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红楼作文

时间:2023-12-14 12:56:5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集合)梦回红楼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梦回红楼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集合)梦回红楼作文4篇

梦回红楼作文1

  再捧《红楼》,细细品味,我仿佛从那滚滚红尘之中依稀看出了伊人的身影。

  却道垆边人似月

  翻开《红楼》,第一个记住的就是你——颦儿!小时候就听说了她,听说了她的文采超凡脱俗,听说了她的病若西子,美丽清逸,亦听说了她的小家子气,有感于她与宝玉的凄美爱情。可读了《红楼》我才知道了她的天真可爱,刻薄自负只是宝钗嫉妒你编造出来的。

  想起与宝玉的初见时,她心想:好像在哪见过一般?宝玉却笑嘻嘻地说:“这个妹妹好像在哪儿见过一般?”两人虽为初见却给了千丝万缕的似缘非缘,注定了这是个诗意的`开始。

  再顾,黛玉只是想,宝玉却说出了口,更显出黛玉的小心谨慎,若是刻薄之人,怎会如此?更觉得你单纯。

  喜欢她的诗,“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气呵成,悲伤、凄凉,滚滚红尘阴晴不定,竟有此婉丽之词,叫人惊叹!

  心机太深谁来猜

  宝钗在《红楼》里是我不太喜欢的角色。可能是支持石木姻缘吧,我对这个突然的破坏者没什么好感。《红楼》里我认为心机最深的不是王熙凤,而是她——薛宝钗。她一进贾府,就有意无意的收买了一大群奴才。爱避嫌,把错全推给黛玉,天真的黛玉却不知被人害了。宴会上,她字字珠玑,攻击黛玉,纯真的黛玉虽“心比比干多一窍”可又怎能反击?但是书中的一个画面却让我对她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的一幕,我看到了一个用扇子扑玉色大蝴蝶的可爱宝钗。若她一直这样,《红楼》也不至于是一个大悲剧!

  闲花落地听无声

  红楼中,让我为之刮目相看的不是黛玉宝钗,而是她——史湘云。湘云毫不起眼——连袭人这样的一个丫鬟的描写都比她多,可我偏偏注意了她。“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她对出的诗,虽不如宝钗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来得淡雅清洁,也不如黛玉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来得黯然销魂,却也清闲自在。文如其人,史湘云亦是如此吧!

  凡鸟偏从末世来

  《红楼》里最真实的人物非熙凤莫属了。她这个贾府的大管家,从小被当成男儿教养,只字不识,更不会作诗行令,可讲故事、说笑话可是一流的。下人们虽怕她,可一听琏二奶奶要讲故事了,可不是都挤着听?世人说她狠毒,我却认为这个破皮破落户儿,有本领,有意思!

  手捧《红楼》,空叹不能言——

  一卷《红楼》,几个世纪的沧桑和神秘定格,引那天涯路人将头回了又回。一片片美丽的飞花,午夜回转,萦绕满怀。

梦回红楼作文2

  轻轻,启卷,那个体弱多病,纤细微喘的女子站在荣国府的门框里,像我投来哀怨清愁的一瞥,那眸子中的凄凉不禁让我身陷其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她细细的声音回响在墙壁四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错,和书中一样,她正在葬花,不同的是,这次宝玉没有陪在她身边。

  梦回红楼,看尽世态炎凉,林黛玉与贾宝玉被“困”在封建社会中,最终全都破碎了。薛宝钗在夜色中,是否也会凝望明月,独自寂寞地想着曾经“海棠社”的红火与热闹?

  看过那么多遍《红楼梦》,黛玉在我心中逐渐由一个尖酸刁蛮的小姐变成了一个寄人篱下,敏感较弱的女子,她的尖刻,她的任性是由于她自己内心的不确定啊!她不确定别人是否会轻视她,因此用挑剔和任性来伪装自己的自卑。她是个感性的人,她总会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一颦一笑中捕捉到些许细腻的色彩,可是这怎能怨他?在大观园内,也只有贾母一人疼她,她不得不学会了察言观色。

  宝钗最为大气体贴,她永远是那么识大体,懂礼仪,最后却独守空房,凄清地当着她的宝二奶奶。她有着太多的俗气与世故了。熙凤最为有趣,她满肚子的笑话和谜语,堪称举世无双,但她有着太多的阴毒与无情,纵使最后都是替人作嫁,可她的贪婪竟在我的脑中永不褪色了。

  再往前走,我看见一个长的极为出挑的`女孩,正在一旁将扇撕得极响,这个会闹笑的女子让人过目不忘。可是,请问啊,你可曾料到过自己日后病死在一间简陋的茅屋中吗?

  转了一圈,我却终于没有发现宝玉的影子,那个带着些痴气的宝二爷呢?蓦然回首,才看见他跟着一个和尚与一个道士,不知正要往哪里去......

  在大观园众多女子之中,我竟觉得惜春是最有远见的了,她没有走上姐妹们的旧路,而是去当了尼姑。“可怜侯门绣户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她,可我竟觉得她余生的清静是其他人所远远不及的。静静地坐在观中,参禅悟理,离那些火坑远远的,安静地过完余生。

  轻轻,合卷。我回忆着黛玉的破碎,宝钗的叹气,熙凤的呻吟,晴雯的笑音,黛玉本是仙草,她还了眼泪,报了雨露之恩,又回她的幻境中去了,通灵的宝玉也已归还天界,惜春在古佛旁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巧姐和刘姥姥在乡间安度余生......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梦回红楼作文3

  《红楼梦》这本书将一个熙熙攘攘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每读一遍都能带给我新的回味。曹雪芹在书中没有明确表明主题,而是通过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一个庞大的繁荣的贵族大家庭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

  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院中的儿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才情气质过人;宝玉遇事稳重,气质不凡,精通诗词;迎春才貌双全,才情万种……曲尽人散,风采各异的红楼儿女散去了,那时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

  黛玉的文学是很少有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不知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其实,她是不喜欢当时的封建思想,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他们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不怕别人的言论,说出厌恶功名的话。这也是我最佩服她这一点!虽然黛玉讨厌功名利禄,可她却耐心的教香菱吟诗,教给香菱知识。她并不反对知识和文学,她全心地教香菱吟诗,为的是让姐妹们摆脱命运,这份心思,谁能够和她相比呢?但她的结局却使人叹之又叹。叹只叹那封建社会给了黛玉太多的压抑,叹只叹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尽力追求了幸福了。

  金陵十二钗中,能与林黛玉的才情媲美的非宝钗莫属,她家财雄厚,处事圆滑,单单这两点就胜过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林黛玉。宝钗始终是强者,她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黛玉之下,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毫无讳忌,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不低于凤姐。她性格温顺,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几乎是人见人爱,被认为是“大家闺秀”在这整部书中,她是最完美的。对待宝玉,更是顺从无比,全然不同与黛玉的猜忌。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宝玉却始终爱着黛玉,她,只是一厢情愿。

  黛玉死前在恨宝玉的绝情,却不知是王夫人调的包,让宝玉一直认为迎娶的是黛玉,而不是宝钗,当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成了宝姐姐大失所望,就那么把宝钗撩在那儿,不再理会,这叫宝钗情何以堪,落得一个独守空闺的下场。宝钗何止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啊!

  林黛玉的为情而死,薛宝钗的孤寂终生,王熙凤的含恨长辞,贾惜春的青灯黄卷……不知多少痴男怨女,梦断红楼。这是我所领略过最完美悲剧!悲剧的源头,是封建社会的黑暗。但有谁逃出这宿命的安排呢?《红楼梦》,梦一场,噩梦一场。

梦回红楼作文4

  宝玉,宝玉嘿萌萌你一大清早叫啥呢?妈妈一声大喊把我从大观园中拉回现实,揉揉眼睛,仍沉浸其中,情绪久不能平复。梦中,黛玉气绝潇湘馆,正是在宝玉娶宝钗的时辰,好不凄凉冷淡,梦醒,仍心有戚戚。看红楼,透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感受其中的悲欢离合,世态百相。看贾氏家族盛衰更替,感万境归空,人间有情,珍爱生命。

  一个荒岛测试,如果你被流放到荒岛生活,只能带一本书,你选哪一本?而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包含曹雪芹这一生的辛酸和他的家世背景,从五年级开始我就喜欢看四大名著,但妈妈怕耽误我学习收起了我的书,我只有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地读。甚至躲在被窝里看。每一次翻开,都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

  《红楼梦》里不仅仅有家族盛衰,儿女情长,还有生活美学,诗词歌赋,佛儒道学共同发酵,才成就这一文学的饕餮盛宴。

  红楼梦中,有许多人物个性鲜明,叫人见之难忘。其中就有泼辣但精通管家的凤姐,衣食住行、茶米油盐、四时八节,她没一样不在行。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回,贾府菜谱上有一道茄鲞,非常美味,但是烹饪过程极为繁琐。刘姥姥随口问是怎么做的,凤姐儿三下五除二,就把制作程序说了个清清楚楚,论过日子的本事,没人比的`过凤姐儿。

  我最爱的还是神仙妹妹林黛玉,灵性和诗性在她身上皆能显现。黛玉葬花,正是她能连接自然、感悟自然体现,她与动物也是联通的,黛玉不光跟植物亲近,跟动物也相亲相近。她的房梁上住着燕子一家,她廊前挂着鹦鹉,会念她的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把追求自然,在自然中获得趣味,最终把自己活成了一首诗。

  我很幸运,能够遇到《红楼梦》,也很自豪我们中国有这样的文学巨著。其实,在读前两回时,觉得是在晦涩难懂,不知所云,一开始的进度很慢,但是坚持看完后豁然开朗。

  看到后来时还要回头来看前两回,通灵石和绛珠草的故事,有一些神话的感觉。通灵石想要去滚滚红尘走一遭,茫茫大士石头说了四句话,其中最后一句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后面故事里贾家的故事,百年之间,盛极而衰。金陵十二钗从青春到消亡,一切成空。

  读《红楼梦》,品诗词歌赋,赏生活美学,看世事百态。最后悟人世间万境归空,人间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