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麻雀作文

时间:2023-12-12 23:16:4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两只麻雀作文【推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只麻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只麻雀作文【推荐】

两只麻雀作文1

  从前有一只麻雀,它生了两个宝贝,一个叫小乐,一个叫小丫。

  小乐一天到晚都在鸟巢旁的树枝上玩耍,什么本领都不学。而小丫每天都跟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不久它就会飞翔和觅食了。有一天,妈妈问小乐:“小乐,你为什么不跟妈妈学习本领呢,你长大后怎么能独立生活呢?”小乐不以为意地回答:“我现在还小,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再慢慢跟你学。”说完,便又去玩了。

  两年后,小乐和小丫的妈妈被猎人打死了,小丫也将要离开这里,到其他地方生活。小乐紧张地抱住小丫,哀求道:“姐姐,我们的`妈妈已经死了,如果你再离开的话,我一个人怎么生活呀?”小丫冷冷地说:“你活该!谁叫你每天就知道玩,不好好跟妈妈学本领,现在你后悔也来不及了。”小乐望着姐姐的背影,追悔莫及,它后悔自己当初贪图享受,成天只想着四处玩乐,不学本领。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它再怎么后悔也没有用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小乐因为不会觅食,所以一天天的消瘦,最后它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奄奄一息地趴在窝里。一天,一只蛇发现了小乐的栖息地,它沿着树干爬了上去,小乐早已失去逃跑的力气,蛇一口将它吞了下去。可怜的小乐就此葬送了性命。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一些生存的技能,不应该成天游手好闲,否则长大后当父母离开你时,你不能自力更生,只有坐等死亡的那一刻。

两只麻雀作文2

  森林中住着两只小麻雀。一只叫聪聪,另一只叫明明。聪聪是一只骄傲自大的小麻雀,明明却是一只谦虚好学的小麻雀。聪聪自认为自己唱歌非常好听,瞧不起明明。

  一天,聪聪得意地问明明:“后来咱们俩办一场演唱会吧,看谁唱得好。”明明说:“好。”明明知道聪聪比自己唱得好,决心要超过聪聪,就回家让它的'妈妈教它唱歌,它很用功地练习。可是聪聪却在家待着,没有练。演唱会就要开始了,聪聪先唱,它唱的声音非常难听,它唱完之后,没有一个人为它鼓掌。而明明唱得声音非常好听,有许多人为它鼓掌、献花,连正在玩耍的猴子、搬运木头的大象都赶来听明明唱歌。这时聪聪很难过。

  明明唱完了,就对聪聪说:“要练,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不练,光在家里待着,就不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两只麻雀作文3

  屋檐下的墙缝里,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了两只麻雀栖息此处。

  欣喜中,两个孩子各分到一只麻雀。麻雀被分居在两个小纸盒里。乐乐的麻雀,瘦瘦的,蜷缩在纸盒一角,一动不动。而小杰的胖麻雀,两只黑豆似的小眼睛,不住地瞅着围观的人们,飞起来企图用略显稚嫩的小嘴啄那些人的手指。第二天,用细麻绳系住麻雀的'脚趾,孩子们试图带着他们的囚徒去放放风,晒个太阳。暖和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生灵在它的光辉里欢快的成长着。瘦瘦的麻雀,依旧缩着身子,在春光中颤抖。胖麻雀在轻捷地走动,欢快地跳跃,精灵般穿梭在融融的春光里。孩子们洒下小米,瘦麻雀紧闭双眼以绝食来抗议生命的羁绊。胖麻雀急促地一上一下地啄食金黄的米粒,小脑袋伴着轻快的跳跃而摆动,似乎在盘算着什么,时而又用小尖嘴啄啄那捆着它脚趾的小绳。我暗想,小家伙想逃——妄想。大约上午十一点多,我进屋开始做饭,一切准备停当,走出屋门。眼前情景,让我惊呆了。胖麻雀不见了,只有那麻绳在空中微微飘动。瘦瘦的麻雀紧闭双眼,浑身剧烈颤抖,好像要向世界告别,拒绝生命的延续。夜里他死了。

  第二天,调皮的孩子们发现瘦麻雀死去,没有太多悲哀。我无言,抬头远望,隐约似见那胖胖的身躯,黑豆似的小眼,在枝头显现。

两只麻雀作文4

  20xx年3月9日星期三晴转阴

  天下真有这般巧合的事,平日想要捉几只麻雀难如上天,这天可好,正上着语文课,两只麻雀就猛然闯入教室。

  这一下,班上就完全乱了套,这的确太令我们这些小顽童们兴奋了。老师也注意它们了,目光在横梁上的雀儿身上扫了几次,像做透析似的,不过,老师很快叫大家安静下来。

  实在是太吵了,老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毕竟,从物理学的角度推断:1:42,除非大家个个是哑巴。不过,老师的下一句话却立刻让班上的声音从120分贝溜回0分贝:“声音小一些,别吓着麻雀,它们会飞走的!”的确,谁不想多看一会儿麻雀呢?老师有效地利用了同学们的心理,很好地管理了班级秩序。——一个和蔼、亲切而又多么善解人意的老师啊!

  心里真得很佩服老师这一点,以至于麻雀走后,班上都没有一声叹息,相反却是一阵掌声。老师的`笑容挂在脸上,同学们的笑容也挂在脸上。后来一段时间,同学们听课也格外认真,麻雀的到来好像是用来调整我们的心态一般,多么有意义的一堂课啊!

  事后,我对此回味无穷,好与坏其实只有一步之遥,只要善于应变,坏事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