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木秋千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木秋千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木秋千作文1
秋千,是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名词,然而在这座现代化气息十足的城市中,越是诗情画意的东西,越不能立足其中了。臣服于现代化生活脚下的人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更重要的是,没有心情去欣赏那一番诗情画意了。
我今天要说的,不是现在的孩子玩的公园中的那种铁链秋千――橡胶坐垫,?吊在一根钢铁架上的印象派秋千,也不是庭院中那纯粹为了装饰而装饰的座椅式秋千,而是那接近自然的生态化的我记忆中的木秋千。它许是有几分相似于沈从文先生在《云南的歌会》中描写的“用马皮做成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的秋千,但它绝不是那样的秋千。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秋千粗犷而带着几分不羁的气息,而我眼中、心里的木秋千永远是那么温和质朴。
那是我就读的幼儿园中的秋千。它静静地立在那无言的草地上,掩映在几丛婆娑树影中,从清晨立到黄昏。一块木质的长方形木板,上面的纹理因岁月的亲昵而淡薄了颜色,频繁的使用为它打上了一层光滑柔和的蜡质。两端穿了孔,两条结实的螺旋纹的草绳从洞中穿出,直向上攀去,优雅而随意地系在木质横杆上。横杆又由它的同伴支撑扶持着,立在半空中。这实在是我的木秋千啊。你找不到一个螺丝帽,寻不出一枚铁钉子。木秋千对于小时的我,有着巨大的魅惑:它为什么全都是木头造的呢?神秘而崇高。
那时的我,不钟情于滑梯之类别的玩具,独独偏爱在他人眼中笨拙木讷的秋千。放了学,不肯跟父母回家,总是让爸爸或妈妈推着秋千荡,直荡得太阳落山,门卫爷爷要锁门了才肯回家。临走时,还不忘在心里叮嘱一句“明天,我再来看你”。我心中的木秋千啊,串起了我童年的美好与快乐。那一整段记忆,如同那缠绕在秋千支架的藤蔓一般,依附在我的木秋千之上。
然而人总是要长大,即使我们曾那么坚定地拒绝长大。不知何时起,我的日子渐渐远离了木秋千,慢慢的也就习惯了没有木秋千的日子。等到我恍然间想起它时,却从妈妈口中得知,幼儿园已迁往别处了,那儿被拆掉了。仿佛人生中最重要的珍宝失落了一般。最失落的是,我原以为一直把它珍藏在一个万无一失的盒子中,想要打开盒子时,却被告知盒子没有了。那种沮丧你能明白吗??
原来僻静的小巷也成了繁华的商业街。我迷茫地踱着步子,再也找不出一丝一毫那曾经有过的小花园的`痕迹。我也想为我的木秋千大声哭一场,却不知要将眼泪洒往何方。
现在的生活里,再也找不到那附着藤蔓的木秋千了。有的也只是那种三点一线式的简单结构。我只能在心底,默默地念着我的木秋千。想着在花香微熏的傍晚荡着秋千的快乐,眼角却不自觉地渗出泪水。
也曾安慰自己:旧的总要消失,看看那新的建筑吧;人总要长大,看看前方的路吧。然而新的就一定是好的吗?难道那高耸的尖锐的突兀的建筑物比我的木秋千更能完美地契合自然吗?看看那人潮涌动的市中心,快节奏生活的人们,享受着摩天大楼的雄伟的人们就一定比荡着木秋千的我快乐吗??
有些问题我们永远无法回答。
人类发展的进程应是与自然更好地融合的过程,而不是与自然斗争,看谁比谁更厉害的过程。戕害自然,失败的永远只会是人类自己。
可为什么我们离这条真理越行越远了呢??
木秋千作文2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在国外大学当教授已经二十年了,繁忙工作让我没有时间回故乡,但家乡、亲人、儿时的伙伴,门前的藤木秋千却时常萦绕在我的梦中。
故乡发来邀请函,请我参加一场科研会,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急切地登上了回乡的飞机。
下了飞机,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辆辆太阳能汽车从眼前飞速而过。安阳河也变得清澈见底,河水潺潺地流着,鱼儿在水里活蹦乱跳,欢快地游着。河岸两边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一阵微风吹过,河面上漾起一圈圈涟漪。
我决定先去母校----钢三路小学。
学校的变化可真大呀!操场的面积相当于几个足球场那么大,信息教室的电脑焕然一新,黑板也有了新功能。老师说的每句话黑板上就会显示出来,这样辛勤的老师就不会被粉笔渣弄得满身。满手都是了。
老师?这不是我们的班主任骈老师吗?她的双鬓和头发已经变得花白,却依然精神抖擞。骈老师五十九岁了,还有一年的`时间就要退休了。骈老师看见我,眼里满是喜悦和自豪的泪花。
拜访过老师,我的母亲来到学校门口接我说:“家乡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真怕你找不到路,来接你回家!”我一把抱住母亲,流下了思念的泪水。
在经过楼下的藤木小道时,我看到儿时的藤木秋千还静静的垂在那里,历经二十年的风吹雨打,藤木却依然结实,童年的快乐景象还清晰的印在我脑海中,夕阳下晚风中,我和小伙伴在藤木秋千上荡来荡去,像小鸟在自由的飞翔。
我轻轻抚摸着藤木秋千,心中却思绪万千,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我的孩提时代也远去了,但无论我身在何处,脑海中总会出现一个小小的,精致的藤木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