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启示录

时间:2023-12-08 18:30:5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城市启示录

城市启示录1

  我叫杨羽,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上班族,家乡在D城。在家乡那,我有一个倾城女朋友,娜薇,我们快结婚了。如今,我非常需要钱来买新房,和我的未来老婆一起住,再生几个小孩子,幸福美满地过日子。我可是意志风发,所以我便去了B城,寻找发财之路。虽然我有点平庸,但我在家乡学了个防身的本事,小李飞刀。这可是真的,我可没吹牛。我不仅会飞刀,我还喜欢收藏刀子,在家乡里,我有一柜子的刀子,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但到了B城,我只有不到十把最心爱的刀子。老实说,没想到我的爱好还救了我一命。

  第一章:我在做梦吗?

  十天前,

  “小羽,我好害怕,那些网上的东西是真的.吗?”娜薇用电话恐慌地问道。“那些应该……都是炒作吧。”我本人也有少许担危。“你还是早点睡吧,不要再去看那些东西了。”我半信半疑地放下电话,心里也有些担忧,毕竟那东西还挺真的。我打开了电视,想看一下新闻。

  “紧急报告,H市现在正式全面封锁,请市民不要前往H市。我重复,请市民……。”电视刚打开,我就听到这消息了,而且全部频道都在播放。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不禁联想到了那‘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D城离H市还蛮近的,娜薇应该会没事吧……我越想越糟糕,手心都戳出汗了。我立刻上网寻找了所以关于那‘东西’的资料。没想到,什么都查不到,看来政府已经全面封锁了。我再看了看,出国的航班……,竟然都是上十万的价格。

  “看来那“东西”是真的。”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气,严肃地说道。

  “启示录已经开启了,那即将要降临的就是……世界末日!”

城市启示录2

  这几日在书店读到一本书,是关于中国城市发展建设的反思《后望书》,本书是一位原新华社记者在经历过许多城市,许多新闻事件,采访见证许多城镇发展规划后的感思。

  此书主要从中国各种建设工程规划和建筑效果全面分析了近些年来城市发展的利弊。讲述了称臣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短视性、缺乏科学规划设计,不考虑建筑规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野蛮拆迁建设,使得许多的文化遗存成了历史的记忆。

  现在的中国,不论是大小城市还是乡村,都在风风火火的搞建设,而这些建设行为本身缺乏对自身的定位,缺乏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一味拆除旧有的有价值的东西,建设成千篇一律的,分布出身在何处的建筑模式。

  从首都北京到地方小镇,从北国边陲到南国水乡,从东边海滨城市到西边戈壁城市,到处都是高耸的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丧失了其本身的建筑格局和特点,变得处处如出一辙。

  即便是有千百年历史积淀和民族地域特点的城镇,也在一些规划设计着的“大手笔”之下变得面目全非。原有的标志性的建筑,如巍峨的古城楼,高耸绵延的城墙,被认为肆意拆除;迤逦的的护城河也被填埋或者时被重新修砌成砂石河坡,丧失了河水的自净能力,是流经城市河水变得污臭不堪,每年各地还要拿出相当的费用一次次的清淤。等到发现我们居住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往昔的风景,缺少人文底蕴之时,再回过头来重新建设本应当存在的东西,开始劳民伤财的“恢复历史”的工作,晚矣。

  中国从来不缺乏地方特色,历史上一直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一地总与另一地千差万别,很容易区分市江南水乡还是北国塞外,分得清哪是京津冀、哪是鄂豫皖。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各地的民居也是异彩纷呈,北方以北京为首的四合院,南方水乡的吊脚楼,西北的窑洞,客家族的土楼等等,都是建筑的历史艺术,结合各地环境历史的产物,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文化外在体现。

  以长城串连的城市,从东段的山海关到西端的嘉峪关,长城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渐渐萎缩,颓败。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过错,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和保护原生态地域文化的结果。

  黄鹤楼里经历时的沧桑变迁,如今孤零零的似乎有点戏剧化的站在长江边上的田野上。

  没有科学的规划和实地的考察,就一味的工程上马,使得许多的东西成为了历史,永远的消失了。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就是缺乏真确规划设计,在苏联的羊专家指导下违背实际,导致了古潼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在康乾时期很重要的关塞。原本天下第一关就是两个的,现在只剩下了山海关)、陕州等许多历史名城湮灭消失在大水之下,成为永远的历史记忆。提及此事,当初的参与者,曾经多次在建设之初提出合理建议,却未被采纳,一直惋惜不已。

  北京的城市更是典型的“中国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病”的例子:在城市发展之初,拆除、拆除许多城楼、城墙,即使在建设之中发现了极为宝贵的元城墙也毫不犹豫的予以拆掉,这使得现在北京为什么只有一小段元城墙遗址的'事实。永定门城楼的重新建设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为了恢复北京中轴线的四点一线的格局,而把原先拆掉的城门,涌现到的砖重新垒起,这就是现在的永定门。北京的老四合院也只是如芥末一样零星“点缀”在城市的高楼群里,孤零零的。

  为什么那么多的城市,总是被以各种理由,如交通、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等等,把好好的坚固的城墙,城内的古民居拆除掉,这是为什么呢?

  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程度拆除市内成片的旧居,遭到人们的反对,即使如此也是难以挽回部分被拆掉的建筑。

  福州的九城七巷被部分拆除,也是因为此区域地处市中心,占用有限的土地,影响交通等,要不是因为上了央视报道才得以保留,但却也难以挽回部分被毁建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员考察时,并没有因为走很长路才进入九城七巷,反而说很有特色。

  同样,镇江古城,现在只是历史地称谓,古城已不复存在,代之的是现代的城市,没有了历史底蕴,空余一个称呼而已。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全国上下一致如此,盖莫不同焉。所有的大中小城市有几个还有原始风味,历史气息呢,无不是霓虹闪烁,高楼林立,这与巴黎伦敦罗马等可谓是天壤之别,伦敦就是把老城区新城区合理定位,保留历史,我们难道不应该借鉴吗,否则当所有的历史都被拆除,从眼前消失掉,那我们就只剩下了空壳而已。

  这些现象的背后,无疑有某些领导的政绩观在作祟。

  不注重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注意环境,到处兴建、仿建所谓的现代化建筑,忽视本土本区域特点。这就是现实,还不够引起有关人员的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