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2023-10-29 14:56:4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让孩子找到做错事的原因,父母对于孩子不必急于求成,其实孩子不听话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以下是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1

  1、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2、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3、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能打吗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家长们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1、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2、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3、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4、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5、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6、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2

  1、没有深入了解孩子

  如,2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期,他们会在心里不断地问“我能做我自己吗?”所以,他的“不”只是在证明自己的独立性。

  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比如,跟孩子说“今天下雨了,我们在家画画吧,好吗?”,孩子很可能直接拒绝“不”。那么我们可以说“外面下雨了,我们只能待在家里。你想画画还是玩积木?”一般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接受。

  再比如,晚上该睡觉了,孩子还在缠着你讲故事,就是不肯睡。你很生气“该睡觉了,讲什么故事!”其实,他内心想的可能是“妈妈每天上班很晚才回来,我想跟妈妈多待会,睡着了就看不到妈妈了”。

  所以,要学会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和他内心真正的想法,因势利导。

  2、要求的任务太难了

  另一个要反思的点就是任务的难度,我们可以从任务的.强度和数量来分析。

  比如,你让幼儿园的孩子去做加减乘除运算,或者让刚学会跳绳的孩子一口气跳50下,他们肯定“不听话”!因为这些超负荷的任务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你得到的回应肯定是孩子发脾气,扔掉跳绳转身离去。所以,符合孩子年龄、兴趣、能力水平的适度的任务才是合理的。

  3、打开方式不对

  你在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是不是大声地命令“把地上的玩具收起来!”你在指出孩子错误的时候,是不是厉声呵斥“笨死了!这点事都做不好!再做一遍!”你的表情,你的语气,你的肢体,都会让孩子强烈地想要距你千里之外,而你却还在拼命使劲把孩子“推开”。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尊心,都不想听命令、指责、批评,都喜欢商量、表扬、赞美。

  试着换一种打开方式:“宝贝,看我们的客厅到处都是玩具,我们一起收拾一下好吗?我们比赛,看谁收得快。”“这道题太难了是吗?没关系,我们可以想一想还没有其他思路。”以温柔平和的语气打开,孩子才会对你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