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课文

时间:2024-03-02 17:11:4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路旁的橡树》课文

《路旁的橡树》课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 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路旁的橡树》课文2

  本课是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在筑路的过程中设法保护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故事所透露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高,内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因此,本人在教学的设想上全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只是在阅读感悟中提示一种写法 “以小见大”。

  比如,文中通过“绕树筑路”这样一件小事,赞扬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品质,这种写法属于以小见大的写法。本人在引导学生随文习作中贯穿了这一写法的运用。如何做到以小见大呢?这里我扔掉课本,把学生引出室外,在我们校园里有一棵插柏杨,1938年是一位姓卢的老师栽的,至今几十年了,听说几次校园建设都保留了这棵老树,第一这棵老树在校园里是另一道风景线,另外也是对逝去的卢老的怀念。每当老师们来到树下,总会谈起当年的好多事。学生下课了,树下就是孩子们的乐园,这棵柏杨要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合手那么粗,伸出四层教学楼顶好几米,抬头望不见顶端,像伸进了云层。树的表皮已有几公分的裂缝,裂缝里填满了青苔,杂草,当然也因为树,常让孩子们追几片落叶,怕扣班级的考核分,尤其是秋天……

  在指导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平常所见人物动作,去表现人物品质。其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小的细节,一个小的片断,来反映一个大的中心。这就是以小见大,在这种写法上要注意两点,这也是本人在本课中与写作衔接的重点。第一,要抓住人物的'语言,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如,写同学爱护班级,“这粉笔是老师给我们讲课写字用的,你拿一根他拿一根,老师用什么给我们讲课呢?”第二,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如学生写本人的一段外貌描写“老师一手拿着粉笔,一手推了推那幅深度近视眼镜,然后把教室从四周到中间直到每位同学都扫了一遍,轻轻地放放下教本……”在这个环节。学生实践练习,并要落实。从学生的习作看上去,还是很成功的,题材也较丰富“插柏杨”“老师笑了”“老师给我们认错了”“爱笑的同桌”等。学生都能以一件小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表达自已习作中心。

  学完本课,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思想。首先本人注重训练学生的质疑,解疑的能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在质疑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其次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从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种高尚,最后通过习作落实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路旁的橡树》课文3

  上了《路旁的橡树》一课,这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篇课文,该文为略读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课文生字词不多,一个课时可以解决,可以抓课文后面句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入手,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找线索去理解这个句子。现将教学总结反思如下:

  一、导入要富有激情,通过补充橡树的资料,顺势提出橡树面临的被砍的问题,激起生共鸣。补充橡树的资料不宜过多,重点突出便可。

  二、自学与检查的环节应放手给学生去自主学习。学生读词语与句子时要注意纠正读音,特别是长句子的朗读要注意读出分号与逗号的停顿区别。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渗透概括的方法,一步步指导生学会概括。

  三、交流会环节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给学生去思考、去谈感受。其中,在讨论问题“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会沉默、叹气?”,要多给生思考的空间,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你自己什么时候会沉默叹气?”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遇上难题不能找到答案的时候”。教师要灵活处理,把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拉近。

  在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师和工人的.沉默叹气能够体现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教师加入了生动的分角色情景模拟朗读,教师应起好引读的作用——

  师:“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生:“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师:“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哎!”

  生:“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哎!”

  在交流的环节,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过渡语也很重要,可以预设灵活的过渡语,引导学生去找齐能够体现“筑路人有高尚的心”的句子,如筑路人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这样的语言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又集中在课文工程师打进楔子的环节,抛出了问题,又紧紧地回到了课文。针对这个部分,教师可以简单讲解楔子插入地下的作用(目的是规划出筑路路线,按他打进楔子后的路线将会不再笔直,会拐了个弯,像下文说的“马蹄形”一样。要离橡树100米,因为他考虑了橡树的根部的安全,保证筑路过程不会影响到树的生长),从中也可顺势提一下“从这可以看出工程师是个怎样的人?”加深学生对工程师人格魅力的感受。

  课文最后自然段结合前面部分一起解决,考虑了这是筑路前后的对比,能更好地让生理解筑路人为了保护橡树而没完全按筑路计划去修筑公路,升华体现了“筑路人高尚的心”。

  四、拓展部分是情感的升华,灌输了环保意识教育,准备了两个小环节,第一环节是对课文情感的升华,第二环节是把环保融入生活各方面的环保意识教育,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完成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下来。

《路旁的橡树》课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1、课件《路旁的橡树》,橡树图片。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这么一个小村庄,那里的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毁灭了自己的家园。

  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听课件中的范读部分,正音同时思考下面第2项的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平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学习五——七自然段。

  (1)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四、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五、小练笔

  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路旁的橡树》课文5

  一、读一读,写一写。

  宽阔 平坦 延伸 挺拔

  沉默 不语 不约而同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心灵 轻轻地( )

  ( )的公路 长久地( )

  ( )的橡树 不约而同地( )

  四、认真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 )的工作压的他喘不过起来。

  2.工人们也( )地叹着气。

  3.工程师( )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4.按照领导的( ),他们很快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

  五、照例子,写句子。

  1.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十五的月亮是那么 ,就像 。

  2.那条沥青公路像箭一样笔直。

  西湖的水面像 一样平。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为了保护 ,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 ,使公路在橡树边 ,既 了大橡树,又 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 ,赞扬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 。

  七、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弯曲成马蹄形,是因为 ( )

  (1)人们觉得弯曲成马蹄形美观一些。

  (2)筑路人爱护路边的树,把路修弯可以不砍树。

  2.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中“高尚的心”是指 ( )

  (1)工人为了树停工不干,有一颗高尚的心。

  (2)工程师和筑路人为了保护橡树,使公路拐一个弯。在修路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八、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几年过去了,一条 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 。但只在一个地方 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 地赞叹道:“住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3.“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人们的赞叹说明了什么?

  九、“环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公园、广场等地环保标语处处可见。请你搜集整理此类广告语,试着写几句下来 。

《路旁的橡树》课文6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首先解决生字生词问题,之后,就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分析这些句子时,首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并启发学生对环保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想一想,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问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⑴ 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⑵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提问: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都叹气?

  筑路计划不能改变,可是砍倒这么粗壮、挺拔的橡树,真是可惜。

  工程师为________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________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

  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课堂延伸

  我们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为美化学校、美化自己的周围的环境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笔直的路 弯曲

  一颗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课文7

  《路旁的橡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怎样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选择、围绕重点问题,充分读书,把读书的权利和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同时体验角色,走进故事,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更好的理解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己去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用课外书中获得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树立课内外沟通的大语文教学观。

《路旁的橡树》课文8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课文9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不要乱砍树木,爱护树木。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板题读题)

  3、你见过橡树吗?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觉得橡树是一种怎样的树?

  生:珍贵的树。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对橡树的喜爱,自由的读课文,把句子读顺,生字连词画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请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宝宝。(正音)

  3、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听。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

  4、这些词语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楔子”与“沥青”。

  “楔子”:建筑用作标示的工具,类似木桩的小木棍,一头削尖。

  “沥青”:又称柏油,是铺路的材料,具有柔软性。

  三、悟读课文

  1、带着生字宝宝读课文。指名读。(检查朗读)

  2、看图,你觉得公路是怎样的?橡树是怎样的?谁能读出它们的特点?

  3、从二句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二句都是比喻句。

  4、把什么比做什么?如果没有比喻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5、小组交流: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们的高尚?用笔画一画,又脑想一想,有嘴读一读,评一评哪个小组找得既准确读得又有感情?

  6、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筑路工人的矛盾、担心、发愁,及决定后的轻松。

  7、你从筑路人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8、是啊!如此珍爱树木,怎能不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一个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呢?

  四、赏读课文

  带着你的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根据学校情况,为学校的绿化、美化提一提建议。

  【板书设计】

  橡树:珍贵、像哨兵

  高尚的心(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公路:笔直、马蹄形

《路旁的橡树》课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路旁的橡树》课文11

  《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工程师和工人的心理变化。学生之所以难理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在筑路时有哪些权利,什么又是不可以做的。学生很天真,他们认为改设计方案很简单,这样就无法理解工程师和工人们的沉默不语和那沉重的叹气声。所以接下来我就为他们讲解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工作及权利,以及违反规定之后可能会有的后果。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解后,理解起课文内容更容易了,这时我又和学生一起将整个故事重现,用老师的述说、动作、语言,将学生带到施工现场,进一步体会。并让学生将工程师和工人的想法说出来,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许学生说的和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但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肯定。

  我们经常说读中悟,但只有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读,连最基本的意思都不明白,读再多也是徒劳。其实现在很多课文中都出现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不符的情况。这时更重要的就不是朗读,而是了解时代背景、那时人们生活习惯等有助于感悟课文的细节。比如:《燕子专列》中政府包车之举为什么让人钦佩?那就要向学生介绍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包一列火车政府所要付出的物资多少,适当的了解这些对理解文章是非常有效的。

【《路旁的橡树》课文】相关文章:

海边,那片橡树林作文11-04

《秋天》课文03-02

背课文作文07-24

背课文的作文09-20

《凡卡》课文02-29

(合集)背课文作文02-13

[推荐]背课文作文08-13

抽背课文作文07-31

关于背课文的作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