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标学习的体会
课标学习的体会1
4月9日,在区教研室,孙老师对我们进行了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多。会议结束后,我的心情是那么迫切,迫切地回家,回家去看《课标》。路上我就在想:我的《课标》放哪儿了?记得原来就在书架的右边,但好像已经很久没见到它了。回到家,终于在书架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它。上面已有一层尘土,轻轻掸去灰尘,不禁想:这曾经熟悉的《课标》怎么变得如此陌生?轻轻地抚摸着它,看着它蓝色的封面,感觉如此清新,它没有彩色的图案,没有华丽的花边,只有一片蔚蓝,像天空一样深邃的蔚蓝。在众多的书本中,它就是一位朴素、睿智的长者。
打开《课标》,静心读一读吧!孙老师讲到要把握年段目标,注意阅读的不同要求,要体现低中高年段的要求。自己一直从事的是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平时对低年级的教学不甚了解,所以忽视了很多东西。没有注意中高年段的过渡与衔接。仅仅是理解词句这一方面,各年段的要求也不同。低年级段的阅读要求中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而高年级段则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理解”、“推想”,程度是不一样的,对学生达到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篇课文的教学不是孤立的,应把它放在一个单元里,一个年段中,这样,才能把目标把握准。我只是结合孙老师讲的说了很小的一个方面,自己要做的、要思考的还有太多太多。
虽然准备上课时间很紧,还要准备不少东西,但是,读《课标》,思考《课标》,绝不是浪费时间,我想这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课标》会引领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好。
课标学习的体会2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学习课标体会。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做数学”,寒假期间我再次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课标所提出的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有了新的认识。
一、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所谓“数学实践活动”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以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等为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运用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
从广义上来讲,它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所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从狭义上讲,它是指一个个的“小课题”,即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性问题,它具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二、数学实践的途径
(一)落实好教材中的实践活动。
现行教材中有现成的实践内容,并且《教师用书》中对此也有一些指导,包括活动的性质、意义、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相应的说明,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明白实践活动的要点,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的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实际情景和材料,学习的方式和活动的方式也要易于操作,并给予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广阔时空。
如:在教学《实际测量》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便可以设计测量课桌对角线长、校园花坛周长等多种情景的实践活动。
(二)课前干预、课后延伸使数学实践“生命不息”。
结合新课内容,在课前安排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调查收集新课所必备的材料,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作好铺垫,心得体会《学习课标体会》。
如学习《利息》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到信用社、银行等金融部门调查各种利率、储蓄的种类等,或指导他们学习在网上搜集这些资料,也可以发动学生到社区中开展调查,了解储蓄的相关知识,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由于课外时间相对宽裕,课后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把课内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处理、灵活运用,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其数学的应用意识。
同样的《利息》教学,课后仍然可以延伸,如购房中的贷款问题,就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利息知识,选择合适的'贷款的种类及贷款的期限,这其间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如收入情况、物价上涨因素等,这样就要求学生去了解家长的收入与家庭的支出等诸多情况。
(三)与其它学科有机整合是数学实践的必由之路。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加强各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把各门学科作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去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一些知识可以被其他学科所利用,它独特的思想方法也会对一些活动产生影响。
因此,可将各学科教学活动的优势有机渗透到数学实践活动之中,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娱乐性、丰富性;广阔吸取各种学习方法的优势,灵活运用于数学实践活动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数学实践能力。
如数学实践与美术学科的整合:《轴对称图形》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在美术教材中找到轴对称的作品,说说它的好处;在概念教学后安排一个实践活动——创作轴对称的美术作品。
美术、数学老师协同作战,分别从概念与艺术两方面进行指导,学生通过“折折、剪剪、拼拼、画画”等一系列活动,轴对称的概念定会牢牢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里,不用强化记忆,一切水到渠成。
这样,学生既习得了数学知识,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也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意义是深远的。
“听来的就会忘掉,看到的可能记住,做了的就能学会。
”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教学中的实践因素,沟通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多给学生从事数学实践的机会,重视课前、课中、课后的实践,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标学习的体会3
利用寒假休息的时间我又学习了数学新课标,下面谈谈自己对数学新课标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数学新课标的认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
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育价值。
我们的教学往往让学生去记忆现成的知识,有意无意的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培养大多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让学生去经历”对学习数学极其重要,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三、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要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的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去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发展过程,主动的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一般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课内实践活动以解决单一知识点为主,活动内容一般课内完成,课外实践活动相对范围较宽,多用于众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等,而且活动时间较长,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一般要从紧密联系教材和学生生活来考虑,并要求学生完成阶段性实践报告的撰写。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要教会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推动力。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发展创新的能力。
通过对新教材的认识,使我们更加意识到,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转变,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课标学习的体会】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标大全11-15
风向标作文09-24
常规还是标新作文07-24
听优质课的体会05-08
听示范课体会范文04-28
学习汪金权体会08-15
学习互联网营销体会07-29
护理部学习交流体会08-09
课改下的数学课作文08-01
网课“奇葩说”上网课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