学任务。这里面虽然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一些问题的问法上,使学生感到迷惑。语言表达不精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克服这些缺点,上好每一次课。

  《敬畏自然》反思 篇7

  八年级下期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

  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敬畏自然》反思 篇8

  《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虽然带有较多的议论成分,但在写法上比较灵活,有别于一般的议论文,故称它为议论性的散文。从本文的教学过程看,我们显然很容易模糊它与一般议论文之间的区别,将本文按照规范的议论文来教了。正因为如此,我们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清结构和归纳段落大意上,导致教学中的处置不当。本文的结构不是不可以讲,但不宜花过多的时间纠缠于此,因为理清结构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不能喧宾夺主。另外,对初二的学生讲“引论、本论、结论”这些专业术语,也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实际。

  关于《敬畏自然》一课的教学,人教社语文(八年级)培训资料上是这样建议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二是品味文章的语言。其建议很有见地,准确把握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特点。

  由此想到因材施教,我认为因材施教不仅是一种教学原则,也是一种教学智慧。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个别差异)加以区别对待。如果按照现代教育理念来重新诠释因材施教,那么这里的“材”应该包含两层意思――教学对象和教材。从教学对象的角度讲,因材施教就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实施教学;从教材的角度讲,因材施教就要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即根据教材(课文)的具体特点设计教学。否则教师水平再高,课讲得再精彩,也不能算是优质教学。

  《敬畏自然》反思 篇9

  《敬畏自然》是一篇新课文,属于议论性散文。今天上了第一课时,感觉效果还可以,现做如下反思:

  1、备课时就感觉本文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层层推进的结构上。本文是一篇较严谨的议论性的散文,是要提出一个观点的,观点是什么,结论如何得出来,是需要让学生明确的。推论性的文章平时学的比较少,议论性的文章的严密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如同数学中的论证,一步步的推导出最后的结果,严密而无懈可击,文字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就让学生通过本课《敬畏自然》的学习,体会议论性文字如何层层推进,最后得出结论的。

  文章是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谈起,首先作者明确他的态度,在课文用“殊不知”这个词语表明自己反对这种观点的态度,以下课文从三个方面逐层推进的,首先指出人类智慧在自然面前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这个方面的议论是通过四点来完成的:航天事业的发展的空间在整个宇宙中只是很少的一点点,人类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人类对地球的挖掘有可能成为人类自身的陷阱,宇宙空间中可能存在着智慧等。如此说来,人类面对自然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话说到这里,文章水到渠成的谈到了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其次文章接下来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将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进行了比较,最后谈到大自然中到处都存在着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三个方面步步推进,课文最后一段得出了要敬畏自然的结论,文章非常严密。

  在课文的学习中,就是将层层推进的议论过程作为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明了议论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非常投入。

  2、议论性文章的学习一般说来比较枯燥,但是这节课的学习确是让学生尽心投入到学习中,原因我以为是导入时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平时学习数学,熟悉数学的论证过程,一步步引导出最后的结论,如果用文字证明一个观点,到底该如何进行呢?再有,在本文学习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注意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学习,第一段作者没有开门见山或者用直接点题的方式引入,而是把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认识摆了出来:人类要征服自然,把要证明的观点放在了最后:人类要敬畏自然,从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作者是如何论述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并且板书了以上的主要内容,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带动学生的思考,在思考过后,请同学来谈,几个同学在谈的过程中,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全班同学听的都很投入,通过谈和听,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明晰。老师的讲解非常必要,要纠正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3、为了更好的学习本文,多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读中,学生感悟到文字的严密性,道理的深刻性,对敬畏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学习之初,就有预习,更是齐读了两遍,还有在自读中思考问题。多读仍是学习语文的法宝。

  文体的学习,我以为还是非常必要的,课文内容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但是议论性的文章如何层层展开,确是非要得到老师的讲解不可,要突出文体学习,要遵循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总之本课的学习,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敬畏自然》反思 篇10

  我在教《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一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二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法我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的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之初采用情景导入法,先让学生看《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我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由于使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敬畏自然》反思 篇11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力争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能真正走进文本,有一些属于自己的领悟和发现。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探究教材的任务交给了学生,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在探究、讨论中解决;并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的'研读文本的积极性在教师的请教中激发出来。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就告诉同学们:“大家朗读课文后,就将作为一名研究自然问题的专家,来接受我的采访,希望大家的回答能让我解开心头的谜团啊!”这样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在感知和研读课文时,无疑会更加认真和细致;

  在讲述本文语句蕴含的哲理、运用的修辞手法等问题时,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讲解,不仅会让课堂显得枯燥乏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于是我又采用让学生说的方法,让他们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然后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从而实现让学生在探究互动中有所收获的目的。

  读是思的前提。针对本课语言优美、富含哲理的特点,我多次设计了不同的形式朗读,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朗读中把握其主要内容。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他们按自己的惯常方式来对课文进行感知,以理清思路;在对优美句子进行赏析时,我要求学生大声朗读,以把握文句中蕴含的情感;而在选读课文时,我又要求学生齐读,以领悟文段内涵;另外,在整节课中,我也穿插运用了范读、领读、对读等朗读方式,力争让学生在读中有所领悟。

  当然,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散文,此前,八年级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这类文体。所以,在感知课文后,我让学生回答本文的说理方法时,本以为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的内容,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对此一无所知。面对同学们茫然的目光,我不得不多花费几分钟的时间来讲解这一问题。我想:在一点的突破上,如果由老师自己说出答案,再向学生略加提示,相信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敬畏自然》反思 篇12

  优点是:

  1、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处理基础性知识,学生对基础文字的掌握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流畅,思路清晰。

  不足及改进方面:

  1、由于学生对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负面影响认识不深,应让学生课前多搜集有关自然美景及人类征服自然活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再结合课件增强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直观感悟。如此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2、讲解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领悟,促使文章分析的不透彻,学生的主旨把握的'不好。

  3、教师自身文化底蕴不够,对教材挖掘的不深。

  所以,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我要继续加强学习,多听课,多读书,不断丰富自身的业务知识,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敬畏自然》反思 篇13

  《敬畏自然》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语文课程规范把七至九年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段。八年级下期继续致力于同学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考虑,《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同学从整体上掌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局部,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坚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身的私利由着自身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身。

  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同学学习。一是考虑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身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久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同学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测。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笼统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敬畏自然》反思 篇14

  这次开公开课我和世元都很紧张,又因为是一课两上,要展开比较,所以更加害怕。我们打电话商量了几次,世元一直说让我来定课,但两个人上课毕竟不比一个人上课,所以我们决定:他选出他比较喜欢上的课,我也选出我比较喜欢上的课,看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实在是时间仓促,星期二下午世元选了两篇文章《敬畏自然》和《大雁归来》,所以我马上到网上去查教学实录,看这两篇课文能不能上。可惜都没有找到,不过《敬畏自然》我倒是找到了一个教学片断,又翻翻教学参考书,我最终决定上《敬畏自然》,当时是出于两个原因:

  1、这篇课文很有深度。

  可以不容置疑地说,如果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文章,那么第三单元其他的课会上起来很容易,但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个问题实在是过于深奥,就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而《大雁归来》我认为,实在是太过于简单,当然也很容易把握结构、明确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而在朗诵方面,也无太多的发挥余地。这样的一篇文章要上出两个人的风格,实在是太难,也不易于更好地展现彼此的风格。

  2、这篇课文的观点有待商榷。

  在我想来,我们何必敬畏自然呢?那实在是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太渺小,我们看不到太远太远的未来。但既然在我们所知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称得上是“万物之灵”。我们为什么不征服自然,当然我们只要一边征服一边爱护就好了。反正平等永远是我们的向往,而我们永远也做不到罢了。反正征服自然也永远只是我们的梦想,我们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积极的鼓励呢?

  3、公开课要求展现学生的能力

  或许可以让学生就“征服自然”和“敬畏自然”两个问题开展一场辩论赛,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辩的机会,展现学生的能力。因为我当时在想,而《大雁归来》无论是在朗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展现上,都做不到这一点。

  课是定下来了,但是怎么上实在是个大难题。近来我总觉得大概是到了瓶颈期,上课老是不如意。不是按照教参所设计的上课思路来上,所体现的上课观念过于陈旧,不能和学生实现对话,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让学生自由质疑,有时就不能很好地围绕着课文的重点来解读,课上得实在太散。有个学生对我说:如果回到初一,我一定举手。但是新课程上多了,我却也渐渐习惯了上课的方式,不可能每一课都象初一时那样有许多新点子,给学生新奇和喜悦。怎么做?既然回不到初一,既然我也永远不能时时保持我的形式的创新性,那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思考学生要什么,我能给学生什么了。

  我查找了大量的教案,其中有几篇应该说是相当优秀的。周二晚上我把这些都看了,终于选定了其中的一篇我认为是不错的,打算照着上课。不过周三事情太多,教务太忙,我直到那天下午三点钟才开始从网上找了课件,然后进行修改整理。(意外是时时发生的,应该早些时间去备课,免得过于匆促导致没时间备课。)不过熟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往往是成于课件,也败于课件。虽然我心里记得金老师说过,备课是最重要的,做课件是次要的,但是还是走不出那个框框,那天晚上于是就在课件的修修改改过程中过去了。而对课文我唯一的感觉还是太难太难,读不懂。

  (周四)昨天早上第三节课在初二三班试教后,我唯一的感觉是:这课虽然学生表现很出色,但是我上不出激情。金老师指出我帮我做了修改,去掉了许多重复的方面,疏理出本文的重点是:为什么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等于敬畏我们自己。并指出最大的缺点是课文没上透。建议我抛弃以下一个环节:这篇课文哪些句子你认为写得很有文学性或哲理性,能不能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子来表达一下。

  我于是反复看文章,思考怎样上呢?要透首先要有板书设计,而板书设计往往给人一种预设的感觉,是现在很多公开课都在回避的。怎样安排课件中的板书,我想到了江国平上过的《安塞腰鼓》,所以想采用课堂生成型的板书设计。

  后来又询问婉红的看法,她认为,本文学习的关键是内容,而非论证的结构。她的话一针见血,我想,我对文章的内容也读不透,又怎么和学生在一节课内解决文章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两个问题呢?所以我终于抛弃了文学性的解读。转而专心思考:如何上透课文。

  想来想去实在是没有办法,这时我突然想起决定上这课的那天无意中看到的详案好象不错,只是记不清具体内容了。可惜这时要开校周前会了,我只能暂停对资料的查找了。

  那天晚上,我向倩兰要了计算机房的钥匙,因为就我去年上公开课所得,到了多媒体教室,学生往往随着年龄增大,而容易男生全坐一起,女生全坐一起,导致不好上课或上课纪律不好。所以我早想着要看看多媒体座位安排,然后帮学生安排好位置。但是在我帮王老师点完名后,我发现时间实在太忙,所以只能先去看看,发现多媒体教室是第一排坐7人,第二排坐8人,第三排坐9人,第四排坐10人,第五排坐11人。今后可以照此安排。但是终于没时间安排,今后建议可以早一周完成此任务。那晚的主要时间都花在寻找那详案上了,但一直没有找到那详案,所以以后看到好的资料要及时把它存起来。此外,感觉很遗憾,因为那晚真的可以算是一事无成,教案没写,心中总是惶恐,连觉也不得安睡。我一直在想,这是一篇充满思辩的课,我应该象周选杰一样把他上得很有深度和启发性。

  直到第二天一早第一节课,我借了若微二班再次试课,虽然是力图把课文给讲透了,但是解决了那两个问题也已到了下课时间。很多后续环节都不能做。听课后,若微为我很是着急,她为我详细地在书上划下了本课中的关于人类智慧和大自然智慧的差距的作者阐述的几个角度,然后又建议我对导入作修改,说可以找茅老师商量。

  马上就要到第四节课了。我一下狠心,既然这篇课文不能按照江国平的风格上出我的激情,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有它本身的风格,我也没有能力象周选杰那样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去挖掘探究。因为这篇课文是那么难。那么我干脆抛弃其它,难课简上好啦。所以我马上按照若微对文章框架的梳理,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把上课的思路重新整理:

  整体感知:为什么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作者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合作探究: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写人类与自然智慧的`差距?

  深入思考:在敬畏之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然?平等对待、爱护自然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对自然又有哪些不敬之举呢?能不能举例说说。

  人类如此对待自然,大自然又是如何惩罚我们的呢?请看视频。

  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畏之心齐读课文的第一段吧,让我们怀着深深的爱护之心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那么爱护自然是否意味着以后我们所有的树都不砍了,所有的水都不吃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然不是,作者的意图在于让我们能冷静地思考我们是如何改造自然。

  思路理好,我马上改课件。先马上查资料《愚公移山》,我找到了FLASH,这是很幸运的事。不过以妨万一,我也搜集了文字资料把它做在课件里。然后按上面的思路改课件。时间过得很快等我改完课件已经第三节课过了快一半了。所以我马上做最后的一件事,那就是把教学思路抄在课文上,然后在旁边把每个问题的时间把它分配好。怎么分配呢?先是结尾安排大约10分钟,开头5分钟,自读课文一遍括整体感知安排10-15分钟,合作探究安排10分钟,最后还剩下5分钟机动时间。接下来我我马上把课文再好好回顾几遍就去上课了。应该说今天的课在准备上,实在是太匆促了。

  教学经验:1、以后建议周一前定好上课内容,周二备课,周三试课第一节,周三完成教学详案写作,周四试课第二节,周四下午整理出来,周五直接上公开课。建议上午2-4节上课,因为下午学生容易集中不了精神,会想着回家。

  2、建议早一周安排好学生多媒体的座位安排表,免得纪律不好控制,课堂教学涣散。影响自己心情。

  3、建议开课前四天心无旁骛,当然要注意合理休息。

  4、建议开课前一定要安排好上课几环节的大致时间,心中有数。

  5、建议详案一定要写,可以避免语言细节上的许多小毛病,如字句不通,过渡不自然。

  6、建议制作课件时一定要注意采用板书课堂生成型结构,具体参照江国平方案。

  7、建议遵循课的风格,如适合朗诵的多多培养或发挥学生的朗诵能力,适合思辩的多多发挥学生的思辩能力。

  8、建议公开课一定要能发挥学生的能力,导入别太难,以激趣为主。

  9、建议难课简上,简课难上为策略。

  10、建议多多听从他人的经验,多多向别人学习。

【《敬畏自然》反思】相关文章:

敬畏自然导学案03-02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11-28

敬畏自然导学案必备(2篇)03-03

敬畏的作文07-22

大自然的启示反思03-07

敬畏泥土作文09-17

谈敬畏作文07-23

心怀敬畏作文08-10

敬畏文字作文07-27

敬畏孤独作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