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三国》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三国》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三国》作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首豪迈雄壮的千古绝唱,每每吟诵,无不联想到那硝烟弥漫、战火纷纷的'战场绝杀。乱世出英雄,三国战未休。刘备、曹操、关羽、孙权、吕布,为英雄;赵子龙、张飞、周瑜、诸葛亮、黄盖,亦英雄。何为英雄?三国皆英雄!
好一个“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蓄阳烟花之势绽放出层层花火;好一个官渡之战,成就枭雄曹操定中原;好一个巧计连环,美人貂蝉魅杀董卓;好一个忠义刘备,三顾茅庐得卧龙;好一个聪明绝顶诸葛亮,巧借东风赢赤壁;好一个侠肝义胆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若论英雄,三国何人不英雄。奸雄曹阿瞒,好一句狂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不愧一代枭雄,成就一番伟业,实现三国鼎立。能与之抗衡者,只孙刘二人!
刘备可谓白手起家,虽关爱百姓,深感民间疾苦,却一腔抱负无法施展。凭借仁义德行,一步步,收尽将相良才。他知忍让懂礼节,故而得卧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晓兄弟情义,故而得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与其青梅煮酒论英雄,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张飞铮铮好汉,从刘备白衣至皇帝,一直相伴左右。只因他的品行,关羽、孔明、赵子龙,相辅成王,雄霸一方!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诸葛亮站了出來。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取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吴国大将周瑜暗下杀心,欲除诸葛,却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最后仰天长啸:“既生瑜,何生亮?”随后与世长辞!
刘备、孔明等一代英雄,哪一个不心怀天下、心胸宽广?做人亦是如此,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愈加优秀,而不是打压他人,让自己鹤立鸡群。也道周瑜聪明绝顶,然其气量狭小,嫉贤妒能,终难成大业……
若论三国,片语能休?若论三国,欲语还休!
论《三国》作文2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孕育出满天星斗般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可谓是天下无敌。可是又有谁能力盖群雄,天下无双呢?关云长狂妄自大,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张飞脾气暴躁,贪杯误事,惨死于营帐之中;周瑜年少有为,却小肚鸡肠,被诸葛亮气死在了长江边;司马懿疑神疑鬼,优柔寡断,诸葛亮一个空城计就将他的四十万大军吓退了几十里,为后人所耻笑;吕布武艺高强,骁勇善战,但他三易其主,毫无信义,又贪酒好色,好大喜功,只是一个勇而无信的人。武功再高有用?智谋再多有何用?还不是照样惨死吗?
那么,真正的英雄是谁呢?这个人就是论智谋,有智谋、论信用,有信用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他还未出茅庐之时,就已经知道了三分天下的事情。初出茅庐,便火烧新野,用计谋杀死了夏侯惇十几万大军,令刘备手下诸将都信服于他。后来赤壁之战又与孙权周瑜等群雄强强联手,用火攻箭射的方法再次杀退曹操几十万大军,使刘备从一个默默无闻,只能依附于其他大势力的无名后裔,一下子与曹操和孙权平起平坐。后来,由于曹魏过于狂妄,屡次南下攻打蜀汉边境,为了抵御曹魏的攻打,诸葛亮阵前谏后主,留下了忠心耿耿的《出师表》。虽然后来战争失败了,但是他不气馁,每日操练兵马,筹谋国事,养精蓄锐,蜀汉实力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日益增强。九年后,他又一次北伐攻打曹魏,于是又有了《后出师表》的留名,后来由于他北伐中过度辛劳,积劳成疾,最后死于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诸葛亮便是如此之英雄!
论《三国》作文3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一本好书,就是在跟睿智和高尚的人交流!我,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喜欢读书的孩子。
寒假,我多半时间都是在书店里度过的。《三毛》系列,《宝葫芦的秘密》,沈石溪系列等等,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才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英勇善战的关羽、以德服人的刘备、万人敌张飞、战无不胜的吕布、小霸王孙权、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持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书中的故事让我很震撼,特别引人入胜,像: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诸葛亮空城退司马、过五关斩六将……
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刘备想打败曹操,天下归一。让诸葛亮去东吴找周瑜和孙策,想和他们商量一起打败曹操。经过谈判,周瑜答应了,但条件是让诸葛亮留下来,诸葛亮也满口答应。周瑜对诸葛亮说:我们擅长打水战,可是我军羽箭不多了,我给你十天时间,你得做出十万支羽箭。诸葛亮说:不必十天,三天就够了,并且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对甘宁说:你去盯着他。到了第三天,甘宁对周瑜说:老大,这几天诸葛亮和他的`朋友一直在吃喝玩乐。周瑜笑着说:没事,他已经立下了军令状,如果做不到,就按军规处置!诸葛亮向朋友借了二十艘船,上面都用稻草人遮蔽起来。第三天大雾,诸葛亮让把草船开到曹军赛口,然后敲锣打鼓,曹军以为有人来攻打曹营,下令弓箭手向船进攻,不一会儿,稻草人身上就插满了羽箭,诸葛亮满载而归!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给了我许多启发,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诸葛亮之所以借箭成功,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并且他还懂天文地理!以史为鉴,以史为例!读书可以明鉴,尤其是名著和经典。让我们博览群书,厚书读薄,在读书中成才,在读书中成就幸福人生吧!
论《三国》作文4
三国者,魏、蜀、吴也。魏强而吴、蜀弱,人皆能言。魏据北方广袤之地,吴、蜀拥东西险要。然吴、蜀之势,倘与魏相较,或可胜也。然吴、蜀以荆州之地相击,魏因击之,蜀遂失关羽云长诸将。
蜀论
玄德公尝三顾诸葛孔明于南阳草庐之中,得孔明之法,三分天下。拥西蜀刘璋之地。玄德公与璋乃同宗,备不忍击之。后得闻张松之死,法正为内应,怒而击之。然璋既布阵,陷备于翁中。备使庞统伐璋,赠以的卢宝马。然成都诸将以为备至,击之于落凤坡。遂失凤雏庞统。备既悲愤至此,遂使人请诸葛军师于荆州,布灵堂,以告庞统。统尝献三计于玄德,谓之上计、中计、下计,备志大才疏,又念同宗之情,择中计,失庞统。岂不悲哉。亮使张飞翼得为将,关羽云长守荆州,出师西川。飞骁勇善战,尝与云长、刘备战吕布而未败,时人皆惧之。降严颜、李严,斩张任,势如破竹。川西之军节节败退,璋降之,备遂得西川。自立为君,立太子,封五虎上将,以诸葛亮为相。
吴欲取荆州,操又封吴侯荆州牧,吴、魏出兵,共伐荆州。云长得孔明妙计,斩庞德,擒于禁,日益骄纵,中陆逊计,失荆州,率众将奔走麦城,终为吴兵所害。
备闻二弟之死,悲愤难平,召张飞,起兵七十五万伐吴。群臣力阻,然备之大怒若此,何人能阻。然张飞为奸人所害,割其首级奔吴。于是备盛怒。使翼得之子张苞、云长之子关兴为先锋,身披坚执锐,率军伐吴。
既至东吴,张苞、关兴斩奸人,以报杀父之仇。然备亦失黄忠,五虎上将仅子龙留成都,马超守边陲之地,何其衰哉。至于白帝,备力不足而中道崩殂。托孤于诸葛丞相,封太子刘禅为君。谓之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此言得之。
相父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为《出师表》,感人肺腑。亮尝六出祁山而功未就,然司马仲达之智尚不及亮,何哉?或曰,后主无道也。禅为歌舞管弦所溺,佞人奸臣所惑,召相父,使川西之军无不愤慨。故曰:“有如此之君,蜀必亡。”
亮击北魏者再,魏使司马仲达却之。然魏军败退,蜀军因击之。至于山谷中,诸葛訇,传其所学于姜维,使蜀军退成都。仲达因击之,姜维使人筑诸葛像于阵前,以吓司马仲达。遂使蜀兵得全身而退。然魏延以其勇猛而反之,川西诸将无人可挡。幸得相父妙计,使马岱于其三笑间斩其首级于马后,蜀中得安矣。
姜维受命,出兵伐魏,终不能取。后主昏庸无道至此,诸葛亮尚不能抚之,何况姜维?禅又听信谗言,废姜维,蜀汉遂亡。
呜呼!蜀汉之所以为亡,后主无道也。向使后主得先帝遗言,又何至此哉?余本蜀后世,尝闻子龙单骑救阿斗。然阿斗不才,失先帝之疆土而未尝汗颜,岂不为人笑、为人耻哉?桓、灵尚不及此,而禅及之。此子龙之过,刘备之过也!
论《三国》作文5
《三国演义》讲述了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但是真正值得我们赏识的'英雄是谁呢?我想曹操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如果照这个标准商量,《三国演义》真正的英雄只有曹操和刘备。如果你不信,听我慢慢地讲给你听。
关云长,武功绝顶,义气深重,也深有谋略。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辉煌事迹,但他骄傲自满安于现状,不算英雄。张飞,勇猛无比,但缺少谋略,性情暴躁,贪酒误事,也不算英雄。诸葛亮干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但如果不是刘备三顾茅庐,他也就是一个有才无处使的种田农民。可见他胸无大志,所以也不是英雄。司马懿可谓有勇有谋,诸葛亮六出祁山,未能如愿,就是因为碰上了司马懿。可是他优柔寡断,致使诸葛亮空城计,下退几十万大军,让后人耻笑。所以也不是英雄。孙权凭借长江天险,盘踞江东,不图进取,谈不上英雄。周公谨年轻有为,赤壁之战大破曹军80万。可他小肚鸡肠,嫉贤怒能,当然算不上英雄。吕布可谓勇冠三年,在战场上一人能抵刘、关、张三人,但他三易其主,毫无信义,又贪酒好色,只能是一个徒有武功的无义之徒。剩下的赵云、张辽、许褚、马超、黄忠等诸将,均胸无大志,当个将军还可以,离英雄相差很远。
再看曹操和刘备。二人均看到汉朝将要灭亡,诸侯混战,民不聊生。曹操举事是为了统一诸侯,救民于水火;刘备举事是为了匡复汉室,解黎民于危难。因此他们两个都有远大志向,就是图天下以救苍生。在谋略方面曹操自不必多说,他不但是军事家、政治家,还是有名的诗人。刘备在谋略方面虽逊曹操一筹,但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许多有才之人都投到他旗下。他三顾茅庐,是诸葛亮出山,顶三分天下之计。所以说真正的英雄要有远大的志向,其次要有智谋,再者就是会用人。
论《三国》作文6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光武中兴,传至献帝,分为三国为:魏、蜀、吴。时黄巾造反,于是刘备、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招兵买马打天下。
我认为刘备是个重义之主,在桃园三结义后,三人同生共死;关羽被害后,刘备明知报仇为不智之兴,却仍坚持报仇;张飞遇害后,刘备哭昏,醒后定策伐吴……
此外,刘备还是个仁政爱民的人。他在战斗后总要抚慰人民;弃樊城奔襄阳的路上,刘备宁可被敌追上,也没抛弃百姓。我认为正是刘备仁政让全国同心抗敌,使得蜀国很兴旺;但有时要懂得有舍才有留,如果刘备被曹军捉了,那还怎么统治蜀国呢?
既然谈了刘备,那就不得不说到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在三国史上屡立战功,创造了很多军事奇迹。
最让人惊奇的是他的`奇谋。误失街亭,不得已用空城计退敌。事后敌人知道城里只有几千文官,懊悔不已,却又无可奈何;他胜孟获七次又放七次,让他自然归心;他又三次气周瑜,竟把他活活气死。
诸葛亮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魏主曹操则与刘备恰恰相反。曹操是个阴险,奸诈的人。他曾说过“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话。但我认为正是他这样才让人敬畏。他处事果断,心狠手辣,法律严明,有一次种麦,曹操规定不得践踏小麦,但他的马却冲进麦田,践踏了很多麦。于是曹操认为自己没管好马,应斩之,便要自刎,众将劝阻,才割发以伐之,从此威震三军,无人不敢不从。
但因为他疑心重,所以周瑜才在蒋干两次过河时杀了蔡瑁、张允两员水将,又造成了赤壁之战。我认为他不应该疑心太重,就像诸葛亮使空城计一样,疑心太重总会造成严重的结果。
而吴主孙权很聪明,而且重用人才,这才让他得到陆逊,烧了刘备大军,兴起吴国,致使他国归降。
面对沧桑历史,我慨然而有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论《三国》作文7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天意也!然吾以为天下分合之理,既有天意亦在人数也!
自桓灵以来,佞臣主政,宦官当道,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君不能进贤臣逆耳之言,民不能免水深火热之苦。又兼洪祸震灾,怪事连连,百姓岂有不反之理乎!以此观之人数更胜于天意也。
昔曹操举孝廉以为仕。本图报效社稷,名振九州。然,张角,董卓者乱其本意。遂操,振黄巾于草莽之间,刺国贼于卧榻之前。岂料,镇压有功,刺贼无用,即已奔走。其逃亡之颜色,实为狼狈。然返故里,方得有命。遂聚义士于乡里,会诸侯于洛阳。大举勤王之师,以伐国贼。操知时机已熟,应李郭之变,而劫太子驾以幸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纵擒吕布败袁术,胜袁绍,驱刘备,北平西凉,南据荆襄,然骂声愈烈,何也?其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专权之胜也。若操以其汉臣之名而报汉之隆恩,则天下之势变矣!此乃人数也!
刘备,本乃皇氏宗亲,因不忍宗庙破碎,而聚众于乡里,结关张于桃园,然虽黄巾已定,却诸侯并起。互相争夺,弱肉强食。备无安身之地,四处飘零,居无定所。然备以仁义之军伐暴佞之徒,虽败犹荣也!终,三顾茅庐,得诸葛于隆中。军师运筹,天下可定。猛将效力,势于破竹。先夺荆州,后取西川。不朽功业,数年则成,此乃天命乎?非也,若刘备白帝未死,诸葛岐山续命,则天下存亡之理,朝代更替之际,未可知也!
孙权虽为孺子,然胸中之谋略不逊于孙,伍。更兼父兄之祖业,公瑾,子敬之大才,而稳坐于江东。曹操每欲南下,终不得志。赤壁之战,万古流传。孙刘之盟,各自为坚,何也?权已三江之险,水师之练,而以逸待劳,决胜于天下,若曹操不以伐江东为主,先图西川,后徐徐渐进,则东吴之存亡,实未可知乎?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曹操继董卓之恶,备无仁义之心,权乃暴佞之徒,皆民心相背。天下之势,遂为三分之鼎乎?是以观之,天下分合之理,人数更胜于天意也!
论《三国》作文8
说起三国,首先要想起的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才使得三国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让众人熟悉。对于三国这段历史中的故事,人们感悟最深的便是尔虞我诈、斗智斗勇,不过我还看到了一点,那就是改正错误。
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那便等于找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蜀汉的开国皇帝刘玄德,最初只是一个贩履织席之徒,东躲西藏,寄人篱下,数次易主,最终成为帝王。当他发现所投之人不足以成大事,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脱离那人,所以他没有和那人一起落败。放弃错误,才有机会找到正确。魏太祖曹孟德,位极人臣,虽负汉贼之名,其一生成就也不容忽视。奉天子以令不臣,一统北方,但也经常做错事。犯错之后,他会笑着大赏那些曾进谏的人,这也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一个人欲要成功,除了要有雄才大略之外,还要有勇于改正自己错误的精神。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正一个错误,就排除掉了一条通往终点的岔路,走向成功的机会也就大了一些。
耻于面对自己的错误,那便等于排除掉了通向成功的.路。出生名门,祖上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曾拥四州之地,数十万之众,却最终败于曹操之手。他做出攻打曹操的错误决定时,田丰苦谏,却入大牢;战败之后,先杀田丰,以免承认自己的错误。逃避错误的结果,最终只能与成功的机会擦身而过。蜀汉大将关云长,一生纵横沙场,无人能敌,晚年水淹七军,名震天下;结果却败走麦城,枭首于东吴。从进攻襄阳到败走麦城,身边将领多次劝说,他却无一采纳。一个人欲要失败,有时就这么简单。无论是谁,无论曾经多么辉煌,只要你逃避、骄傲,那便只有失败的结局。常言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我却认为“一步走错,尚可挽回;一错再错,满盘才输”。
错误的改正与否,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古人改错,在官场、战场;今人改错,还有学场。在学习中,改错最明显不过。作业、考试,肯定有做错的,将错题记录下来。再做几次,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就避免了错题再错,将小错误积累成大错误。例如,某次考试有十种题型,你错了三钟,之后你认真改错,将十种都掌握;下次考试也是十种,其中多种是和上次一样,那你便赚了这几种的分。如此循环,则必将胜利在最后的考试中。
不管是古代的王侯将相,还是现在的我们,改错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不该错,便身败名裂、身死人手;改错,便名留青史、成就大业。我们不改错,便只能对着59分的卷子感叹;改错,便能在最后的考试中脱颖而出。所以我们要做曹操,笑着改错,而不做袁绍,哭着等死。
论《三国》作文9
乱世三国,人才辈出。不论君臣亦非等闲之辈。君要有贤臣辅佐,臣要有明主赏识。天下,为英雄所夺。而英雄又是什么?是在万箭齐发,杀气如麻的战场上也能挥剑自若的人,还是在尔虞我诈,风起云涌的计法间也能笑谈无愁的人。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当我们捧看历史的剧本,看着他们顺着自己的路走下去,总是不禁震撼,赞叹,惋惜,神伤。
我爱猜测历史人物的内心。猜测那“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也会有怜惜,想要休息的时候,猜测那羽扇纶巾,神一样的诸葛亮,也会有爱恨嗔痴,也会有笨到不行的时候。
对于我来说,历史不光是写史人片面的描写,而是绝对真实的,每个人都有好坏,善恶,是非。每个人都是完完整整的。和我身边的人一样,是有内心世界的。所以,又何必追究那些片面的',为文字所锁住的灵魂。要去感受,用心感受,让历史真实地流过,把人物的一切都看透。喜欢敬佩,也一定是因为他就是他。
我呢,三国中最爱郭嘉。郭嘉,字奉孝,是曹操身边当之无愧的第一军师。人称“鬼才”。他给我留下如此深的印象,不仅是因为他那比诸葛亮还要厉害的神机妙算,还因为他的生命是犹如流星。犹如流星般短暂,让人们来不及修饰,犹如流星般灿烂,让人们忍不住思念。
所以当我在一次次的故事中,拨开了历史的面纱,我看到了一个最真实的人物。清瘦俊朗,眼神清澈而又深邃,虽清高,但那种无拘无束也幸运地遇到了明主。天生英才的智慧,也幸运地有了展现的地方。那一纸遗计定辽东,我看得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对于他视兄弟一般的主公,他倾尽了最后的生命。
建安十二年临冬,其病逝。我也终于为历史流了眼泪。“落落为君子,嵌入成零花。”之后的曹操也是痛惜至极,更是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其实,历史本就是悲剧。不会在圆满之处终结,而是一直走一直走不会为谁停留,时间夺走了所有人的生命。结局也是轮回的一样。而三国,则是一场华丽的悲剧。
论《三国》作文10
《三国演义》乃是我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一部著作,它其中具备了精湛的语言、动作描写,将人物的心里描写的淋漓尽致。
但几百年就这样过去,确实在没有人读懂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它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我个人认为罗先生是比较偏向于刘备的,因为纵观全文,只要一讲到和刘备有关的事,罗先生就会用很多的.心理描写侧面衬托刘备公的深明大义。不过,它的在中心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为了描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还是“三位乱世鬼雄争霸天下,最后却被另一位鬼雄一统了天下?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可以看看《三国》成书的时期。《三国演义》写于元末明初,当时不仅是元朝大乱之际,更有朱元璋等人赤手空拳打天下,这其中暗喻之意,也就不必我多说了。至于曹操与刘备的煮酒论英雄跟是让人产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不过我想是为了暗讽两人论尽天下豪杰,最终自己的实力却被司马炎所夺。正是响应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道理。《三国》写的是乱世,是枭雄,不懂的其中含义的人只能看懂它表面的打打杀杀,但真正有哲学的绝不止看到这些,说来惭愧;在下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三国迷,曹操此人也算有勇有谋。当年他孤身一人就敢献七星宝刀给董卓。后又用“假死”的诡计骗过了武功天下第一的吕布。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时他也是其他势力的“大哥”,此等人也只能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来比拟了。
对于刘皇叔的争议就比较大了,意见主要分为两派:1、皇叔所作所为都在掩饰他的假仁假义。2、皇叔是一个大慈大仁的英雄。关于这些我没有资格去评价,但从他宁可拉着10万百姓逃命拖延行军速度,也不愿将他们留下送死可以看出,他也算一名好汉。三名主公,最年轻的也就是孙权了。他大哥的死一只是个迷,刘表手下的人,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这么及时,也是一个疑点。但他治国方面却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三国演义》博大精深,作为一名晚辈后生,我也不好意思去揣度罗贯中先生的心思,也就只能让《三国》伴随着罗先生的逝世而永藏于大地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