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板书

时间:2024-03-09 12:42:4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板书

  老师: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板书

  学生: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老师:我还听说,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

  学生:不能,他是在钓有个人。

  老师:哦,此话怎讲?

  学生:因为他在等一个好的皇帝来。

  师;我明白了,你说的那个皇帝其实是一个王,是——

  学生:周文王。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老师:真的,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武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一、创设情景,理解题意

  1、谈词,了解词牌:

  老师:同学们,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为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

  3、理解课题内容。

  老师:刚才大家欣赏的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请大家读课题

  老师:谁读懂了题目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

  老师:是的,“渔歌子”又叫“渔父”,是一种词牌名。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学生初读课文。

  老师:同学们,学古诗词,首先得把古诗词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渔歌子》,每人至少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遍,要读得有板有眼,第三遍,尽量读出词的韵味。请同学们自由读吧!开始!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2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和“塞”的读音。

  3、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出示课件)

  老师:同学们,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它是有节奏的,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位同学试一试?

  4、师生合作读

  老师: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有板有眼。下面,我们也学着这位同学读,我们来合作读,我读每句的前面部分,你们往下接,行吗?

  5、全班读一遍。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三、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老师: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顺了,读出节奏感了,那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还得读懂它的意思。

  老师:请同学轻声地读读这首词,借助注释,试着和同学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2、指名汇报。

  老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教师轻轻提示:可以借助注释)来,你说说看——

  3、同桌互说意思

  4、想象,品出词中画:

  老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张志和这个词人非常了不起。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个大画家。他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让我们到张志和的词中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画的是什么?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边读边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并用笔划出有关景物。

  5、学生交流找到的景物。

  老师:这首词一共写了几种景物。请同学们按顺序读一读这9种景物。

  6、把找到的景物写到黑板上。

  老师: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框,如果这是一幅画,请你把这九种景物工整地写在这个框里,尽量使看上去像一幅画。如鳜鱼是游游在水里的,所以我把它写在画面的最下面。(板书:鳜鱼)

  (请3名学生到黑板前把景物补充完整,其他同学在书上完成。写完后请学生看上黑板,看这些景物的位置安排得是否合理,把这些景物按顺序读一遍。)

  7、学生看着景物读词。

  老师:好,同学们,一起看黑板的这幅图,老师指着黑板上的词语,你能按课文的诗句来读一读吗?

  8、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境。

  老师:看着你读的景物,你一定能猜出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老师:张志和的《渔歌子》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它不仅的景物,还有声音,我甚至于闻到了春的气息,你们能闻到吗?让我们再到词中去闻一闻,你会听到更多,看到更多。但这样的机会是给用心感受的同学,放声地读吧!(学生自由读)

  老师:在词中你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老师:哎,先别忙告诉我,请大家闭上眼睛,你现在就是一个悠然自得的张志和,在你眼前展现的是怎样美妙的世界?(出示听范读录音)

  老师:同学们感觉到了吗?谁来说说?

  老师:这桃花,这流水,不就是——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吗?来,咱们对读,我读画面,你读诗句。

  老师: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学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老师:这斜风,不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吗。”

  学生:这正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啊!

  9、出示课件:加深理解。

  [!--]

  老师: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再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你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白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粉红的桃花盛开了,发出阵阵清香,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鳜鱼在溪中快活地游来游去;一个头戴箬笠,身穿蓑衣的渔翁正在悠然自得地钓鱼呢!

  10、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神情。

  老师:多美的春天风景图啊!不仅我们被深深地陶醉了,还有一个人也被陶醉了。(多媒体展示张志和钓鱼)这个头戴箬笠,身穿蓑衣的人是谁呢?他在干什么?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学生:神情是那么悠闲、自在、从容、快乐)(板书:悠闲自得)

  11、指导有感情朗读(放课件)

  (1)指名读

  老师:多么优美的画面,多么悠闲自在的诗人!请把你看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请同学们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谁愿意来试试?

  老师:从你的朗读,我看到了,白鹭飞得真高呀!感觉到了,多么悠闲的垂钓呀!所以张志和才说:斜风……

  (2)全班读,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须——归”。

  老师:雨再小些、再轻些,然后分组朗读。

  (3)男女赛读,老师相机点评。

  11、全班吟诵全诗

  老师: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吟诵《《渔歌子》——

  学生:西塞山前白鹭飞……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

  1、介绍张志和

  老师:我们刚才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那你了解张志和吗?(出示简介)

  老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免去官职,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出示古诗:全班读)

  2、师生和诗:

  老师:这样吧,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诗和诗吧。

  老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学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老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学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老师:且须还!(由慢到快)

  学生:不须归。

  老师:且须还!

  学生:不须归。

  老师:且须还!

  学生:不须归。

  老师:好一个“不须归”

  老师:弟弟啊,为何不归?(学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

  老师: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哪?(学生: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我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老师:正因为张志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出示课件)

  3、朗读苏轼的《浣溪沙》

  老师: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争先填写传唱《渔歌子》宋代诗人苏轼太喜欢这首词了,于是直接把它引入到自己的词中,请大家看屏幕!百年千载,这不须归的美景在苏轼笔下悠悠回荡,读――

  (出示课件)

  《浣溪沙》宋苏轼

  西塞山前白鹭飞,扬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百年千载,这不须归的美景在我们耳畔悠悠回荡,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齐读《渔歌子》,回归主题,升华诗情。

  假如你来到浙江湖州你一定会看哪座山?(西塞山)

  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

  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就让它在我们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一起来——(出示课件)生读《渔歌子》。

  五、古词新唱,强化背诵

  老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欣赏了由张志和写的词谱写的歌曲,词可以配上不同的调子进行吟唱。下面我们也来个古词新唱。大家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吗?我们就用这旋律配上《渔歌子》的词唱一唱。

  附板书: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斜风细雨

  白鹭

  若笠流水桃花

  蓑衣鳜鱼

【《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板书】相关文章:

《红领巾真好》名师教学实录(附板书)03-06

掌声课堂教学实录12-18

《夏》 课堂教学实录12-07

《落日》课堂教学实录03-02

《武陵春》课堂教学实录05-06

《金色的草地》课堂教学实录12-19

《巨人的花园》课堂教学实录12-20

《认识钟表》课堂教学实录03-07

《孔子拜师》课堂教学实录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