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味道作文

时间:2024-01-26 13:08:43 好文 我要投稿

故乡的味道作文[精华]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乡的味道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乡的味道作文[精华]

故乡的味道作文1

  离开故乡并不是很久,可思乡之情一刻也没有间断过。离开的时间越长,思念就越浓,像有一根长长的线牵着你,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你,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向你招手,睁眼闭眼都是那熟悉的一切一切,就像慈爱的老母亲站在村口路边,眺望着远方,期盼着你的归来。

  我的村庄座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朝阳的地方错落地分散着百十户人家。多条小溪流在村中汇成池塘,沿着小河欢快地向西流去。两岸的河堤上种着高大的白杨树,春风一吹,杨絮雪花般漫天飞舞。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一大片一大片,绿毯似的招人喜爱。地边的野花啊野草啊,都卯足了劲地生长着,争奇斗艳。远处的水库四周被枝繁叶茂的树木笼罩着,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我的村庄就沐浴在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里,深吸一口气,沁人心脾的清香刹那间充满你的肺腑,淡淡的麦香,清新的花香,满满的全是新鲜,令人迫不及待地要吸第二口。田间时有勤快的农人在锄草施肥,迷路的小羊调皮地蹦跳着,寻找着家的方向,迟归的.大白鹅一拐一拐蹒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最热闹的要数夏天,这是小伙伴们的季节。用自制的鱼网河沟里抓鱼,跳进大水库里畅快地游上几个来回,最得意的还是粘知了。瞪着眼睛,两手举着长长的竹竿,伸向一只正在鸣叫的知了。知了似乎发现了什么,正欲逃走,说时迟那时快,双手猛地一伸,粘粘的面筋一下粘住了它的翅膀,看着呜哇乱叫的知了,就像打了胜仗的将军。把几长串战利品交给母亲,母亲把它们剁碎,放上辣椒一炒,哎呀!那个香呀!炎热的午后,趁着护莲人不注意,几个小伙伴便潜到村中池塘里,折几个莲蓬,末了还掐一个荷叶戴在头上。等到护莲人发现了,小伙伴们已经嘻嘻哈哈地跑远了。傍晚,家家户户飘起了炊烟,村子里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馋嘴的孩子来不及擦掉嘴上的油腻,抢一个马扎,来到村中大槐树下,听邻家老爷爷讲好听的故事。也有大人们打着手电,在树林里寻找“知了龟”。无数的光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长大以后竟厌倦了这里的生活,想看一下外边世界的模样,生怕被泥巴粘住了手脚。等真正来到了外边,没有多少精彩,更多的却是无奈。吃尽了百般苦,受尽了千般罪,最穷困潦倒的时候,身上只剩下五毛钱。饥寒交迫,这才想起了故乡的好,哪里是家呀!这时候,哪怕有一碗母亲熬的菜糊糊也好啊!菜糊糊是那样香甜,含在嘴里都舍不得咽下。这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温暖。多年打拼下来,如今在上海庙这块热土上站住了脚跟,然而,闲暇时还是思念着故乡!

  将故乡的味道扯下来,揉碎了,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就像煎饼卷大葱,抹上自家酿制的黄豆酱,咬上一口,满满的香,里面包容的全是故乡的味道,每咬一口都热泪盈眶。故乡的味道,永远地萦绕在你我心头,挥之不去,不管身在何方,故乡,永远是你我们思恋的地方!

故乡的味道作文2

  我想着穿过行道两旁萧萧的落木,我想着走上陈旧斑驳的平石桥,我想着踏在故乡的土地上,风里融着夜雨后松柏的清香。

  一四年要结束了,落幕的余音里和着清愁与思念。

  我想我的故乡了。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回老家过年。若是从我记得的那次回乡算起,今年春节回去,就是第七个年头了。回望这六年,从新奇,到期盼,到失落,我一次一次咀嚼着故乡的味道,咀嚼出了温暖,也咀嚼出了一点沉重的悲凉。

  一年

  “爷爷,还有多久啊?……”

  竹条背篓转过来,一直沉默的爷爷理理军绿色的毡帽,悠悠的说:“早着呢。你可别慌,山路滑,你把妈妈牵好。”

  “嗯。”我把妈妈的手握紧,眼睛却四处张望着,闪着神采奕奕的光,呼出的气迅速凝结成了水滴。这山,原来就是我的故乡啊。

  不高耸,不峻峭,在无云的单调的天空下,远远近近、层层叠叠的'黛绿起伏显得愈发清冷。路旁,杂草荆棘掩映着山岩和碎石;有时会看见泥塘,懒懒地游着白鸭。稍平坦的地方,大抵都坐落着砖瓦房,或大或小,但都被树围绕着,路过的时候,家养的狗会伸长了脖颈朝你吠几声,并不吓人,倒可以当做是打招呼了。还有大片的梯田,剪拼成黄绿条纹的裙摆,在湿冷的山风中轻轻飘动着。

  山景清秀,这山路却是那样难走。石子、泥土、杂草混成的路面凹凸不平,总得小心翼翼地走;恰逢下过雨,泥浆未干,雨靴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两边都沾满了泥块,又使前进变得更加困难。妈妈一直把我紧紧地牵着,我们就这样艰难地跋涉着。

  近暮时分,四肢酸痛的我们总算到了——走下石阶,踩过溪上的小桥,眼前的青石砖瓦房就是婆婆爷爷的家了。水滴从檐角顺着刻满皱纹的土墙上落下,木柱子旁边还靠着镰刀和锄头,石板铺成的路面生长着青苔;旁边由茅草和木条造的简陋的灶房,再旁边就是—“呀!”一条白狗愣愣的望着我们,尾巴警惕地竖在空中,摇了两摆。我侧步躲到婆婆身后,问:“那是——?”

  “他倒也真通人性,平常早就叫了。大概是认得到你们呢!”婆婆笑了,狗狗对着她高兴地摇摇尾巴。

  “叫什么?”“白花。真是通人性啊……”

  接下来几天,我和妹妹就老是围着它转,我们逐渐熟络了,它也会向我们摇尾巴了。白花还很不喜欢鞭炮,每次我们放鞭炮时,它就会十分害怕地缩在窝角,有时还要发抖,定是真的害怕吧。

  乡下的第一个除夕夜。我们一家围在火炉旁边看着电视,屋外不时有火炮和烟花的声音响起。十二点的时候,我们也来到屋外,在墙边昏黄的光线下看放烟花。五彩的花朵在漆黑辽旷的夜空中绽放,和着过年的钟声,温暖涌上心头。我的困倦也烟消云散,在乡下过年,也真好的啊。

故乡的味道作文3

  人的一生,总要与很多的人和事发生联系,但太多的东西都会成为过眼云烟,而有些东西却会成为我们的宿命,它们会像血液一样渗透到你的全身。对于我来说,故乡的豆花就是如此。

  我离开故乡二十余年,但每年春节都会回去。一方面为探视亲人、故友,一方面就是为故乡的豆花。

  豆花的前身是豆腐,相传是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发明的,后来富顺人把它传承了下来。美食是懂得择善而居的,豆腐也不例外。富顺虽非名山大川之地,但却隐没于川南腹地,城边沱江自西向东绕流并形成三面环水,城中还有一西湖点缀。有朋友去过富顺后,把它比作一阙婉约宋词。豆腐的制作技术到三国时期才传至富顺,且极受欢迎。相传有一天,一些等待吃饭的盐工实在没有耐心等豆腐成型上桌,就跑到厨房将半成品豆腐加盐下饭,吃后却惊喜地发现,这种吃法比起煎炒过的老豆腐更加鲜美可口,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回味无穷的“豆花”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民间菜肴。

  豆花最早十采用石磨磨制的,而今已改为电动磨制。在富顺,豆花多被当做早餐食用。每天大清早,在古城的街巷里,豆花便透过薄雾在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巷深处,和着斑驳久远的一张张四方桌拉开小城一天繁忙的序曲。富顺豆花在吃法上很是讲究,其中豆花、海椒蘸水和米饭必不可少,且要和谐统一,才能感受到其中无穷滋味。首先要将豆花盛到碗里,再用筷子夹上蘸水涂于豆花之上,然后掺合着米饭一起吃。如果感觉蘸水太辣,就颗喝一口豆花汤,自然辣味即淡,快感至心,回味悠长。如果是酒醉后喝上一碗,既能解酒护胃,又令人神情气爽,酒意大减。

  豆花就像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摩擦两下后就打开自己那只尘封已久的记忆箱子。记得在多年以前,我在北京参加一位亲戚的喜宴上,与在京工作已有数十年的`老乡相遇,我们的话题从家乡文脉开始,很快就切换到美食豆花上面。谁知,同桌的其他客人也被我们的话题所吸引,称自己虽然不是富顺人,但有许多富顺朋友,也都喜欢吃富顺豆花。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大家把对富顺豆花的赞赏、品味喝理解淋漓尽致地叙述出来。当每个人讲述着自己与富顺豆花的点点滴滴后,我才知道,一份故乡豆花小吃,竟承载着大家那么多的美好回忆。一时间,差不多把酒桌变成富顺豆花的研讨会了。

  对于远方的游子来说,豆花就是一味医治相思和乡愁的良药。难怪晋朝大才子张翰因为思念故乡,怀念家乡的美食,竟然辞官回乡,亦有了后来的“莼鲈之思”。

  如回乡有幸恰逢豆花文化节,这对于一个刚经历了舟车劳顿从外地赶回故乡过年的游子来说,既能饱餐一顿风味独特的文化盛宴,又可满足久违的家乡味觉,并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同年记忆,岂不美哉!

故乡的味道作文4

  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的确如此,在远离故乡后,他的心,他的魂,他的身,从上至下每一处都魂牵梦萦着那片生他育他爱他的热土,他念眷故乡的热泪化作丝丝春雨,滋润着饱含他感情的热土,期待来年春临时,长出青嫩而富有生气的芽儿,诉说着他对泥土的热爱。

  曹文轩曾在《前方》中说:“人总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面对外面的世界,人们总有探险家般急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人们在成长中流浪,在流浪中成长,渐渐地,变成了离家的流浪汉。

  可是异乡的风景再好,也比不上家乡的亲切。那湛蓝如海的天空,似镜一样,映照着村庄,映照着人们的心。远远望去,朵朵绿云将村庄围绕,把人们笑声圈在里边,使快乐永驻,使古朴长存。缕缕炊烟里夹杂着火苗的味道、柴禾的味道、家乡菜的味道。细嗅之下,便陶醉之下,无法自拔。门前那棵上了年纪的老槐树,是村子的守护者,在风吹日晒下也已愈渐沧桑。

  故乡安放了我们的童年,也安放了我们美好的回忆。古墙借青苔的手一笔一画写满了过往,令人感伤。依稀记得,阳光洒在丁香花瓣上,花蕊喷出那沁人的香,使得围坐在院子里的人微醺醺地,仿佛被花香灌醉一样。孩子们的笑声溅湿了古墙的脸,哼着美美的童谣,玩着永远不会过时的竹蜻蜓。多好的岁月,细一回想,眼睛不由自主地发酸。

  对故乡泥土味道感知深切的人,他的心不会冷淡。泥土的气息需要细嗅,若怀一颗迷茫、浮躁的心去感受,则不会有任何触动。如苏子所云:“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怀恋身后的这片热土,因为它让我们心安。想象自己由北国漂泊到江南雨乡,夜夜孤灯常伴,寂寞如雨连绵不断,只把日子过得如北国大地般荒凉,榻上凄冷的梦中,是否会忆起故乡的热年糕?是否会唤起久已奔波而不知疲倦的'心的思念?用白月光温一壶绿龙井,故乡的味道,尽在不言中。

  那沉淀着汗水和辛酸的土地,经历一代又一代的耕耘,人们对故乡的恋结也一天天增多。不知怎地,忆起席慕容的诗:“想云路遥遥,山河冷落,怎认归程?也曾伤心过,在那无望的奔波寻觅里,远天一线云影,仓皇间误作那年北上的行列,多少欢声笑语,都逝去了,像一个凄怆的故事。”然凄怆多悲伤,故乡的美往往是包含悲伤的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如是说。故乡将这种悲伤熔铸在人们心里,灌注进人们血液里,世世传递,代代流淌,生生不息。

  “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我自然是认同泰戈尔这句话,但那故乡的味道却不会被岁月冲刷掉,反而它会被冲洗的熠熠闪光,让流浪的人回望,找到回家的路。

  散梦思乡独知苦,在那漂泊无依的远方,在那迷蒙困顿的路上,回忆故乡——那个生长金麦穗和赶车谣的港湾,那个贮存如酒酿般香醇清冽回忆的地窖,在流浪天涯时,让你念起故乡的味道,伴你漫漫人生路。

故乡的味道作文5

  只要说起故乡,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笋。笋,作为家乡的特产,已经融入了家乡世代的血统里,谈起笋,故乡就会在这味道中慢慢地浮现出来,无论如何是忘却不了的。

  如今虽已离开故乡,但那浓浓的情和味,早已融入我的脑中。我的家乡坐落在浙北的安吉,家乡是有名的竹乡。竹多,笋自然也多。每每春雷一滚,前山后山便会满是“咔咔”声,那便是出笋的声音,这时大人便会组织起来,去各家的竹园中挖笋。在家乡,每一片竹林都有主人,人们珍惜自己的竹,爱惜自己的笋。

  挖笋是令我欣喜若狂的,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提上把小镢,随着大人上山去。那漫山遍野的绿竹晃着我的眼睛,令我震撼之余不免感叹大自然的造物之力,阳光透过密匝匝的.竹叶滴滴点点的洒落在大地上,那一缕缕光束,像是一只只定格了的蝴蝶,美丽至极。但挖笋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有人开路,手持柴刀,一路披荆斩棘。途中大家四下观望,若看到笋尖,我们便会上前围绕四周先用锄头刨去泥土,并逐渐靠近笋尖缩小范围,慢慢一锄一锄地挖,笋,是极脆的,稍不留神,便会一折两断,这样挖出来的笋自然大打折扣,味道也不像原来的那么美味了。因此,挖笋需要极为小心且充满耐心,万不可着急,就这样在我们的“雕琢”下,一个个完美的作品展现在眼前。挖到的笋或是捧在手中,或是扛在肩,一起走在回去的路上,大家欢声笑语,一看便是满载而归。

  相传苏东坡曾有一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除非天天笋烧肉”,笋烧肉在家乡非常出名。大人们常常支一口大锅,先放入肉,那肉必是精中略肥,炖时会溢油者宜佳。这样,笋才能更好地吸入肉的鲜味。先用猛火功,大滚几次,即加入笋,这时的笋已切成小块,取笋尖益佳,再用微火慢炖,待笋色微黄时即可,将一锅佳肴盛入一支大碗中,乘着茫茫热气,端上桌来,肉早已炖烂,吃着富有嚼劲,更妙的是那一旁黄中带红的笋,此时的笋早已吸足了肉汁,那浓郁的肉香和自身的竹香混合在一起,吃上一片,满口的鲜。这鲜香的笋配上滋味浓郁嚼劲十足的肉,在祛除人们一天疲惫的同时,还能留给他们回味无穷的香味。

  笋烧肉用的是雷笋,雷笋嫩,味极鲜。在家乡,另一种笋也是令我无法忘却的,那就是初冬时期盛产的冬笋。

  冬笋,虽然没有雷笋香嫩,但它也有属于自己的味道,冬笋个大,一般是比较老的笋了,不适合炖,而是炒着益佳,通常和肉或蔬菜同炒,这便会使冬笋的味完全释放出来,一盘炒冬笋,可以让我忘却冬天的寒冷。

  如今,已不居住在故乡了,但在逢年过节时家乡的亲友都会寄些笋干来,笋干虽是干货,但也是鲜腴的,嘴上嚼起一节笋干,仿佛回到了家乡一般,整个人萦绕在家乡的气味之中,令人陶醉不已。

  每当回到故乡,便又能品尝到家乡这特有的味道,是哪也无法寻到的。

  故乡的笋,是我永远无法忘却的,它已在我心中扎根,随我一起成长,最终,它会长成一枝青竹,成为故乡美好的记忆。

故乡的味道作文6

  昨夜,我又一次梦回故乡。我趟过故乡的小河,见到故乡的炊烟,走在故乡的小路上却闻不到故乡的味道。

  记忆中的故乡很美很美。

  那里的每一条路都平坦、笔直,公路两旁矗立着一颗颗俊俏的的水杉,它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恣意地生长着。走在路上你抬头是看不到天空的,多情的树枝为你搭建了一个长长的绿色屋顶,屋顶下面砌着一根根又圆又直的柱子,柱子两旁温柔的伏着羞涩的小草。风一吹来,她们尽情的摇曳着自己柔软的身姿,想要为你拂去一路的尘埃。

  公路两旁,垂直分布着一排排白墙红瓦的平房,房子前面有一条河,人们用河里的水洗衣服和灌溉农田。河里的水是不能喝的,因为那里是血吸虫防疫区,于是每家门前都挖了一口井以解决一家人的生活用水问题。房子的后面每家都有一块菜土和一张鱼塘。菜园里“冬种萝卜夏种瓜”,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而最要提的便是那张鱼塘啦。快到过年的时候,人们就会邀上三五个好友还有左邻右舍来到家里。大伙齐心协力把塘里的水抽干,等鱼都捉上来了,先捡几条又肥又大的草鱼,煮一盆又鲜又辣的火锅,十几个人围在火锅旁热火朝天的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一边开怀畅饮,吃完后每人还要带一两条回家,余下的那些大的主人就腌起来留着过年吃,而那些还没有长大的就又放回塘里。等到来年春天再添一些鱼苗,每日只需割一些青草放到塘里,到了冬天就又有肥硕的鱼儿吃啦。

  鱼塘后面是大片的农田。春天,赤脚走在湿软的田埂小路上,身旁,遍地都是美丽的紫云英和金灿灿的油菜花,花间,勤劳的蜜蜂嗡嗡的忙个不停,偶尔有三两只蝴蝶翩翩起舞;清晨,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抬起头来深深地吸一口乡野的气息,真想张开双臂去拥抱这广袤的大地,殊不知大自然早已悄悄把你揽入怀里。你一路走着、跳着,这时水沟里突然游来一条水蛇吓你一跳,可水蛇一般是不咬人的,等你刚回过神来,不知从哪里又窜出一只顽皮的青蛙引你去追它……

  可你也有烦闷的时候,因为大人们早已在田里等候你和他们一起去插秧。一开始插四蔸,横竖都要对齐,秧要插稳,且要分匀,每一束七八根,要做好这些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讲是不太容易的。你稍不留神就插歪了,中间留下很宽的缝隙,插歪了大人是要你返工的,你不得不把秧扯掉重新插。路漫漫其修远兮,望着身后这一百米的距离哟,好像怎么也插不到头。站在田中看着路上骑车来去的人们,你心里便有了一个念想:长大了一定要住到城里去,去坐一坐长长的公车,看一看那霓虹闪烁的夜景该多美啊!

  而今我实现了儿时的愿望住到了城里,领略了城市的妖娆和繁华之后却夜夜梦回故乡,想喝一杯故乡的热茶,吃一顿外婆做的饭菜,闻一闻故乡泥土的味道。

  想念故乡,是该回故乡看看了。

故乡的味道作文7

  清晨,第一抹阳光洒进房间,轻抚着我的脸。听!窗外的鸟儿们在树枝间卖弄着清脆的歌喉,使人心情舒畅。拉开窗,阵阵清风扑面而来,清风中夹杂着幽幽清香,让人爽心、悦目。

  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

  许久没回老家,有些想念我的爷爷奶奶了。我一溜烟儿地奔向爸爸的书房:“爸,咱们回老家吧。”爸爸欣慰地笑了:“好啊,马上!”

  我们开着车快速向老家前进。风儿轻轻吹动,鸟儿欢呼雀跃,花香阵阵扑鼻而来,如此美妙的生活,真好!一分钟,两分钟……不知不觉到家了。我欣喜若狂,好似脱缰野马般飞奔过去。

  家,依然是曾经的模样,那般熟悉,那般亲切。奶奶同往常一样早已做好了家宴,等待我们的归来。满桌的美味菜肴,让我眼花缭乱,最耀眼的便是色泽金黄油亮的口水鸭,令我垂涎三尺。开饭啦!我一手抓住肥美鲜嫩的鸭腿,轻轻地撕咬一口,熟悉的老味道,让我忍不住大快朵颐。

  我边吃边忙着点赞奶奶的厨艺精湛:“奶奶,您做的口水鸭可真称得上是天下美味!”奶奶被我逗得合不拢嘴,笑脸像绽放的鲜花般绚烂。奶奶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微笑着对我说:“你这小嘴儿啊,甜得像抹了蜜似的。以后奶奶常做给你吃。”“嗯!好的,奶奶做多少,我就吃多少!”我如一只温顺的小鹿,乖巧地点了点头。

  品尝一场特别的家宴,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午饭后,我们一家人就在屋外散步、晒太阳。奶奶则带着我去渔人岛游玩,她娴熟划着船桨。阳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清风拂过,不时泛起波纹。瞧!湖面上有几只野鸭,轻轻拍打着水面,显出一副高贵的`姿态,在水上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另几只野鸭在河中拍拍翅膀,“嘎嘎嘎”地叫,显摆自己,互相媲美似的,甚是有趣!依稀记得小时候我曾与同伴来到河边,往水中扔石子,惊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野鸭,群鸭“嘎嘎嘎”地鸣叫抗议,惹得我们哈哈哈大笑。这画面如今依旧鲜活……

  到了岸边,我和奶奶陆续上山,来到了张奶奶家。想起童年时,我总是和奶奶到这儿游玩。张奶奶和蔼可亲,面目和善。同往常一样,一见面,两位奶奶聊起了家常。张奶奶又热情好客地端出各种甜美可口的水果,我尝着鲜嫩水灵的葡萄,听两位奶奶聊天。忽然,两只小狗跑出来,撒欢似的在草丛里打闹,滚来滚去,那叫一个有趣!还记得我小时也曾发了疯似的与它们同在草丛中滚来滚去,总会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一回家,难免要遭遇奶奶的唠叨,有时还要挨一顿打。谁叫我太调皮呢?

  山美,水美,人更美,回忆着一天的生活,仍和以前一样鲜活,那般熟悉、亲切。故乡的美留在我心底,故乡的味道让人难忘。

  原来,生活如此美好!

故乡的味道作文8

  在时下的中国,恐怕很难找到比《舌尖上的中国》更能吸引全体国民的眼球与味蕾,更能引燃中华民族集体性的回忆与共鸣了。不但其收视率击败了诸多大片热剧,而且也使“舌尖体”爆红网络,迅速成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

  不少人认为此片是正宗的美食大排挡,必将引领今夏的饕餮潮流。所谓“民以食为天”,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因为这部7集纪录片,荟萃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各路食材,单就一个“面”字,就介绍了中原手擀面、岐山臊子面、兰州牛肉面、广州竹竿面等等,品类丰富,勾人食欲。但如果仅仅将它当做美食片来欣赏,则未免可惜。

  我认为,这部片子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对国人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社会伦理、仪式民俗等原汁原味的展示与自然而然的思考。美食只是载体,文化才是精髓,也只有文化才最能感染人、打动人、凝聚人。正是由于赋予了这样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些琳琅满目的美食,才能牵动整个民族的情思。也可以说,人们看的是舌尖上的美食,品味的却是心头上的文化。在浮躁、喧嚣的尘世,在人们不得不把脚步走得快些、快些、再快些的城市,在人们不得不把提防意识变得强些、强些、再强些的当下,这部片子让人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品到了故乡的味道,获得了闲适的情趣与美的享受。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源自生活、贴近百姓,总是擅长用深刻、生动的细节,触及我们情感中最柔软的部分,进而引人深思,激发共鸣。《舌尖上的中国》,无疑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而这最柔软的部分,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就是故乡的味道。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无论人性多么复杂,故乡的.味道总是淳厚的,总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总是可以寄托心灵的。我们愿意相信,中国人大都是故乡的赤子,大都有着浓厚的故园情结。而对故乡的情愫,也正是构筑我们性情人格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故乡可以怀恋的人,是幸福的人,即便身为游子,远在天涯,也不会失去停泊生命航船的港湾。

  不妨这样设想一下,在这些远适异地的游子中,如果河南人看到厚实劲道的手擀面,西安人看到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泡馍、馍夹肉,绍兴人看到香醇芳郁的黄酒,徽州人看到制作毛豆腐,东北人看到腌制醋白菜……心情该是怎样的愉悦,感觉该是怎样的幸福?那些散发着生命纯真与热度的记忆,那种温馨浓厚的故园气息,定会生发悠长无尽的思念。而当云南的蒙古人,看到几千公里外的乌珠穆沁草原牧民,也用相同的手法制作奶豆腐时,那种血脉里的默契与感动,定会促使他们纵声唱起“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那样苍凉深情的歌曲。

  没有人愿意沉重地活着。故乡的味道,使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小喻大的独特魅力,让孤独疲惫的心灵得到了慰藉、放松与洗礼,启迪着我们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找回曾经忽略的美好。而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并享受美好,不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么?或许,这正是《舌尖上的中国》给我们的最有意义的启发吧?

故乡的味道作文9

  还记得五年级时的美术课要求画场景画,当时就把在简阳羊肉汤铺子上的一幅场景画了下来。画上有用LED灯拼出的“汪二哥羊肉汤”的店招;有从大锅里沸腾出的阵阵雾气,还有赤裸着上半身的胖大叔,围着一条“金宫鸡精”的围裙,正熬煮着诱人的羊肉汤。

  我喜欢简阳的清晨,雾蒙蒙的清晨,简阳的'街是静的。这一座小城,冬天是这样的:妇女们穿着厚厚的家居服,拖着棉拖鞋,打着哈欠,拐向家门旁的老巷;老乡中腾起的“白雾”其实并非雾,而是从开了30多年的包子店的蒸笼里跑出来的蒸汽。这里算是清晨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了,买完包子的人们提着大袋的包子。里面的包子,一个个玲珑可爱,有人已经从中挑几个,吃下肚,暖手,暖心。

  中午时分,锅里开始翻腾的才是羊肉汤,从清早就开始下料的羊肉汤,总要临近中午,她才散发出自己的独特魅力。一锅将近一立方米的汤,想把它煮透熬浓,确实需要多花力气。

  小时候馋嘴,一见那鲜香的白雾就会停下脚步。胖厨师总是很和蔼,从大锅中挑起一块羊肉,放在垫板上,割下一片,用牙签挑给我。然后用大手摸我的头说:“回妈妈身边吧,别让她等急了。”当然回去后又听着妈妈一顿臭骂:“外人给你的东西说了多少次别吃!”但是后来还是照吃不误,因为每次遇见一家的羊肉汤店,守店的好像都是那个胖厨师。后来才知道原来一直在绕圈子。

  在简阳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孩迷路,去问路,那个路人直接说:“教你一个经验,一直向前走,抵拢倒拐,然后你就能回家。”小孩听信了他的话,不出两个小时,果然就回了家。这个故事的用意,就在于说明简阳的小和人们的友善。

  晚上的简阳是羊肉汤的天下,不管你去哪家店,不管是“汪二哥”还是“杨大孃”。家家店都闹哄哄,热腾腾的。还有一些老板家的大哥哥大姐姐,回家过年和父母一起做生意,桌边有高龄的老人,姐姐们便帮着老人舀汤。她们离桌时,老人们会夸赞:“这女娃子真懂事啊!”她们羞涩地笑笑,有时看向我,我也会傻乎乎地冲着她们笑。我喜欢晚上吃羊肉汤的情景,很快乐。店里到处都是鲜香的肉汤味,从来不像火锅店那么呛人。每次和大人吃火锅,吃完后立刻逃离似的离开餐桌,跑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至于饭局那边,就不关小孩子的事了,我们总是拿起手机去“五五开黑”。

  但吃羊肉汤的时候,几乎不会有这种状况,我们听95岁的祖祖和我们谈人生大道理,听外婆讲妈妈辈时的趣事,听舅舅们谈着世界经济走向,听哥哥们创业时遇到的艰辛。当然,我们十分有默契,绝不把话题扯到学习上去,更没有人会当众问:“期末成绩怎么样啊?”

  当然,这是过去的事了,尤其是在去年冬天祖祖走了后。

  现在,每一次舅舅从老家回来,一定会带来羊肉汤。但今年我一次都没有喝到。甚至冬至那天,因为发烧,都没尝上一口。

  过年又要回老家了。这些天,我总在心里默想着:“故乡的味道还是曾经那样的吗?”

故乡的味道作文10

  “哐当,哐当……”火车匀速着前进,与铁轨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窗外飞闪而过的,还是夜的美景,偶然遇到一两盏灯,还以为是天上的明星。伴随着天边的红日渐渐升起,火车发出一声愉快地笛鸣,几千里的路上,我一直追寻着那渐远的故乡的味道,终于,到站了!朝阳映红了天边,吹来一阵凉风,故乡,我回来了!

  这里,算是一个小城,一小时的功夫就可以把它走个遍,但其中的美食却不少。我趁着假期的时间,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故乡。

  出了车站,外面的小摊儿就开始叫卖,招揽生意了,“鸡蛋饼咧!香喷喷咯”。忽的想起自己还没吃早饭,就上前说:“老板,来一个”,“好咧”老板爽快地答应了一声,便在巨大的铁板上扫过一层薄如蝉翼的面糊,在高温下,瞬间形成了一张饼的模样,“咔”蛋壳破开,一个新鲜的鸡蛋躺在了饼上,老板左右开工,一手加着佐料,一手把面饼扫均匀,双手上下飞舞,他的神色严肃,目不斜视,好似在雕刻着一件艺术品,又好像那个小小的摊点成了他的大舞台!最后,工整地包好,一脸笑容地用双手递了过来:“拿好”。接过饼子,我感觉在旅途中的疲惫少了许多,不知是不是看了那老板的“舞蹈”吧。

  咬下一口鸡蛋饼,新鲜活力的感觉充满全身,好似那个朴实开朗的老板所流露出的笑容,明朗而愉快,呼吸着家乡的新鲜空气,迎着温暖的阳光,向城中走去。

  这次回故乡,是寻着那家面馆去的,还记得每天早上去学校,准会先吃碗燃面再走。那饱满的芽菜,辛红的辣子油,酱香的肉末,绘成了一幅明艳的画,让人看了胃口大开。再搭上古色古香的店面,忽然让人觉得不仅是在吃面,也是在品味饮食文化。我那时可是这里的常客呢!和老板娘熟识得很,可能是因为小时乖巧,有时忘记带钱,还可以赊账呢!

  心里带着点激动与紧张来到店门口,依然是旧时的装潢:花雕木门,门口有两个红灯笼垂吊着,还有一直放在门口,永远都不会收进门去的古董收藏柜。是的,老板娘一直都很喜欢铜钱。一脚踏入,只见老板娘坐在收银台前写着什么,嘴里吐出无调地一句:“吃点什么?”“一两燃面。”我随即找了个座位坐下。或许是觉得声音有些熟悉,她一抬头:“呀!不是茗儿吗?这真是好久不见,长大了呢!”说着,站起身走到我面前,认真地瞧了瞧我,随即莞尔一笑,便亲自下厨煮了碗燃面。端上来的时候,便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那依旧是鲜艳的'色泽衬托着盘里这一打素白的面,尝上一口,“嗯——”还是那小时的味道,好似把我带回了童年,不,还有,还有那一点点的思念在味蕾上融化开来。老板娘坐在我对面高兴地拉起了家常:“你不知道阿姨真是很想你呢。”

  阳光穿过花雕木门的缝隙,投下一片花的阴影,遮住了老板娘变白的发丝,一碗令人满口生津的燃面,还是原来记忆中美好的味道。虽然故乡似乎又进步了,那老旧的房子拆了不少,可是那如诗如画的美味,如歌的古典店铺,还有那淳朴热情的老板娘,都留存在了我追寻故乡的味道中。

故乡的味道作文11

  美食,不仅是味蕾上的一点滋味,更是每个中国人心底挥之不去的乡愁。——题记

  故乡西临洞庭湖,东倚幕阜山。水清丽,山巍峨,孕育出故乡独特的风味:温婉典雅,一如江南女子;粗犷奔放,亦如大山汉子。亦雅亦俗,相得益彰。

  故乡产一种鱼,奇小,透明,色泽如银,称为银鱼,是本地特产,外地虽也有少许干银鱼卖,却没了那新鲜劲儿,吃在口里有些硬,总不是那个滋味。

  银鱼吃法多,有银鱼鸡蛋饼,辣炒银鱼,银鱼烩苦瓜……但都坏了银鱼的原味,不如煮汤,最简单却又最好吃。在水中放些姜丝,大火煮沸,将新鲜银鱼一汆,撒把葱花,放点儿盐,起锅后滴几滴麻油就行。讲究些的便加些肉丸一道儿煮了,鲜味便更足。

  盛上桌,一碗清汤,青白的葱花浮在面上,浅黄的姜丝同那银鱼沉于碗底,银鱼呈乳白色,又软又细,这般珍馐,一碰到牙,牙就高兴。银鱼吃着方便,不必去头去尾,且“柔若无骨”,踢里秃噜,一碗银鱼汤就下了肚。

  几年前,外地的表姐来我家玩,恰逢家中没什么菜,便下馆子,特地点了份新鲜银鱼汤,给她尝鲜。姐姐桌上盛赞,却不知为何物,便大呼:“这萝卜丝真好吃,再来一份!”众皆捧腹。

  每逢夏季,便开始有人骑着三轮车,挑着担儿,穿梭在大街小巷间叫卖莲蓬了。莲子不是本地独产,却唯有这儿的“湘莲”最可口,谓为莲中上品。

  先不论如何吃莲子,单是剥那莲蓬便甚有趣。剥出的'莲子有好几层皮,去了硬皮还有软皮,稍老的还要剔除莲心。极嫩的莲实外壳底的圆圈呈青绿色,这种莲实的莲心沁甜,丢了倒觉失了一味。老莲心是可以泡茶的,晒干后密封,清热去火是最好不过的了。

  嫩莲子可以清炒,但只有六至九月才能品尝到,夏季家里总会多多少少炒几次莲实,偶尔也会加上另一种特产——菱角一起炒了。每次都是各自往碗里扒拉些,狂塞一顿便没了,总觉得不过瘾。老莲子去莲心后能烧肉、煲汤,有时家里做银耳莲子羹,用小砂锅文火熬一夜,起床后便是极精致的早点,打开锅盖,满屋清香,盛一小碗,银耳莲子入口即化,唇齿留香。

  若说银鱼与湘莲还称得上是“雅食”,则故乡的其他风味小吃便是大俗之物了,似乎是既上不得台面,又不能形诸文字的,然而我却一直嗜吃。蓑衣萝卜,因其切削后状如蓑衣而得名,以其脆嫩香辣而扬名,佐饭极佳,一土瓷小碟,便更吃几碗饭。另一小吃——平江酱干,以黄豆为君、鸡汤为臣精制而成,色泽乌亮,味鲜可口,食之欲罢不能。这两种吃食,定要去那民间农舍中吃才够味,塑料包装的虽是方便了不少食客,却早已失了原味,总是没那么好吃了。

  每当忆起这些味道,便觉故乡可爱极了,也就庆幸生在了这个盛产美味的地方。这里的吃食,已经不仅仅是舌尖上的一点滋味,它茁壮了我的身体,内化至我的心灵,并成为我对故乡挥之不去的眷恋。无论今后身处何方,我也不会忘记这儿的吃食,不会忘记这故乡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作文12

  一个人徜徉于田野,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是一股说不出的清香,沁人心脾。这种特殊的雨和泥土混合的味道,才是故乡特有的。我朝思暮想的故乡啊,我灵魂的归宿,如诗般优雅,如花般灿烂!

  故乡的味道是饺子的爽滑酥嫩。上次回家,爷爷奶奶乐呵呵忙着包饺子,爷爷把馅调得又香又绵,奶奶把面和得软硬适度,最后盆手两净,不沾一星面粉。爷爷将饺子皮在掌心摊开,夹一点肉馅儿放在饺子皮的中心,再把边儿一合,一捏,一个小巧的元宝饺子就做成了。迎着晨曦,奶奶点燃灶窝里放好的干柴,待水开了,奶奶面带微笑亲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跃入水中,不一会儿,饺子开始不安定地乱跑起来,时而浮在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时而簇拥在一起,时而扩散开去……经过三次加水,饺子被煮得胖乎乎,白生生的,个个腆着小肚子,可爱极了。我把饺子捞入盘中,端上了桌。

  饺子的浓香与烟囱里飘出的缕缕炊烟飘荡着、飞舞着、旋转着,奔向远方,像在召唤亲人回家团聚。

  故乡的味道是枣子的酸酸甜甜。在老家几乎每户人家的院子里都种着枣树,秋八月是枣树最美的季节。放眼望去,挂满枝头的枣儿一串一串的,紫红紫红的,个个像小红灯笼似的在树枝中闪烁。在枣树下,你会被香甜醇厚的枣香所陶醉,感觉心里甜丝丝的。伸手摘几颗,尝尝,脆甜脆甜的。这时,屏气凝神,说不定又会听到枣儿跌落的声音,那是熟透了的枣儿耐不住寂静,迫不及待地向主人发出的催促。

  于是,我更怀念在故乡度过的日日夜夜。记忆就这样融化在家乡的`酸枣的味道里,任由一点点的灵感,也会牵引出无尽的思绪,够我在异乡,静静地,独自品尝……

  故乡的味道是烤红薯的沁人心脾。冬日黄昏,天色氤氲,寒气袭人。我低着头缩着脖,抄着手,突然闻到满大街挥之不去的甜香,全身立刻被这种甜,这种香还有随之而来的熏熏的暖和气息激活了。脑袋里先蹦出“烤红薯”三个字,循着香味望去街角上立着一个大半人高的废油桶。油桶里面放着炉子,炉子边缘挨着桶壁一个挨一个地摆满着红薯。买上一个两个烤红薯,手心里先就暖和了起来。焐好了手,慢慢地撕开烤得稍硬也许还在流着糖水的外皮,股股热气夹着香味蒸腾不已。垂涎三尺,早已顾不上自己馋猴的形象。几口下去,肚子里又甜又暖。大快朵颐,齿颊留香。再看天上飘着的雪花,已不再那么寒冷…。

  故乡的味道,是雨后翠绿的杨树叶和油绿的芨芨草的味道,是清晨家家户户袅袅炊烟的味道,是……如今这些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故乡,我想你,想你独特的味道,想你天下最美的容颜!

  故乡的味道毫无来由占据了整个心房,无论晨曦还是夜晚,魂牵梦绕……

故乡的味道作文13

  故乡在鲁豫两省接壤处,我出生时还是山东,及长却划归了河南,所以我是地地道道的“鲁豫”人,说一口地道的鲁西北口音,离家八里就是《水浒》里著名的“十字坡”。故乡地处黄河故道,原野上遍植柳、杨、槐、榆、椿、桐等乡土树种,而尤以槐树居多。槐树皮粗糙略黑,一道道纹理,好像饱经风霜老农的手,村边经过乡民修剪的树干挺拔向上,伟岸高格,河湾处未经修剪的则低矮婆娑,别有风致。谷雨一过,在静谧的夜里,槐花羞涩地、偷偷地绽放,那一串串、一簇簇白色的花在柔风中交头接耳顾盼生辉。那神态,就像一群整齐地挤在窝边“唧唧喳喳”争食的雏燕。槐花飘香的时候,故乡就熟透了。槐花的清香,熏醉了整个村庄,更熏醉了我童年的骨骼与记忆。

  小时家贫人多,糊口成了父母天大的`心痛。如果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吃上一顿香气四溢的槐花饭,那感觉如同过年吃到肉一样欣喜和满足。因此一到槐花盛开的日子,母亲就让我们兄弟几个去摘槐花,那时三哥四哥就显得特别神勇。我总是用惊羡的眼神看他们爬到高高的槐树上,然后用手或自制的粗铁丝钩子,折下一小枝一小枝的槐花,投掷到地下。我和弟弟便东跑西颠地忙活着捡拾起来,一大捧一大捧放进竹篮子里,直到装满一大篮子,我们才兴高采烈地回家。捋槐花的任务是属于我和弟弟的。弟弟小捋得既快又干净,我则一边捋一边偷偷地往嘴里填,不时招来母亲的训斥,可训斥并没有吓着我,一边吃,一边还嘟囔着“好吃,好吃”。捋好的槐花,母亲耐心地用清水洗干净,在竹筐内晾干拌上面,在锅内的箅子上蒸,待蒸熟后,掀开锅盖,一股说不出的清香就会扑鼻而来,馋得我们兄弟几个在一边直流口水,母亲就会笑着对我们说:“别急,一会儿就好。”而后将蒸熟的槐花倒入瓷盆内,将早已捣好的蒜泥拌进去,再滴上几滴油,就可以吃了,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相,母亲笑了。那沁人心脾的清香直到现在还不时飘入我的梦乡!

  “院中一棵槐,幸福自然来”,人们喜欢在槐树下纳凉,槐树亦有望怀之意,站在槐树下等远方的客人来,故常将槐树植于大门旁。听:“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多么亲切的声音。槐树是吉祥树种,被誉为是“灵星之精”。那时候,房前屋后、河边地头,槐树随处可见。小时候我家院里就有几棵槐树,枝干挺拔,树皮皴裂,四五月间蓬勃的枝桠长满细细碎碎的绿叶,枝叶遮住了阳光,投入地上一片绿阴,清风拂过枝桠哗哗作响,诱人的花香氤氲在空中。懵懂少年时,双目失明的祖母就曾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哼唱这样一首歌谣:“问咱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槐花总是开在晚春和初夏,来去匆匆,花期不过十余天,不知不觉中花就没了,花期短暂得令人哀伤,但也会给人甜蜜的记忆。

  槐花的味道就是故乡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作文14

  不知何时,故乡在我心中的味道,淡了。

  说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校园中的月亮又大又圆,我一点想家的感觉都没有。

  记得刚来的时,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浮现出家里的木桌,阳台上的多肉,房间里的手办……慢慢地,这种感觉没了……

  父母告诉我,这是独立性在增强,是好事,说明我长大了,“长大”一词,罪恶感快要满出来了啊……

  不知为何,今夜,没有睡意。

  我躺在床上,听着水管漏水所发出的声音“滴答”声,努力回想所谓“故乡”的模样。虽然有回家,可也没有细细打量一下,真是后悔啊!

  第一蹦出来的,是家旁边的木材市场。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总是和我一起去里面玩。过年最开心的,不是收压岁钱,而是用各种方式玩弄手中小小的鞭炮:塞在罐子里,圧在石头下,放入沙堆中……最后,在寒冷的冬夜里,燃烧一堆火,惊喜的看着纸板变成灰烬,最后被风吹去……这一切,随着木材市场的改造,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水滴声变大了,想必是下雨了。呵,为何那么应景的下起雨来啊……

  第二个想到的是,后院的菜地了。以前,爷爷只是种种蕃薯和白菜什么的,挖蕃薯也成了一大乐趣。后来,我们又种上了金桔、海棠、君子兰、桃树、昙花。我品尝过酸甜的金桔,也赏过红艳的君子兰和海棠花,还在深夜收获过昙花的一现……那棵桃树,我等了三年,它一直在成长,可在第一次回家时,没了,什么都沒了,就因为要修路。雨,还在下……

  实在睡不着,我走到窗前,看着对面的高楼大厦,散发出五光十色的色光,通过雨水折射,色彩斑斓。这是城市,而我所寻找的故乡是个小城镇。故乡的路旁,只有暖暖的街灯和卖馄饨的人敲击木槌的声音;故乡的雨也是在灯光之下的,金光闪闪,是真正的金子啊——相比之下,这五彩缤纷的城市之夜,花里胡哨。

  故乡要改造了,是要变成这个样子吗?我的木材市场,我的菜院,我的回忆,我的童年,难道都是这一切的.陪葬品吗?

  到那时,故乡是不是不存在了?现在它还在,而我快要忘却;当它不在了,忘记它,岂不是几个月的事情?记忆中将不会有它的一席之地。

  我想去感受它的夜和雨,想去感受它的人和事……还会实现吗?还能实现吗?

  雨,没有停……这可恨的雨,罪恶感已经泛滥了。我讨厌它,增恨它。故乡的雨,决不可能会变成这样的,决不可能!

  雨,没有收回的意思,更大了,它冲刷着我的大脑,将故乡从我的脑海中洗去。流入心里,流入心底。我想,在那里——

  会有属于它的一方净土……

故乡的味道作文15

  尽管未回故乡已多年,可故乡那醇香的味道、故乡那艾草香与粥香却永远地留在我的心田,香甜的味道氤氲着我的童年与少年的时光,永不散去……

  ——题记

  老家的门前有一块艾草地,艾草绿油油的。每到端午时节,外婆便会搬一张小板凳,倚着柚子树坐下,轻轻地做着针线活。年幼的我总是坐不住的,总喜欢在艾草地里扑蝴蝶。蝴蝶仙子翩跹着,一闪一闪隐在一片绿色,只见得一点白色时隐时现。我踏过的地方,艾草都被我压弯了身子旋即又直起腰来。五月的和风一吹,艾草叶便窸窸窣窣地翻卷着,和煦的风吹来浓香的艾草叶子的味道,是那样的沁人心脾。艾草一面有绒毛呈深绿色,一面光滑呈浅绿,在空中招摇地乱舞着,扇来醉人的香气。它们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在其间扑着蝴蝶的我,仿佛就是一个泛舟在微漾湖面上的仙子。

  “外婆,什么时候能吃上艾粿?”

  “么日么的,丫卖那依。”

  外婆的方言我听不太懂,只是知道离吃艾粿的日子不远了,便咯咯地笑着,枕着艾草香,想象着艾草和艾粿香气弥漫的'味道,满足地睡着了。

  又到了端午节,又是微带热气的风拂面而来,恍惚之间我又回到了童年那满是艾草的时光,仿佛我与外婆一起,在故乡那茁壮又蔽荫的柚子树下沉醉了……

  我至今仍回味着故乡艾草那香气浓郁的味道。这是故乡醇香的味道。

  年纪渐长,寒假再回老家,街头巷尾的小店没有一家不熬起了八宝粥。八种食材,一样不缺,红枣、花生、薏仁、黄米……光看看就让人垂涎欲滴。还为入口,就想像甜丝丝的味道盈满口腔。

  邻家的阿婆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了。架一口大锅,沏着上好的泉水,炉里烧着嗞嗞冒着红光的柴火,麻利地把八样食材统统下锅。阿婆说,传统的做法才是最正宗的家乡的味道。

  “你妈妈腌姜了没有?”

  “有啊有啊,现在焖在罐子里呢,颜色比琥珀还要晶莹呢。”

  “可不是嘛,这样原始的小菜,到了春节,能让人多吃上几碗饭呢。”

  闲聊间,八宝粥已煮好。阿婆用大勺柔柔地搅和了一下,看着红红的炉火映照阿婆皱皱却慈祥的脸庞,看着锅中的一颗颗食材在其中翻滚,闻着扑鼻而来的粥香,我几乎要醉了。

  “悠着点,别烫着了。”

  粥香四溢,温情动人。我手捧着热腾腾的八宝粥,萦绕在嘴中的是八宝粥甜而不腻的香醇滋味。我一面“呼呼”地哈着气和粥,一面听着阿婆声音里浓厚的乡音,那声音有着故乡人声音特有的软糯。待吃到鼻尖和额头上沁出密密的汗珠,待吃到满屋子里都香气四溢,我心中盈满了温暖。

  那甜丝丝的粥香,那浓厚的乡音,那用心烹煮的上好泉水,都是故乡那醇香的味道。

  我常常在深夜里品味起故乡来,那浓烈的艾草香气、外婆那勤劳淳朴和阿婆的善良用心,一丝一毫都是故乡醇香的味道。那味道不仅仅是美食的香气,更是故乡淳朴的风土人情。

  “有个地方永远在等你,你若倦了就飞回来。”故乡就是一种虔诚的守望,她那醇香的味道,伴我在思念与无助的日子里前行。品味故乡醇香的味道,我的心中也充满着温情……

【故乡的味道作文】相关文章:

故乡的味道作文12-01

故乡的味道作文(精)01-01

故乡的味道作文[热]01-26

故乡的味道作文15篇(经典)01-26

味道的作文07-28

味道作文03-06

味道作文范文08-29

玉米的味道作文08-30

(经典)深秋的味道作文08-28

味道的作文【通用】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