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劳动的开端》教学实录
《劳动的开端》教学实录1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来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篇课文。咱们已
经上了一节课了,谁来说说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资本家和他们的走狗们根本不把劳动人民的身体不当一回事。
生:作者小小年纪就要去劳动,我特别感动。
生:这篇课文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生:我觉得作者很懂事,家庭很困难,他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师:同学们,正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在当时这样的社会中,那些本该像我
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的孩子,却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冷暖;那些本该拥有着理想和幸福的孩子,也过早地承担起了生活的重任,踏上了艰难的道路。打开课本,请大家好好地去读一读作者挑煤赶路这一部分内容,在这里,有没有特别打动你的地方?请你用——划出来。然后再好好地去想一想,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你?开始。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有没有特别打动你的'地方?
生:“我鼓起勇气,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
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我很坚强。
师:你体会得很好,能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得很快。)
师:读得这么快,慢慢读。
(学生三读这句话。)
师:这一次好多了。同学们,还有其它打动你的句子吗?
生:这句话特别打动我“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师:为什么会打动你的?
生:因为从这个中可以看出一个12岁的男孩子,瘦瘦的身躯,又要去挑煤,一定是很艰难的。
师:你感受到了这份艰难。但是你读得不是很好。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再读,又读错,教师再纠正。)
师:同学们,谁也划了这个句子?
(生举手,教师指名。)
师:为什么会打动你的?
生:因为我觉得作者小小年纪,就要去挑煤赚钱,我觉得他很辛苦。不像我们那么幸福。
师:在这个句子中,你觉得哪一个地方特别能够说明这一点?
生:“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这里。
师:你把这个地方读得稍微再重一些,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同学们,在这个句子中,你觉得哪些词语咱们也不能忽视?
生:我觉得是“生疼”。
师:很疼痛的感觉,是吧?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
师:有比她读得更艰难的吗?
(生读)
师:有进步。谁比他读得更好。
(生读。)
师:好。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师:大家把课本放下,看老师读。
(教师范读。)
师:慢慢读,带上咱们各自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当我读着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就是文中的主人公。我觉得自己的肩上有的千斤重担,我仿佛觉得我的力气在慢慢变小,我的脚步在慢慢变重。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师:还有其它打动你的话吗?
生:“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师:为什么这个句子会特别打动你?
生:因为我从来也没有经历过这种事:腿上流血,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
师:你能够把这种痛苦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
《劳动的开端》教学实录2
一、检查生字,回顾课文内容
师:今天上什么课,大家知道吗?
生:知道,劳动的开端。
师:上过吗?
生:上过。
师: 张老师已经给大家上过一节了。那谁来说说上节课做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
生1:我们把课文的层次分了出来,概括了每层内容的意思。还学习了一些文字里面的东西。
生2:学习了分段的方法。
师:生字学了吗?
生:学了。
师:看来同学们能够记住上一节学的东西,这很好。一定不能这节课学了,下节课就忘了。你们已经学了生字,现在能不能来写一写生字呢?
生:能。
师:我找一个同学来念一念上一节课学的生字,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一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学生听写生字,老师巡视。)
师:我看了一下,真不错,错的很少。现在能坚信自己全部写对的举手。
(学生举手示意)
师:没有全部写对的同学觉得有问题没有?
生:有。
师:有问题,但不要看得太重。第一节课学了,第二节课就要考,有点问题很自然嘛!现在请大家拿出书来,自己对照检查一下。看看哪些字没有写正确,把不会写的字再写一写。
(学生对照书本自我检查)
师:刚才有个同学说上一节课张老师引导同学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我还要考一考,你们知道这篇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吗?谁来概括一下。
师(观察,发现举手的同学不多)有些同学一时没想到,请再想一想,自己先说一说,然后我再请一个同学来说。
(学生思考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想到了吗?(观察,发现举手的同学比例还是不大)还有些同学没想好。那同桌之间先相互说一说。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师:(到一桌有困难的学生面前)好,我们请这桌同学来说。来,(指一位同学)你先说,(对另一位)你补充怎么样?
生1:主要写了吴运铎12岁……
师:他说的“主要写了”,这话一开始就说得不错呀!他是准备概括的,所以用“主要写了”。好,你接着说。
生1:主要写了“我”12岁那年,因为我家太穷,所以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师:这是原因,他做了什么事呢?
生1:他去挑煤。
师:结果呢?看最后一段是怎么说的?
生1: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师(面向同桌的生2):你明白了吗?好,请你起来把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2:写了为了解除家人饥饿的威胁,我第一次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师:说得真不错,为这一桌鼓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因是什么?
生齐: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
师:刚才的同学有创造,她说为了解除家人,不仅仅是一个人,不是我一个人饥饿的威胁,而是为了解除家里人饥饿的威胁,然后就第一次挑煤,从此……
生齐: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师:对。同学们自己练习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练习概括文章大意)
二、新课之学习活动(一)
师:这节课我们学什么呢?(屏幕出示学习活动一:默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会写得生动形象?准备你勾画的.句子和思考与同学们交流。)谁来读一读?
(生读学习要求)
师:要做什么事情?
生:勾画句子。
师:学习方法是什么?
生:默读。
师:默读才有利于思考,思考什么问题?
生:思考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师:读过以后要干什么?
生:和同学交流。
师:明白学习要求了吗?
生:明白了。
师:开始。
(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活动,约三分钟)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一定要浏览全文,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为了交流,你可以在旁边批上自己的想法。等一会,每个同学不准交流多了,你就说一句你认为最值得交流的句子。你要想一想,你认为什么句子最能够体现写得生动形象。)
师:准备好发言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有些同学还没停笔,我们再等一等,其他同学再想一想。
(师等待)
师:好啦,我要请同学来说一说。说的方法:第一,请你先说第几自然段,其他同学才好看到这一自然段。在听同学发言的,你要想一想你是怎么想的。好,谁来先说一说。
生:我勾的是21自然段。“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相应内容)
生: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作者对第一次挑煤的印象很深。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读,不够通顺,流畅)
师:你再读一遍,把它读得更舒服一些,让自己更满意一些。
(生再读)
师:这个地方你说印象很深,写得很生动。我们看一看这个地方为什么写得很生动啊?这是有一个什么句子?
生:比喻句。
师:用什么比什么?
生:用滚水烫过比喻红肿肩头的疼。
师:本来这个疼痛时怎样造成的?
生:挑担子,扁担压的。
师:扁担压的疼你们感受过吗?(感受过)你们挑过担子吗?(挑过)
师:有些同学可能挑过,也有同学没有挑过,有多疼我们也不清楚。开水烫的感觉你们知道吗?
生:知道。
师:你们看,这里就用一个很熟悉的疼来说一个我们可能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的疼。好,现在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得时候你们要想着什么?
生:想着疼。
师:是啊,想着被开水烫的疼。现在一起读。
(生齐读)
师:谁再来说说你还找到了哪个句子。
生:我找到得是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师: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你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师:这一句话也用了什么方法?
生:比喻。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工人比作狗。
师:想一想,把工人比作狗,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是想说明什么?
生:工人挖煤很辛苦。
师:除了辛苦,还有其它的用意吗?
生:窑主不把工人当人看,把他们当狗看。
师:这个比喻不但把人比作狗,而且他的搭配很有意思。有同学还圈了两个词,你来说一说。
生:“爬”和“拖”。
师:“爬”的动作是怎样的?
(学生模仿“爬”的动作)
师:人本来该怎样走路?
生:站着走。
师:这里把人进窑洞的动作形象地刻画出来了。但是你读着舒不舒服?
生:不舒服
师:大家能把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齐读)
师:后面还有一个字。
生:拖
师:为什么这里用“拖”?
生:因为出来要拖着煤。
师:拖着东西要读出一种什么感觉?
生:累。
生:艰难,艰辛。
师: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工人进出窑洞的情形。(抽生读)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句。以后大家要写比喻句的时候,这句话是可以作为参照的。第一把什么比作什么,第二在比的时候还要注意与它用的动词协调起来。比如这句话就没有说像狗一样“走”进去,狗是“爬”进去的。好,大家一起背一背这个句子。(生背)
师:谁再来说一说你觉得写得很生动很形象的句子,和大家分享分享。
生:我找的是13自然段。“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我觉得“我”很关心家人。
师:这句话很有意思,你找到了一句我认为很重要的话。你从哪里感受到“我”很关心家人的?
生:因为家里很穷。
师:还有吗?
(生疑惑)
师:其他同学想要帮你了,他们觉得你答得不够圆满,是你再想一想,还是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生: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另一生:我从“很想多挑一些”读出来他很爱他的家人。
师:为什么呢?
生:多挑一些就可以多挣钱,就可以更好的养家糊口。
师:这个地方你抓住了“一些”,后面有个词和这个词差不多,是什么?
生:一点。
师:“一些”和“一点”有什么区别?什么地方用“一些”?什么地方用的“一点”?在“一些”“一点”之间又发生了什么呢?
生:“一些”的分量较多,“一点”是指只在“一些”里面去掉“一点”。
师:“一些”肯定要比“一点”多。刚才我们分析了他很想多挑一些,目的是……
生:多挣一些钱。
师:但是后来又干什么?
生:因为我挑不动,去掉了“一点”。
师:去掉“一点”。你可以想象他是去掉“一点”呢,还是一点一点地去掉?
生:是一点一点的去掉。
师:你来说说,为什么是一点一点的去掉?
生:因为他很想多挑一些,不想去掉很多,就一点一点的去掉。
师:一点一点地去掉,作者心里会怎么想?
生:他会很难受。
师:去掉一点,试一试,挑不动。他只好再去掉一点,这样就耽搁了功夫,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了,他怎么说?
(生读:“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找麻烦!”)
师: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读出“我”想多挑,挑不动的失望,读出矿上办事人的不耐烦。
(两组学生分角色读)
师:你看,这里的文字真有意思。我们要谢谢刚才提出这个句子的同学。
师:很多同学在举手,我们再找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思考。
生1:“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从这句话我感受到矿上的办事人没有人性。我睡得正熟,他可以提醒我,叫我起来。他把桌子直接抽掉,就感觉没有礼貌,没有人性。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好。学语文你还要考虑为什么写得这么好?
生1:他把“我”掉下地比喻成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
生2:我还有补充。从这句话我还知道了那些富人看不起穷人。他们抽掉桌子连招呼也不打一声,一点也不尊重人。
生3:我读懂了14自然段。我读懂了矿上办事人一点也不同情一个12岁的小孩子挑煤。
师:对,缺乏同情,人与人之间关系很冷漠。我相信每位同学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发现。看来对文章只要认真读,就会发现很多精彩。
大家以后读书可以怎么读啦?不要只简单了解故事,要好好琢磨哪些东西给我的印象深刻,想一想为什么深刻,它是怎么写好的,是不是?
三、新课之学习活动(二)
师:请看投影屏幕(出示学习活动二:读一读,想一想,你在文章中“我”和“母亲”身上读出了什么?你觉得文章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我”?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抓紧时间想一想。
(学生自读批注)
师:你来说说,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我”?
生:他很坚强。
师:你从什么地方发现他很坚强?读一读。
生:17自然段。“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师:“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怎么断句呢?是读成“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还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
(生试读并谈自己的看法)
师:这里我建议大家读成“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般来说,路是踩出来的还是修出来的?
生:修出来的。
师:这里的路是人“踩”出来的。说明路怎么样?
生1:很滑。
生2:很狭窄。
生3:走在上面很危险。
师:读文章真有意思,不同的读法意思就会不同。这一段的确让可以我们感受“我”的坚强。
生:我还有补充。我觉得29自然段全都是在写作者的坚强。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29自然段)
师:是啊,明知挑煤非常艰辛,而且头一天已经失败,但是他不怕艰辛,不怕失败,很坚强。
这里我要介绍一下作者吴运铎,正是在少年的时候经历的这些艰难,培养了他不怕困难的性格。长大以后他作为兵工厂的一名工程师,虽多次受伤但仍战斗在工作前线,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找一找《把一切献给党》读一读,你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一个人。
师:好,关于坚强的品质我们不再说了,“我”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吴运铎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受伤回来之后为了不让妈妈担心,不肯下地洗脚。
生2:他非常关爱自己的家庭。愿意为家庭承担责任。
师:你们多少岁了?
生:11岁了。
师:向吴运铎学习,我们不一定去挑煤,但要学着孝顺父母,学会为家人分担一些责任。
生:我从26自然段知道了吴运铎是一个不怕吃苦,为家人着想,不怕重重困难,用劳动来解除饥饿威胁的人。
师:真好,你把大家的意见都归纳起来说。
下面我们来说说母亲,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生1:我从23自然段看出这是一个非常关心自己孩子的母亲。
生2:我从9自然段也感受到母亲很爱自己的孩子。
师:你爱自己的孩子,那你就别让他去挑煤呀?
生:因为他更不愿看到孩子们挨饿。
师:母亲内心充满爱和矛盾。关于母亲,我们就谈到这里。
四、总结回顾
师:说一说,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和体会?
生1:我的收获是学会了怎样理解句子。
生2:我还知道了怎样更深层次的去学习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和文字里面的含义。
生3:我知道了怎样把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形象。
师:这节课老师教给了你们什么?
生:没有教什么。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没有教你们,完全是靠你们自己学习。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这么多东西,大家高不高兴?
生齐答:高兴。
师:来,为我们的努力,为我们的收获,自己为自己鼓掌!
(生鼓掌)
师:下课。
【《劳动的开端》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劳动的开端》反思02-29
《劳动的开端》反思精品(13篇)02-29
开端作文07-13
开端的作文01-08
《社戏》教学实录12-18
《背影》教学实录03-02
《赵州桥》教学实录03-02
《翠鸟》教学实录03-02
《春日》教学实录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