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作文

时间:2024-02-17 23:15:4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通用)陶渊明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陶渊明作文

陶渊明作文1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题记

  易经有言“初九,潜龙勿用。”因此,我更愿意唤你另一名字——陶潜。

  潜藏的龙,无法施展。何谓也?孔子曾于《易传》中解释说:“龙是比喻有才德而隐居的君子。操行坚定不为世风所转移,不求虚名,隐居避世而没有苦闷,言行不为世人所赏识而没有烦恼。乐意的事就施行它,忧患的事就避开它,坚定而不可动摇,这是潜龙的品德。”

  陶潜,你为一潜龙,腾飞于九天之上,排空驭气奔如电,上穷碧落下黄泉,天下任你之求留。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而你何能在浑浊的官海中吞吐你的龙息,那些卑劣小人何能与你共主沉浮?何能也,此身何能受此灾?

  归去吧!龙腾千里,带着满身志向,带着龙者之傲骨,带着你未被黑暗官海污浊了的金鳞,盘踞回故里。宁可无水而身死,也不可于黑暗官海中污浊你的龙鳞。于是腾云而起,发出一声震耳发聩的龙鸣“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你恋田园,应是秉性。犹记你说:“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对于一位天性热爱自然,不喜逢迎,无奈置于仕途的人中之龙,沉浮于官海,有何快意可言?回归田园,你恰恰找回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性情的本真。虽生之行休,却精神永存。

  当你赋下《归去来兮辞》,淡然归田之时,你便已经成为了“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当后世欧阳修赞道“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时,已揭示了官场上少了一个碌碌的小吏,文学上多了一位不朽大家之事实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愿你高洁的'灵魂可以在你笔下的世外桃源安然饮酒,抚弄你的无弦琴。希望你的宅边仍可有五棵柳树,更盼陶潜之名不再勿用。

  “先生人物魏晋间,题诗便欲倾天悭。向来天地识眉宇,今日天遣窥波澜。平生尚友陶彭泽,未肯轻为折腰客。”我于今日轻吟朱熹此诗,清酒一杯酾于菊源,那里应有你不朽的真我之魂。

陶渊明作文2

  看!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他,就是陶渊明。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却忘记了宫场的失意,忘记了仕途的不达,记住了世人的渴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他心中的桃花源,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

  陶渊明解甲归田后,生活十分拮据,后来在叔父的引荐下,于彭泽县任了一个小职。年底,郡督邮来县巡查,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恭迎都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解印去职。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以交病。陶渊明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他洁身自好,拥有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那种洒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念旧林,沉鱼思故渊。陶渊明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任,身不由己的生活,回归田园。

  陶渊明爱酒,他的诗作中几乎篇篇有酒。他曾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除了酒,陶渊明此生最爱的便是菊花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他的生活自由自在,他的身上洋溢着清闲与旷达。

  陶渊明,一个穷苦诗人,饥寒的生活境遇让他体验过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困窘,他经历过这样的困厄,却十分清醒,既不相信是命运所致,也不后悔自己选择的错误。

  面对南山,他似乎彻底忘记了那些不快,选择了坦然与淡泊态。他可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心境的欣赏与共鸣才是真正的天籁之声,琴上无弦又何妨?他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能保持自己生活的闲适,而不必心为形役。

  陶渊明,一本无字的书,告诉我们在污浊社会中不能随波逐流,告诉我们人生短暂,应当洒脱、旷达。

陶渊明作文3

  世有一狂人,身处东晋时。

  其一狂也:随性自然。其入世时,做一小官,不喜拘束。闲来田中饮酒,迎官之时,不净手,不换官服,以此状态相迎。随性喜自然,永不会刻意改之。其真性情甚为坦然自在,吾欣赏其。

  其二狂也:厌浑浊之官场。人人皆希望入官场,其却愤然辞官。因何,另其宁入田园,不可入官场?只因,官官相护,官官奉承,让本想为国奉献的他,失望至极,愤然之下,放弃做官,而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

  其三狂也:时隐时官。41岁前,其希望为国为民,但是,一次次失望让其时隐时官。出世入世,有谁能看见其心中的惆怅与徘徊?在入世与隐居的分界线处彷徨不决,犹豫不定之时;在采菊悠然,饮酒论文之时;在心中失意,游玩山水之时,你是否希望觅一知音,将心中之苦楚,心中之彷徨,心中之失望,心中压抑着的一切通通诉与知音听?可惜,在此世间知音难寻。

  若是可以,吾真希望可以来一场穿越,与其相识、结交,煮酒论诗、论平生,四处游山、采菊,惜时不与吾,今日吾仅能赞其人,品其文,念其诗,赏其性。

  潇洒隐居的表面下,是无人得知的惆怅心。“举世皆醉吾独醒,举世皆浊而吾独清”,其虽喜酒,却又是这世间最清醒之人,同时又是这浊世中的'一朵清菊,这岂不是其之悲哀?这朵清菊不愿看见这浊世之污,以酒浸染,希望醉后不见这污浊,可偏偏成了清醒之人,亲眼见到了现实之残酷,眼睁睁地看着现实打破美好之幻想。

  为躲避现实,为保持清白,愿隐入田园。其文多述归园之乐,可为何乐中藏悲?是你放弃了入市,还是现实之残酷伤人太过,让你被节节逼退,无可奈何,失望至极?是你选择了田园吗?为何吾却看见的是田园选择了你?若非官场之污浊,若非对官场失望透顶,若非在官场之污浊之地已无立足之处,其岂会步入田园净地?若心中无犹豫,无入世做官之念,其岂会次次做官?若不是厌恶至极,其岂会终生不再入世,终生不再入官场?

  世有一狂人,浊世之清菊,此人乃陶渊明是也。

陶渊明作文4

  要论中国古代的名家大家,陶渊明一定有一席之地。陶渊明以他独特鲜明的个性开创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时代。

  我认为陶渊明的洒脱大方不拘谨是他人格的一个亮点。他的这种真性情是许多人学也学不来的。他的作品以及后世对他的评说也都有表现这一点。

  陶渊明从小接受儒家思想,在他年轻时他也有“猛志溢四海”的积极入仕态度。他在《拟古》中也提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但他最终为什么会辞官归隐呢?我认为这就与他的真性情有关了。他一生都在追求身心的质朴,在他做官时,他不愿虚伪随俗,可官场又始终这么黑暗。在这种时候,他更愿意回归自然,正如他在《归园田居》中写的那样:“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说自己是“误”入官场,所以终有一天他会回去。那种自由,和谐才是他最想要的`东西。

  最后一次辞官,最能见其本性。他做彭泽县令才三个多月,县吏让他“束带”见督邮,他却说“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随即辞官离去。是陶渊明太傻,行事轻率吗?不,这恰是他追求本心的表现。官场的种种他早已厌倦,而这次事件只是导火索,他可以就这样回归自然,去追寻他所向往的东西。看重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看轻外在功利。陶渊明一直将它奉作信条,而且他一直在践行。试问现在,有多少人能做到?陶渊明的真性情是他身上的闪光点,更是对后世的一种启迪。在如今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被前途功名压得麻木了,甚至早已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没有梦想,又何必远方?或许我们应该学学陶渊明,学着在迷茫的时候问一问自己的本心。世俗本就这样,为何不去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呢?这才是真性情。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陶渊明的真性情正是他纯真,高远人格美的最好体现!

陶渊明作文5

  命运,命运﹢运气,运气,我们常常无法决定,生命,却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题记

  当一缕秋风拂过,落叶在风中起落;当一阵花香弥漫,菊花在天地间摇摆,你着一身粗布短衣,走在泥土芬芳的小路上。曾经,你是百姓的父母官,是众人景仰的春天。你维护着百姓心中的公正,让百姓有诉说冤屈讨回公道的地方,你坚守着为官的清廉,不压榨百姓一分一毫,甚至用自己的俸禄救济着受苦受难的人们,相比于尔虞我诈的官场中那些生活醉生梦死的官员,你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许久了,或许你累了,倦了吧,或许你再也没有力气去支撑那一份清正了吧。

  官印高悬,摇摇欲坠,一颗官场上的明星即将陨落,朝服脱下弃置高堂,尘埃在风中乱舞。

  你,就这样抛下了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平民,就这样带着你的两袖清风,带着你的满腹才华毅然归去,你的离开熄灭了多少人的希望之光,你的隐去带走了多少人的`期盼。

  门前的五棵柳树伴你饮酒,可你听见了吗?它们在告诉你,百姓需要你。篱外的成群菊花与你作诗,可你听见了吗?它们在告诉你,国家需要你。田里的豆苗长得稀稀疏疏,你并不是农夫中的佼佼者,你的文采应展现在书案上你就这样颓然着,无所事事。

  即使你的能力微弱,至少你可以用你的知识去灌溉那些贫困的孩童;至少你可以帮助邻家的老人做些家务;至少你可以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饥饿的路人,或许,这样可以挽回一个徘徊在死亡边缘的生命

  可你没有,你只是持一枝幽菊,在南山脚下,在这静谧的世界里在默默耕耘中消磨你的才情。

  你的隐逸被称为高风亮节,你的安贫乐道被世人敬仰,你被流芳千古,被古往今来多少人赞颂着,在我眼中,你不配拥有这些。

  你何曾张开翅膀庇护贫困的百姓,让他们在这动荡黑暗的社会中安居乐业?你没有。你何曾以你的能力辅佐君王铲除奸佞忠言直谏,用光芒撕裂暗涌满布的天空?你也没有。你不是称职的清官,更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你只是以隐退为借口逃避着,厌倦了去面对黑暗腐朽的朝廷,你为了自己的清闲安逸而置黎民于不顾,推卸着应承担的责任。陶渊明,我看不起你。从你弃官归隐的那一刻开始,便没有了资格反驳我对你的蔑视。

陶渊明作文6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如果说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的黑夜,那么你便是这片广袤无垠的黑夜最亮的一颗明星,永放光芒;如果说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的画卷,那么您便是这个寥寥几笔的画卷中,最浓厚的一-笔,永流芳香....

  您生活在东晋时代,生活在一个早已被黑恶势力充斥的时代。但是,即使这样,您依然顽强的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你那顽强不屈,碌碌无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我们早已耳闻目睹。下面是我对您特点的总结:

  您是一位顽强不屈且拥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少年时代的您,生活在简陋贫穷的农村,即使这样,你也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句诗更是你远大的政治抱负的体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您甚至比其他人更热爱学习。但在当时那个看身份的时代,即使你再努力,再勤奋也无济于事。您也屡屡遭受失败,得不到别人的重用。而“但未有建业,前途渐前窄"这句诗则更是将您那远大的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的不甘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您是一位高洁的隐士。在当时那个黑恶的.时代,您没有被汹涌的波涛掀入无边无际的“黑色"海洋中,而是看破红尘,鄙弃功名,弃官隐居。对于您来说,田园的景色,悠闲自在的生活,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是截然不同的。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年适俗韵,性本爱山丘”这两句清闲自在的诗句,则更是表达您对自然的由衷喜爱,侧面反映出您对“浑浊”的漩涡的厌恶。

  您是一位不怕牺牲,敢于驳论的诗人。生活在田园中的您,对劳动的认识也是焕然一新。您不怕牺牲自己,冒着滔天大罪,刚强而有力地驳斥了儒家对劳动的态度和认识这是何等的无畏啊!

  您是我们的楷模,您的芳名早已流传至今,愿你安于平淡,成为“污浊"社会中的一朵菊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屹立不倒,永世绽放。

  祝身体健康

  后生:薛博宇

  20xx年3月27日

陶渊明作文7

  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边有嫡亲之乐,有浓浓亲情。你浪迹天涯天涯,非论是失意还是失意,家都使你魂牵梦绕。

  陶渊明,我国故乡诗派的初创者,在经历了八十一天的宦海糊口后,亦然决定摆脱宦海的束厄局促,回到本身那魂牵梦绕的家,享用嫡亲之乐。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欢愉的,他归心似箭,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之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镇静非常,乃瞻房屋,载欣载奔。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落拓的。他怡然得意,自娱自乐,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成日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不是还抚玩云偶然以出岫,鸟倦风而知还的气象。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自在的。他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夫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找到了本身想要的`升华,笔下所写的都为真脾气。试问,有谁能收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如许的感慨。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我所恋慕的。他有胆识,也有勇气辞去官职,归隐故乡。即便他家道贫寒,也决意不再承诺仕进。这份对峙,让我打动。

  陶渊明的一声,平平无奇,色采绚丽。他虽在政治上没有甚么大的成绩,但却留下了有数歌颂千古的诗句。陶渊明笔下所出,都包含了他对大天然的爱好。让人读着激情亲切,耐人寻味。

  陶渊明,一个勇于寻求自我的人。喜好他,不但喜好他的诗,他的词,更他那句句中流暴露的天然清爽的滋味。这类滋味令我沉迷,也令我神驰。

  陶渊明所做的统统虽已成汗青,还是受人们爱好。这就是天然的影响力。从古至今,没有一小我不神驰大天然,没有人不酷爱朴实的糊口。

  这些,只需陶渊明做到了。他真是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陶渊明作文8

  寂静的山林中,一间破旧的草屋,几根参差不齐的树枝搭凑而成的篱笆凑成了一个小园子。园中,在秋风中吐露芬芳的菊花开的正艳,只见一人在园中菊花丛中漫步,忽而,他折下一株开得正盛的菊花,自言自语地似是叹息又似怡然自得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真是惬意呀,说完,笑着走进了草屋之中。

  此人自号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一旦对知识有了新的领会,就会高兴的忘了吃饭。家中贫穷,以至于不避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吃不上饭的事也是时有发生。但他自己并不为此而感到伤感,反而常著文章自娱,颇示以志。在生活中,他也并不总依靠亲朋好友,时常也为那南山下的豆苗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虽然有时候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他依旧没有放弃此中艰辛而又惬意的生活,依旧没有为那黑暗官场中的五斗米折腰。现在,他只是扛着锄头走在下山的路上呢喃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惬意的五柳先生也有幻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无杂树的桃花源就是他的梦想。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就是他幻想中的社会。没有官场中的黑暗,没有世俗中的纷争,没有苦难,没有惶恐,只有朴实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永远过着平和、宁静的生活,就算有外人打搅,想着太守,官员报告此事,美丽的桃花源也会让其不复得路。五柳先生的梦想是美好的.,与世无争的五柳先生不正适合于此地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五柳先生难道不是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让我们走近秋风中的菊花中,找寻陶渊明的隐逸之感;走进终南山下的豆苗中,领会陶渊明的惬意之情;走近那美丽而又美好的桃花源中,品读陶渊明与世无争的意境吧!

陶渊明作文9

  在别人的眼中,陶渊明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东晋诗人,但是在我的眼中,陶渊明就是一位值得让人赞赏的爱国之士。

  陶渊明虽然只有着平凡的一生,但是没有哪个人会知道他会造就如此传神的诗篇。令人敬佩的是,他不图钱财更不为名利。陶渊明当官时,他仅一百多天便辞去所有官位,从此归隐田园。从陶渊明的种种表现中显然表达出了对东晋王朝的强烈不满,他以他特有的方式与官府作斗争,田园生活也成就了他的田园诗,使陶渊明成为历史中的田园诗人之祖。

  陶渊明对国家、社会的不满显现于他的诗文之中。比如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就单单从一个渔人因捕鱼而造访桃花源的文章当中,就可清晰的反映出陶渊明反对当代社会的黑暗与对世外桃源的自在生活所向往和憧憬。再来看看他的五首《归园田居》,陶渊明对国家现状的不满、担忧和归园的迫切、期待,都表现于字里行间: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中看出他对因世间之乱而倍感忧伤;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便可以看出他的归园之切;又从“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中透露出对国家复兴的希望而向往……不仅如此,陶渊明身上还有许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弘扬。

  陶渊明确实是一个诗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诗人,他更加是一个明辨是非的智者,他的诗表达出了他对自己国家的`担忧与愤恨。为了批判黑暗的当代社会,陶渊明写了无数的诗与文章,从而发泄自己的不满,并且对那种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恰好源于他深深地爱国之情。陶渊明拥有着的敢于斗争与维持正义的志气是没人可以改变的,他以如此顽强的爱国与反抗之志,是历史长河中所有人的模范与标杆,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所在,才铸造了华夏民族的精神!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不管在别人眼中是怎样去看待陶渊明,就算别人说他只是个诗人罢了,说他只是个普通人罢了,也不会改变我对他的看法。这,就是我眼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作文10

  在我看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公职,归隐醉心田园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因为我们自己做不到就不认可他人的态度。他远离世俗,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能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具有莫大的勇气和无比坚韧的信念。

  但是,就算陶渊明做个逍遥自在的隐士,真的就是天天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吗?不见得,他只是一个有志有才却不得施展出来的.落魄百姓。普通老百姓真的小富即安吗?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过是对现实的妥协和自嘲罢了,谁人不是整天滔滔不绝热衷于经济走势和国际局势?很多人都有过“英雄梦”,只是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而已。人类都有好奇心,都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比如希望爱情轰轰烈烈,希望事业蒸蒸日上,希望能够建功立业。

  你看陶渊明飘逸洒脱,我看陶渊明落魄无能。因为人无论在哪里生活,都要为自己的父母子女谋三餐,为他们的衣食住行负责。如果你为了自己的好恶,不愿流俗,却苦了家人与孩子,那样的“独善其身”是没有了沉重的生活包袱,没有与世俗同流合污,可是却少了份责任与担当,他那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般的笑容也就只有对着大自然抒发了,因为他和人类的生存规则是背道而驰的。

  人人都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都想过超凡脱俗神仙般的生活,都想让生命轻盈,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生而为人的悲哀,柴米油盐的琐屑,又有几人能摆脱?小而为自己为家人,大而为国家,一个有志有才的人不应当为国效力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才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光辉写照。避世写些虚幻的文章类似《桃花源记》来麻醉自己,迷惑世人,还不如多做些实干的事来挽救国家与人们,比如滕子京,比如欧阳修,比如左宗棠他们连续遭贬不也在所贬之地做出了成绩了吗?

  陶渊明所过的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脱离尘世的一切烦恼,不用卑躬屈膝不用曲意逢迎不用为了五斗米折腰,过着读书喝酒作诗的慢生活,但是他的洒脱只是看起来也很美。可真到做起来,太难!

  没有酒精的麻醉,估计孩子的哭泣,家人的埋怨都能使你崩溃。

陶渊明作文11

  把桃花源游尽,片片落英载不完惊羡情;到南山寻菊,滴滴花酒醉不了诗人心;屋前抚柳,丝丝柳絮飘不尽隐世梦……

  于是,随着这些与韵味十足的作品,我走进了陶公,走进了他的诗意生活。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东篱外带露的菊花啊,你可听见陶公在茅屋中对你深情的呼唤?屋前五柳随风摇,室内心静气自流。你是他一心寻求的僻静的居所唯一的寄托。

  但是,又有人说陶公是在逃避现实,那么何谓逃避呢?督邮至,陶公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抖落沉重的官袍,抛却名利,大彻大悟的陶公放声舒啸——归去矣!心开始自由呼吸,尽情吮吸田园之气。因此,这并不是所谓的逃避!。

  东篱外的田园,我看见陶公在荷锄高歌,于春华秋实的.季节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丰收之喜,菊酒之香,生活之逸包揽其。陶公醉倒在安乐自由之中,不愿醒来。

  曾还有人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并不在酒,而在乎陶公的心境与品味。陶公虽与酒相伴,但是,他并没有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是借酒作诗,其诗内容独特,又是油然而生“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的感叹!

  在盛唐时期,陶公常与李太白一同饮酒。两人皆善饮,以酒佐诗,乘着酒性,从酒壶里斟出诗篇。他们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于是发出了“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的呼唤。这三人中必有陶公一人,否则李白不会发出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的感叹。志同道合的你们今生注定无缘,只能在历史的长河里各自叹息泪流。

  仁隐进退归去来,劳逸饥饱田园乐。这就是陶渊明的一生。因此,千百年来,人们也对这位伟大的田园诗人的高尚人格和对汉字的影响推崇备志。人们赞叹他乐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明代还建立了陶公祠。如今,这座陶公祠虽经历风风雨雨,但它还是屹立地保留至今。陶公的精神和品质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中。

  心静,所以世界静。在喧嚣的世界里,我宁静的心怀早已被打扰得面目全非,在陶公怡然自得的文采中,我感受到陶公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我开始打扫心灵,还内心一片净土,与陶公共思学。

  风吹不去心中的古典,陶公,我对你的顶礼膜拜,唯有举杯与君酣畅豪饮…

陶渊明作文12

  陶渊明笔下写出了桃花源的美景,看似像他不和世俗,不理解世俗,挂印退官。

  但真的,大家都这么想?认为他是对的,创造了世外桃源?

  表面上,他不和世俗,挂印退官,“种豆南山下”去了,但我们要去证明这个观点,就要用一点数学知识。有一种证明法叫“反证法”,即先说假如什么是对的,按照已知条件向下推,发现不对,结论与现在的已知条件不一致,就可以反过来,说之前的那个假设是错误的。那么现在让我们想想:假如说陶渊明真的就“种豆”去了,那么,他的诗,他的《桃花源记》,又是以一个什么方式,什么手法,神奇地回到世间的呢?他早已“不复出焉了”,他的著作是怎么留下的呢?

  细细一想,上文的话没什么错,我们的假设通过一系列推论后发现不成立,这时的结论已经很明显:它是错的'。陶渊明种豆归种豆,但结论又告诉我们这不对,但他又确实归去了。我们就顺着结论,向前推,找到迷失的部分。对于这件事,结论也只剩一种了。

  那是什么?他去“种豆”不会有错,但他每一锄下去,他种的不是豆,也不是自己独享的世外桃源,而是留下,分享给了我们。在他心中的,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花源,而是在桃花源外,在划船打鱼的武陵人,而是在外面饱经战乱的百姓们。身虽种豆,挂印退官,但他锄土,种豆,浇水,拔草,为的是百姓,为的是我们后人。纵使他身穿破布衣,戴顶草帽,手握锄头,他又与那穿官衣,戴官帽,手中持着官印的陶渊明又有什么区别呢?马老了,累了,不中用了,但不忘他是千里马;陶渊明走了,挂印去“种豆”了,但他能忘掉百姓吗?

  不,不能。无论他戴了多少个“虚拟眼镜”,不论他走进了怎样一个理想的世界,他能忘记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或者说他是为什么而存活的吗?

  不,不能!这不是他,陶渊明,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活,为了一方百姓而活,为了我们后人的一方净土而活!他不能忘却了这些,而仅仅在种豆,因为我们的结论告诉我们:这不是他——一个为百姓而活的人!

  陶渊明写过“心远地自偏”,他是在当官是想着归去呢,还是在“种豆”时想着百姓呢?这就是他吧,心远地自偏,偏着偏着,回到了我们身边,回到了百姓身边,送来了一心耕种的桃源,送来了一片新的精神世界。

陶渊明作文13

  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但,陶潜,你可却真的与世无争,如鱼得水般的轻松?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你的本心是真的屈从于命运吗?陶渊明,我想对你说,悟天知命,固然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但,改变命运,向着那鸿鹄之志奋发,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是啊,苏轼的一生,难道不是与你一样坎坷?然而,他却有着对现实生活的`狂热,再大的苦难,《赤壁赋》是他的气魄,再多的愁闷,《水调歌头》不变他的心态,一句业务风雨也无晴,便是他遭贬时的内心,归来萧瑟,却更见潇洒,逆境中活出自己的精彩。与他相比,你的《归去来兮》,已然黯淡了许多。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同样热爱自然山水,白居易却没有乐天安命的感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同样的壮年,孟德却没有悠然南山的消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样是清贫,杜甫却没有复返自然的愉悦……我虽为一介书生,对你如此的指责或许有几分失礼,但,人生来就要在社会上生活的,谁也无法逃避,官场黯淡无光,世道氤氲邪风,却也总是要生存的,也正是如此,世间不也正需你们这样的人才来改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的宏伟霸业,难道不正是当朝的一干老臣们努力拼搏的结果吗?归隐还乡,于你,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消极地避世,只能成为社会的累赘。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或许,只有吴均才与你拥有同一种想法吧,但是他却没有你的无奈,只有当权力与地位到达顶峰的时候,望见高耸入云的山峰,豪情才会逐渐冷却,以至不被利欲熏心而忘记,做个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然后真心为江山社稷,从这样的角度看,吴均反而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而你,陶渊明,只为一点点官场的杂事就觉久在樊笼里,你的桃花源,究竟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因此,陶渊明,我想对你说,你错了。

  人生一世,本就应该拼得自己的一片天空,无论那天有多黑,多暗,这样,到老,才能真正乐夫天命,即使以后不能流芳百世,也不会遗憾。

陶渊明作文14

  我不痴迷于穿越时空,回到古代,然而我希望能有他的那份洒脱释然;我不痴想着有他那般文采飞扬,然而我希望同他一样,虽活得艰辛却又快乐。

  巍巍匡庐之畔,滚滚长江之滨,一位大文豪曾向我们款款走来,他,就是晋朝的陶渊明,田园诗的鼻祖,浔阳的骄傲,柴桑的辉煌。虽然家道清贫,但面对高官厚禄,他仍坚定地说: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这,就是他的骨气凛然,满腔正义。

  也不知他的清高孤傲,毁了他的仕途,终究是好是坏,是福是祸。可我仍记得,是他,曾几何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又是他,顺着渔人的脚步,轻轻追寻着桃花源,那落英缤纷、怡然自乐……

  哦!我要像?渊明那样生活!

  初三的学习确实很苦。跑操总得筋疲力尽,大汗淋漓;课程繁密冗杂而作业又堆积如山,周考月考接踵而至;教室里瞬间紧张,凝重了许多。昏昏欲睡地,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只有在挑灯夜战或独步湖畔时,才稍微被冷风吹回了知觉。

  这样的生活,我喜欢吗?我想给出坚定的回答来,却又似乎真的.是爱恨交加。我不喜欢写作业,不愿意跑操,不热心考试。然而我知道,面对未知的前方,任重而道远,非若是,则前途无量!我又知道,青春正是用来努力学习、开发脑力的,这是应该的且是最美好的,那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呢?

  坐在灯下,无意地抽出语文书,漫无目的地翻着,却又一次见到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哦,想必陶渊明独处院内,眺望群山,一定有过什么感悟吧?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同理想的追寻。妻子早已离他而去,儿子都天生的愚钝,每天还要同百姓们一样耕耘,可这生活的艰辛与重荷,却又如何能绽放出如此朴实又绚烂的诗话?

  我终于清醒了。人活着,就要有远大的理想,有坚定的性格,有乐观的心态,有艰苦的奋斗。美好的生活,就是让自己的精神、思想丰富起来。

  我踱步阳台,揭开窗帘,轻轻推开窗户。那儿,星星在漆黑的夜幕中时隐时现,如在微风中蜡烛的火苗。又恰似明亮的眼睛,智者狡黠而深邃的目光。

  我对着夜空,露出天真的微笑。

陶渊明作文15

  穿过繁花朵朵的桃林,走过落英缤纷的草地,终于,我来到了这世外桃源。我一眼就看到了你——端着酒杯,赏着菊花。远处日薄西山,飞鸟相伴而还。一瞬间,千言万语,想对你诉说。

  人人都说你淡泊隐逸,不慕荣利。但是,为什么我看到你对着这世外美景,却是眉头微锁呢?在秋高气爽的九月,你在风中挥笔写就的,却有这么一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陶渊明,其实你也是渴望出仕的吧?不然为什么悠然仰看南山时,又发出惆怅独悲的感慨呢?只是在官场几经浮沉,那里的人心惟危,尔虞我诈让你无法忍受,于是归田避世。在世俗与雄心壮志之间,你毅然选择了归隐。耕种着良田,赏玩着菊花,轻葑琶谰疲遥望着南山,忘了外界的污浊,使自己沉浸在虚构出的世外桃源。有人说,这是你胆小懦弱,逃避现实的表现。而你只是看着在万物凋零时节,瑟瑟秋风中仍傲然伫立的怒放的菊花,笑而不答。看着穿就一身黄金甲,脱然出世的菊,陶渊明,我明白了你。

  从小读你的'诗长大,体会到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趣;感悟着“策抚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的悠然;品味到“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的洒脱。可我总感觉,你的诗平淡稀疏,既没有苏轼“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豪迈,也没有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没有李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痛,更没有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凄绝。你的诗始终如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般,平平常常。但有一天,当我站在内蒙古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时,想说些什么,却是柳永太艳,苏词太粗。终于明白面对自然之美,只有看似平淡的语言才能描绘出对它刻骨铭心的爱。终于明白你的诗不是我以为的稀疏平常,而是融已于物,人与自然合二而一的最高境界。你将抒情与写景巧妙地融为一体,看不到一点人工修饰的痕迹。陶渊明,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诗,看似浅显实则深刻,既平凡而又伟大。

  风渐渐静了,太阳也已收起光辉,你沿着田间小路越走越远。陶渊明,我还有很多话想对你说,但是…。改天吧,因为我知道你一直会在这里,在这世外桃源的良辰美景中,看山赏菊,饮酒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