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课堂实录合集3篇
“浮力”课堂实录1
【设计理念】
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广泛存在;
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
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的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
氢气球、乒乓球、土豆、弹簧秤、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桶、盆子、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设情导入
师:演示实验,乒乓球从水中浮起来,氢气球离开手上升,是什么力使它们上升?
生:浮力。
师:(出示课题:浮力)生活中还有那些受到浮力的物体?
生:(举例)
二、探究新知
师:请看这儿有两例受浮力的例子(投影图片)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受到浮力,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的土豆受不受浮力呢?
生:(思考回答)
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土豆,再把土豆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
生:(实验、讨论、发现)
师:(归纳发现投影)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弹簧秤两次的读数差;(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
师:如果我们换上其它的`物体,浮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下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
1.在水桶中装大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瓶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瓶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
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
生:(实验、思考、发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大小与浸没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归纳学生的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师:我们能不能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归结为一个因素呢?
生:质量。
师:质量越大?什么越大?
生:重力。
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小组讨论:设计思路、如何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
生:前台展示实验方法。
师:(投影实验设计方案:如果水没有溢出,我们怎样判断塑料块排水的多少?两种设计图,引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分发记录数据表格,说明1、2分别是浸没、部分浸在)
生:实验。
师生:分析得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师:(过渡)由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发现,物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下面来做游戏:造“船”比赛,怎样获得最大的浮力?
生:做游戏,获胜小组谈做法。
师:(投影)“轮船搁浅”──谈环保
三、总结深化
1、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新收获?
生:略
2、师生一起小结本节内容
四、拓展延伸列举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浮力”课堂实录2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水上球”图片,播放视频《玩水上球》。
问:水上球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学生回答。
问:那是谁给它的浮力呢?学生回答。
师:关于浮力,同学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与浮力有关的知识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从浮力的大小、方向及浮力的产生原因来认识浮力。
二、新授。
1、浮力现象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浮力现象,请同学们看白板。 电子白板课件展示生活中浮力现象的图片。
问:你能说一下为什么吗?学生回答。
师:大家能不能举一些我们生活中一些浮力现象的例子呢?
学生列举,教师点评。
2、浮力的概念
师:刚才听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非常好,那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像铝块、石块这样的物体(边说边把石块扔进水杯,石块下沉)在水中受不受浮力呢?
生:受(或不受)
师:怎么验证呢?(建议参考课本《活动1》)
学生小组讨论。
师:有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验证方案(或步骤)?
学生上台说出他(她)的验证方案(或步骤),同时利用电子白板展台功能展示学生的验证方案。师生共同完善验证方案(或步骤)。
师:刚才我们共同研讨了这个验证方案(或步骤),接下来我们来实验。实验之前我想问一下:在测量力之前我们应该是不是给弹簧测力计校零?现在我手中的弹簧测力计是否需要校零?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能不能让石块碰触水槽的底部?为什么?
生:??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有没有哪一组同学根据这个验证方案来讲台为大家做一下实验,让我们共同验证一下石块是否受到了浮力?
学生上台演示,打开电子白板展台让其它同学观察学生实验的过程,并共同记录下实验数据。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
引导总结:我们把刚才同学们用的这种方法叫做:称重法测浮力。通过称重法测浮力我们发现:①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②浮力的大小F浮=G-Fˊ。
师:有哪位说一说浮力的方向?(学生回答:竖直向上),能不能就讲台的
器材简单验证下?
师:刚才我们验证了石块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经过前面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什么是浮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与大小呢?
学生回答。
叫学生上台体验一下浮力:将瓶盖旋紧的空矿泉水瓶放在水槽中,用手压瓶。问: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出感觉。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浮力,那是不是所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生:??
3、浮力产生的原因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我把一或两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切掉底的瓶子里,向瓶子里倒水,球会不会因为受到浮力而浮起来呢?
生:会浮起来。
教师演示实验(同时打开电子白板的展台功能展示演示过程,现象与学生回答的答案相反)。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要想解开这个谜团,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师适当时利用电子白板的`视频控制按键进行播放与暂停,进行批注细节)
师: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现在哪位同学能来解释一下刚才的实验现象:为什
么不盖盖子时乒乓球不能上浮,而盖上盖子后乒乓球能立即浮上来呢?
学生解释,教师引导。
师:同学们解释得很好,让我们共同从理论上来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P85《活动2 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四、巩固练习(根据教学时间选择完成)。
1、一个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时,示数为20牛 ,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为15牛,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2、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当是( )
A.F1 B.F2 C.F3 D.F4
3、一桥墩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是30m ,横截面积为3m2它所受到的浮力为( )牛。
4、重20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量时减小了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
5、浸没在水中的某物体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30牛,如果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80牛,那么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 大小是 牛,方向是 。
【拓展延伸】
古代对浮力的认识和应用
大约在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认识和应用浮力了,是世界上应用浮力最早的国家之一。当时是利用较大的独木,从中间挖成槽形,放在江河的水中漂流,称为独木舟。人们利用它来载人和装运收获的猎物。后来又发展到用木板做成船体,在江河中代替独木舟航行。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以后各个朝代对船的形状和结构又进行了多次改进,使木船不仅能在内河、湖泊中航行,还制造了能适用于大海、大洋中航行的大型船舶。明朝时的郑和出使西洋用的大型“宝船”船队,其船体在结构上合理、精致、美观,都达到了古代造船工艺史上的颠峰。这一伟大的成果,是古代造船史上非常光辉的业绩,是我们祖先对世界航海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
浮桥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应用浮力的伟大奇迹,在公元前8世纪周朝时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以后的年代,发展到不仅可以在小河上架起浮桥,而且像黄河这样的大河上也架起了浮桥。相传在11世纪初,在蒲州附近潼关以北的黄河上曾架起一座很大的浮桥,浮桥的缆绳用8只铁牛系住,这些铁牛立于两岸,每只铁牛重数万斤。后来由于洪水泛滥,浮桥被冲垮,铁牛也沉入河中。如何把铁牛打捞起来,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比较困难的。和尚怀丙派人潜入水中,用铁索把铁牛和两只装满泥土的大船系在一起,然后再把船中的泥土除去,利用大船所受的浮力,把铁牛拉上来。
利用物体的沉浮原理估测液体的密度,在我国的宋、元时代已经开始。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密度的测定主要是和古代的制盐业密切联系的,即由于估测盐水的需要,发展了液体密度的测量技术,为晒盐业提供了条件。11世纪,姚宽在台州做官时,为了检查盐商是否舞弊,他首创了一种简单的估测盐水密度的方法。选用体积大体相同,而质量不同的莲子十粒,当把莲子放在盐水中时,如果这些浮沉子──莲子有5粒以上浮起,说明盐水是最浓的;如果有三四粒莲子浮起,说明此盐水是浓盐水;如果不足3粒莲子浮起,说明此盐水是稀盐水。到了元代,经进一步改进,制造了便于携带的简单装置。取四个莲子,分别用四种不同浓度的盐水浸泡,放在一个竹筒内,便成为简单的测定盐水浓度的装置。如果要测某种盐水的浓度,只要把待测盐水的一小部分装入筒内,观察各类莲子浮起的情况,便可以估测盐水的浓度。到了明代,测定盐水浓度的方法进一步简化,选一粒轻重合适的莲子,放在竹筒内,当把待测的盐水放入竹筒中时,如果莲子浮在水面上成横倒形,则盐水最浓;如果成垂直形,则盐水次浓;如果莲子沉而下浮,则盐水不浓。我国古代这种简单估测盐水浓度的方法,与现代密度计的原理相似,这说明我国古代对浮力的研究与应用已经相当深入了。
“浮力”课堂实录3
【设计理念】
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浮力方向
2.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3.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4. 知道物体的浮沉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2.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能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透镜式教学
2. 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
教具和媒体
皮球、铝块、弹簧秤、溢水杯、小筒、橡皮泥、砂石、饮料桶、水桶
【教学过程实录】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师:演示实验
①将一个皮球从空中自由释放。
②将一个皮球放在桌面上。
根据我们学过知识,讨论在两次实验中,皮球运动状态为什么不同?
生(学生分小组讨论,解释现象,组内交流。)
师:(引导猜想)根据这两种现象大家猜想,将皮球按入水中,皮球将会怎样运动?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生(讨论,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种研究问题方法是哪种方法?
生:类比法。
二、进行新课
师:我们把皮球浮在水面这类现象称为浮力现象,大家讨论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现象?
生:(分小组讨论后,交流。)鸭子在水中游泳,轮船水上航行……
师: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知识呢?
生(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已见,提出一系列问题。)
1.浮力有方向吗?方向向哪儿?
2.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才受浮力?水中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
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在黑板一侧板书学生提的问题。)刚才这几位同学提得问题非常好!下面我们大家先讨论一下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从不同角度阐述理由。)
师:(板书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家知道皮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讨论一下看如何用简单实验来说明这一个问题?
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具实验探讨。)
师(巡回指导,发现做实验好的学生典型。)
生:(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实验)用弹簧秤测铝块在空气中重力,再将铝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铝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师:(给学生点评鼓励)(板书一切浸入液体中物体都受浮力)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能否归纳得出测量浮力的方法?将答案写在纸上。
生(思考后,将结论写在纸上。)
师:(投影多名学生写的结论,评价、鼓励学生)(板书F浮=G-F)这种测浮力方法是采用物理学法中哪一种?
生:等效转换法。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
(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生(积极参与造船,气氛热烈。)
师(巡回指导,找到载货最多的船与载货最少的船。)
生(学生拿着这两只小船在全班展示。)
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大家根据这两只船在水中载货的多少不同,分组讨论交流,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
生(观察两只船的差异,分组讨论,大胆猜想,交流争论。)
师:接下来做第二个实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的过程中,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
生(分组做实验,观察、体会、讨论、猜想。)
师:(让学生到讲台上做实验)将水桶中装满水,再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中,体会浮力大小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溢出水的多少)进一步猜想浮力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实验者面向全体同学谈体会,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讨论、猜想、回答。)
师:到底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实验是检验猜想是否正确的标准)以铝块为例,讨论如何探究铝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与铝块排开水的`重力关系?
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选取最好的方案。)
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表格。)
生(培养发散思维设计实验表格。)
师:(选取表格投影、点评,确定合适表格。)
1
2
3
铝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铝块在水中的重力
铝块在水中受的浮力
排开水重力
师:同学们自选器材、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结论。(投影)
课 题
器 材
猜 想
实验步骤
分析论证
评 估
合作与交流
生(分组动手做实验,讨论交流,归纳结论。)师:(板书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看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物体在气体中也受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对于气体也适合。
生(投影练习,学生巩固知识)
师:(投影)讨论题浸入液体中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要下沉,这是为什么?
生(分组讨论、交流)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浮沉状况)
(板书
当F浮>G时,物体上浮,最终结果是漂浮F浮=G;
当F浮=G时,物体悬浮;
(当F浮 通过这节课学习,大家讨论归纳一下我们都可以用哪些方法测量浮力? 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交流) 师:现在,同学们来自学潜水艇、密度计、气球和飞艇知识,自学过程中不懂问题,可以查阅各种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生(查阅资料,讨论自学)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投影) 1.三国时期,曹操想测大象质量,大臣们手足无策,但年仅七岁曹冲却称出了大象的质量,假如你是曹冲,你会测吗?请说明测量方法与理由。 2.利用量筒、水、橡皮泥,你能测出橡皮泥的密度吗? 3.写出你在厨房做饭过程中,利用到浮力知识的场景。 4.盐水选种是我国农民创造的选种方法。配制适当密度的盐水,利用浮力来区分好坏种子,请说明理由。生(分组讨论,交流答案。) 师(引导学生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生(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到通过自己努力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体验成功喜悦。) 四、评估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五、反馈检测(投影) 六、归纳小结 1.本节课采用物理学方法有:类比法、等效转换法。 2.本节课采用学习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合作 3.归纳测量浮力的多种方法。 七、作业布置 将弹簧秤改造成一个可以直接测浮力大小的装置。(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三、浮力 1.浮力方向:竖直方向 2.条件: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 3.F浮=G-F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5.物体浮沉 当F浮>G时,上浮,最终结果是漂浮 F浮=G 当F浮=G时,物体悬浮 当F浮<G时,物体下沉 注:本节课于20xx年10月30日在即墨市第28中学上过青岛市新教材研究课。 【“浮力”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浮力”课堂实录03-03 第五节浮力课堂实录03-03 浮力的秘密作文12-05 浮力的奥秘作文09-29 (实用)浮力的奥秘作文11篇12-07 散步课堂实录12-18 背影课堂实录12-18 称赞课堂实录12-19 《秋天》课堂实录12-17 《背影》课堂实录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