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教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养过小动物吗?
生:养过。
师:有谁养过金鱼啊?
师:看来我们班的养育专家真不少!我可真是找对人了。在这里,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们,前段时间,老师也养了两条小金鱼,过年走亲访友几天回来后,看到我的两条金鱼还在快活地游来游去,当时,我心想:这两天,可把我的两条小金鱼饿坏了,于是,赶紧给它们大把大把地喂食。可是没想到,第二天它们却死了。这是为什么呀?(生纷纷举手)
师:你告诉我?
生:它们胀死了。
师:你告诉我?
生:一次吃了好多。
师:你也想告诉我?
生:也可能是被胀死的。
师:谢谢小专家的指点!我可真糊涂。原来给鱼喂食也是讲规律的。像我这样,一次喂得太多,急于求成,反而会害了它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大自然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自然之道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自然之道
师:在这里,“道”是什么意思?
生:规律
师:对,“道”就是规律。“自然之道”就是——
生:自然的规律
(评点:教师用自己的生活经历,采用向学生请教的方式,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师:声音真好听。那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自然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把书打开,翻到35页。在读文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初读要求。
生:齐读“初读要求”
师:好,带着这个要求把课文读一读吧!
师:都读好了。下面,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太平洋绿龟让我们给糟蹋了。
师:这个词用得真好!
生2:这篇文章讲了游客极力要求向导把幼龟抱到大海去,可是向导把幼龟抱走不久,成群的幼龟都从巢穴鱼贯而出了。
师:不错,你读了几遍?
生2:一遍
师:一遍就知道讲了什么,真不错。
生3:讲了游客们不懂得幼龟的自然之道,还引起幼龟成群而出,结果被食肉鸟吃了。
师:啊,你真会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真棒!
师:那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和七个同伴以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在海岛上,他们见到了几种动物,你们想知道这些动物长得什么样吗?
生:想
师:一起来看吧!(投影出示)
师:这是——
生:海龟
师:太平洋绿龟,用一个词来形容它?
生:绿
师:还有呢?
生:庞大
师:这个词用得真好!接着往下看。这是——
生:幼龟
师:太平洋绿龟小时侯,也用一个词来形容它。
生:小。
师:那文中会怎样形容它呢?
生1: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150公斤左右,幼龟不及它的百分之一。
师:你也找到了。
生2: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150公斤左右,幼龟不及它的百分之一。
师:都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师:150公斤左右有多重呀?
生:300斤
师:哦,相当于我们5、6个同学合起来体重那么重。哦,真重啊!大自然真是神奇啊!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这是——
生:海鸥
师:文中所说的食肉鸟中的一员。
师:这是——
生:鲣鸟和海鸥
师:这两个词你们读得很正确。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词语不好读,老师把他们找出来了,考考你们!谁第一个接受挑战?嗯,这位小姑娘。
生:读词
师:读得很正确,挑战成功!挑战者2号,你来!
生:读词
师:还有同学想读。那么这样吧,我们男女同学来比一比,有请男同学。
(男生齐读)
师:女同学倒着读。(女生齐读)
(评析:通过引导认识文中的动物开始进入识字、学词,为进一步学文打下基础;读的方式多样、灵活,能达到检测自读效果的作用。)
师:啊呀,老师让你们倒着读、顺着读、跳着读,都没有考倒你们。36位状元真棒!在这些词语中,有些词、有些字是要我们会写的。其中,这两个字写起来有些复杂。(投影出示愚蠢)老师想让你们仔细地看一看。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
生:上下结构。
师:像这样的字,上面的笔画比较多,下面的笔画比较少,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上宽下窄。来看老师写:“愚”字上半部分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同学们跟着我写。下面的心字写得扁一些;“蠢”字上面是一个“春”,下面两个虫也要写得扁一些,还要靠紧。同学们,请你们漂漂亮亮地把这两个字写在课题边上吧!(同学写字,教师巡视,适时评价)
师:都写好了吗?
生:写好了。
师:我们把这两个字再读一遍。
生:愚蠢
(评析:重视写字,抓住字的关键笔画进行重点指导,适时评价,学生有收获。但笔画规则不恰当。)
师:看,字不但会读了,而且我们也会写了。这样,这两个字就被我们牢牢地记住了。同学们,这两个字出现在文中的哪句话中呢?请快速地把它们找出来吧!
师:啊,找得可真快!晶晶,你说!
生: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找得完整吗?
生:我们很快知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在这里,有个标点——冒号,它不能单独地成为一句。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
师:看这里,蠢和事组成了一个词——。
生:蠢事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事是蠢事呢?
生:好心办坏事。
生:帮助别人帮了倒忙。
生:好心反而办坏事。
生:做了不该做的事
师:刚才老师说的自己大把大把地给金鱼喂食,做的是——
生:蠢事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其中的种田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做的是——
生:蠢事
师:那,请同学们看课文,文中的我们做了什么蠢事呢?请你们细心地读,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吧。(指名说)
生: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师:这位女同学,请你说。
生: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
生: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行。
师: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看这一段话。(投影出示)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师:那么,从这段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知道幼龟原来是有“侦察兵”的。
师:幼龟原来是有“侦察兵”的,你真会读。
生:我也知道了幼龟原来是有“侦察兵”的,而且幼龟很聪明。
师:同学们,是啊!它可不是普通的幼龟,它是龟群的侦察兵。它遇到危险,会自己返回龟巢。
师:而我们不知道,我们干了——
生:蠢事
师: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这只幼龟它出来干什么呀?
生:它出来侦察。
师:你是从哪段知道的?
生1:——
师:不要紧,坐下听别人说。
生2: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师:真会联系上下文读书。她读得是第几自然段?
生:第三自然段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这只幼龟是怎样执行它的侦察任务的吧?(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
“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男同学先读。(男同学齐读)
师:这幼龟,它是怎样侦察的呀?
生:这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xuè)。
师:巢穴(xué)
生: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还有人想说
生: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
师:“欲出又止”是怎样的行为?
生:出来一下又进去一下。
生:想出去但又停止不动。
师:下面我们用手表演一下欲出又止。想出去又停下脚步。从这个动作中,我们感受到当时幼龟什么样的心理?
生:犹豫的心情
生:恐惧的心情
生:踌躇的心情
师:它这么踌躇,它这么犹豫,有没有道理?
生:有
师:从哪个方面看出来?
生: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它感受到了危险。是啊!这只幼龟,它很犹豫,是因为它觉得很危险,可是我们却要抱走它。我们干了——
生:愚蠢的事。
师:来,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幼龟,让我们读出当时幼龟犹豫的心理和危险的气氛吧。
生: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我们读书啊,就要这样入情入境。这只幼龟被抱走,其他在巢穴里的幼龟看到又会怎样呢?来,我们来看这幅图。(投影出示)
生: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师:什么是“鱼贯而出”?
生:一队接着一队出来。
生:像游鱼一样出去。
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是根据“鱼贯而出”这个鱼字理解的。
师:很好,你真会理解。像幼龟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出去叫做——
生:鱼贯而出
师:来,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这只幼龟被抱走,其他幼龟也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我们干了一件——
生:蠢事。
师: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把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一起读一遍。然而,预备读。
生:“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行。”
师:从以上文字,我们知道是谁抱走幼龟的?
生:向导
师:向导是干什么的?
生:指导别人来游赏的。
师:你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生:引导的。
师:那会读书的你们知道文中说他不仅是位向导,还是一位——
生:生物学家
师:你们知道吗,生物学家是干什么的?
生:专门研究动物的。
生:研究生物的。
师:是呀,生物学家是对动物、植物非常了解,也很有研究的人。他肯定不会向老师那样糊涂呀。可是他抱走这只幼龟呢?来我们好好地读这一句话。(投影出示)一起读。
生: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师:这里有个词——
生:极不情愿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从这个极不情愿,你知道了什么?
生:向导其实根本就不想抱那只幼龟。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极不情愿这个词的?
生:向导他是生物学家,他知道自然规律。他为了让大家知道自然规律,牺牲那只幼龟来告诉我们。
师:你真会读书啊,还加上了自己的理解。我们从这个此“极不情愿”,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啊?大家一起说。
生:很不情愿。
师:很不情愿,非常不愿意。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非常不愿意抱起这只幼龟呢?
生: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师:哦,这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一个人在说,一片呼喊,在呼喊什么呀?
生:不能见死不救。
师:我们要救这只幼龟,是我们觉得这只幼龟很危险。我们要救完全是出于我们的一片怜悯之心,出于我们的一片同情之心,出于我们的一片好心。
师:可是,我们好心救起这只幼龟,却使其他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我们干了一件——
生:蠢事。
师: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从巢口到大海的这一大片海滩满是成群的幼龟,这时候他们又遭遇到什么呢?请看。(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文中描述的一幅场景,你看到了什么?
生:成群的食肉鸟在吃海龟。
生:那些潮鸫、海鸥,还有鲣鸟在吃幼龟。
生:数十只幼龟已经成了潮鸫、海鸥,还有鲣鸟的口中之食。
生:食肉鸟吃得很饱。
生:食肉鸟把海龟全部给叼走了。
师:那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幼龟在叫喊。
生:发出欢乐的声音响彻云霄。
生:它在食肉鸟口中挣扎。
师:孩子们,你们都入情入境了。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投影出示)谁来读?
生:“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生:“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生:“这时,数十只幼龟已经成了潮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师:来,让我们把第七自然段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这时候的我们不仅心里早已明白,而且不由地说出来了。(引读)
生:“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师:这里有两个标点。注意,这什么标点?
生:感叹号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生:感叹的语气。
师:我们感叹什么呀?我们感叹“数十只幼龟已经成了潮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师:让我们感叹道——
生:“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师:一只幼龟被救了,可成群的幼龟却被害了。“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读)
生:“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师:一只潮鸫被我们赶跑了,可数十只食肉鸟却吃得饱饱的,它们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多么令人悔恨哪?
生:“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师: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这时这位向导,这位生物学家向导,这位亲手抱起那只侦察兵的向导,也情不自禁地发出悲叹。来,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
生:第八自然段
师:来,一起读一遍。(生齐读)
生: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这里有个词——悲叹,悲叹和感叹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悲叹呢?
生:更恰当一点。
师:怎么恰当呢?
生:悲伤
师:这时,向导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他们会想:如果我们先前没有抱起那只小龟,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师:是啊!这时候向导的心情是非常的——
生:低落
师:非常的
生:难过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悲叹,师领读。
生:齐读“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为什么?为什么好心救起一只幼龟,却害了成群的幼龟?
师:为什么是我们的好心却变成了蠢事呢?你想说。
生:因为是我们不懂得自然规律。
生:因为自然是有规律的。
生:因为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评析: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幼龟的心理、我们的“愚蠢”以及向导的“悲叹”,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到不仅要懂得自然规律,更要自觉遵循自然规律这个道理。)
师:是啊,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我们人类在面对大自然应该怎样去做呢?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自然规律呢?让我们下节课深入探究学习。
(评析:结尾处设疑感慨,把学生引向课外,激发探究的欲望。)
【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教堂实录】相关文章:
《自然之道》教学实录03-03
《自然之道》课文03-05
读自然之道后感02-27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实录12-19
四年级下册:《江南春》教学实录03-05
读自然之道后感7篇(合集)02-27
语文《稻草人》教学实录12-18
八年级语文下册《好嘴杨巴》课堂实录03-07
大鱼之道作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