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流击楫的典故
中流击楫的典故1
中流击楫的典故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汽,杀敌报国。
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搞赏三军。江北一带有人编出民谣颂扬他的功德: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祖逖战功卓著,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
中流击楫的故事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要有自信,要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人生因为有梦想而变得有意义,追求梦想,我们的人生就能发出异样的光彩。小朋友们,一定要奋发图强,好好学习,以后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中流击楫的典故2
【出处】《晋书·祖逖传》。
【举例造句】:中流击楫,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 ★《晚清文学丛钞·童子军·草檄》
【拼音代码】: zljj
【近义词】:奋发图强、击楫中流
【反义词】:委靡不振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立志
【释义】中流:河流的中央;击:敲打;楫:船桨。渡河时在河流的中央拍打船桨。比喻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昂之气。
【历史典故】
祖逖原本出身于西晋末年的北方大族,后来家道中落。在当时的乱世之中,祖逖带了几百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过程中,祖逖主动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人,把自己的粮食、衣服也分给大家。乡亲们都十分敬重他。
不久,逃难的人群来到了泗口(今江苏靖江北)。这时,祖逖手下已经聚集了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人。大家眼看着自己的家园被外族侵占,都很愤恨,见祖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就推选祖逖做了首领,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打回家乡去。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位做皇帝,祖逖曾劝说他领兵收复失地,司马睿当时并没有收复中原的打算,但听祖逖说得慷慨激昂,也不好推辞,就勉强答应了祖逖的请求,并派他做豫州(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他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但不给他战衣和兵器,还让他自己想办法集结士兵。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绝不再过这条大江!”他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祖逖停了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等到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后,才向北进发。当时,长江以北的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随他一起北伐,祖逖的威望越来越高。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后来,祖逖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领土,许多敌军也陆续向祖逖投降。晋元帝即位后,觉得祖逖功劳太大,于是封他为镇西将军以节制其权力。
【成长心语】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说话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绝不能半途而废。祖狄以他自己的微薄之力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实现了对自己、对众人的承诺。他也让我们领悟到了誓言的真谛,它不应该是一种决心,而应该是一种实际的行动与作为。当你想要许下誓言的时候,请先想想你真的愿意去做吗?你真的有能力去做吗?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维护誓言的可信度。
中流击楫的典故3
中流击楫的故事【释义】船到河流中央时敲击船桨。
楫,浆。
比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祖逖传》。
春秋时,吴国的军队打败了楚军,进入到楚国境内家城,楚昭王吓得逃到国外。
这时楚国有一位爱国的大夫申包胥,没有得到楚王的命令就私自跑到秦国请求救兵。
他对秦哀公说:“吴国无道,想吞并天下,现在已攻占了楚国,我特此前来告急,请求援助。
”秦哀公说:“你先住下,这事我们议后再做打算。
”申包胥说:“我们国君失去社稷,流亡于草莽之中,我做臣子的.怎能安居?”于是他就站在秦国殿庭上,痛哭不止,滴水不进。
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他说:“楚国有这样的大臣尚且会亡国,我没有这样的大臣,恐怕亡国之日也不远了。
”于是秦哀公立即下令出兵救楚,终于击退了吴国军队,恢复了楚国。
楚昭王回国后,要给申包胥奖赏。
申包胥说:“我挽救国家,不是为了自身的名利,如果为了得到奖赏,便是出卖了自己的气节。
既然君王已经安定,我又有何求?”当晚,他不辞而别,隐居深山去了。
在我国古代社会,这种忠贞之士无论在文官还是武将中,都屡见不鲜。
东晋时的祖逖,便是这样一位胸怀国家、忧国忧民的志士。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
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
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
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土,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
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
今百姓在少数民族的蹂躏之下,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任我做统率,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由此敌兵可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备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
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将士心中像浪花一样翻腾。
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楫),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
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忾,杀敌报国。
祖逖渡江以后,远近遗民都被他的事迹和爱国热情所感,纷纷加入他的军队,很快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
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
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犒赏三军。
由于祖逖治军有方,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收复了不少失地,不久,黄河以南又成为晋朝疆土。
注:造句是小学生必学的课程,包括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子!
中流击楫的典故4
出处
《晋书·祖逖传》。
释义
中流:河流的中央;
击:敲打;
楫:船桨。渡河时在河流的中央拍打船桨。比喻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昂之气。
历史典故
祖逖原本出身于西晋末年的北方大族,后来家道中落。在当时的乱世之中,祖逖带了几百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过程中,祖逖主动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人,把自己的粮食、衣服也分给大家。乡亲们都十分敬重他。
不久,逃难的人群来到了泗口(今一江一苏靖一江一北)。这时,祖逖手下已经聚集了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人。大家眼看着自己的家园被外族侵占,都很愤恨,见祖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就推选祖逖做了首领,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打回家乡去。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位做皇帝,祖逖曾劝说他领兵收复失地,司马睿当时并没有收复中原的`打算,但听祖逖说得慷慨激昂,也不好推辞,就勉强答应了祖逖的请求,并派他做豫州(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他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但不给他战衣和兵器,还让他自己想办法集结士兵。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一江一。船到一江一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绝不再过这条大一江一!”他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一陰一,祖逖停了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等到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后,才向北进发。当时,长一江一以北的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随他一起北伐,祖逖的威望越来越高。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后来,祖逖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领土,许多敌军也陆续向祖逖投降。晋元帝即位后,觉得祖逖功劳太大,于是封他为镇西将军以节制其权力。(诗词lLYsc。CN)
成长心语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说话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绝不能半途而废。祖狄以他自己的微薄之力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实现了对自己、对众人的承诺。他也让我们领悟到了誓言的真谛,它不应该是一种决心,而应该是一种实际的行动与作为。当你想要许下誓言的时候,请先想想你真的愿意去做吗?你真的有能力去做吗?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维护誓言的可信度。
【中流击楫的典故】相关文章:
见猎心喜的典故05-06
不速之客的典故03-01
花蕊夫人的典故04-30
举案齐眉的典故12-21
马革裹尸典故12-18
黄泉相见的典故12-19
老子出世民间典故05-04
班超弃笔从戎的典故03-20
陈蕃下榻典故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