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2-28 21:18:4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相长》原文及赏析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原文及赏析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虽有佳(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十三经注疏》)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选自《韩诗外传集释》卷三)

  注释

  佳(嘉(jiā))肴:美味的菜肴。肴,熟肉食。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是故:因此。

  困:(受到)阻碍,不通。

  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

  自强(qiǎng):自己督促自己。强,勉力,勉强。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①。嘉肴:美好的菜肴。肴:熟的鱼肉等。

  ②。旨:味道美。

  ③。虽:即使(有版本译为:虽然)。

  ④。究:深。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不会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选自《礼记·学记》)

  剑刃虽然锐利,不磨就不能斩断他物;人的资质虽然聪颖,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提高修养。虽然有美酒佳肴,不亲口品尝,就不能知道它们的味美;虽然有正确的道理,不努力学习,就不能通达它们的功用。所以说,通过学习,然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传授,然后才知道自己研究不深。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心愧而努力学习,知道自己的研究不深,就会遍天下求师而弄透事理。从这些看来,传授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选自《韩诗外传集释》卷三)

  解析

  对于“教学相长”一词的理解,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人们对“教学相长”的解释主要有两种:

  其一是将其纳入教学原则的范畴,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依此而将其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相互促进”,如在毛礼锐、沈灌群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中就将其作为教学原则来解释,认为这一原则“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另外在王炳照等人编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中,也将其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指出“‘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其二是认为“教学相长”是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将“教学相长”理解为“教师施教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教而促进自身的学。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对这两种解释持质疑态度,如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西南大学博士刘秀峰认为“教学相长”所指的主体不是教师与学生两者也不是教师一者。“教学相长”的主体应是学生,“教学相长”中的“教”不是指教师的“教”而是指学生的“仿效”,因此,“教学相长”指的是学生“效师而学”和“自觉而学”两者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相同的益处。因此,“教学相长”不是“教学原则”亦不是“教师成长规律”,而是学生的“学习规律”,强调学习者一方面应自学、自修,另一方应“效师”、“效友”而学。“长”应为名词的“益处”之意,而非动词的“促进”之意,“教学相长”一词也应读为xiao xue xiang chang。应读为jiao xue xiang zhang,教:指传授,学:指学习。长:是提高的意思。指师徒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教学相长》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乡思原文赏析12-17

画原文赏析12-17

村居原文及赏析12-17

秋夜原文及赏析12-17

咏柳原文及赏析12-17

送别原文及赏析12-17

潭州原文赏析12-17

塞下曲原文及赏析12-17

田家原文及赏析12-17

墨梅原文及赏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