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的故事

时间:2024-03-10 20:20:40 好文 我要投稿

孝亲敬老的故事15篇(荐)

孝亲敬老的故事1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其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孝亲敬老的故事15篇(荐)

孝亲敬老的故事2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的时候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孝亲敬老的故事3

  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之后他官至司空。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孝亲敬老的故事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题记

  敬老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老人,则是话题中不曾褪色的字眼。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可经常从电视新闻中听说有人撞了老人跑了;路人看见老人摔倒置之不理。我就常想,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美德真的消失了吗?

  可前几天看见的一幕幕,让我心头暖暖的.。那天放学,看见一位中年男子正骑着自己的单车,往前行。突然!一位老奶奶停在了街道的中间,她正在捡地上人们乱丢的塑料罐。那位中年男子看见了,慌张得立即把单车的车头转向右方,摔倒在地上。那位老奶奶吓得魂飞魄散,也跌倒了!

  那位中年男子不顾自己的伤,立即爬起来,去看看那位老奶奶有没有受伤。中年男子看见奶奶的膝盖受伤了,马上撕烂自己的衣服角边,给老奶奶包扎。包扎完后,中年男子扶着老奶奶起来。关切地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的伤还疼吗?”老奶奶轻声的说:“不疼了,谢谢你啊!”中年男子说:“那就好,那就好。老奶奶,对不起喔!是我太不小心才差点撞到了您。真是对不起啊!”

  老奶奶见这位中年男子这么诚恳的向自己道歉,并对他说:“小伙子,您不用向我道歉,因为我自己也有错的地方,我不该在路中间停留那么久的,真是不好意思啊!”中年男子见这位老奶奶没事了,就把自己的自行车扶起来,问:“老奶奶奶奶你家住在哪里啊,要不我送你回去怎么样?”老奶奶欣慰地说:“不用了,谢谢你的好意!”

  就这样,这位中年男子就消失在老奶奶的目光之中了。可这一幕却久久地萦绕在脑际。尊老爱老敬老,就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孝亲敬老的故事5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孝亲敬老的故事6

  原谷是春秋时陈留一带的人。他9岁时,祖父已经年老不能耕作了,父母厌恶祖父,商议将祖父丢弃荒郊野外。原谷听说后,跪在双亲面前求情,遭到斥责。

  次日清晨,父亲命原谷抬篓,把祖父丢弃荒野。在路上,原谷抬着篓子走在前面,一边走一边回头望望祖父。风烛残年的祖父坐在篓子里,神情黯淡,表情呆滞,注视着频频回头的孙子。

  将老人抬到荒野后,父亲命原谷抛掉篓子回家。原谷不仅不抛掉篓子,反而把篓子紧紧地背在了身上。父亲不解地问:「要这个破篓子干啥?」原谷一本正经地回答:「等您年老了不能耕作时,我好用它把您也送到这里来。」

  父亲听了当即怒道:「小孩子,怎么能跟大人说这种话?」

  原谷反驳道:「儿子应当听从父亲的教诲。您能这样对待爷爷,我为什么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您呢?」

  原谷的'话使父亲大为震惊,继而羞愧难当。他跪倒在父亲面前哭求饶恕,带着愧色将老人抬回家中,精心赡养,孝敬终身。

孝亲敬老的故事7

  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之后,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我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孝亲敬老的故事8

  一个老太太92岁了,早年丧夫,自36年前二子三女各自独立之后,她就轮流着在各子女家过活,原来是每家家都差不多十天左右,各个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对她很好,时间长了,她就过多地在二女家住下了 ,二女婿是个工人后来当个小官,靠工资生活,并不富裕,比其它几个略有不如。但老太太就是觉得二女婿贴心,心理更安稳,住的时间长了二女婿把老太太的生活习性都掌握,虽然没有多好的,但口味大都是随着老太太转的,一起生活了一年又一年,二女婿把父母都送走了,照顾老岳母的.生活还是照旧。日复一日,简单的生活过了36年了。老太太依然健康。

孝亲敬老的故事9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事例六

  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孝亲敬老的故事10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孝亲敬老的故事11

  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明白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孝亲敬老的'故事12

  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传承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敬老爱老。我们不能口是心非,更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敬老爱老的程度。

  一次,我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提着一大箩筐菜艰难的往前走。她可能有七八十岁了,脸上布满了蚯蚓一般的皱纹,每走一步,她就要深喘一口气。 走了一下子,可能她提不动了,哐啷一下,菜和人全都倒在地上,菜洒了一地。老人马上爬起来把菜捡到箩筐里。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个妇女,愤怒地指着她破口大骂道:平时我供你穿,共你住,现在让你提一下菜,提都提不了。还养你这个老棺材,真是“白”养了。 老人哆嗦了一下,摸了一下自己的腰,转回头继续捡菜。 当时一股怒火涌上了我的心头,这个人也真是的.,怎么可以让老人提这么大一筐菜呢?老人提不动,还骂她。她好歹也是你长辈呀。你怎么样也不能去责骂她啊。

  旁边围了一大群看戏的人,议论纷纷。有些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走到里面去帮老人说话:“骂什么骂,你有一天也会变老的,你希望你孩子也对你这样吗?”那个妇女哑口无言,见没有支持她的人,气汹汹的往回走,边走边喃喃道:“切,别人的事情要你们管什么?” 等那个妇女走了以后,我和别的一些人把老人扶起来,让她坐在椅子上,给了她捶一捶背,我帮那个老人提着菜回到了她的家,老人看了看我们,不知该说什么,对我们感激不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不帮着老人做一些事呢?帮他们捶捶背,扶她们过马路,给他们让座......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为什么我们却做不到呢?有些人不但不敬爱长辈,反而给他们添乱,增添麻烦。就如同开始那个破口大骂自己长辈的妇女一样,最终被旁人嘲笑和辱骂。我也把这件事深刻的记在脑中。 一次,我们一家和外婆出去吃饭,当车子准备出发时,却发现外婆迟迟不出来。于是我马上跑上去,扶着外婆做到车上,外婆微微笑了一下。

  是啊,她们不求你为她们做的事的大小。她们非常容易满足,只要你有这一份心。 让我们一起发扬这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良好美德吧。敬老爱老,从我做起。

孝亲敬老的故事13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请听下面两则故事。

  一则是“方观承千里探亲”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另一则是“冯玉祥买肉孝父”的故事。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 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一切的一切,无限的无限;

孝亲敬老的故事14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之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孝亲敬老的故事15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我方才食用,出门前必须禀告,回家后必须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孝亲敬老的故事】相关文章:

孝亲敬老的故事03-10

敬老孝亲作文11-12

孝亲敬老作文07-28

孝亲敬老的作文08-22

[优]孝亲敬老作文11-09

【推荐】孝亲敬老作文05-05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作文05-08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作文07-25

孝亲敬老作文(10篇)11-22

孝亲敬老作文(精选10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