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该不该归隐作文

时间:2023-10-07 01:24:47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士人该不该归隐作文2篇(推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士人该不该归隐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士人该不该归隐作文2篇(推荐)

士人该不该归隐作文1

  有位诗人,采菊东篱,过着晨兴理荒秽,月夜荷锄归的田园生活;云游归隐最早者,赤松子,厌弃官场攘争,淡泊人间富贵,采百花为食,极山要之乐,如此高的情趣,那么士人到底该不该归隐呢?

  在我看来,应视情况而定。

  赤松子是黄帝时的一位药师,在那时,官场的尔虞我诈并不常见,众多有权者还是为百姓着想的。而赤松子因官场有太多的纷争,为了清高,他选择了归隐,后来,诸候贵族听闻其过着以百花为食的怡然的田园生活,他们纷纷模仿,形成了一个归隐的兴盛局面。现在,将如今的官场与那时的官场相比较,到底差别有多大?不愿过分地纠纷于官场,难道这真的是他归隐的真正意图吗?不!他是为了逃避现实,后世的官场比起当时而言不知道要污浊多少倍,可每个有才之人都选择了归隐吗?他们不怕现实的污浊,能够真正地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赤松子归隐,表面上是想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行,可这并不是高尚,而是懦弱。

  被我们看做“智慧的化身”的诸葛亮才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在该归隐时归隐,该出山时出山,他不会因为什么官场黑暗、官员勾心斗角而屈服,而是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切。其实,范仲淹这位士人同样令人钦佩,在他被贬时,他不怨官场,他只是默默地守护着他那颗高尚的心,他对自己的贬谪,其他官员的陷害均以平淡的心对待,而不是那种消极的`避世思想。那我仍然把他这句话熟记于心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了国家,为了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大志。

  陶潜的归隐更多的是一种真性情的体现。众人皆知,他直率大胆,我被他那“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所折服,如若他向小人低头哈腰,这不是面对现实,而是懦弱!他愤然辞去官场,归隐田园。他的性格使之然。倘若他留在官场,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能留芳百世吗?他的生活会快乐吗?我们都清楚,统统不会,留在官场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折磨,是精神上的蹂躏!他的行为是敢于追求自我的体现,而非逃避现实。

  归隐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真正的隐士从来不是随波逐流的一群也绝不是贪图享乐的。

  在现实生活中,能面对现实为人民服务自然是最好的,倘若你性情不在此,归隐也绝不是一种逃避,所以士人该不该归隐便需从“士人”身上寻找答案了。

士人该不该归隐作文2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靖节先生的心声经过千百年时光的打磨,在翻开书册的那一刻仍然回响起有力的呐喊。归隐园林,醉心山水,自此过上心静止水,自给自足的生活,听上去很不错。

  但可曾想过,在历史一页页翻过以后,归隐成为一种文化理念,在华夏文明里根深蒂固,也当然有其特定的背景,而到了科技飞速发展,人际关系日益重要的今天,归隐逐渐表露出的,更是指一种隐士的态度。

  归隐,是不折腰献媚的风骨。这风骨,是陶渊明自解官印,重拾农具时,身上披的.那一层月光;这风骨,是谢灵运摒弃世俗,醉心河山时,水中映出的那一剪倒影;这风骨,是和靖先生以梅当妻,以鹤为子时,天地茫茫皑皑一层落雪在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下,他们也曾积极参与朝政,更想紧握手中才华之笔,勾一幅国泰民安的理想蓝图!可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理想以外,要面对的可能是官场的浑浊昏暗,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无奈。万般无奈下,只能放弃自己兼济天下的梦想,选择独善其身,最终归隐。归隐背后,如叶般的顺从和无奈只有表象,其真正的脊梁是宁折不弯的枝干!

  归隐,是不趋名逐利的淡泊。渐渐的,当归隐已经成了高尚与名士的代名词了以后,便有人开始借此沽名钓誉,背其道而行之。例如明代的陈眉公,多次转换于仕与隐二者之间,虽在文学书画间有所成就,时人却也讥其于官绅间周旋,作诗功名捷径在烟霞;可见当时,归隐已经未能像从前那般受人推崇了。而陆放翁更说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不需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至今。将古往今来的隐士一笔抹黑自然是太过于武断,但这同时也说明,积极入世,为家园献力才是正确的处世方式,才更为人所欣赏和赞同。

  归隐,是宠辱不惊的从容。在今天,个人的才能得以有各种各样的平台来施展,谈起归隐,似乎显得格格不入,固执古板了些。我们应该做的,是努力提升自我实力,让自己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而非一昧消极躲避。若说隐,则该具备隐士们对梦想的纯粹和对起伏的平静。对个人来说如此,对国家来说更是如此,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能做到不公平不公正的旧制度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沿行大国风范,根据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而决定自己的立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本就是一种隐士风范。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当我们看到力透纸背,字字无奈的归隐呼唤时,应该想到的,是如何在未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让人才流失的事件不再痛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