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时间:2023-10-25 00:36:52 好文 我要投稿

年味[热]

  年味 篇1

  现在常听人提起:现在过新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新年将至,感觉确实如此,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车水马龙、钢筋水泥,搅乱了年的声音、色彩和味道。

  社会物质富裕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阶段,这固然让人欣喜,但物质富裕并不能掩盖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人类的需求是分和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我们的物质需求渐渐的都能满足了,精神需求却突然变得非常空洞。

  但是,让我感到异常的是,我们的新年越发变得无人问津起来,但类似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却在中国大受追捧。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遭受抛弃,而西方节日却大放异彩?我想这与大部分中国人的虚荣心态有关,什么叫圣诞节?我们开始好奇,好奇了就开始研究,研究了就开始体验,体验后就越发的感受到一种新鲜感,越发的感觉到自己与国际接轨了,自己越来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么理论认为我们能够过一过老外的“新年”就一定是现代人了?反而,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极度不尊重的`行为。

  其实,过年是生活本身的结晶,年味儿同样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过年是一种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暂时歇息一下,开春了再走。过年是一种企盼。子女求学求职在外,过年就是回家,长辈盼望见到子孙,过年就成了愿望。过年是一种乡愁。浪迹天涯、绝少归期的海外游子,在客乡复制了传统的新年,西方国家唐人街的庆贺倒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庆典仪式,以满足游子对家乡和故土的怀念,年节的欢乐中夹杂着淡淡的乡愁。过年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体贴细心地守护着她。

  总而言之,新年为什么在中国越来越冷?这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于民族风俗的尊重,对于自身存在的那一点点虚荣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难道,我们都搬到国外去过年?

  年味 篇2

  现在的年,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浓郁的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了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广播里、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的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了。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了一点儿“年味”,但奇怪的是,来的人不少,送的礼不少,待的时间很短,说的话很少,像礼到任务就完成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还个礼走个过场罢了。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们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好像是有许多事情要办一样的,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了。

  刘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写过年的情景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还非常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了串门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将一推车一推车的年货搬回家。超市里的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的笑容,却因失去了精神的依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的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饭店吃所谓的年夜饭,看似“年味”非常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好像一只未熟透的苹果,吃起来酸涩涩的。

  还是以前小时候的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也没有饭店里的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的小烟花能够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的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的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好像有讲不完的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才有真正的“年味”。

  现如今,许多过年时的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了,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的习俗都少见了,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了,那么请问,实实在在的东西究竟在哪里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的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的“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年味 篇3

  过年是一年中的大事。在温州,从腊月初八,年就开始了。在这一天,每人都要喝腊八粥。在我眼中,年是有很多种味道的,让人回味无穷。

  期盼的味道

  盼啊盼,终于到期盼的日子,腊月二十四了,这一天又称小年,几家人在一起吃顿饭,道道家常,这一天还可以买年货,什么红灯笼,烟花,摔炮,我多很喜欢这些东西,到了晚上,光是扔摔炮就玩得不亦乐乎。

  忙碌的味道

  除夕前,每家都要大扫除一遍,俗称禅新。大人们在家中东擦西擦,忙得满头大汗,我也来帮忙。大家忙得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家里被洗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美食的味道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聚在酒店的餐桌上一起吃年夜饭。每一次服务员将菜端上来,我总是第一个拿筷子去夹,细细的品尝着,第一个尝到美食的味道。那些鱼啊,螃蟹啊,虾啊都是我爱吃的菜,平凡的东西在经过厨师的巧手都变成了一道道香嫩可口的'美食。这些食物够我吃的。在这儿,虽然可以拿红包,但红包不是白拿的,必须先向长辈敬上一杯,并说几句新年的祝福语,方可拿到红包。

  烟火的味道

  我最喜欢烟火的味道。吃过年夜饭,是我与伙伴们狂欢的时候。我们玩着各种烟花。我们玩烟花绳时,将烟花绳甩成一个风火轮,火花向四周射出。我虽然从小就怕烟花,但是这次为了玩,豁出去了。壮着胆子去点“烟花柱”。我手拿打火机,不敢点,手一直在哆嗦着,好容易才碰到烟花的引火线了,可是打火机此时似乎与我作对,喷出的火焰差点烧着我的手,我赶紧关掉打火机。喘一口气,再接再厉。我再一次打开打火机,勇敢地将打火机伸向烟花的引火线,这回可算点着了。烟花从圆锥体的管中射出来,在空中开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很是好看。大家都在看,不时发出高兴的喊声,我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现在,过年的那段日子,我仍然记忆犹新,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真盼望来年的春节快快来到,再让我好好地体会年的味道。

  年味 篇4

  小巷子一直延伸至尽头,整条街上也只有几个黄色的共享单车,往日里热闹而又繁忙的小街,今天格外的安静。我们几个人踏着小街的石板,静静地,几乎没有一丁点儿噪声,似乎开始有些害怕。我们很想打破这静得吓人的夜晚,可这街实在是空空如也。我们几个人向前走了许久,我加快了脚步,忽然间我猛地抬头一看,才看见前方静静的挂着一幅库斯木撒,孜莫格尼,祝彝族年同学新年快乐这样的横幅。我懂得往日里热闹而又繁忙的小街沉默的`缘由了。

  天拉下了它那黑色帷幕,似乎一下子把世界带到了黑色的空间。我们急忙走进了校园,在平常的工作日里是充满欢笑的,但是忽然间操场上花坛边甚至整个校园都是死气沉沉的,失去了往日鸟语花香的活力。我们走进了教室,开始学习,虽人坐在充满良好的氛围的教室,但心不知道早已飞到那里去了。

  今年我们流落他乡,把他乡当作故乡。因回不到家而惆怅,心里早已空落落的。没有离开家乡之前,不知道什么是家乡的思念。在家乡我们从末感到寂寞,远离家乡了才懂得什么是故乡,知道了家乡一直是我们情感的载体。我觉得一个人远离了故乡就好比在满满大海上行驶的帆船失去了方向,随时都会偏离目标。故乡在我们的心中具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地位,因为它指引着我们,友持鼓励着我们。

  故乡永远住在我们的心里,成了心中不可磨灭的一幅稀奇的画,就如同灵魂跟随着我们。可我觉得现在错过了几年的彝族年,可不要急。我的朋友鼓励的对我说一个彝族年算什么,即使错过了,以后还有更多的等着你,虽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并不会立即给你想要的一切,但可以让你逐渐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一种人。所以不要多想。我不希望有人选择我是因为我的好,我需要有人看见我的不好,而仍旧想要我。

  奋斗的年纪失去一些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是进步的标准。虽脚下失去你现在很想得到的东西,但失去的同时也以另一种很好的方式得到,我坚信有失必有得。记住我们不负青春,青春终将不负我们。我们不负生命,生命终将不负我们。

  年味 篇5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年味儿。鲁迅先生的年味是阵阵年糕香,老舍先生的年味是一串串的腊香粥香,沈从文先生的年味是“烧灯”节的弥天亮光,那我们的年味又是什么呢?

  大年的到来,让整个城市都变了装,门前的大桥上高高挂满了大红灯笼,它们耀眼的光芒照得人睁不开眼,但又让回家的人感到心里暖烘烘的;家家户户口在门前贴春联,挂“福”字,想着来年福气临门而心里美滋滋的。于是,整个城市在大家的忙碌中变了个样,这不就是这座城市的年味儿吗?

  大年初一,一觉醒来,便能看到一群人们在小区的街道边搬来一箱箱的,有“一炮冲天”、“红红火火”、“五福临门”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的烟花爆竹,于是院子里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让夜晚快点到来。终于熬到晚上,只见“嗖”的一声,打破了寂静的天空,接着“成百上千”的烟花共同点燃,五颜六色的烟花腾飞到天空,然后绽放的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苏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不就是人们共度新年的年味儿吗?

  过年,对于孩子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拜年要红包了。尤其是孩子们接过红包的那一刻,心里那叫一个“美”,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张张从红包里抽出来的钞票,大脑在飞速的运转着,盘算着又可以买什么心仪很久的礼物了。这难道不是孩子们的年味儿吗?

  过年的时候,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饺子,它也是过年的象征。把和好的面团揉成长条,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一张张圆形的饺子皮,饺子皮在擀面杖下欢快的飞舞着,尽情的展示着自己旋转的舞姿。裹着各种馅的饺子,形同一个个金元宝,迫不及待的想跳入滚开的开水中,快快熟透,好早入人们的嘴里,好让好运快点降临到人们的头上。

  近些年来,时常有人抱怨,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这是因为他没有用心去发现,其实,年味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它就在你身边。

  年味 篇6

  今年寒假,我们家在妈妈的要求下决定去河南老家过年,经过两天漫长的车程终于到了老家河南新乡。虽然旅途有些辛苦,但我却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年味儿,这里有着许多不同的的习俗,尽管和杭州的年不太一样,却是一样的丰富多彩。

  让我们先从“吃”来说起吧。与每年在奶奶家年夜饭总有一顿丰盛的酒席不同的是,河南的年夜饭是吃饺子的。年三十从下午开始,大家就忙着和面、擀饺子皮、包饺子,除了普通的饺子外,还会包成栩栩如生的麦穗,胖墩墩的大元宝,憧憬着来年五谷丰登、长寿发财。大年初一早上也是吃饺子,我吃着一个大饺子的时候突然咬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居然是一元钱硬币,这时大家都祝贺我,说吃到硬币的人这一年运气都会比较好,今年学习肯定好。

  河南这里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叫“会”,一般是村里人自编自排的一系列节目,会在春节的日子里在村子里巡回演出。这些节目有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大头娃娃之类的传统节目,也有军鼓表演之类的现代节目。他们穿着节日的服装,扮作千奇百怪的形象,敲锣打鼓很是热闹,这在奶奶家和杭州可未曾看到过。

  春节的`仪式中还有很大一块儿和祭拜祖先有关。例如,年夜饭煮好饺子之后要燃放鞭炮告知祖先并首先盛出一碗放在牌位前祭拜。大年初一需要给去世的长辈上坟,在河南这里除了祭拜的食物之外,还会烧大量的纸钱、纸房子、纸衣服之类的东西,居然还与时俱进的有了纸手机、纸麻将桌之类的东西,做得像真的一样,很是有趣。妈妈说这些东西烧了之后,祖先在地下就能够使用。

  我发现春节的这些小小习俗,虽然全国各地各不相同,但仔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它们都透着在新的一年里对祖辈的敬意以及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期盼,虽然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变,但中国人五千年来文化中对家的重视仍在延续着。

  年味 篇7

  过年家人们都聚集在了一起,只是在欢声和笑语中有什么在远离了我们,是不是还少了些什么。

  出去放烟花吧!家里还有一些不要浪费了,还有不要老是玩手机。啊?我都多大了还玩那种东西?我一脸无奈的看着爸爸,虽然现在是过年让你玩下,但是老玩手机对眼睛不好,那你要不就还是去写作业吧。那我还是去放烟花吧。说完我就拿起家里的烟花和打火机一溜烟的下楼了。

  夜晚里的`小区里冷冷清清的没有什么人在这里,似乎印象里这时候会有很多的小孩出来玩烟花,就算是自家没有买在一旁看着别人玩也是一种快乐,不过现在小孩都在家里玩游戏吧,不像我悲催的要下来放鞭炮。拿着打火机有点生疏的点燃一个烟花,呲呲呲!看起来像水池中间的喷泉一样向外面喷射烟花,越来越高不过我知道,这是要放完了,果然之前璀璨的烟火,现在就只留下了缕缕白烟消散在黑夜里。这些烟花我早已叫不上名了,只是还记得怎么放出来大概是什么样的,我记不得以前在一起发烟花的朋友们了,我也不记得多少年没下来放烟花了。

  看着最后一个烟花没意思。哎!还是上去玩游戏算了站在门口,看着空空的门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却又有点说不上,看向邻居家的门,噢!门上的福呢,拿出钥匙打开门,爸,为什么门上没有贴福啊?啊!我都不记得了,你去贴上吧。说完就递给我一个普普通通的福,我接过然后贴了上去,但我看着那门上的福却总是感觉好像还少了些什么。

  以前的习俗并没有消失,而是我们忽略了这些习俗。或许当传说中的年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人们就不会忽略这些习俗了。

  年味 篇8

  20xx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回家过年愈发便利,但不想,回家过年的年味却愈发淡了……

  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从农历二十四,二十五就开始筹备年货,大扫除,挂红灯笼,贴对联,剪窗花,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之中。小孩子们每天都会表现得乖乖的,帮父母亲做事,帮忙,就为了能在年三十那天拿到除压岁钱之外的零花钱。

  年三十那天孩子们手中紧紧的攥着自己来之不易的零花钱,跟着大人一起去城镇,大人买烟花孩子们买自己最爱的零食和小孩玩的小鞭炮。年三十的晚上大家吃团圆饭,守岁,吃完团圆饭后,大家会齐聚一堂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唠唠家常,好不热闹。当在在跨年的最后,大家会一齐欢呼了起来,“五、四、三、二、一,新年好!”这时无数的礼花会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尽情的欢呼,而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过年喜悦的笑脸。

  眺望远方,处处张灯结彩,天空中光彩熠熠。

  那时的过年大家都是多么的喜悦,多么的`快乐,那时的年味又是多么浓郁啊!而现在……

  过年大家回到家中,却仅仅只是一味的玩手机看电视,记得今年年三十的晚上,我与父母留在长沙陪外婆外公一起过年,一家六口,到也还热闹,可就当跨年的最后,我们一起迎新年,但由于外婆外公腿脚不方便,便也没有下去放礼花。“五、四、三、二、一,噢!”从窗外望去,许多人就像往常一样,并没有什么新年的氛围,而且也没有什么人在放烟花。据说,放烟花虽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并且会产生大量噪音,所以村部今年禁止燃放烟花,这让我不免有些失落。

  这年味好像愈发淡了……

  我们都不希望年味会为成为过去的缩影,这中华民族的瑰宝,就由我们大家一齐传承下去吧!

  年味 篇9

  时间像飞箭,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冬爷爷送走了秋姑娘,他轻轻呵了一口气,大地便披上了亮闪闪的银装,伴随着飞舞的雪花,我们已经闻到了浓浓的年味,我们也明白期盼已久的春节快到了。春节是孩子们的`幸福时光。

  春节能够舒舒服服的在家睡懒觉。每一天睡到自然醒。平时早就被音乐吵醒了。

  盼星星,盼月亮。最后盼到了。

  离春节还有6天时间,我们全家人已经开始行动了。妈妈下班回来,连忙写购物的单子,写完以后。便开车去超市,我们去超市的路上,看见街真热闹。连树上都已经挂上了彩灯,看来我们还是晚了一步,连政府都比咱们快。到了超市,哇!简直是人山人海!人群涌动!笑声不断!比往日的超市热闹好几倍。一楼是食品专区,一样样令人垂涎三尺的零食、甜点、蔬菜、水产品、水果都摆放在货架上。我兴奋得跑到水果区去拿我最喜欢吃的金灿灿的橙子,它好像在对我笑:“小姐姐,快把我买回家吧!我但是它们当中的大王。又香又甜。我毫不犹豫地把橙子放进我的购物车。妈妈看地目瞪口呆。哈!我对妈妈眨眨眼,吐吐舌头,谁叫妈妈这天答应一切然后由我做主呢。之后我们来到了蔬菜区和肉类区,那里的白菜又香又嫩,菠菜翠绿欲滴,红辣椒鲜艳无比,诱人的色彩促使你停下脚步,于是我又毫不留情地把这些蔬菜放进了购物车里。最后我们来到服装区,每一个地方的服装也可谓是姿态万千。又的英姿飒爽地站着,有的彬彬有礼地,这次我可只顾欣赏没买呀!因为我的新衣服妈妈已经给我买好了。购物完之后,我和妈妈每人拎着两大袋战利品,来到车上,把战利品放在了车上,兴冲冲地回家了。

  啊!春节!啊!春节!一年365天,盼个啥?春节呗!为什么?

  首先,春节少不了新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臭美是人的本性。然后还有春节联欢晚会!哈哈!

  你是否和我一样盼春节呢?年味这么浓,你闻到了吗?

  年味 篇10

  年味儿不仅是鞭炮的欢闹般浓烈,也可以是淡淡的,朦胧在水汽中,需要细细口味。

  很是享受幼时除夕的下午,老少三代围在厨房中,隐约在雾汽里。

  爷爷在灶后添柴烧火,红艳的光照得他脸红彤彤的,身后的墙上映着他的身影,摇晃着。奶奶和妈妈围在抹了一层面粉的木桌旁,灵巧而娴熟地操纵着面团,在人眼花缭乱中完成一件件“作品”,围裙、护袖上白扑扑的一层粉。爸爸打杂,时而在洗水池前,时而在灶台边,时而去发酵面粉的大篮筐旁看看。我呢,则“忠心耿耿”地“粘”在奶奶边上。

  奶奶在厨艺方面绝对是个好手,她拽过一块面在粗糙的手掌心中一揉,团成个球状。又在桌上一压,成一圆饼状。再拿起来用大拇指按出一个大小刚好、薄厚分布合理的凹槽来。接着取来一筷子我喜爱的肉填上,然后用手拎起面饼边在手心中转一圈儿,揪在一块儿,接着一旋、一按,一个好看别致的封口花儿便完成了。这花儿是奶奶独会的也是她最得意的。我曾绕有兴趣地细细观察研究,仍模仿不来。

  奶奶一边手上忙着,嘴也不停歇,讲着村里遇上的、听来的有趣的事儿,绘声绘色的,似说书的一般。其他人时不时插上一句,或评论一番,或哈哈一笑,奶奶眼角的鱼尾纹忽又深了几分,却刻着愉悦,盈盈地弯曲。我那时年幼也不大听得懂方言,但见大家都嘴角挂笑便跟着乐呵呵的了。其乐融融。

  不一时桌上排列了一排排的包子、团子。奶奶起身搓搓手上的粉,去掀锅盖了。白雾压抑了很久终于可以释放了,忽地升腾起来。我几乎可以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热气。小小的厨房很快被白汽充满了。奶奶也很快看不清,只能望见模模糊糊的影子在水雾中若隐若现,还有爷爷那边发出的`红光似天边的霞。没有多余嘈杂的声音很是宁静。水的清味,包子的香味,木柴的典雅味,家人们的呼吸都混在厨房的空气中了,斜阳也将余光渗入其中,一起发酵,酝酿。愈加温暖、愉悦,又觉仿若置身于蓬莱仙境,云雾缭绕,安详地不真切起来。隐隐约约只觉如梦似幻。

  年的味道是多么好啊,不浓烈却足以沁人心脾。这味儿我至今仍记得,可因为生活的忙碌已几年未能得到机会再细细品尝一番了。

  年味 篇11

  年味或许是挂满大街的红灯笼,绽放出喜庆热闹的色彩;或许是冒着腾腾热气的鸳鸯火锅,散发出妙不可言的诱人香味;也或许是寺庙里燃烧着金纸的火炉,喷发出盛满祈愿的浓烟年味,是什么样子的呢?

  拥挤的动车站,不远千里飞奔归乡的人们拉扯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带着送给长辈的礼物,一边打着电话:“妈,到了到了,我终于回来了!”,一边在人群中奋力地挤出一条通道。不管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他们都向往着回家,盼望着与家人团聚、吃上个团圆饭。拥堵的`人群,喧嚣的声音,回家的迫切心情,这就是年的味道吧。

  路边的小摊儿,早早地挂满了琳琅满目的中国结、红灯笼和对联。缠绕着金丝线的挂件“小金猪”富态可掬、憨厚可爱,成了时下人们的新宠;盛满浓浓祝福的对联里,行云流水的书法笔墨跃然纸上;精美细致的“春”字、“福”字窗花,像一幅幅红色画卷,勾勒出了喜庆吉祥的画面。

  漫天彩色的烟花、发出噼啪声响的爆竹也夹杂着浓浓的年味。人们扛着一个个装满烟花的大箱子,到空地去放烟花。一朵朵烟花在夜空中散开,五彩缤纷,颇有几分生机,点缀着平静的夜空,也点燃了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爆竹霹雳吧啦直响,给寂静的大街增添了热闹的气氛,仿佛在为来年的生活喝彩。

  开元寺、天公观、关帝庙里人头攒动,案桌前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贡品,油炸的鲤鱼、清蒸的小公鸡、热气腾腾的甜果碗糕、当季鲜美的青红水果人们或手捧三柱清香向神灵祈愿,或双手合十叩拜感恩一年庇佑不一会儿,漫天的缕缕烟丝幻化出各种形状,飘散在空中,让人有些“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感慨。

  热闹的西街小道上,棉花糖、糖画小摊热闹地吆喝着,润饼小店前排起了长龙,调皮小孩一边啃着糖葫芦一边快乐地蹦跶着,路边的奶茶店播放着“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礼多人不怪”,一派节日喜庆的氛围。

  油锅中炸着的特色小吃,或许藏有年的味道;家门口新换的春联,或许藏有年的味道;漫山的桃花,也或许有年的味道亲爱的朋友,你说,年味是什么样子的呢?

  年味 篇12

  在一年将要结束之时,每个人都格外想家,想家的那一道年味儿。

  “5,4,3,2,1!过年啦!”全家人齐声欢呼,窗外的礼花和鞭炮齐刷刷地响了起来,更增添了许多热闹的过年气氛。这一次过年在老家,内心非常激动,又有着很大的好奇心:老家过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清晨,我被老爸叫醒,说是要磕头、祭祖。这就让我疑惑不解了:为什么要磕头?给谁磕头?磕几个?祭祖?我边走边问。“女儿呀!你是变成十万的为什么嘛了?”爸爸一边说着一边哈哈大笑。“磕头呀,是这个地方过年的一大习俗。每逢过年,我们同姓氏的小一辈要给祖先磕头,还要给老辈磕头,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而磕几个则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般在祭奠祖先时,我们要磕三个头;在给老辈磕头时,每人只需磕一个。”“噢,”我像明白了什么大道理似的,用力点了点头,说:“原来是这样啊!谢谢老爸科普了!”

  磕完头后,大家显然都很疲惫,于是便躺在床上好好睡上一觉,什么事也不做。

  呼——”我伸了个懒腰,一看钟,才2点,再睡会吧!我又准备继续做着美梦睡下去了。奶奶看看我,笑着说:“别睡了,你看,大家都到齐了,只有你一个人还在睡。”奶奶指了指门口。哇,这阵势可真大呢!爸爸的五兄弟及其家人都来到奶奶家。我利索地穿好了衣服,跳下床和亲戚们热情地拥抱。大年初一,真热闹!“妹妹,快看,奶奶在做花馍呢!”姐姐说。“花馍?”这次,我憋住了一连串的问题,好奇地过去瞧奶奶做花馍。呀,原来是个大面粉!这个大面粉和盘子差不多大小。奶奶在花馍顶上用面捏了一朵美丽的'花,那花栩栩如生,十分洁白。奶奶真不愧是做花馍的高手。奶奶告诉我,花馍是用来祭奠祖先的,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个大大的花馍。

  老家年味儿,那叫一个“正宗”啊!城里绝对没有这么热闹非凡!

  年味 篇13

  中国,这个名字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中国”。

  听说爷爷奶奶正在做饺子,我一个名副其实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饺子皮,学着爷爷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道边,馅就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是,饺子上会出现“皱纹”。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我把饺子扔给奶奶,想让奶奶帮忙“整容”,“不行,你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脸瞬间涨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饺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我看你脸色却是青一块白一块!”表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奶奶样,把饺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饺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子阳大师手下,白白嫩嫩饺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形状,爱心形状,成了我“蒋氏创意饺子组!”

  “煮饺子喽!”随着爷爷一声大喊,饺子被端到了厨房,我们把饺子放入了锅里,饺子一个挨一个在锅里沸腾。

  等着,盼着,新出锅饺子来喽!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盘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就坐等这一刻了,我一人就占了一盘,不一会儿就吞了下去,这么几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机!”趁表哥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他盘中萝卜馅饺子,迅速往嘴里一个接一个送,滑溜溜进了我肚子,等表哥发现时,盘中已经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饺子,香香浓浓,无比美味,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年味!

  年味 篇14

  上完最后一天地课,在路上颠簸一外小时之久,终于到了家。

  夜晚地风吹过,似乎有那么一点寒,我打量着街道,临近过年,已经有了点年味,但,今年地年味似乎淡薄了些呢……

  今年家办过白喜事,按照我们这边地习俗,称作“新年”。原应在小年前吃年饭,年饭过后直到大年初二,家里人不应去拜访他人,因为“别人不喜”。但于由一些原因,年饭被推到腊月二十九,爷爷说“新事新办”。

  腊月二十九,家中仍同平时一样,没有贴新对联,没有贴“福”字,也只有寥寥地四个人,给奶奶上完香,我便入了座,门外照例是年饭前地鞭炮声,但似乎缺了点什么。

  是缺了以往地年味吗?

  默默低头吃饭,我想到了去年地年夜饭。

  大姑妈、小姑妈一家早在上午就来到奶奶这里来,打扑克地打扑克,下棋地下棋,打麻将地打麻将,看电视地看电视……一大家子人玩得不亦乐乎,热闹到不行。到点吃年饭时,几个姑伯手一挥:“走,出去炸鞭”。而我和表哥、表妹三人也早已围在饭桌旁抢肉吃:上一盘肉串,看谁手快,边吃边玩;尽兴处我们开怀大笑,而奶奶也乐乐呵呵。等到大家都上了桌,圆形地大桌上摆满了菜,年饭,敬酒,我们兄妹三人早早吃完,去客厅各种玩耍,大人则在饭桌上继续闲话一年地收获及对新年里地展望。

  以往地年饭都是这么热闹,甚至“吵闹”。过年嘛!

  是啊,这才是年味嘛!

  而今年,四人各占一方,没有跟我抢肉吃,饭菜似乎变得难以下咽,谁似乎也没有什么要说地,吃完饭各各散去。听着外面此起彼伏地鞭炮声,我不禁开始想象别人家热门地年夜饭。

  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在外地游子要提前许久抢购火车票,只为能回家过年;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在家地父母要在临近过年地时候不断催促儿女回家过年;我也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人说有家人陪伴才叫过年。所谓年味,不仅是贴上新对联,贴上“福”字,更是有亲人地团聚;哪怕没有贴上对联,哪怕没有鞭炮,哪怕没有烟花,只要亲人能够团聚一堂热热闹闹,那才有年味!

  而今年,说是缺年味,实际上,是缺了奶奶,是缺了能一同过年地亲人,是缺了那份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