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梁上君子的典故
梁上君子的典故1
关于梁上君子的典故
东汉时期,在颍(yǐng)川有个县官叫陈实,他办事公正,很有声望。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溜进了陈实的家里,躲在房梁上,被陈实发现了。他没有喊叫,装着没有看见一样。他穿好衣服后,就把儿孙们叫醒来到自己住的房间里,非常严肃地对他们说:“你们长大了一定要爱惜名声,从严要求自己,不能做那些损害别人的事。有些人原来并不坏,而是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染上了坏习惯,慢慢地变坏了的。这些人如果严格要求自己,也可以做君子的。”陈实说到这里,马上用手指向房梁上边说:“你们看,梁上的那位君子堕(duò)落到了这般地步,是慢慢地变成的啊!”
躲在梁上的小偷听到后,又惭愧,又惊慌,连忙从房梁上跳下来,向陈实磕头认罪。陈实的儿孙们要找绳索捆绑小偷,但被他制止了。陈实见小偷苦苦求饶,便说:“看你这个样子,并不像个坏人,你大概是因为生活上贫困,才不得不这样做的吧?”说完,让家人取出两匹绸缎,送给小偷,劝他改邪归正。小偷痛哭流涕,感恩不尽地一再表示今后绝不当小偷了,要重新做人。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梁上君子”这句成语。“梁上君子”被用作小偷、窃贼的代称。后来“梁上君子”还用来比喻那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脱离实际的.人。
梁上君子的意思
[释义]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语出] 宋·苏轼《东坡志林》:“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正音] 上;不能读作“shǎnɡ”。
[辨形] 梁;不能写作“粱”。
[用法] 多用来比喻小偷。一般作主语、宾语。
原文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梁上君子的典故2
陈寔,字仲弓,颍川郡许县(今河南许昌)人。汉桓帝时,他曾在太丘任太丘长。他出身低微,很能体谅劳动人民的疾苦。他平时经常微服私访,了解民情。他为人正直,居心公正,无论做什么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乡里人的表率和榜样,因此,人们都尊称他为“陈太丘”。
当时年成不好,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乡里有些人由于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铤而走险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钻进了陈寔的家,躲在房梁上,以便相机行事。陈寔偶然间发现了梁上的小偷,但他不动声色,起床把儿子、孙子都叫了进来,严肃地教训他们说:“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地勉励自己,才能有出息。有一些做坏事的.人,他们的本质并不坏,只因为染上了坏习惯,而自己又不知道克服自己,努力改过,只一味地任其发展,养成了做坏事的习惯,最终成为坏人。你们抬起头来,看看这位梁上君子吧,他就是这样的人。”
梁上的小偷听后,感到非常惭愧,连忙爬下来,向陈寔叩头认罪。陈寔说道:“我看你模样并不像一个坏人。你要记住我刚才所说的话。从此学好,别再当小偷了。不然的话,你会愈来愈穷困的!”
他又送给小偷两匹绢,并派家人把他送回家。这件事传出后,乡里人非常敬佩他。一些做坏事的人,在陈寔的教诲下,也纷纷改过自新。
梁上君子的典故3
梁上君子的典故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並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释义]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语出]宋·苏轼《东坡志林》:“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正音]上;不能读作“shǎnɡ”。
[辨形]梁;不能写作“粱”。
[用法]多用来比喻小偷。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偏正式。
[例句]宁肯饿死;也不能做~。
梁上君子的典故4
梁上君子的由来:
《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原话: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翻译:陈寔对子孙说,人要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梁上君子的故事翻译: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甚至有人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要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十分惊慌,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选自《后汉书》
梁上君子的故事原文:
寔(shi)在乡闾,平心率物①。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qī)颡(sǎng)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选自《后汉书》
梁上君子的故事注释:
①做人们的表率
②叩头
梁上君子的典故5
【成语】: 梁上君子
【拼音】: liáng shàng jūn zǐ
【解释】: 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成语故事】: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实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实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实的家,准备等陈实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实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实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
后来,大家就把陈实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梁上君子的典故6
版本一: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1]
版本二: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
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扣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乃令人谕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版本一译文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版本二译文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梁上君子的典故】相关文章:
梁上君子07-19
我们班的梁上君子作文09-10
见猎心喜的典故05-06
不速之客的典故03-01
花蕊夫人的典故04-30
举案齐眉的典故12-21
马革裹尸典故12-18
黄泉相见的典故12-19
老子出世民间典故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