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隐逸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隐逸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隐逸的作文1
在中国文人这个群体中,张潮不算显赫;而说到隐逸文人这个群体,张潮似乎也不在其列。但张潮是文人,也有隐逸的想法,看这一则就知道。躬耕渔樵不是读书人分内事,一个“学”字表明了向往之心。
文人隐逸,是有传统的,大约起源于先秦。这些人大多是一个时代的“贤者”、“君子”,被称为隐士、逸士或高士,至于不仕,原因各种各样:返璞归真、避祸遁世、功成身退、以隐求仕……所以隐与隐大相径庭。从动机出发,隐逸也分出了高下。道家的隐逸追求林泉之乐,为了实现人格独立;儒家的隐逸更像是一个计谋,身在山野心在宫阙,时刻寻求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文人隐士并非非儒即道,更多的人是在两者之间寻找着个性化的隐逸方式,东方朔的.隐于朝、阮籍的隐于酒、王维的隐于禅、白居易的隐于官都是各自的隐逸之路。五花八门的隐逸方式下只有两大阵营——不舍于名利和淡泊了名利。
张潮的父亲张习孔是顺治六年的进士,为官时间不长便“绝意仕进”,却经营下好大一份家业,他本人工诗词古文,著作颇丰。张潮从小熏陶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加上“颖异绝伦,好读书”,年少才高,雄心勃发。1663年,张潮14岁,第一次参加了科举,不第;隔三年,17岁再试,又不第;20岁、23岁再试,仍不第。才高志远却科场困顿,张潮感叹“人生几何,谁堪屡误?”从此放弃了举子之业。直到1691年,42岁的张潮援新例“捐纳京衔”,授翰林院孔目(相当于图书管理员),实际上并没有出仕。
放弃举子业所带来的痛苦在诒清堂消融了。诒清堂是藏校书家刻堂,是张习孔弃官寓居扬州后建的。张潮继承了父亲的诒清堂并扩大了规模,从家刻变为坊刻,诒清堂成为徽州府籍张氏著名刻坊,张潮也成为清初徽州府籍最大的坊刻家之一。
在诒清堂,张潮读书著述,从事编刻事业,同时结交了很多朋友,其中就有冒辟疆、孔尚任。朋友间书信来往不断,后来汇编成《尺牍偶存》《尺牍友声》。1683年小说集《虞初新志》编成并初次刊刻。1688年,39岁的张潮接触戏曲,并完成戏曲集《笔歌》,第二年发印付梓。1691年《幽梦影》基本成书。1695年刻印《檀几丛书》初集五十卷,并策划《昭代丛书》。1697年,《昭代丛书》甲集付梓。1699年,先后编成了《檀几丛书》余集、《昭代丛书》乙集和丙集以及《虞初新志》二十卷等等书籍。1700年,张潮梓行戴名世的《有明历朝小题文选》,二十卷《虞初新志》出版。同时完成《瘗(yì)鹤铭辨》和《古鼎释文》的刻印,《昭代丛书》乙集也告竣。1703年,《昭代丛书》丙集刻印。1707年,编完《尺牍偶存》最后一卷第十一卷。
张潮在1699年、1701年两次遭遇了牢狱之灾,晚年事业颇为不易,生活尚且困难,刻印已经无力承担,仍然不言放弃。观其一生,著作等身、辑录成册,仕运不济的人生阴影在著述刻印的事业里消弭于无形。
躬耕渔樵只是心向往之,张潮选择了隐于书的隐逸之路。
隐逸的作文2
高峻秀丽的青山,碧波荡漾的水城,再伴有百灵鸟的几声“天籁”,将这片世外之境,点缀的犹为炫丽,这里没有争战着的“将士”,更没有那无时无刻不流淌着的鲜血,这里没有勾心斗角的“妃嫔、谋士”,更没有那使人不寒而粟的心机城府,一切一切只有安宁,只有祥和……
那里面住着一个人,他以前也是征战沙场的将军,战争胜利后,他本该接受朝廷的封赏,在众人追捧中安享晚年,可他将一切名利都抛弃了,孤身一人来到这片深山老林之中。
他在湖边搭建了一个小小的.茅屋,将那套伴随他三十余载的战甲和长枪留在了那数大深的黄土之中,换上了一身清秀的白衣,与那山水灵鸟惺惺相惜。
伴随他的还有两样东西――一友玉萧,一副象棋,他将自己晚年全部的乐趣都寄予在这两样东西中。
他的萧声,毫无对名利的牵挂,只有身由快乐的旋律,他的棋艺,可比日月,每天次与自己对弈的过程,他都在回味当年沙场的豪迈,和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将士,可每当他下到一半时,那两行的清泪总是沾湿自己洁白的衣襟,他是在替为国牺牲的士兵们感到婉惜。
我希望这个人就是我,作为一个天涯的隐逸之士,远离世俗纷争,但我希望再有一人与我相伴,他也许是知己,也许是朋友最好是我与盲战多年的兄弟。
等到那时,我二人与绿树草屋,憬憬相看,若他仍爱策马高游,不如迭个清气的时令与我来对弈,我自当卷袖煮茶,捻须战,似当年战场。
兵辛已尽,将帅相逢,我仍有下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