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浓浓的年味
浓浓的年味 篇1
故乡的迎春花开了,比街面上的烟花更艳。
而我,在烟花的风景中沉思,情绪亢奋,心里的草尖与嫩芽,文思泉涌而来,点点笔墨在纸上孕育。
红灯笼摇曳在春天的门口,家家户户的门两侧欢歌笑语,写满了祝福与希望,镂刻的剪纸、窗花,年味十足。这正是家的味道,也是故乡的`味道,更是祖国的味道。
探亲访友,南来北往的大迁徙,火车在大地上画着曲线,汽车在虚线上缓步而行。车窗外,几只回归自然的鸟雀,翅膀在春风中,扇动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千姿百态的参照物,如影随形。
各地各有风俗年味,大江南北都描绘着年的企盼。走的再远,也走不出故乡的话题。清晨,黄昏,以及每一个瞬间……举杯,醉入时光的怀。一颗诗心,在微风拂过的一瞬,触动纤弱的神经,摇响有关春天的词 汇,簇拥而来……
浓浓的年味 篇2
大年初一的前一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了老家。在回家的路上,灯火通明,炮竹声响连续不断,让感觉到了新年的热情以及热闹。
“啪啪啪啪啪啪”又是这耳熟能详的声音,它伴随着闹钟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了,在这一天里将会是这一年来中最热闹的一天,因为今天不仅表示这新一年的开始,而且家里的亲戚都会聚在一起吃上香喷喷的团圆饭。
一大早,家里的亲戚带着祝福语齐刷刷的来到了我家,然后便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一转眼,一大桌子的菜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比如:八宝鸡,羊肉火锅,炒腊肉……让人看了口水直流三千尺。大家入座后,第一时间就是举起了酒杯,为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在这个餐桌上大家有说有笑,想必这便是“年味”吧!
吃完午饭后,大家都坐在客厅里,并不是都低头玩着自己的手机,而是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聊着天。
在欢声笑语过后,马上来到了最热闹的晚上,炮竹烟火连续不断,在这个时候,大家有的看着春晚,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激动到呼喊;有的抢着红包,当自己没有抢到或是抢的最少时抱头痛哭;有的在外面玩着千奇百怪的炮竹,小孩听到突如其来的炮竹声吓得直往爸妈身上靠,看着单纯的孩子们大人们忍不住大笑起来,在这大年初一的晚上,每一家每一户都充满着热闹、欢笑与乐趣,想必这便是“年味”吧!
炮竹连续不断、抢红包、一家人吃团圆饭,让年味充满着幸福与快乐!所以说:“年味一直都将存在,只要自己用心体会,它自然回到来。”
浓浓的年味 篇3
那飘香的年味,是家的味道。
题记
每到过年,数不尽的乡味和家人的笑容,是归家游子心头的白月亮。于我而言,最令人期待的便是奶奶汤浓味醇的咸丸。这咸丸,最好吃的却不是丸,而是汤
疲惫地忙碌一下午,我走出房门,一股熟悉的香味偷偷爬进我的鼻腔,是咸丸!我瞬间精神起来。奶奶做了一辈子饭,在我看来,最好吃的,除了绝味猪骨汤,就是这咸丸了。
我忙不迭跑下楼,静静地看着奶奶的动作。做咸丸,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先是汤底,用鸡肉、娃娃菜、腊肠、香菇、鱿鱼和香菜等配料熬制而成。配料可以有很多种,就像在东北大乱炖,只要不相冲,只要相辅相成,一锅香浓的汤就成功了。奶奶的汤底,是奶白色的,汤汁厚厚一层包裹着配料,让新年变得充实而温暖。
奶奶快要下咸丸了,一盆揉成坨坨状的糯米粉团,她轻轻地扯下一小块,在手心拔弄几下,很快就成形。我最喜欢这个环节,我也上前帮忙。扯下一块,用手心搓成圆球,两指按压,定形,下锅,一个个爱心、小兔子、花儿在锅里绽开笑颜。锅里的糯米丸很快在滚烫的汤底的滋润下,变得晶莹可爱。
咸丸上桌,阵阵香气在我的鼻尖缭绕,久久不散。我勺起一口汤,浅尝,还是熟悉的味道。暖流在我的舌尖上漾起一丝丝涟漪,咸淡适中,肉味的香浓和蔬菜的清甜相辅相成,香气瞬间充满了我整个口腔,填满了味蕾。夹起一口菜和一颗白白胖胖的丸子,一霎,整个人好似掉入了一团绵绵的.云朵,糯软糯软的,那是家的味道。
奶白色的汤里,浮着色泽鲜亮的菜肴,在耀眼的灯光下,折射出亮丽的光芒。袅袅白烟,升腾出的,不仅是新年的欢声笑语,还有一代又一代对家的定义。
因为年味,让人心生暖意。因为家味,让我感到,处处为家。家味,成就浓浓的年味。
浓浓的年味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王安石这首题为《元日》描写当时春节欢乐热闹气氛、充满欢快积极精神的著名诗篇被传颂千古。
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一家人和美团圆的日子,是辛苦劳累一年的人们休闲歇息的日子,也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回家和亲人相聚的日子。在中国,春节我们又俗称“过年”。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生,好多人都感觉如今的年味在逐渐变淡,丝毫没有以往过年的那种渴望感、快乐感和神秘感了。就连小孩子也感觉到,现在啥都不缺,过年也与平常没什么两样了。而每当迎新辞旧之际,鞭炮声响起时,我都会想起小时候过年的种种情景。那份难于割舍的年味和情感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特别渴望过年,过年就意味着有好食物吃,有新衣服穿,可以和亲人朋友尽情玩乐,可以到亲戚家拜年拿红包。尽管过年前要和家人搞卫生,洗东西有点累,但一想到要过年了那种高兴劲就别提了,连睡觉做梦都感觉喜滋滋的。也许是那个年代生活贫困、思想保守的原因吧,就连大人也都流露出对传统春节的期盼和虔诚,他们心想只要把年过好了,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兴旺发达的',因此过年的一切习俗都是循规蹈矩的。
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每年都是要煮甜粑(即年糕,海南陵水通俗话叫甜粑)吃的。记得那时要过年了,母亲提前几天就去买来糯米,因邻居老向家有木臼就拿到他家去舂米,等到把米舂碎成粗米粉后拿回家来用水浸泡。到了晚上吃饭好后就开始烧锅煮甜粑了。煮甜粑要煮好几个小时,在煮的过程中放进大约一斤的红砂糖,还要用两根棍杖把甜粑来回旋转擀均匀。在建筑公司当工人的母亲力气还是蛮大的,她一只脚踩在灶台上,双手握住棍杖在擀着甜粑。而每次看到母亲擀得满脸通红、汗流夹背时,我们几姐弟也都轮流上去替她擀一下。最好笑的是有一年在擀甜粑时,母亲由于用力过猛竟然把铁锅捅破了一个小洞,幸好那时甜粑已经煮好。煮好甜粑后就弄出来放进扁箩里。如果糯米粉多的话,母亲还会做一些米团和京果。而粘留在锅底的甜粑锅巴却是味道最香的,每次弄好甜粑后母亲都会用锅铲铲出来分给我们几个解馋。“哇,真好吃”,那味道至今都难忘的。
那时的大年三十的年饭不象现在中午就吃而是在傍晚才吃的。上午我们几姐弟就按照父母的安排忙着张贴年画,年画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多种。为了整洁漂亮,在贴年画前我们都要先在墙壁上贴上一层白纸,然后再贴上年画。再接着贴门神和对联,最后是在各个门楣上贴一种叫“利是钱”的红纸条。而父亲则在忙着杀鸡、切肉,与母亲一起做饭菜。中午的饭就简单吃点,到了下午五点左右才正式吃年饭,年饭虽然也就鸡肉、猪肉和一些蔬菜,但在那个缺穿少吃的年代算是美味佳肴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得津津有味,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除夕之夜是最开心最过瘾的时光。我会和邻居的男伙伴在外面把早已买好的小鞭炮拆出来一个一个点放,还把小鞭炮放在破瓦罐或者椰子壳里炸飞,几个人一起看着哈哈大笑。有时还会与邻居一群年纪相仿的男女伙伴玩一种叫做“夜街乐”(陵水通俗话)的捉迷藏游戏,你追我赶,好不快活。有时我们也会玩纸牌“打地主”和“打捡分”。到晚上十一点开始有人家在陆陆续续放鞭炮,于是我们便跑过去捡鞭炮,运气好的话可以捡到好多的,捡到后又继续放着玩,一直玩到凌晨一点多累了才睡觉。
当时除夕之夜也是要“守岁”的,意为“迎春接福、迎接财神”。每次看到父亲穿着新衣服在上香时那虔诚祭拜的样子就感觉好奇和好笑。上香前父亲都要看一本通书,查看哪个时辰上香最佳的。等到上完香放鞭炮后,父亲就在神桌旁搬来一张椅子坐着“守岁”,还不时往杯子里添酒加茶,等到香烧得差不完了还要再“续香”,不让香火停断。困了就在椅子眯一会,就这样一直守到天亮。
大年初一早上,母亲会早早叫醒我们起床穿上新衣服,然后就把“压岁钱”发给我们每个人,我们就拿槟榔给父母拜年。当时的“压岁钱”无非才两毛、五毛,最多的时候也就一元两元。虽然与现在比起来少得可怜,可在当时来说可以买好多东西的。记得那时我把那些“压岁钱”和红包都积攒起来买了好多连环画,年纪稍大后就拿去买杂志和书籍看。
在我们陵水大年初一上午的传统习俗是吃“斋饭”的。“斋饭”的菜有茄子,花生、粉条、镰刀豆、大薯等七八种菜混合一起,大都有特定的含义。在吃“斋饭”的过程中,邻居的叔叔阿姨会笑容满面,拿着槟榔过来给我们父母拜年,说一声:“恭喜发财”,而我们也要拿槟榔给他们拜年。等到吃“斋饭”好后,父母就带着我们几人走路去伯父伯母家拜年,伯父伯母会叫堂哥拿出糖果热情招待我们,我们一边吃一边拉家常。等到下午,我们又去姑父姑妈家拜年,有时母亲还会带我们走好远的路去给几个舅父舅妈拜年,拜年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五。在拜年的过程中,当我们得到红包时心里都感到乐呵呵的,还拿出来比较看谁得的红包多。
记得那时过年时,白天陵城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有舞狮舞龙队巡回表演,锣鼓喧天,鞭炮声声,热闹非凡。其中最热闹的地方是县文化馆,张灯结彩,人群涌动,气氛喜庆。这里几乎每年春节都搞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有猜谜、对楹联、掷圈、投球等活动,还有书画表演,吸引了不少人,给平淡的文娱活动带来新活力,也给节日带来浓厚的气氛。我们几姐弟在春节时也会去那里游逛和猜谜。而现在文化馆虽然早已经搬迁和扩建,但在过年时也早已没有了这些游艺活动项目。
岁月荏苒,时光匆匆,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一些过年的习俗活动,过年时的年货食品以及过年时孩童玩耍的花样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一些过年时使用的生产和生活用具也已经踪迹难寻,尤其是一些亲戚长辈和邻里伙伴有的已经长辞人世,有的也很少谋面和遇见了,一想起这些,心里就感到莫名的怆然,而留在记忆深处的是那份挥之不去的浓浓的年味,那份常绕心头的浓浓的亲情友情。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和小孩子已经很难了解和体会到我们那个年代的年味,那个年代的过年乐趣了。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继承和发扬春节传统,提倡更多的人文关怀,投入更多的爱心情感,我们的春节习俗活动会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多彩,年味会越来越浓。
浓浓的年味 篇5
大年初一,新年的第一天。我们全家一起去佛堂上香祈福。节日的气氛好浓烈呀!家家户户门前都张灯结彩,人人都喜气洋洋的。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
到了佛堂,里面人山人海,黑压压一片。每个人脸上都绽开着欢乐的笑容,孩子们唱起了歌,打破了佛堂往日的宁静。我和妈妈去上香,嘿!菩萨的面容也变的.和蔼可亲了。
远处飘来一阵饭菜香,我顺着香味走了过去。原来到饭点了。正巧我的肚子唱起了“空城计”。于是我和妈妈便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斋饭的味道很不错,就是没有我喜欢的肉。这时“肉”来了。我连忙夹了一大块,一吃,这哪是肉呀?分明是豆腐干,上当了!妈妈告诉我。里面的食材全是豆制品。接下来的“鱼”和“虾”也是豆腐干做的,我差点又看错了!
吃饱以后,放了爆竹,我们就回家了。大年初一,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浓浓的年味 篇6
春节,我和妈妈爸爸回老家过年。我们刚一到,那老家山山水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高兴又蹦又跳,因为我多年没回过老家,所以大家都不认识我,包括家乡小黄狗。我刚准备下山回家,那里所有狗都向我冲来,我赶忙后退,还好碰上强哥,把狗赶回去。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爷爷出来接我们,而奶奶因身体不好只能坐在沙发上,远远地招呼着我。看着这个阳光明媚好天气,我和强哥相约到河里去摸鱼。于是我们以放牛为借口,来到凉爽河边,当时我心砰砰地跳,生怕摸不着鱼。刚想到这儿,强哥就抓到2只大鱼,我们高兴得又是蹦又跳。赶紧回家拿些柴火,胡乱地放些调料,就在河边升火烧鱼吃。烧着烧着发现牛不见,于是我们不得不丢下快要到嘴美味,赶紧四处找牛。回来时鱼已经烧焦,浑身黑乎乎,还冒着青烟。我们迟疑地望一下对方,好象很失望样子,可几乎同时又各自快速抢到自己满意那一条,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是那么地香。
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真是一个快乐新年。
浓浓的年味 篇7
一年一渡的新春佳节到来了,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吃上一餐团年饭,表示全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晚上,我吃过年夜饭,全家人都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2点的钟声敲响了忽然,“噼里啪啦”的一声鞭炮声印入耳帘,我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烟花的声音彼伏着,象是在与过去的一年告别。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通!”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
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响声,那漂亮的烟花托着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在天空中划下一道道拱们之后,“闪亮登场”了。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有的象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冲上天空,又慢慢落下来;有的象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奇百怪;有的象小流星,猛地窜上天空,刹那间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顿时象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不已。那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好似响彻云霄的交响乐。真是动听极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响声在天空中回荡。炮仗、鞭炮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这绚丽的色彩,不正象征着咱们祖国的锦绣前程吗 ?
浓浓的年味 篇8
随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
星期天,我、爸爸和奶奶一起到天鹏食品城去采购食材。一到天鹏,只见那儿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车位。
我们先到肉类市场。猪肉的分类最细,有大腿,有排骨,有五花肉……我看见了一个奇怪的东西,那是一个个猪的`脑袋,整齐地摆在桌上。我忍不住笑了起来,便问奶奶:“这是什么呀?”摊主抢着说:“这是‘二师兄’的头,又叫‘元宝头’,是祭祖用的。”“噢,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啊!”
架子上面挂着一排排猪大腿,像是正在等待检阅的士兵。摊主不时亮开嗓子吆喝道:“快来买呀,又新鲜又便宜的猪肉……”人们被他的叫卖声所吸引,纷纷购买。奶奶也挑了一大块猪排。摊主说“过年了,多买点,买个猪腿吧!”这时,我按下了快门,摊主笑逐颜开:“这小家伙还会拍照呀!”一张喜庆的照片,就此诞生啦!
我们又来到水产市场,这里有各种活蹦乱跳的鱼。有青鱼、草鱼、黑鱼、长江仔鱼……摊主使劲地吆喝:“过年了,快来买甘露大青鱼,年年有‘余’呀!”青鱼摊位最热闹,人们纷纷围上来买大青鱼。我出于好奇,碰了大青鱼一下,它就来了个大翻身,水溅了我一身,好像在说:“过年了,把我带回家吧,讨个吉利!“我问奶奶:“买吗?”奶奶爽快地答应了。摊主喜笑颜开:“好嘞!”于是他娴熟地捉了一条,一称,12斤。“还有售后服务哦——免费杀鱼”。看着他熟练的手法,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人们喜气洋洋地拎着大包小包回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装东西的包装袋都是红色的。是不是因为要过年了,表示红红火火呢?
年味无处不在,怎么道也道不完。
浓浓的年味 篇9
过年了!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那年味是什么呢?年味,是火红的灯笼;年味,是一桌香喷喷的年夜饭;年味,是亲朋邻里见面时的一句“过年好”!她藏在红彤彤的春联里,藏在奶奶包的饺子里,藏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里,藏在人们的心里……
光阴如梭,转眼就到了过年的日子。爷爷拿出他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写起红春联来。只见他把大红纸铺在桌上,笔如行云流水般在纸上挥动着,不一会儿,一副春联就写好了。“丹凤来仪春回大地,金鸡报晓福满人间。”我和爸爸兴高采烈地把它贴在了大门上。
奶奶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忙什么呢?忙着包饺子呢!先调好一个大面团,再把馅料调制好,然后把面团擀成饺子皮,最后把合适的馅料放到饺子皮上,双手从两边一捏,一个漂亮的小饺子就做好啦。瞧,那边盘子上整齐排列着的小饺子,多像一个个士兵在列队啊!包饺子时还有个习俗,在几个饺子里放上一枚硬币或一颗红枣,吃到硬币饺子的.人会在来年财源滚滚,吃到枣饺子的人生活会甜甜蜜蜜。
吃完饺子,就该放烟花了。爸爸提着一大袋烟花爆竹出了家门,来到楼下开阔地,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导火线。烟花一个接着一个地飞上天空,在空中绽放出一朵朵“天花”,真美啊!五彩缤纷的“天花”绽放出了美丽,也绽放出了浓浓的年味。
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处处洋溢着满满的爱。浓浓的年味,让人们感到了快乐和幸福。
浓浓的年味 篇10
新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我们要准备过年吃的大包子了。包包子可是妈妈的拿手绝活,强将底下无弱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也不甘示弱!
今天我早早起了床,自己穿好衣服、叠好被子、洗漱完毕,就赶紧申请当妈妈的小助手。带上围裙和袖头武装完毕进了厨房,妈妈发现厨房有点乱,非要先收拾一下再包包子,我只好先写会作业热热身了......
开始包包子了,妈妈先让我试着揉面,妈妈说包子好吃不好吃揉面很关键。整个揉面、擀面皮的任务全交给了我。揉面很累人,擀面皮也不容易,大了、小了、厚了、薄了都不行,面皮的大小厚薄要适宜。面皮擀完了累的我手心发疼、手臂发酸、两腿发麻,要吃到美味的包子真不容易呀!
平时看着妈妈干活很幸福,原来做家务这么累,这次我也体会到了妈妈每次包包子的`辛苦了。
过年的包子和平时的味就是不一样,这就是年的味道吧!
浓浓的年味 篇1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给我们说,新年已经来临了。
每个花园里张灯结彩,树上挂了各色的灯笼,有圆球状的,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漂亮极了,还有人在花园里耍长龙,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大街上人来人往,叫卖声不绝于耳,有的卖冰糖葫芦,有得卖鼠年对联,灯笼,有的卖吹糖人,有的卖糖雪球,还有的买糖炒栗子,大街上样样都有,看着都非常好玩,年味真浓!
超市里人山人海,糖果出的糖果刚刚填满,可是,不一会儿就一扫而光,肉蛋处,买菜处,水果处都是人山人海,大家的购物车力斗堆的跟小山一样,每个购物车里都是各式各样的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
除夕终于到来了,这是大年初一的前一天,在这一天里,我们一家就都忙了起来,有趣的是妈妈让我们抽签决定的自己今天下午的任务,我一听可乐了,我抽到了擦玻璃,妈妈抽到扫地,姐姐抽到了整理所有的桌子,爸爸抽到了挂笼和贴对联,我们一家抽到了自己喜欢的'任务后,便开始行动了。我先拿了一块湿抹布,用它先擦掉玻璃上的脏东西,再拿旧报纸将玻璃擦干……终于我把玻璃擦的锃亮锃亮的。
之后,大家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天也黑了,除夕夜就要来了。我们一家人又围着餐桌开始忙起来了!啊,年味,年味,好浓好浓……
浓浓的年味 篇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王安石这首题为《元日》描写当时春节欢乐热闹气氛、充满欢快积极精神的著名诗篇被传颂千古。
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一家人和美团圆的日子,是辛苦劳累一年的人们休闲歇息的日子,也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回家和亲人相聚的日子。在中国,春节我们又俗称“过年”。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生,好多人都感觉如今的年味在逐渐变淡,丝毫没有以往过年的那种渴望感、快乐感和神秘感了。就连小孩子也感觉到,现在啥都不缺,过年也与平常没什么两样了。而每当辞旧迎新之际,鞭炮声响起时,我都会想起小时候过年的种种情景。那份难于割舍的年味和情感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特别渴望过年,过年就意味着有好食物吃,有新衣服穿,可以和亲人朋友尽情玩乐,可以到亲戚家拜年拿红包。尽管过年前要和家人搞卫生,洗东西有点累,但一想到要过年了那种高兴劲就别提了,连睡觉做梦都感觉喜滋滋的。也许是那个年代生活贫困、思想保守的原因吧,就连大人也都流露出对传统春节的期盼和虔诚,他们心想只要把年过好了,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兴旺发达的,因此过年的一切习俗都是循规蹈矩的。
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每年都是要煮甜粑(即年糕,海南陵水通俗话叫甜粑)吃的。记得那时要过年了,母亲提前几天就去买来糯米,因邻居老向家有木臼就拿到他家去舂米,等到把米舂碎成粗米粉后拿回家来用水浸泡。到了晚上吃饭好后就开始烧锅煮甜粑了。煮甜粑要煮好几个小时,在煮的过程中放进大约一斤的红砂糖,还要用两根棍杖把甜粑来回旋转搅均匀。在建筑公司当工人的母亲力气还是蛮大的,她一只脚踩在灶台上,双手握住棍杖在搅拌着甜粑。而每次看到母亲搅得满脸通红、汗流浃背时,我们几姐弟也都轮流上去替她搅一下。最好笑的是有一年在搅甜粑时,母亲由于用力过猛竟然把铁锅捅破了一个小洞,幸好那时甜粑已经煮好。煮好甜粑后就弄出来放进扁箩里。如果糯米粉多的话,母亲还会做一些米团和京果。而粘留在锅底的甜粑锅巴却是味道最香的,每次弄好甜粑后母亲都会用锅铲铲出来分给我们几个解馋。“哇,真好吃”,那味道至今都难忘的。
那时的大年三十的年饭不象现在中午就吃而是在傍晚才吃的`。上午我们几姐弟就按照父母的安排忙着张贴年画,年画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多种。为了整洁漂亮,在贴年画前我们都要先在墙壁上贴上一层白纸,然后再贴上年画。再接着贴门神和对联,最后是在各个门楣上贴一种叫“利是钱”的红纸条。而父亲则在忙着杀鸡、切肉,与母亲一起做饭菜。中午的饭就简单点吃,到了下午五点左右才正式吃年饭,年饭虽然也就鸡肉、猪肉和一些蔬菜,但在那个缺穿少吃的年代算是美味佳肴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得津津有味,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除夕之夜是最开心最过瘾的时光。我会和邻居的男伙伴在外面把早已买好的小鞭炮拆出来一个一个点放,还把小鞭炮放在破瓦罐或者椰子壳里炸飞,几个人一起看着哈哈大笑。有时还会与邻居一群年纪相仿的男女伙伴玩一种叫做“夜街乐”(陵水通俗话)的捉迷藏游戏,你追我赶,好不快活。有时我们也会玩纸牌“打地主”和“打捡分”。到晚上十一点开始有人家在陆陆续续放鞭炮,于是我们便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捡鞭炮,运气好的话可以捡到好多的,捡到后又继续放着玩,一直玩到凌晨一点多累了才睡觉。
当时除夕之夜也是要“守岁”的,意为“迎春接福、迎接财神”。每次看到父亲穿着新衣服在上香时那虔诚祭拜的样子就感觉好奇和好笑。上香前父亲都要看一本通书,查看哪个时辰上香最佳的。等到上完香放鞭炮后,父亲就在神桌旁搬来一张椅子坐着“守岁”,还不时往杯子里添酒加茶,等到香烧得差不完了还要再“续香”,不能让香火停断。困了就在椅子眯一会,就这样一直守到天亮。
大年初一早上,母亲会早早叫醒我们起床穿上新衣服,然后就把“压岁钱”发给我们每个人,我们就拿槟榔给父母拜年。当时的“压岁钱”无非才两毛、五毛,最多的时候也就一元两元。虽然与现在比起来少得可怜,可在当时来说可以买好多东西的。记得那时我把那些“压岁钱”和红包都积攒起来买了好多连环画,年纪稍大后就拿去买杂志和书籍看。
在我们陵水大年初一上午的传统习俗是要吃“斋饭”的。“斋饭”的菜由茄子,花生、粉条、镰刀豆、大薯等七八种菜混合一起,大都有特定的含义。在吃“斋饭”的过程中,邻居的叔叔阿姨会笑容满面,拿着槟榔过来给我们父母拜年,说一声:“恭喜发财”,而我们也要拿槟榔给他们拜年。等到吃“斋饭”好后,父母就带着我们几人走路去伯父伯母家拜年,伯父伯母会叫堂哥拿出糖果热情招待我们,我们一边吃一边拉家常。等到下午,我们又去姑父姑妈家拜年,有时母亲还会带我们走好远的路去给几个舅父舅妈拜年,拜年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五。在拜年的过程中,当我们得到红包时心里都感到乐呵呵的,还拿出来比较看谁得的红包多。
还记得那时过年时,白天陵城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有舞狮舞龙队巡回表演,锣鼓喧天,鞭炮声声,热闹非凡。其中最热闹的地方是县文化馆,张灯结彩,人群涌动,气氛喜庆。这里几乎每年春节都搞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有猜谜、对楹联、掷圈、投球等活动,还有书画表演,吸引了不少人,给平淡的文娱活动带来新活力,也给节日带来浓厚的气氛。我们几姐弟在春节时也会去那里游逛和猜谜。而现在文化馆虽然早已经搬迁和扩建,但在过年时也早已没有了这些游艺活动项目。
岁月荏苒,时光匆匆,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一些过年的习俗活动,过年时的年货食品以及过年时孩童玩耍的花样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一些过年时使用的生产和生活用具也已经踪迹难寻,尤其是一些亲戚长辈和邻里伙伴有的已经长辞人世,有的也很少谋面和偶遇了,一想起这些,心里就感到莫名的怆然,而留在记忆深处的是那份挥之不去的浓浓的年味,那份常绕心头的浓浓的亲情友情。
如今的小孩子和年轻人在过年时都很少在外面成群结伴游逛玩耍了,大都在家里或者房子里玩手机上网,他们已经很难了解和体会到我们那个年代的年味,那个年代过年的乐趣了。尽管年味变淡了,但我想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传承春节传统,倡导更多的人文关怀,投入更多的爱心情感,我们的春节文化习俗会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多彩,年味会越来越浓。
浓浓的年味 篇13
一年一渡的新春佳节到来了,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这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吃上一餐团年饭,表示全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晚上,我吃过年夜饭,全家人都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2点的钟声敲响了忽然,“噼里啪啦”的一声鞭炮声印入耳帘,我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烟花的声音彼伏着,像是在与过去的一年告别。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通!”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
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响声,那漂亮的烟花托着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在天空中划下一道道拱们之后,“闪亮登场”了。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冲上天空,又慢慢落下来;有的.像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窜上天空,刹那间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不已。那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好似响彻云霄的交响乐。真的是动听极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响声在天空中回荡。炮仗、鞭炮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这绚丽的色彩,不正像征着咱们祖国的锦绣前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