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作文

时间:2023-10-07 22:55:4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汉服的作文13篇(合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汉服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汉服的作文13篇(合集)

汉服的作文1

  《左传》有言:“中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见,在古时,华美的汉服曾经被上升到和礼仪一样的高度,其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向世界展现东方大国的繁荣。

  然,近日一所大学寝室几位女生,严格遵循古代礼仪在课内外均着汉服,却遭到不少批评,何以如此?原其因,其未能理性面对传承。

  试问,古时有何人能每个时辰均汉服加身?且不言宽大的汉服会对饮食、劳作造成什么不便。日日着汉服赴学者,非纨绔即膏粱,而如《送东阳马生序》所言,“蕴袍敝衣处其间”者,大多能潜心于学业。而今却效行古时富家子弟,若是耽于华美衣着,这与当下追逐名牌之流者有何区别?

  面对此事,很难让人不忆起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他意识到宽大臃肿的汉服诸多不便,于公元前302年颁令,效仿胡人衣着,最终强国雄兵,诸侯列立其次。自此之后,汉服便逐渐成为礼服,更多地在祭祀、朝拜、迎大宾时发挥作用。而今却荒唐地时光倒流回赵武灵王之前,将不便的汉服作为日常服饰,岂不是贻笑大方?

  或有如是说者:近几年韩国颠倒是非地将汉服申遗,她们这是保护传统文化之举。然君不见,这么一个要靠抢占他人文化来提高自己存在感的小国,可曾能翻起什么大浪?《菜根谭》中有言,“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想来,不妨将韩国视作跳梁小丑,汉服始终都将是华夏的'智慧结晶,而我们在彰显大国气度的同时,应理性传承自己的文化。

  怎样称得上理性传承?循其本,“理”立一字,处其时,行其事,不逾矩。当下,我们应以不影响学业与生活为前提,在闲暇之时,可着汉服参加诸如汉服于江边漫步,轻风拂面回味古时的诗情画意。同时,可喜的是,近日我们也看到了中央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发布的关于加大汉服影响力和宣传力度的文件,也更让汉服一步步走进21世纪华夏儿女的生活圈。可见,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不需要没日没夜效仿古代身着汉服,而是应理性面对传承,理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地将汉服中蕴含的文化积淀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汉服的作文2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拥有其独特的魅力。而近日,凭着遵循古代礼仪,上课生活都穿汉服迅速走红的同寝室女生引发了众人的热议。这究竟是一场无端的走红炒作还是汉文化的再度复兴,其后所蕴含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就事件本身而言,选择穿着怎样的服饰只要在合理范围之内便无外乎是个人的选择,为何这样的选择能够成为女大学生走红的缘由,我想,这并不只是一个巧合,类比于中国诗词大会中武亦姝的迅速蹿红,虽走红的表象看似不同,但其本质上都反映出了相同的问题,那便是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仍对汉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抱有一份执着的热忱。且,在快节奏生活之中欣赏到一抹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是合乎大众审美价值的。然而,这些漫天的'热议当然不是仅仅将视线停留在是否合乎审美这样简单的层面。他们当中的部分人士高度赞扬这样的行为,是因为认为女大学生们是传承汉文化的有力实践者;而对立之处的人们却大肆谩骂,认为是一场恶意的炒作营销。在两派截然不同的声音之中,我们又该如何判定此事,我想,这便需要剥开其炙热的外表,察其本心。

  中华源远流长的汉文化,有着汉字、诗词等杰出代表,也有汉服饰,汉饮食等丰富内核。因此,汉文化的传承抑或复兴并不只是穿汉服成群出行,成为一道宣传风景那么简单。细细想来,效仿古人穿着汉服不该是复古运动,而该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求新运动。复古是文化的守旧,而复兴是文明的求新;复古是懒惰的袭用,而复兴是批判的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所传递给我们的精髓应该是“重神轻形”,从这个层面上说,延续传统,学习古礼,需要的是诚意而不只是形式,文化可以多元化,汉服全然可以作为其中的一元,但是若将此演化成一场汉服“秀”那便是“崇形弃神”,其所复兴的也只是被历史淘汰的文化鬼魅,再无意义可言了。

  汉文化的火焰想要愈燃愈旺,需要我们为之添薪加柴,其依靠的方式途径多样却并不简单。我们不应把个人的选择上升至文化高度但应该以此为由,开始了解、热爱、发扬我们的汉文化,让篝火燃尽文化的糟粕,让其余热所照亮的,是我们心中的复兴之火!

汉服的作文3

  让一让,让一让舞台上的大幕还没有拉上,台上显得有些混乱,人们都在摆放道具。我看了一眼候台的同学,大家都穿着汉服,手中拿着笔墨纸砚。台下的观众交头接耳,惊叹连连。哇!那个就是汉服吧!这衣服太好看了大家的眼中满是羡慕。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想起在北京旅游时见到的一幕。那天傍晚,我吃完饭出门散步,不知不觉竟走到了一条斑驳的小巷里。前面有一个小女孩,穿着马面裙,领口上面有绣花,下半身是儒裙,模样很可爱。我愣了一下,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服?随即,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这是什么奇装异服?这年头,还有人穿这个,真丢人。小女孩握紧了双拳,也许是因为生气,脸都红了,小声却铿锵有力地回了一句:这是汉服,是我们中国人的服装,我们自己的文化衫!

  下面请欣赏《寄明月》。报幕的声音响起。随着舞台上的灯光忽然亮起,我从回忆中回过神。候场的人陆续上场。头上的发簪像是飞舞的花蝴蝶,上下飘扬,前奏用古筝,舒缓轻快,让人放松,中间穿插琵琶,激扬顿挫。舞台中央是飘飘霓裳,一颦一笑都美得惊心。他们随着中国传统曲目起舞,裙裾飞扬,在聚光灯下光彩夺目。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一曲终了,他们缓缓走下舞台。台下的观众一拥而上,生怕晚了没有位置。你这是哪里买的啊?太好看了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我站在一旁,心中不禁暗叹:曾经的人们西装革履,却忘记了自己的`衣裳;曾经的人们都去学习钢琴,却冷落古筝、扬琴,可它们明明与钢琴同宗啊!

  汉服是我们中国人的衣服,是我们的文化衫!现在我们可以穿着汉服,拿着团扇,大大方方走在街上,不仅不会收到打量的目光,听到反对的声音,还有可能受到赞美。它在慢慢被人所接受。从汉服开始,炎黄子孙在慢慢将自己遗忘的东西找回来!

  汉服的兴起,不是为了让满大街的人都穿它,而是让人们了解它,认同它。汉服如此,京剧、国画、书法亦是如此,这些都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今天,我们不仅要了解、认同传统文化,更要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其中优秀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融合,创新发展。愿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国粹,将其发扬光大!

汉服的作文4

  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汉服就像一位风姿绰约的仙子,随着历史长河向我们翩翩走来,爱美的女孩无不为之倾倒。

  我从小就是个汉服迷,汉服在我心中早早地扎下了根。小时候在看古装剧的时候,我总会找出妈妈那些色彩艳丽的丝巾披在身上,装模作样地模仿演员表演。有时候我演得正开心,妈妈突然推门而入,我便会怔怔地看着她,嘴里咿咿呀呀的,等妈妈走进看到那一地被我翻得乱七八糟的衣物时,就会气急败坏地抓住我教育一番,我怯怯地连连点头,但我对汉服的热爱日益增长。

  到了初中,我有手机之后就更方便去了解汉服的各个方面了。在我存下一笔小财后,我就在网上买了我人生中第一套汉服及配饰。到货的'那一天,我兴奋地冲下楼去迎接我的“汉服大礼包”。我小心翼翼地撕开快递包装袋,郑重地将襦裙从包装袋中拿出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忍不住地将它往身上比了又比,往脸上蹭了又蹭,将它平摊在床上后,它散发着一层淡淡的光芒,仿佛可以带我重回大唐。我学着教程穿好襦裙,过程中的精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等我在胸前紧紧地系上了一对双儿结,披上大袖衫,这才算是我穿好了汉服。看着镜中与平时截然不同的自己,我彻底被惊艳到了。

  我一开始只眷恋它的精美,后来在了解到它背后文化底蕴时,我被深深吸引了。停不住脚步地去了解它。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老舜,定型于周朝,完备于汉朝,它拥有了四千余年的历史。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等地区服饰均借鉴了汉服的特征。

  曾经的汉服在中国有着崇高的地位,它的作用并不是普通的遮羞取暖,早已上升到文化层面了。在《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故称华。”中国也因此有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20xx年,一位先生穿着自制汉服上街,吸引了无数人,因此汉服复兴便开始了。一个个喜欢汉服的兄弟姊妹聚在一起,一个个节日活动也在人群中传播开来。20xx年4月7日,第x届“中国华服日”在西安隆重举办,千千万万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袍齐聚在一起,好不热闹。汉服也早已出现在外国街头,走上时装周,向全世界人民宣扬中国文化。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看着镜中身穿汉服的自己,我不由地心生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我爱你,汉服!

汉服的作文5

  曾几何时,西方文化的大肆传播逐渐覆盖国人思想,令其遗忘自己本名炎黄;曾几何时,满洲政权的耀武扬威迅速侵蚀国人意志,令其褪去自己汉家衣裳;曾几何时,国际舞台的各界人士着着自国特色服饰,却唯有中国偏爱西服。

  西装革履固然绅士风度满怀,晚礼裙装自是柔情万种尽现。面对国际,面对世界,莫非中国当真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传统服饰么。细数历史,细数中华,安得将那飘摇千年华服隐于浩荡史册。

  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自黄帝即位至清初,汉民族的传统服装配饰。列宁说过,“中国人都忘记了历史,中国人都背叛了中国。”那么,若我说,“忘记汉服之华人皆为不孝中华之徒”亦为之不过吧。相比于闻名世界的和服、韩服,恐怕汉服的光辉犹如较月之星,暗淡得不值一提,知其之异国人更是凤毛麟角。国人赞叹于和服的精致细腻,喜好于韩服的宽松艳美,殊不知那是出自汉服的绝代风华。当所有人都迷醉于异国流光溢彩的特色民族装扮而懊恼为何中国没有拿得出场、撑得起台面的服饰时,又有谁人注意到躲在角落里受到冷落与不屑而悄然抹泪的汉服?那是育你千年涨你国威的衣钵啊!如今你风光了,如今你强大了,如今你,却又将她遗忘了。当你,你们,彷徨在异国服饰中流连忘返之时,便也背叛了那穿着千年的衣裳。你不知道她的伤心,你不知道她的.落寞。你口口声声说着爱国,孝国,却心甘情愿将汉服抛却。那些真爱着汉服尊重着历史的“孝儿”着着汉服试图让更多人记起她,却引来旁人质疑的询问。汉服不是和服,汉服不是韩服,汉服不是旗袍马褂。那些取自于汉服的翻版产物,哪里比得上中华民族的汉服呢。

  至今,我仍在揣测,若不曾有满洲政权的建立,是不是至今亦能常见汉服的璀璨光华。若历史重新上演,会不会仍将重蹈覆辙,不见汉服,但见和服韩服。而那些孝敬汉服不忘汉服之人,及那风光千年的华服,又将何去何从。

  我并不指望还有更多人孝敬汉服,但求,若哪天再将汉服重现于世,不会有更多人询问诸如“你是哪国人”或“你是穿越来的么”之话,便足矣。

汉服的作文6

  今天,扬州传媒集团的的大记者和唐子城风景区的导游姐姐来到了我们学校,带着我们开启了一段快乐的汉唐之旅。

  老师在台上娓娓道来,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电子屏幕上展示的一幅幅精美的汉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看着这些图片,我不由得赞叹道,哇,真美呀!我还以为只有少数民族才有漂亮的民族服饰呢,原来咱们汉族也有啊。要是我也能穿一回汉服,那该多好呀。正在这时,老师说请几位同学上来体验一下,穿一穿汉服。我一听,正如我所愿,赶紧高高举起了手。很幸运的,我被选上台去。

  我兴奋极了走到台上,拿起汉服。呀,好漂亮的衣服!白色的.上衣上配着着精美的刺绣,衣领和袖子边镶嵌着粉色的滚边,下身是一条粉色的长裙。老师告诉我们,汉服的上身叫“衣”,下身叫“裳”。我想,这大概就是“衣裳”这个词的由来吧。我举起衣服,正准备往身上套,却发现汉服的左边大而长,右边小而短,不像我们现在的衣服是两边对称的,而且衣服上没有一粒纽扣,上身完全是靠腰带固定住,老师说这叫“腰封”。袖子特别宽大,好像舞台上唱戏的戏服,原来这袖子还是口袋呢。我不禁佩服起古人的智慧来,这衣服,设计精美,构思精巧,无论胖还是瘦,高还是矮,似乎都可以穿。

  由于是第一次穿汉服,我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先套哪只袖子好。套进了左边的袖子,右边的就摸不到了。两边袖子套好,这腰封又该怎么系住呢?幸好有同学在一边帮忙,帮我在后面绕过腰带,又在前面打上了蝴蝶结。经过一番折腾,好不容易才算穿好了它。穿上汉服,看着自己长袖飘飘,裙摆拖地,似乎瞬间就变成了一位古代的仙女,心里顿时美滋滋的,连举手投足也变得优雅起来。要是此刻能穿越到古代,那就太神奇了。

  接着老师又教我们行揖礼,女生左手放右手,放左手的前面,大拇指往里面扣住,男生则相反,再弯腰45度行礼。照着老师的模样,我依葫芦画瓢模仿起来。这样行礼,该是对别人多么的尊重啊!难怪我们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脱下汉服的那一刻,我真有点不舍。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今天只是这冰山一角就让我感慨不已,那五千年的文化才有多大的魅力呀!

汉服的作文7

  据报道,4月5曰零时,有人在天涯社区、汉网、秋雁文学社区等二十余家知名网站联合发布倡议书,建议北京2008年奥运会采用我国传统的服饰—“深衣”作为北京奧运会礼仪服饰,并将汉族传统服饰“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参会服饰。

  2008年北京奥运礼服采用充满民族特性的服装并无不妥,和不伦不类、明显是顶着唐朝马甲而实际是清朝股饰变种的“唐装”相比.更具民族性。“深衣”起源于轩辕黄帝,结束于明朝,宽袍博带的“深衣”传承了数千年,是华夏诸族的共同服装.期间虽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但是“舒广袖”、“峨髙冠”的“深衣”一直长盛不衰。故而,说其印有深刻文化印痕是千真万确的。再看日本和服和韩国韩服,那形制、那样式,无不是汉服的改装影子。清代,“辫子军”革了“深衣”的命,民国西学东渐,“深衣”成了断代幽梦.但仍和满服有割不断的联系,最后演变成长袍马褂。新中国成立,全国同此颜色的中山装盛行,国家衣着一片灰暗.濡染上无尽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

  改革幵放以来,天下服装趋同,中国人的服饰潮流开始猛赶西方时尚潮流。明亡300余年,中华的传统服饰“深衣”就这样杳然。

  奧运赛场如果重现“深衣”,不亚于复古的时尚返潮,作为一种策划,这种礼服秀并无不可。不妨将奥运赛场当做全世界最大的T形台,让体育健儿们权作一次时装模特,将湮没于历史长河的“深衣”进行一次浩大的时装展示。而且,“深衣”逸如风的流动性也契合奥运的动感。将“深衣”之古同奥运之现代杂糅,也能体现中国人灵性的创意。

  “深衣”作为奥运礼服,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展示,是展示中国策划奥运水平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因而.我理解的“深衣”作为奥运礼服更像是一种服装表演,是展示中国奥运风采的一种服装道具,是奥运秀。

  “深衣“已经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这种必然性决定了其不可能重回现代生活。但是作为一种文化道具,作为一种历史的忆念,让其在影视剧中重现,在奥运这样的特定活动中充当礼服,发挥其个性魅力,依然是个不错的创意。

汉服的作文8

  期末考试后的一个礼拜,我们开始了古筝集训,在集训的最后半天,我们参加了一节生动的课堂——汉服礼仪。

  刚吃完午饭,我们就穿上了美美的汉服,大家兴奋地等待着老师。这堂课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教我们做眉笔和口红的女老师,一位是教汉服礼仪的男老师 。为什么要做眉笔和口红呢?因为我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妈妈变得更加漂亮。在等待口红凝固的时候,汉服礼仪老师给我们讲了汉服的.特征,礼仪和一些古时候的故事。

  首先,老师讲了汉服的形制。汉服是用50厘米左右的布帛剪裁的,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缝合,所以一般汉服后背有一条缝。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汉服的袖口,我一直以为汉服的袖口是很宽的,但是经过老师的讲解后,我知道了汉服也有小袖,袖口里可以放东西的。还有就是衣领,汉服典型的就是左侧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叫做“交领”,代表了做人要不偏不倚,要中正。讲完了汉服的形制,老师对我们的“汉服”进行了点评,原来我们很多人穿的不是汉服,是影楼装。至于我穿的,原来是改变后的汉服,是汉朝一位跳舞的人改制的。

  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礼仪,比如古代女子开心不能大笑,生气不能高声,走路不要回头,衣服要干净......我们在电视电影中看到的用扇子遮住面孔,其实也是一种礼仪,叫遮面礼。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孝道,老师说:“你们今天做眉笔和口红送给妈妈,也是一种孝道。”得到了表扬,我们心里都美滋滋的。老师又给我们讲了有关孝道的小事故,比如二十四孝:朱寿昌弃官寻母。故事讲从前有个朱寿昌的人,母亲是一位小妾,七岁时,母亲被父亲的正妻嫉妒,被赶出了朱家。从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没有见面。朱寿昌做官期间,四处打听母亲的下落,得到线索后弃官寻母,终于在陕西找到了母亲。我们听后很感动,我边上的小朋友说:“我以后一定要像他一样孝顺”。

  这天晚上,我梦见我穿越到了汉朝。

汉服的作文9

  最近,某校的几个女生严格遵循古代礼仪,全天都身着汉服的行为引发大众褒贬各异、观点不一的评价。

  诚然,汉服是汉族文化的传统服饰,代表着浓缩的汉族文化,我们确实应该肯定与保留。而且,几位女生遵循古代礼仪,身着汉服,可能完全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践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号召更多人传承传统文化,这样的初衷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的“汉服现象”在网络舆论极度膨胀的时代,极有可能被某些人冠以“炒作”之嫌,那么,原本美好的'初衷就会被“反转”成另一极端。并且,汉服衣领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身着汉服,在日常生活中定是行动不便的,没有实用性,与我们现代生活方式的便捷要求相矛盾。那么,当传统事物与当今的生活方式相冲突时,我们是否还应当在生活中践行着它呢?

  在我看来,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切实的当下,一切的传统文化在传承时,都应以“与当今时代相契合”作为选择的标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选择融入日常生活的标准。

  叔本华有言:“现在,是生命唯一确切的存在。”从此言之,人们的选择确实应该以当下需求为标准。假若,人们硬要将传统的但与当下不相合的事物强加进生活中,那么,人们终会因身处当下而疲于平衡不合时宜的传统,而放弃传统事物,这样可能会造成的后果便是:人们对原本美好的事物心生疲倦,从此,遗弃了它。这显然不是对待传统事物的最好方式,只会让原本焕发瑰丽的光彩的传统,蒙上厚重的时代尘埃,光芒尽失。

  传统需要传承,但传承要有方法,只有以理智的思考与审慎的态度来选取与传承传统事物,才是对待传统最好的态度。凡事预则立,在传承文化时,我们都应在事先怀以明辨审时之思,在恰当选取后,方能将传统事物与当下契合。

  但是,与当下需求不相宜的传统事物,我们并不是要将其淡忘,遗弃于时代洪流之中,对于这些传统,我们也不必刻意将其融入现实生活,相反,我们可以一颗敬畏珍重之心将其悉心封存,成为心中神往的瑰宝。正如那华美的汉服,就应静列在橱窗中,受到当今人们的赞叹!

  传承应有法,其法即明智。

汉服的作文10

  经过了前面那么多个体验项目,我们又来体验穿汉服了。汉朝时,人们穿衣服很讲究,这让我长了不少知识。

  我们来到了呈坎八卦村的广场。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两位穿着一黑一白的衣服的老爷爷。我不禁自问起来:嗯?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服吗?后来,经过他们的介绍,果真是汉服。现在由两位老先生来教我们怎样去穿汉服。

  “穿汉服很讲究的哦。”一位老爷爷说。老爷爷先教我们穿汉服时要讲究男左女右。男生需要先从左边穿,而女生要先从右边穿。我拿到汉服,发现汉服的衣襟,左边大而长,右边小而短。

  老爷爷说左边那个大的衣襟要盖在右边小的衣襟上。还教了我们怎样系腰带。系腰带时一定要平整,不能皱起来。男的.打结要在左边,女的打结要在右边,一定要系得紧一点,整套汉服都是由这个腰带绑住的。不然会出丑的哦。

  随后,老爷爷又教这我们行礼的礼节。这时,老爷爷又说起了男左女右。男生就要把右手放在左手的后面,然后大拇指往里面扣住,女生就是相反。反正,什么事都是男左女右,搞得我头都昏了。你还要掌握45°弯腰90°弯腰和180°弯腰。古时候怎么有这么多礼节嘞?这时候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心中——为什么老是要男左女右呢?这又是什么道理呀?

  我禁不住好奇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经过老爷爷的解说,我才知道,男左女右的原因了:在汉朝时代,左为尊为尚而右为卑。所以,男左女右是一种权利,高贵的象征。还有一种说法。是左边为阳,右边为阴,而男生为阳,女生为阴,所以有男左女右这种说法。我想,这就是古时候的重男轻女吧。

  我们还是穿越回来吧。古时候的礼仪实在是太多了,搞得我一个头有两个大。幸好我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早已呼吁了男女平等。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暗暗为自己庆幸。

汉服的作文11

  想要的东西,你要说出来,不然就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没有,这种感觉我学有体会。

  我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因为我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很忙,经常顾不上我。于是我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和爷爷奶奶一起住。

  爷爷奶奶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听戏、唱戏,可以说是戏曲的忠实粉丝。我们那每年夏天都会有人来搭戏台子,来唱戏,爷爷奶奶也总是闲的没事,就带上我去看戏,而我从小也在这样戏曲的熏陶下,也慢慢的喜欢上了戏曲,戏曲里的大部分词,我耳熟能详了,有时还能哼上几句。每当我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的戏子唱戏时,看着他们头上戴着簪子,身上穿的戏服,水袖长舞,是那样好看,特别是花旦打扮的那样漂亮,有时我羡慕极了,我心想我要是也能穿上汉服就好了。从那时候起,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想穿汉服的小种子,这是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但是我性格比较内向,不会轻易吐露自己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东西都可以在手机上网购了。我也有时偷偷用妈妈的手机上网逛逛,有没有好看的汉服,过过眼瘾。刷视频的.时候也经常看到一些穿汉服的小姐姐,我也就有些眼红了。因为我在慢慢地长大,开始变得懂事,我的顾虑也就多了,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有了汉服,我穿着汉服出门,别人会怎么看我?可是我转念一想,嗯,算了,不管别人怎么看我,那也是我最喜欢的东西。

  有一次我小小声,试探性地向坐在旁边的妈妈问了一句:“妈妈,我可以买一套汉服穿吗?”我用哀求的眼神看着妈妈,等待着她的回复。妈妈笑了笑道:“那你可要穿出门哟!”“好啊好啊!那你会给我买吗?”我期待地看着妈妈。妈妈回答道:“真拿你没办法,好!买。”“哦耶!”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不过你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啊!”妈妈又说。我竖起三根手指,笑道:“我对天发誓,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妈妈见我这副样子,也被我逗笑了。

  我第一次收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如愿穿上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件汉服,淡绿色的长裙,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胸前是宽片淡黄色锦缎。身子轻轻转动,长裙散开,镜子中的我翩翩起舞,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名飘飘然的戏子。不过愿望的达成,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辜负妈妈的期望。

汉服的作文12

  打开视频,看电视。纵观国产剧,此类大部分可分为贴切现实生活的家庭剧,服装美轮美奂的古装剧或是时不时出来雷人的抗日剧。就个人而言,我一般都会观看家庭剧和古装剧。前者会让我有代入感,而观看后者时我总会依稀在其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如今,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的民族服饰会如小燕子那般内着一浅蓝色长裙,外衬一件琵琶襟大褂,又或许是如同春秋时期人们所穿戴的胡服?然都不是,我们的民族服饰是——汉服,它虽没有别具匠心的设计,吸人眼球的装饰,它是如此的毫不起眼;却只因它是汉族服饰,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象征所在,所以我独爱汉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拿我来说,纵观这十几年的生活,除了在影视节目里,竟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一件汉服。在看看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他们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而且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穿戴。那为何在这个汉族人杂居的社会,这件民族服饰却毫无踪影了呢?这不禁令我们反思,然道我们的民族文化会随着这件服饰一样一点一点的销声若迹吗?我不知道,如果我们本土人连这点文化也传承不了,那我们究竟又能留给子孙什么精神上的财富呢?那么我们人民会随着这仅存的文化的灭亡而灭亡吗?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将会是多么的可悲,一个连民族文化都不知道的人又将有何等脸面留存在这片祖先用生命守护下来的土地?这将是一场汉服的危机,文化的危机,更是民族的危机。

  其实有时候,我蛮喜欢韩国的。撇开政治观点不说,他们是一个娱乐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他们发展娱乐,拍各种电影、电视、节目,大范围地在全世界说韩语,其文化的流传程度可想而知要比我国多得多。一次,在补习班上。我看见一个同龄的女孩在日记本上写着韩语字母,我不由地直观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厉害之处。我很佩服韩国人,他们是一个对自身文化十分自信的人。可在我国人民眼中,却总认为国外的月亮更圆些,这真让人无可奈何。

  我十分热衷于传统文化,并固执地想要传承下去,让世界人敏都了解我们的文化。今天我要努力学习,明天我将要引领汉服潮流。

汉服的作文13

  余观华夏之服,自秦汉至明清,多有变之,故余属文,理其序,示世人。

  秦之服,鉴于战国,维深衣之制,而进乎以衣料之繁,增彩织为饰,集织秀之大成。汉之服者,狭指汉服也。故事,散民不敢服杂彩,后崇青靛,又改深衣之制,合为裾,为妇女所好,亦便于田舍郎。

  魏晋南北所趋异,魏晋重变革,南北朝主交融。魏晋之风盛行,破常例,违礼教,委束缚。故文以幅巾,武以笼冠,盛于民间,通于男女。异邦融中原于南北朝,改深衣、袍衣以袴褐。远观似仙,凌然飘逸。

  隋唐仿前制,以彩分级,柘黄贵而白无分。簪缨以袍衫、白丁以直缀、农以衫裤,奴以芒屩。书曰:“玄宗赉臣内样长脚罗幞头”言为乌纱帽。于唐,妇女兴襦裙之美,以襦搭裙,金缕蹙绣,不蹈绳墨。

  宋明承汉习,善之。宋名于料之繁、类之盛、刻丝之精,类唐以色分级,以紫为贵而青者下。以鱼袋辨品,然不兴乌皮之履,而妇善修身,尽态极妍。明以黄为尊、朱为正,紫为贵,禁以玄,重纹式,文武以补子绣纹示其级。民则兴衫,宜织耕。清继满俗之流,盛于马褂,级以帽分,花翎意眼,多者为贵。

  时所兴,朝有建,装之变,史之趋。顾衣有其制,制胜则衣然;民有其俗,俗异则族异,添制以俗而不更其制,实为善改,即形制为裳之本。今市,汉风异盛,然知衣美者众,解其意者寡。何以致之?

  汉服之美,众所趋之,逐风者甚多,粜以山者亦甚。次,好汉服者众,善辩者易怒以争,败汉之名,解意者趋寡。当是时,商以利为需,以己之见,变服之制,以滥料,粜昂价,实为不齿。汉风之盛,固善,以自信,增国之力,固国之邦。或语之俗,视之异服,哂之,敖之。

  余以同袍作此文,为汉服正名。吾泱泱大国,天圆地方藏于服,礼仁忠孝隐于纹。生于种花家,不悔;长于廉德市,吾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