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乘法分配律》教后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后反思1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理解其意义。教学中,我从解决实际问题(买衣服)引入,通过交流两种解法,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并找出它们的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举出几组类似的算式,通过计算得出等式。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这几组等式,发现有什么规律?这里我化了一些时间,我发现学生在用语言文字叙述方面有些困难,新教材上也没有要求,因此,只要学生意思说到即可,后来,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阐明自己发现的规律:有用字母的,有用符号的,大部分学生会说,没问题。对于应用这一乘法分配律进行后面的练习还可以。如:书上第55页的第5题,学生都想到用简便方法去列式计算。整节课,学生还是学的比较轻松的。
《乘法分配律》教后反思2
关于乘法分配律早在上学期和本册教材的前几个单元的练习题中就有所渗透,虽然在当时没有揭示,但学生已经从乘法的意义角度初步进行了感知,以及初步体会了它可以使计算简便。今天的教学就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上午第一节课我在自己班上,后来第二节课去听了一根木头老师的课,现在进行对比,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值得向一根木头老师学习的是,学生的预习工作很到位。课前,学生就已经解决了“想想做做”第3、4题,学生通过解决第三题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既巩固了旧知,而且将原来的认识提升了,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进一步感受了乘法分配律。而第4题通过计算比较,突现了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体现了应用价值。我在课前没有安排这样的预习,因此课上的时间比较仓促。
其次,我在学生解决完例题的.问题后,还让学生提了减法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对于(a—b)×c=a×b—a×c这种类型的题也同样适合,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为明天学习简便运算铺垫。
最后,我觉得在指导学生在观察比较65×5+45×5和(65+45)×5的联系和区别时,可以指导学生从数和运算符号两个角度观察,学生得出结论后,其实已经感知到了算式的特点,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相同类型的等式,可以是数、字母、图形的等,值得欣慰的是学生能用各种方式正确表示出来,然后再揭示数学语言,学生的认知产生飞跃。
不足的是,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小组交流时,有些同写还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有待于教师科学地引导。
《乘法分配律》教后反思3
一、一段题外话。
本月的最后一天,想着明天就要进入四月了。草长莺飞三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阳历三月一直是阴天,想着今年的春天也许就这样过去了,想着今年还没有好好地享受过一次在阳光下尽情沐浴的感觉,还没有感觉到春天懒洋洋的味道,这个春天就过了,实在是感激不了天气了。外面的田野里是一片金黄,缺少了阳光也就黄得不那么灿烂。桃花是一片粉红,可是缺少了阳光总少了欢欣的味道。不想让这个春天就这么过去,所以,只有期盼四月份天天晴天了。
昨天和今天对乘法分配律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进行了教学。从课堂上的情况来讲,教学任务基本上能够完成。从学生课后的作业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掌握,少部分的学生基本规律能懂,题目活络一些就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有待于以后在实践中加强。
二、从杨君的作业说起。
教学乘法分配律后,批完课堂作业后,我发现杨君的作业还没有交。这是常有的事情,这个孩子对任何学习上的事情都不感兴趣,作业总是能拖就拖。所以我问他追了一下。
追学生作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们四年级的数学老师都有一本名单本,上面写上了学生的学号,学生每交一份作业就在相应的空栏中打上一个勾,这样一天到晚,哪位学生哪样作业没有交到就会清清楚楚。这一招很有效,却实在是无奈之举,针对的目标是那几个少数,实际上是怀疑全部。杨君,也就是几个少数之一。作业拿到手中我吓了一跳,因为简直是一塌糊涂,就连以前学过的应用题都是在错,一看就是没用脑子去做。当时就来气了,把他叫到办公室里去做,把应用题让他读了一下,问了几个铺垫性的问题,就放手让他自己来了。交上来倒是都对了。我明白,他不是不会,就是不肯用心去做,譬如平时考试一直在六七十分徘徊,期末考试就能考到八十多分。他就是我们沙地话中的那种“懒脑子。”
今天在课上特别关注了他,在巡视学生后,我特意走到他身边,看着他做了两三道题,有困难的地方轻声提点了一两句。今天的课堂作业交上来没有本质上的错误,只是在应用题中发生了一个计算错误。今天他的作业交得很快。下午因为代了体育课,让学生选择跟老师玩游戏还是做掉一份作业。杨君就勇敢地说:我要做数学作业。我看着他的两眼,这时候觉得他的眼睛在放光。于是我善意地笑了一句:“杨君呀,你现在发觉数学是不是蛮有趣的哟。”他高兴地点点头。今天他的作业没有再拖欠,而且下课主动地把错误的作业订正好了。
也许他只是三分钟的热度吧,但我依旧很高兴。虽然三年功夫我在他身上花了无数的心血,但我确实是没有看到过他这样起劲地喜欢上了做作业。也许,是我该检讨一下自己这三年多来对他的教学方式,这三年中,我对他有过好意的批评,也有过愤怒的讽刺,诚恳的劝告,请过家长,打过电话。但也许我从来就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他只是畏惧我的权威而逼不得已地做作业,不是一种内心的需要。庆幸的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就算是用逼的吧,杨君,我也总算没有让你掉队。以后当你真正喜欢上学习的时候,追上来也不至于那么吃力。
帮助,应该是平易的,亲切的。那么,杨君,我会改变自己,就让我继续以一个和善的形象出现。希望你能取得进步呀!
三、从老师的指令说起。
昨天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今天的相对而言好一些。其实我们班的学生都能说,也不是不爱说。我发现问题是出来我这儿。我给他们的任务目标明确了吗?他们真正明白我的'意思了吗?可以说,昨天小组合作交流的话题就太广太大太多。
如:依照黑板上的题目写出2组算式,计算连成等式。
小组内观察等式,说说你的发现。
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看着好像很不错。其实你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想一想,够麻烦的。一道指令接着一道指令,留给他们完成的时间只有5、6分钟而已,学生那不是在自主探究,简直类似于疲于奔命。
今天的就比较清晰一些。
1、独立计算32×102,看看我们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2、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今天就不错,人人都想说,人人都能说。而且人人都说得不错。
昨天我还在想,为什么学生自主探究后找不到规律,问题到底是出在哪儿,今天是想明白了,是出在自己这儿。哎,我的学生,我常批评你们的思维跳跃得太快,其实课堂上我也跳跃得过快一些,有时候简直把你们全班当成天才加快手,导致你们无法理解我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老师一定会注意的。同时,你们也一定要好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呀。
四、从一些细节说起。
一些地方是的确没有处理好。
一是在集体交流时学生提出用口算方式计算32×102时,我没有让他说下去。这儿是当时对班级学生的一个情况做出的反应。因为在他讲的时候另一个同学在板演,许多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分散开来,而且他发言的声音又太小,我当时想,这样讲的效果不好,倒不如呆会儿讲。正好我准备了一块写有口算过程的小黑板,所以我打断了他,选择在黑板前的小姑板演完成时再让他补充讲一下。其实是有点太过着急,反过来,当黑板前的张凤板演好之后,再请学生讲一下其他的做法更好些。就整体学生而言精力也能够集中,就他而言,也更能够显出这种口算方法的妙性。要说的是,我虽然对口算这种方法毫无意见,并且一向认为口算能力必须常抓不懈,但我们班口算能力快的学生基本上是马虎鬼。这个现象值得我去研究一下。
二是没有做好一个对比性的工作。当试一试完成后,其实应该与例题作出一个对比,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的两种运用方式。而且不光是这一处,在整堂课中对比性的东西都很少出现,导致本堂课总体感觉没有一个思想性的渗透,流于习题的堆积。虽然是一些小细节,但细节处绝不可忽略。
又想起了在南京时听到的一句话:随意不等于随便。要想随意也显得大气,看起来,是一定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磨练与思考的再磨练的。春水流,奔腾万象,最根本的动力是思考与实践吧。
【《乘法分配律》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7的乘法口诀》的教后反思08-10
英语教后反思08-14
《北京》教后反思08-15
《掌声》教后反思10-06
《风筝》教后反思10-07
《奶奶的白发》教后反思10-06
《练习4》教后反思10-06
《海底世界》教后反思09-26
《认识分数》教后反思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