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作文

时间:2023-11-01 11:47:4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月饼的作文锦集(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饼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饼的作文锦集(15篇)

月饼的作文1

  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个人独自享受十五的月饼。吃遍众儿女买来的月饼,父亲还是那句话“就数济南闺女买的月饼好吃!”这时,哥哥们已经不再和父亲争辩了,他们故意抢着和父亲一起分享济南的月饼,同时分享一大家人乐融融的幸福……

  自结婚以来,每年的中秋节,我总是买上最贵的月饼,或者赶在十五前回家和父母一起团圆,或者请人给父母捎回家让父母品尝。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每年父母能吃到的月饼也是各式各样,但每次中秋夜吃月饼,父母在尝遍了各色月饼之后,总是乐呵呵地说:“就数济南闺女买的月饼好吃!”每每听父母这样说,我的哥哥们常常有些不服气,因为他们孝顺父母的月饼也是他们的孩子从大城市里捎来的,一个月饼有的要花几十元钱。于是,哥哥们就争着让父母反复品尝,要父母不搀杂任何感情地评价到底哪种月饼好吃。结果,父母欢喜地吧嗒着嘴,品尝完所有的月饼后,在哥哥们期待的目光里,很自豪地宣布道:“谁拿来的月饼都赶不上济南闺女买的好吃!”其实,哥哥们都知道,不仅仅是月饼,只要是济南闺女买的东西,父母都认为是最好的。

  父母嘴里的济南闺女就是我。

  记得20xx年的中秋节,母亲正处在弥留之际,都已经有很多天没有进食了。但是,等我拿回月饼的时候,母亲还是硬撑起身子,艰难地咬了一小口,艰难地吞咽,接着就是一阵剧烈的呕吐。母亲呕吐完,抬起苍白的脸,微笑着对我说:“好吃!”我别过脸,背对着母亲,眼泪滚滚而下。这是母亲吃到的`我买的最后的一口月饼。

  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个人独自享受十五的月饼。吃遍众儿女买来的月饼,父亲还是那句话“就数济南闺女买的月饼好吃!”这时,哥哥们已经不再和父亲争辩了,他们故意抢着和父亲一起分享济南的月饼,同时分享一大家人乐融融的幸福。

  今年9月12日的晚上,我守侯在父亲的床前,父亲闭着眼睛,大声地喘息着。我反复地按摩父亲的脊背,不停地抽泣着,因为此时属于父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也许是我的抽泣声惊动了父亲,父亲睁开眼,抬起右臂朝我摆摆手,说:“别哭啊!明天赶紧回济南,我没事。这次回去直到八月十五再回来,我估摸着这是我最后的一个十五了,到时候你把所有在外面的我那些孙子孙女们叫回来,我们一大家人一起过个团圆节。”

  我呜咽着使劲点头答应父亲,真诚地祈祷上帝能够知悉并满足父亲的心愿。

  然而,令我无比悲痛的是,就在9月15日,离农历八月十五还有18天的日子里,父亲永远地走了!他想和儿孙们共度最后一个中秋的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

  亲爱的父亲啊,您走了,今秋的月饼我该孝顺谁呢?天堂里有月饼吗?

月饼的作文2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父母住在部队大院,部队扎营在一个山沟里,很偏僻,只有一个小小的商店,供应些牙膏肥皂什么,平日里很难见到点心之类的东西。但是每年的中秋,部队都会发给每位战士一斤月饼,那种提浆的大月饼,一斤四个,正面印着月饼两个字,很大很诱人,散发着浓浓的香。我们兄妹三个,一人一个月饼,剩下的那一个给父母。当父亲提着月饼回来,我们就一拥而上,父亲笑呵呵地把月饼分给我们,嘴里说:别急,别急。其实我们早已急不可耐了。

  我三下五除二就把我那个月饼吃下肚,吧嗒了半天嘴,除了嘴里余存的那点香和甜,好像再也想不起月饼到底是什么滋味,我根本没好好品尝,就迫不及待地把月饼吞下了肚。转头看看弟弟妹妹,他们的月饼只吃了一点点,为了不勾起馋虫,我出了门,随便走走也好,只要别看到弟弟妹妹的月饼就行。

  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很大很圆,照在地上到处明晃晃的,我走到营房后面的一片小树林前,见树林的阴影里站了一个人,是一个很年轻的士兵,他手里捧着一包东西,正在喃喃自语。我悄悄走过去,听到他说:爹,娘,你们在家做什么呢?部队今天发了月饼,四个呢,可香了,我闻都闻不够,你们一定没吃过这么香的月饼,要是你们能尝尝该多好啊!

  我走近他,隐约见到两行泪从他脸上留下来,他伸手抹了一把,转头看到我,一幅受了惊吓的样子,接着就镇定下来,说:小姑娘,你来这里做什么?我说:叔叔,你想家了吗?他看着我,眼睛亮晶晶的,停顿了一会儿,说:我爹娘从来就没吃过这么香的月饼,我也是第一次吃。他把用线绳捆扎的月饼举到鼻子前,深深地吸了一口,很陶醉的样子。见我始终不眨眼地看着他,就若有所思地恩了一声,蹲下身把月饼放到膝盖上,解开线绳,打开纸包装,拿出一个月饼递给我:小姑娘,这一个给你。我倒退一步,连忙摆手。他上前一步,拿起我的手,把月饼放在我手上,又重重地压了一下:这个就是你的了。

  月光给那士兵镀了一层银色的光辉,眼睛亮晶晶的,脸庞泛着柔和的光,整个人就像童话中人物。我拿着那个月饼,月饼的香气又开始弥漫着我,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以后,在一次好多人的聚会里,一位陌生的.朋友谈起他曾经在某地当兵,平生第一次吃月饼,想起父母落了泪,还把一个月饼送个了一个不相识的小姑娘。我坐在角落里,多年前的一幕重上心头,我大睁着眼睛急切地想告诉他,那个小姑娘是我,却半晌说不出话来,月饼的香气开始弥漫着我,是多年前的那种月饼香,那个月饼是我平生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

月饼的作文3

  中秋佳节,浮想联翩。如若有声音,那一定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深祝愿;如若有颜色,那一定是“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皎白月光;如若有故事,那一定是“嫦娥后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奔月。

  你看,中秋的意义多么丰富多彩。而串起这重重含义,连起千家万户的便是形似月亮糯糯甜甜的月饼。但时代风云变幻,岁月朝夕更替中,千万年长长久久,绵延至今的月饼传承,也有些禁不住时光的磨砺与沧桑。时代新了,月饼老了。

  从外表上,它与当初截然不同。在如今信息爆炸和物流迅速的时代,网红月饼在中秋佳节爆红,“冰皮月饼,流心月饼,星巴克月饼……”每一种数人点赞的月饼无疑都拥有高颜值的特点。它们五彩斑斓,引人注目;它们图案精美,小巧玲珑;它们联名品牌,独树一帜。它们在看似月饼的外表下拥有蛋糕般香甜的口感,引无数英雄争先打卡。

  于是,那些最原始的、最简单的、最粗糙的传统月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消退。他们像风雨过后的老者,他们逐渐老去,少有人欣赏那毫无花纹美感的面皮,赞美那普通单一、粗谷杂粮的口味,品尝那千篇一律、毫无创新的内容。更多人追求的是新式月饼的精巧做工和灵妙心意。月饼似人,在这个越来越"以颜值为高"的社会,它们老了,它们是被淘汰者。

  从意蕴上,它与当初天壤之别。但逢中秋佳节,超市商场各大网站都会掀起“月饼热”,在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大礼包大礼盒。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光,花样手段层出不穷。有的效仿古代的化妆盒,将月饼设计成抽屉式;有的将月饼绘成一幅拼图,每一盒都是拼图的一部分;有的在月饼盒上增添诗词歌赋,使其另有一番韵味……礼盒的尽善尽美,更是让无数人心甘情愿地奉上自己的钱包,心满意地购买“花瓶”似的月饼。

  于是,月饼的历史在人们的意识中渐渐淡去,他们在无形中逐渐老去。少有人记得,月饼只是唐太宗让李靖征讨匈奴获胜的祝捷食品,是唐玄宗与杨贵妃赏月时,贵妃仰望皎洁月光脱口而出的“胡饼"的别称,是苏东坡诗里“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的绵长思念;人们更多记得是光鲜亮丽的.月饼礼盒多么有创意,有美感。

  月饼如人,在这个留不住历史的新信息时代,它们老了,他们是被埋没者。

  甚至,从意义上,月饼与当初大相径庭:它们是双节回家问候父母、拜访亲戚的大堆礼物,是同学聚会上觥筹交错、沟通情谊的小意思,是复制粘贴、一年一度的节假日短信中“共享月饼”的问候。更多时候,月饼不再代表团圆,越来越成为人们联系关系、热络他人的方式与手段。在一次次被传递、一次次被展示、一次次被接受中失去了温度,忘却了这亘古不变温暖的思念。

  月饼老了,但没关系,只要思念还在,家人还在,文化还在,它就有在这个新时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是与以往不同许多,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代表他将隐没于时代的浪潮。在变化莫测的时代,它依旧可以不改本色。

月饼的作文4

  中秋的月饼,总是黄澄澄的,泛着诱人的光泽,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述说着“任君采撷”一般!月饼入口,总是香甜四溢,就连舌尖也打着卷儿······然而月饼下肚之后给我的感觉却总是涩涩的,酸酸的,苦苦的······

  小时候,父母居处两地上班,我理所当然的跟着母亲住集体宿舍。母亲的工资是最低的标准——每月300元!从来都不曾感受到中秋节的气息,那种中秋将至的期待与喜悦在我同年的章节里是一片空白!只有当母亲拿回单位里发的几只月饼的时候,我才忽然警醒:啊,已经是中秋了!记忆中的母亲是不吃甜食的',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便已经形成了。也许当习惯养成的时候,一切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了!于是,理所当然的,认为那些凤梨啊,哈密瓜啊什么的白果味的月饼在母亲那里是不讨喜的。窝在母亲怀中,幻想着月亮里嫦娥那曼妙的身姿,咀嚼着月饼,心里却涩涩的。因为我知道,如果有钱,母亲可以去买那种包裹着蛋黄的月饼,掰开,可以看见明黄鲜嫩的油往下淌的那种月饼······

  终于父母选择了创业,而我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中变化。现在总能提前感受到中秋的气息了,中秋前几天,批发商总会送来几盒月饼。大红的包装,象征着喜庆的火红,不同的,是各色的包装:印着月亮嫦娥的铁红盒子,表面镂空的纸板包装,嵌着镏金大字的纸袋······带着诱惑的色泽,却在父母面前一度失了色!中秋,父母更忙了,工人不得不放假,父母却因此要辛苦赶工,连晚饭都顾不上。而这时,月饼才拥有了它的价值,父母总是匆匆撕开包装,两三口就和着白开水吞下月饼,又返回去继续赶工。独自吞着月饼,我不禁在怀疑,父母究竟有没有把我刚刚那句“最中间的是蛋黄月饼”放在心上······浓香的月饼,就像打开了酸的闸门,酸酸的,是内心仅剩的感觉······

  现在,父母的一切终于都已经步入了正轨,学校也开始为中秋放假,喜悦着,期待着······然而,这一切终究是徒劳!每个中秋,父母都像是飞速旋转而不得停歇的陀螺,被一根无形的绳鞭驱赶着······赵钱孙李,凡是往来比较多的客户,父母都会上门一一送上月饼。记忆中的这一天,父母的电话总是忙音,而脑海中剩下的,则是那飞速旋转的四个车轮······亘古不变的,是我独自尝着月饼,倚在阳台上,望着月宫,依旧幻想着,在心中问候着嫦娥:在华丽的月宫中,你是否也会羡慕凡间如我手中的这只月饼呢?其实每年的中秋,我都是清楚的那根驱赶父母的无形的鞭是什么。浅的层次上来说,就是使我的每个中秋都能舒心地吃上月饼吧,不用像小时候那样······可是嫦娥,你知道么,其实我吃的很不心安呢!凡间的月饼,并不那么美味呵,尤其是今年,吃到嘴中,夹杂着泪水的味道,苦苦的······

  闭上双眼,空气仍然氤氲在水汽中。今年的中秋又要到了,真希望,父母可以驻足停留,品味一下香甜的月饼啊!而我,则更期待着今年月饼的滋味······

月饼的作文5

  校园的垂柳发芽了,在我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轨迹的时候,它已经呈现出了异常优美的身姿。其实在开学过后,我每天会去看这些柳树,我想看这些小家伙是如何长大的,可是最终我还是没弄清楚它是如何长出来的,在一夜之后它就这样惊喜地降生在我的视线里。

  看着那随风拂动的绿影,心中莫名的欣喜,说不出理由的兴奋,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春天效应吧。

  忍不住拿出手机,一阵狂拍。细细的柳条映在湖面,就像扫过那片心海的记忆,没有波澜,没有声响,却在不经意间占据了心中所有的位置。

  说来奇怪,每次看到垂柳就很自然的联想起烟火,或许它们的故事和命运都太过相似吧,美的惊心动魄,却也只能留存在记忆里。

  三月,一个有着太多故事的季节,垂柳、烟火,又充当了多少故事的背景?

  并肩走在柳枝下的情侣,无一例外的带着灿烂的笑容,可是这种姿态又可以保持多久呢?一个星期?一个月?还是一年?

  有人说:爱情像一场绚烂的烟火,绽放时是美丽的;结束后也是美丽的,但却是一种心酸的美丽。或许是吧,一种残酷的美好,有人惧怕它的残酷,有人贪恋它的美好。

  没有一种花可以开到荼蘼,没有一种人生可以留下完美无缺的记忆,人生也不过一出有喜有悲的`戏,只是演戏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就像三月的柳条和四月的柳枝,一个非常近似的距离,隔出的却是岁月无法填补的沟堑。

  有时候我在想世间万物都在遵循着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规律,瞬间的幻灭就是一辈子的终结,何为目的?何为意义?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才知道吧。

  无休止的忙碌,无休止的拼搏,回想自己的走过的路,有时竟会萌生出一种自敬的感情,原来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变得如此坚强。不会因为陌生而害怕,不会因为困难而退缩,就这样坚定的跟随着自己的步伐,没有怨言,没有浮夸,当一切变成一种习惯,我深深的体会到黑格尔哲学里那句“存在即合理”的深意。

  所有的出现都像一场华丽的旅行,不管你的排场是否盛大,总有那么几个人会把你的出现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不管你是否在意结局,总有那么几个人在期待着一份美好。

  喜欢静静地看着垂柳从眼前荡过,就像喜欢独自品味摇曳在脑海里的思想,喜欢听着音乐看烟火,就像喜欢透过七彩的光环透视自己的人生,那是一种无可比拟淡定与坦然。

  如果有一天我无法给自己一个恰当的理由撑到永远,我想幻化成池边的一颗垂柳,在春天里,在柔情似水的三月里,与烟火为伴,奏一曲荡气回肠的红尘调,祭奠那份蓝色的过往,宁静豪迈地走向既定的远方。

月饼的作文6

  “啊!”“哇哇哇!”这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王大仙在和我们一切做月饼呢!

  中秋节就要到了,这个星期六的下午,王大仙运用法力,又联系到了上次做纸杯蛋糕的那家店——简·爱遇见你。

  一跨进门,那种熟悉的蛋糕香味便扑面而来。这浓郁的中秋气息着实让人陶醉。

  店内柜台上摆满了月饼,椒盐的、蛋黄的、五仁的……

  张阿姨见我们来了,就招呼我们进了里面的一个大房间——这里很幽静,并且摆放着一张十米多上的大案子,上面铺着很多玻璃纸。

  我的心仿佛是小鹿是的乱撞。就在这里做月饼吗?怎么做呢?我会不会做呢?……

  随后,张师傅发给我们一个黑团儿团儿。我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半天才弄清楚,这只是一团儿枣泥!

  接着,一块儿黄面又到了我们手中,不用说这就是月饼的外皮吧!

  “同学们,现在把枣泥儿放到手上,搓圆。”张阿姨边说边给我们做着了示范。我们几十双眼睛好奇地齐刷刷地看着,学着。她先让我们把枣泥儿捏成一个圆球儿,再把黄面团儿搓成一个球儿,像擀饺子皮儿那样,把它“擀”成圆形。

  枣泥儿捏的还算顺利,但黄面就没那么好惹了。我怎么“擀”都“擀”不圆它,要不哪一边出现了一个洞,要不成了一根面条,要不……

  看着别人都已经进入了到了下一个阶段,我心急火燎的,真想让黄面团变身,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终于擀好了。我连忙用面皮儿把枣泥包了起来,完成了第三步。

  然后,张阿姨从厨房拿了几个模具,分给我们。

  我们都按着张阿姨的`动作,照葫芦画瓢地按压月饼——把面团儿放在模具中,轻轻地按下去,再轻轻地捏起来。一块儿完美的月饼(虽然未熟)就好了!

  月饼被装盘端走了,我们也跟着出来看个究竟。看着张师傅把“月饼”装进烤箱,好像自己的心也随着被装了进去。

  听他说,月饼烤熟需要十五分钟。中间还有上色等工序。

  这十多分钟,我们就只好填补《采访纪实》喽。要不,就是到处参观。

  大概过了五分钟,张师傅戴上厚厚的特制的棉手套,将烤箱中半熟的月饼端了出来。将打好的蛋液均匀地抹在了上面,又送进了烤箱。

  漫长的五分钟终于过去了。香气四溢的月饼终于出炉了!

  我们使劲儿闻着那诱人的香味,都喊着:“我的月饼出炉了!”“那个是我做的!”

  张阿姨笑着说:“别抢,都有!”

  我指着让师傅用夹子夹出我那一块儿,捧在手心里,细细地闻着,问着。哇!这么香!

  回到本真教室,馋得我几次都想啃一口,但是,还是忍住了。我要回家和妈妈一起分享!

  回到家,我和妈妈一口一口地吃了。哎!那香味,咋那么大呢!

  弟弟在一旁垂涎欲滴地看着我们,他也想吃一口呢!

  这个中秋节,我的月饼最香!

月饼的作文7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我为家人做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我唱着改编的歌谣,踏进了月饼diy的工作室,为晚上的团圆饭做准备……

  我兴冲冲地来到了桌子前,低头一看,呵,还挺“丰盛”的嘛!馅儿有好多种:豆沙的,蛋黄的,果仁的,巧克力的……各式各样,只要你能想到的馅儿这里都有,让人现在就想啃上一大口。冰皮也是五花八门:有草莓味的,榴莲味儿的,还有香草味儿的。最多的就是模具了:星形、爱心形、圆形、三角形等等,数都数不过来呢。

  我越看越激动,眼睛瞪得溜儿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接下来上场的`师傅姓丁,她昂首挺胸地来到我和妈妈跟前,妈妈在那儿鼓掌欢呼,我却毫不关注,自己直接动手做起来了。

  我先用两手把冰皮撕成大大的面皮,放在桌上备用,然后拧下一块香草味儿的馅,搓圆,托在左手手心里,右手去拿备好的面皮,却发现皮儿竟和桌面“恋爱”了,像糖和薄饼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放下馅儿,用两只手一起去扯,“嘶——”面皮“五马分尸”了。妈妈在边上捅了我一下:“注意听讲,別干坏事儿!”我只好坐下来撑着头好好听讲。唉!好好一个中秋节,怎么跟上课似的!这时,只听丁师傅在讲:“注意,面皮不要直接放在桌面上,要撒些面粉哦,不然会粘在桌面上的,知道了吧,你这个小家伙。”只见她那细长的手指正指着玩模具的我身上,所有人都瞧了过来,我低下了头,躲到妈妈后面,真是不好意思。

  听完了讲解,我第一件事就是抓起一把面粉撒在桌子上,随后,抓起刚被“五马分尸”的面皮,再次揉成一个面团。哼,这面团好别扭呀,一层叠着一层,扭曲变形。我眉头一皱,但也没办法,不能浪费呀,唉,就将就着点儿,干!接着,我把面团儿放在面粉上,滚来滚去,面团立刻变成了个雪人儿,我来了个“如来神掌”,它就被我压趴了,我右手托着,左手拿着“馅儿宝宝”,把它放进了“棉衣”里,皮儿就如棉衣似轻轻包着馅儿,我就像捏包子皮儿一样,慢慢把它捏圆。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要给他们做造型了。我盖上心形模具,用力一按,然后迫不及待地往模具底下去看,顿时石化,像被一桶冷水泼了一脸,面前惨不忍睹:形状、纹理没按出来,馅儿却被按出来了。算了吧,重做!

  第二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弄好面团儿,把它轻轻地放在模具里,再集中力量用劲一按,嘿,还不错嘛,我的第一个月饼完成了!

  就这样,一个……二个……三个……连续做了六个的我已经精疲力尽了。

  回到家,大家围绕着桌子吃团圆饭,圆圆的月亮高高照,一家人说说笑笑,好不快活。嗯,原来幸福美满就藏在这一桌团圆饭中,藏在圆圆的月饼中,藏在人们的心中呀……

月饼的作文8

  母亲在村里是有名的打月饼能手,她打的月饼又圆又满,又甜又香。每年中秋,母亲不仅会为自己家里打月饼,还经常被邻里们邀请去帮忙。

  母亲是一个非常讲礼数的人,虽然经常帮助别人,但却从不会收下别人送给母亲的月饼。母亲总是这样婉拒别人:“我这就要回家打月饼了,还要你家的月饼干嘛呢!”

  在我9岁那年,母亲帮弄堂口的宝根婶打好月饼回家后,并没有像往年那样立刻开始擀面做馅,而是坐在了堂前的小木凳上发呆。母亲把我搂进怀里说:“我们今年可能吃不上月饼了!”

  “为什么呢?”我难过地问。

  “家里没有鸡蛋了,那只蛋鸡现在又在孵窝,早就不下蛋了。”母亲忧心忡忡地说,“没有鸡蛋,就做不成月饼。”

  我沮丧地靠在母亲怀里,一言不发,我知道母亲无力改变这一切,所以我能做得只有尽量乖巧懂事一点,不给母亲添乱。尽管这样,但眼泪却悄无声息地流了下来,落在母亲的手背上。

  “我出去想想办法。”母亲用衣袖为我擦了泪,然后让我一个人在家呆一会,就起身往村口小溪边的树林里走去,我心想母亲一定是出去借鸡蛋了,可河边根本没人住,能向谁借呢?

  我在家门口捏了不久的小泥车,母亲就回来了,她的手一直捂着口袋,似乎怕口袋里有什么东西会碎了,母亲兴奋地告诉我,可以做月饼了!走进屋,母亲从口袋里掏出来的,居然是几十个鸟蛋,母亲一边打着鸟蛋,一边告诉我这是她从河边的树林里掏的,为了她够这些鸟蛋,她一连爬了十多棵树呢!

  看着母亲已经有些微胖的身体,我简直无法想像她是如何做到的,这时,我突然注意到,母亲的脚趾上包着一块小碎布,殷红的血水从里面浸透出来,把布也染红了。

  “妈妈,你的脚……”我问。

  “没什么,爬树的时候不小心滑了脚,结果在树皮上刮翻了一块脚指甲。”母亲轻描淡写地说着,继续着手中的活计。

  母亲很快开始擀面揉粉、压月饼……没过多久,母亲烤熟了月饼,就在母亲开始往烤笼里取月饼的时候,母亲脚趾上的布条松了,她蹲下去绑好绳子后继续取月饼,但是她没有注意到,她的手上已经沾上了一些血,等母亲留意到的时候,已经有两三个月饼从母亲的手指上沾到血痕了。

  母亲“呀”地惊呼了一声,连忙洗了手,她拿着那几个沾着血痕的月饼看了看,走到猪栏前想扔了喂猪,我跑过去拉住了母亲。“妈妈,给我吃吧!”母亲这么辛苦做起来的月饼,我实在不愿意就这样被扔进猪栏。

  “可是,这上面沾上血痕了。”母亲看着手中的.月饼,自责地说,“都怪我,太不仔细了!”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来安慰母亲,我只知道我不舍得母亲扔掉这几个月饼,我从母亲手中拿过那几个月饼,放到嘴里吃了起来。

  月饼甜甜的,其中拌着一丝微微的咸,我知道,那是母亲的血。不,确切地说,那是母亲对我的爱!

  母亲已经离开人世多年,每年中秋吃月饼,我都会想起母亲打月饼情形,想起那次吃沾着血痕月饼的经历。

  殷红的母爱,足以让人怀念一辈子……

月饼的作文9

  中秋节到了,这又让我想起了那家乡的美丽小城,想起了那香喷喷的家乡月饼——“活油月”。

  我的家乡——湖南益阳,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城内的一条资江河流,把城区分成了两半,雄伟的“益阳资江大桥”连接着南北两端,它是两岸市区往来的重要纽带。桥的北边是老城区有步行街,加润多超市,那赵记月饼作坊店也在这边;桥的南边则是政府要塞,桥南头就可近距离的观赏小巧玲珑的裴公亭;不远处紧挨着的是清秀、典雅的秀峰公园和幽静的会龙山公园。我的家就在这依山傍水的地方。

  中秋到了,城市里的月饼品种繁多,月饼是一个比一个包装精美,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月饼在柜台最显眼的地方摆满着:什么水果味,双黄蛋,五仁的,火腿的,豆沙的等等各式各样。有的是用外包装精美来吸引你的眼球,有的则打着地方特色月饼的头衔促使人们消费。

  不论是朋友从北京,香港,云南寄回来的月饼也好,还有在九寨沟旅游时吃的月饼也好,吃起来虽然都各有各的特色,味道也不错,但总感觉缺点什么,也许是缺那么一点乡土气息的家乡味道,抑或是那亲情的味道。

  离家几年,我还是对家乡的月饼情有独钟,我非常想念家乡的父母,以及只有家乡才有的活油月饼。每到中秋前夕,这家作坊早早就有人在排队,有的排半个小时或四十份钟才能买到。当月饼供不应求时,老板为了不使大家扫兴而归,就会限量购买,每人限买2斤,让大家都能有份。

  想起从前我在老家,每到中秋节都会特地跑到桥北的赵记月饼店,买上二、三斤月饼回来,一家人吃的好开心。家人都喜欢吃,因为唯有吃到这家店里的月饼才算真正过了一个中秋节。

  这是一家开了多年的月饼老坊了,在北边的市人民医院旁租的`是粮店的门面,老板只卖清一色的老式活油月饼。所谓活油月就是用白糖、油、白黑芝麻、桂花、香葱、红丝等等原料剁碎为馅做成的。用这种馅做出来的月饼,馅甜而不腻,表皮酥脆松软。尤其是刚出炉时月饼酥软软、金灿灿的,看着都会让你垂涎欲滴,那股香葱味直冲你,让你有一饱口福的冲动,焦酥的外皮咬一口小酥皮直往下掉,如果慢慢咀嚼,你会感觉到有种淡淡的桂花香残留于唇齿之间,真的好好吃呀。朋友,想不想尝尝呢。如果有机会回去我一定带给你们品尝。

  为什么这么多人慕名前来光顾这家糕点店呢?店面又不是很起眼,当然有些人确实是趁着味道来的,但有的人可能是对老店怀有一种说不去的情愫,或许是对老的东西的一种记忆吧。因为这个店毕竟开了好多年了。

  又到一年中秋时,祝我爸、我妈、我哥,我弟还有所有的亲人及朋友们安康!

月饼的作文10

  中秋那天,天气不怎么好,一大早就下起了雨。雨点一滴一滴地打在奶奶家院子里的水泥地上。我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哎,看来,赏月吃月饼的计划要泡汤了。

  然而,大雨不能阻挡住亲人团圆的脚步。过不了多久,大姑小姑两家拎着月饼也来了。家里立刻变得热闹起来。谈笑声,电视声,手机铃声,还有煮饭菜的锅碗瓢盆声,这一切都冲淡了我对这鬼天气的失落。

  午饭时间到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丰盛的.饭菜端上了桌。我给自己盛了一碗饭,选了个不起眼的位子坐下来。大家一边吃一边大声谈论着今年的天气,今年的收获,今年的股票。

  这是大人们的天下,我没在饭桌上停留太久,挑了几样自己喜欢吃的菜,两三下就把饭吞进了肚子。

  当然,我给肚子留下足够的空间。嘿嘿,我早就看好了大姑带来的“胖大嫂榨菜鲜肉月饼”。那味道……自从去年大姑给了吃过一次后,我再也没忘记。

  趁人不注意,我走出饭堂,来到客厅。茶几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我“巡视”了一番,终于看到了“猎物”——胖大嫂榨菜鲜肉月饼。环顾四周,没人,一个人都没!我连忙拆开纸袋子,拿起一只,狠狠咬了一口。嗯,外皮酥脆,内里咸中带甜。细嚼,加了榨菜的肉馅,软硬适中,又香又鲜。真是“此饼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吃”啊!

  “你在干吗?”

  冷不丁,抬头看到了老妈那张南瓜脸。不好,警察来了,赶紧撤!

  “我……我看看。”我的脚已经朝向门外的院子了,做好了百米冲刺的准备。

  “得了吧,看你这样子。”天呢,老妈指着我的脸居然笑了。她刚做过面膜的脸,看起来无比的璀璨。

  我一摸嘴巴,掉下不少月饼皮碎屑来,也跟着笑起来。

  没想到,这回老妈非但没批评我,还给我讲起了他们小时候的事。

  “我们小时候,月饼可是稀罕物。奶奶为了防止我们姐弟贪吃。中秋节一过,她就把剩下的几筒月饼放在竹篮里,又把竹篮高高地挂在楼板底下。奶奶规定我们姐弟每天只能吃一个,要是不乖还不能吃……每次我们看着那只高高在上的竹篮,总要咽口水。我们希望钩子坏了,竹篮子自己从楼板上掉下来。可这样的好事,一次都没发生过……哎,吃到最后一个,月饼长乌花毛了。就是这样的月饼,我们也舍不得丢。把外面的乌花毛剥了,吃里面的果仁。”

  “不会吃坏肚子吗?”

  “忘记了,只知道长了乌花毛的月饼有股异味。不过,也还是吃,因为它是月饼。”

  “这么小气。”

  “不是小气,是实在没的吃。哪有你们现在那么幸福,想吃了就去买……”

  趁老妈讲得眉飞色舞时,我又偷偷拿了一只,揣在口袋里。老妈看着我,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别吃撑了。

  我朝老妈扮了个鬼脸,心里很有些受宠若惊。一向喜欢教育人的老妈,是不是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吃月饼的事,才对我这么宽容起来。

  我没有问老妈小时候有没有偷吃过月饼。我想也许我问了,老妈也不会承认吧。

月饼的作文11

  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西湖游览志》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 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月饼的作文12

  天幕上镶着一轮圆月,墨蓝色的背景将明月衬托得愈发皎洁明亮。小区的树丛上,拱桥上,无不绕着五光十色的彩灯,闪闪烁烁,流光溢彩,嘿!远远看去三角形状的一棵棵树真像一卷卷五颜六色的冰激凌!在夏日气息泛滥闷热的初秋里,在39°C的蒸笼里,捧着草莓甜筒真是一种享受……正当我浮想联翩之际,叮叮当当的音乐硬生生地把我从甜筒的世界拽了回来,怎么这么热闹?哦,今天是中秋佳节,可以DIY中秋的小特色——月饼了!

  绿树掩映的小花园里,已经挂上了墨绿色的幕布,淡淡的桂香,行云流水的字:花好月圆,中秋佳节DIY月饼大赛。桌台上摆满了制作月饼的材料,模具,甜甜的香味扩散着,让我有种想冲上去抓一个蜜桃馅儿吞下去的`冲动。厨师正手拿蛋黄馅,亲自示范,嘿,我也要学学!无奈我人小,愣是挤不进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里,在“人群警戒线”外看吧,人高马大的看客们挤得严严实实,隙缝不留,我撇撇嘴:看来待会儿只能“发挥想象力”了。虽然是这样,但我仍对那蜜桃馅儿想入非非,跃跃欲试。

  主持人柔美的声音终于响起,我迫不及待第一个冲上去。看到混在一起的馅儿和皮,我懵了:糟了,这黏黏软软的东西怎么才能弄成月饼?依稀记得主持人说过“黄色是皮,透明的是馅儿”我小心翼翼的把粘在一起的馅皮一拉,分开来。蛋黄似的皮被我揉揉搓搓,终于成了一个球形,我使劲用面杖一碾,球儿乖乖变成了扁扁平平的椭圆“披萨”,下一步干嘛?我犹豫着左顾右盼,发现大家都将月饼雏形装进各种模子里,“哗啦”推出来,一个标准的、刻有花纹的月饼就成型了——大家都这么做,千篇一律,多没意思!我得来点儿小创意!我思索着,不经意间瞟见墨绿色叶盘似的幕上那个银白色的“花好月圆”——对了!符合主题,就把月饼做成花型吧!我拿着牙签细细地在铺平的皮上划着,很快,五瓣花做好了,该装馅儿了!半透明的橙色蜜桃馅儿被我压的平平的,又有那么点儿突起,很像凸凹的小山坡,我轻轻地将馅捅进壳里,封好,又照葫芦画瓢,在月饼面上乱刻一气,勉勉强强像是月饼的图案,又是五瓣花的蕊。我用牙签勾出边纹,完成了!打量打量,还算是有棱有角,有点儿新意。我满意地把它放进烤炉……

  十几分钟过去。新鲜的月饼出炉了。我抢着去欣赏我的杰作,可是——期望越大,失望越高,我算是应了这个道理:烤出来的成品倒还有月饼样,不过发生了“泄油”事件——边角渗出蜜桃油,看起来松松垮垮的,尽管这样,我还是“接受”了这个怪怪的小月饼。在八月十五的皎月下,我咬着“劳动成果”,暗暗发誓:明年我一定会挤进人群里去受受专业指导了!

月饼的作文13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言道出

  中秋之夜 城乡日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出是用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的作文14

  十月一日,是举国同庆的日子。连太阳公公也仿佛感受到了国庆节的喜气,推开了这几天连续下雨的阴霾,露出了笑脸。今天,我很激动,因为我要去参加一个特别的活动——“小记者巧手做月饼”,同时也受邀在活动现场向其他小朋友介绍月饼的来历和传说。

  快到十点,我的心早已急得炸开了锅,迫不及待地和妈妈来到了绿地缤纷世纪城。到那一看,不少小朋友都到了,原来他们和我一样着急呀!等了一会,舒老师就宣布活动正式开始了。首先是两位小朋友说说有关中秋和月饼的故事,其中就有我。我一开始有点怯场,脑袋里好像一下变空白了,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很快恢复了状态,将月饼的来源、“月饼起义”的故事和对大家节日的祝福不紧不慢地说了出来,台下的`小朋友和家长们都认真地听着,还不时地给我掌声,连舒老师也夸奖了我,我开心极了。

  良好的开端预示着成功的一半,我想下面的“做月饼”活动一定也会一帆风顺吧!

  正式开始做月饼了,今天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四个月饼,老师发下原料:四个做皮的面团和四个馅,面团是月饼粉揉好的,而馅则分为豆沙和莲蓉两种。一切准备就序,老师开始教我们如何制作了,她示范说:“你们先把面团搓成圆圆、薄薄的面皮,大概5厘米大小,然后把馅放进去,用面皮包严实,再用模子一压就可以了。今天我们的月饼有50克,皮薄馅大,是广式月饼哦!”这么简单么?我赶紧把一个面团压扁了,揉成一个5厘米大小的圆皮后就把豆沙馅放在里面,可没想到馅太大了,月饼皮居然被挤了个洞,我想了个办法,在破洞的地方又揉了揉,没想到洞被补上了。我太高兴了,一个小月饼很快就做好了,就差用模子印花了。我拿来模子按压,这才发现月饼被捏成了饼状,根本不能放进模子里,我只好把小月饼又揉成椭圆形,这下终于塞进模子了。我便使出吃奶的劲用力一压,槽糕!月饼都被挤压出来了,我推出模子一看,月饼的花是印清晰了,可也破了个洞。我很难过,只好用挤出来的那点面皮填上了那个破洞。哎,做一个小小的月饼真是一波三折呀!总结了以上经验,下面的三个月饼,我就做的很顺利了。月饼先搓成团,压模时用巧劲,漂亮的月饼就做好了。后来老师把我们的月饼放进了大烤箱,烤了大约十分钟,香甜可口的月饼就出炉了,金黄色的,我真想吃一口,但我舍不得,因为我更想把这些月饼送给爷爷奶奶。过了一会儿,月饼不烫了,我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进盒子里,美滋滋地拿着回家了,我觉得这些亲手制作的月饼一定是世上最好吃的月饼!

  “小记者巧手做月饼”活动太有意义了,我不仅了解到了中秋和月饼的来历,也学会了如何制作月饼,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着急,当出现意外情况时,一定要静下心思考,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月饼的作文15

  尽管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广州的月饼大战早已硝烟弥漫。广州酒家、莲香楼、陶陶居等纷纷举办了月饼订货会,各自亮出了最新鲜、最亮丽的牌张。

  纵观今年月饼市场,除了花式品种更多样化、包装更精美外,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打“文化牌”了。月饼,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浓的中国文化特点,如何体现月饼这一中国色彩呢?商家可谓想尽办法:首先是广州酒家的“西关第月饼”将广州西关最传统的民居风情“趟笼门”运用到包装上,让消费者在品尝月饼的同时了解西关文化,提升了月饼的品位;再就是莲香楼115周年个性化纪念邮票的`发行,体现了其悠久历史和文化特色,增加了月饼的附加值;还有陶陶居则在传统月饼品种宝库中挖掘文化内涵加以发展……无不体现了今年月饼最突出的共同点———“文化”。

  让月饼留下文化的烙印

  作为广州西关饮食文化缩影之一的莲香楼在开铺115周年来临之际,国家邮政局特批准发行了莲香楼115周年个性化纪念邮票。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家饮食行业百年老字号发行的邮票。

  日前,莲香楼举行了邮票首发式,本次发行的个性化邮票设计精美,一套共有4枚。邮票的主票以“同心结”为主图,附票的设计和构思则以莲香楼115年的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为主题。

  据了解,此次个性化邮票发行1500版,每版4套,共6000套。邮票不单独公开发售,只会装入周年纪念的月饼礼盒,日前首发仪式另外加送一枚贴有邮票并盖上邮戳的首日封,共1150个。

  据广州市邮政局市场部负责人介绍,推出莲香楼的个性化邮票,主要是因为莲香楼有悠久的历史,其在国内甚至海外华侨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经历了115年风雨,莲香楼依旧飘香,这十分难得。”广州的百年老店现在已所剩无几,市邮政局正是因为莲香楼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才联合推出个性化邮票。

  据莲香楼的张雪清书记介绍,邮票与月饼搭配并不多见,中秋是亲人朋友团聚的节日,但许多家庭可能没能团聚,朋友难以见面。月饼蕴涵着亲情友情,而邮票包含着将这份亲情友情邮递到远方的意义;另外,月饼是中华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浓的中国文化特色。此次用主票为“同心结”,附票为百年莲香楼文化的特色邮票搭配月饼,体现月饼的文化品位和中国色彩。张书记表示,今年莲香楼月饼的所有组合都会与“文化”两字分不开。中国烘焙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周广军也说,莲香楼以这种邮票与月饼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其产品,不仅在广东是首次,据知,在全国也是第一次。

  此次莲香楼将个性化邮票放入月饼礼盒受到月饼客商的欢迎,月饼礼盒还未推出时已经有各地客户大量订购,其中不乏来自西藏与新疆的客户。而新疆的客户因为宗教信仰需要,还特别要求莲香楼制作了清真月饼来与这次的个性化邮票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