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调青杏子骋怀原文

时间:2024-03-02 10:28:4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石调青杏子骋怀原文

大石调青杏子骋怀原文1

大石调·青杏子·骋怀

  作者:钟嗣成

  花月酒家楼,可追欢亦可悲秋[一]。悲欢聚散为常事,明眸皓齿,歌莺燕舞,各逞温柔。

  [幺篇]人俊惜风流,欠前生酒病花愁。尚还不彻相思债,携云挈雨,批风切月[二],到处绸缪。

  [催拍子]爱共寝花间锦鸠,恨孤眠水上白鸥。月宵花昼,大筵排回雪韦娘[三],小酌会窃香韩寿[四]。举觞红袖,玉纤横管[五],银甲调筝,酒令诗筹。曲成诗就,韵协声律,情动魂消,腹稿冥搜[六]。宿恩当受[七]。水仙山鬼,月魅花妖,如还得遇,不许干休[八]。会埋伏未尝泄漏[九]。

  [幺篇]众芳会首,繁英故友[十],梦回时绿肥红瘦[十一]。荣华过可见疏薄,财物广始知亲厚。慕新思旧[十二],簪遗佩解[十三],镜破钗分[十四],蜂妒蝶羞。恶缘难救,痼疾情发[十五],业贯将盈[十六],努力呈头[十七]。冻餐重馅[十八]。口刀舌剑,吻搠唇枪,独攻决胜,混战无忧,不到得落人机彀[十九]。

  [尾]展放征旗任谁走,庙算神机必应口。一管笔在手,敢搦孙吴兵斗[二十]。

  注释

  [一]“花月酒楼”二句:意思说,歌楼酒馆中和歌妓们交往的生活,有快乐,也有悲哀。

  [二]“携云挈雨”二句:云、雨、风、月,古代常用来作为男女性爱的代称。这两句指和歌妓们来往。

  [三]回雪:回风舞雪,形容舞姿的飘忽轻盈。韦娘:即杜韦娘;唐代著名歌妓。

  [四]窃香韩寿:晋韩寿貌美,贾充让他作僚属,一次贾充的女儿在帘后看他,十分爱慕,两人于是私通。女以皇帝赐贾充的西域,异香赠寿,后被贾充发觉,把女儿嫁给他。这里借指风流男子。

  [五]玉纤:妇女洁白而纤细的手指。横管:指吹笛。

  [六]腹稿螟搜:暗中打腹稿这句连上面三句,大意是说:诗歌和曲子写得那么协律动人,是因为经过苦心构思的缘故。

  [七]宿恩当受:指歌妓们宿世有恩,当受到她们的报答。这是迷信的说法。

  [八]“水仙山鬼”四句:指这些美丽聪明的歌妓们一遇上他,就纠缠住了。

  [九]会埋伏未尝泄漏:指彼此暗中有情,却不露在外面。

  [十]“群芳会首”二句:意说自己是歌妓们的首领和老朋友。群芳、繁英,都是以花比歌妓。

  [十一]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写一场风雨过后,“绿肥红瘦”,绿叶多,红花少,春天过去了。这里借用,指美好的日子过去。

  [十一]慕新思旧:疑当作慕新弃旧,即贪新厌旧的'意思。

  [十三]簪(zan)遗佩解:把头上的玉簪和身上的佩饰(香囊、玉器之类)赠给对方,表示定情。

  [十四]镜破:孟棨《本事诗》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预料妻子乐昌公主会被人掠去,分别时将一面铜镜打破,各执一半作为他日重见的凭证。钗分:古代夫妇离别,女方往往把头上的发钗分给男方,作为纪念,这句说夫妇离异。

  [十五]痼疾:经久难治的病。

  [十六]业贯将盈:罪恶将满。

  [十七]努力呈头:意义不详。

  [十八]冷餐重馅,馅疑作咽,即重吃冷饭的意思。从“慕新思旧”至此句,意思不很明确,可能是说因为有的歌妓喜新厌旧,使一些男子遭到遗弃,境况可怜。

  [十九]不到得:不会。机彀(gou):圈套。

  [二十]搦(nou):挑战。孙吴:指春秋时的孙武和战国时的吴起,他们两人都精通兵法,善于用兵。

大石调青杏子骋怀原文2

  【大石调】青杏子骋怀

  作者:关汉卿

  原文:

  骋怀

  花月酒家楼,可追欢亦可悲秋。悲欢聚散为常事,明眸皓齿,歌莺舞燕,各逞温柔。

  【幺】人俊惜风流,欠前生酒病花愁。尚还不彻相思债,携云挈雨,批风切月,到处绸缪。

  【催拍子】爱共寝花间锦鸠,恨孤眠水上白鸥。月宵花昼,大筵排回雪韦娘,小酌会窃香韩寿。举觞红袖,玉纤横管,银甲调筝,酒令诗筹。曲成诗就,韵协声律,情动魂消,腹稿冥搜,美恩当受。水仙山鬼,月妹花妖,如还得遇,不许干休,会埋伏未尝泄漏。

  【幺】群芳会首,繁英故友,梦回时绿肥红瘦。荣华过可见疏薄,财物广始知亲厚。慕新思旧,簪遗佩解,镜破钗分,蜂妒蝶羞。恶缘难救,痼疾常发,业贯将盈,努力呈头。冷餐重馏,口刀舌剑。吻槊唇枪,独攻决胜,混战无忧,不到得落人奸彀。

  【尾】展放征旗任谁走,庙算神谟必应口。一管笔在手,敢搦孙吴兵斗。

【大石调青杏子骋怀原文】相关文章:

西河·大石金陵原文翻译03-01

双调新水令原文02-29

【经典】双调新水令原文03-01

杏子的作文12-05

双调新水令原文(优秀)03-01

《柳梢青·茅舍疏篱》原文及赏析12-19

《柳梢青·送卢梅坡》原文及赏析12-17

相思令·吴山青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柳梢青·送卢梅坡原文及赏析12-19

吴山青·金璞明原文及赏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