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送伞来

时间:2023-09-23 21:22:47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妈妈,不要送伞来

妈妈,不要送伞来1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 一篇小诗。这篇小诗用呼告的语气,表达了小朋友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小朋友对母亲的感情。诗中第一个“我喜欢??”,抒发了小朋友贴 近大自然的喜悦心情,第二个“我喜欢??”,抒发了小朋友搏斗风雨的喜悦之情。两处“喜欢”,都流露了希望自已行动、自身去闯,希望自立、自强的愿望,这 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妈妈,不要送伞来

  这篇小诗语句清新、活泼、自然,充溢了儿童情趣,适合于儿童朗读;同时,又运用了“慢悠悠”、“小糖 人”等需联系语境理解的较含蓄的词语;而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只有学生在真正读懂小诗,并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领悟。总而言之,这是一篇 趣味性强、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语感训练、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感染的佳作。下面,结合教学流程作一具体论述。

  一、激趣导入,引起考虑

  上课前,先在黑板上安排五彩的伞群、朵朵乌云、无数小雨点,目的是营造一种下雨打伞的氛围,与课文内容连为一体;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为课堂伊始的提问奠定基础。

  上 课了,首先问学生,“在黑板上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生字“伞”,这是一个生字,引导学生齐读,既使学生在环境中认识了字,也降低了学生自学生 字的难度。再由“伞、乌云、小雨点”引到下雨。然后,教师用诗一样的语言,充溢情趣地引出课题并引起学生的考虑:“听,‘沙、沙、沙’,下雨了,同学们有 的衣着雨披儿,有的打着花雨伞回家去。有位叫“咚咚”的小朋友没拿雨伞,也不希望妈妈送雨伞,她说‘妈妈,不要送伞来’(完成板书),这是为什么呢?”现 在的学生,依赖性强,大多又娇气,下雨不用家长送伞这是他们一时很难理解的,因此,问题的提出自然引起学生的考虑,激起了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这 一环节,首先是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后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合作自学并检查生字。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教学中引入了“咚咚”这个人物,如:教 师范读是“听一听,咚咚都说了些什么”,学生自读文章是“喜欢咚咚的文章吗?读咚咚的文章,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请大家用自身喜欢的方 法认生字、读文章。”而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也是“咚咚要考考你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谁有胆量接受考验?请小组长打开D盘,找到‘咚咚考考你’文件夹, 里面有‘第一关、第二关’两个文件,看一看哪个小组能‘团结合作、一起闯关’。”闯过一关,咚咚总会说“嘿,你真棒!”“请给自身鼓鼓掌吧。”“咚咚的关 闯过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等。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因为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很注重贴近儿童心理,随手翻翻教材,一个个情趣各异的儿童形象跃入眼帘 ——这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因此,发明了“咚咚”这个人物,让“咚咚”进入学生心灵,让“咚咚”与学生对话,让“咚咚”引出学生的'考虑,让“咚咚”与学生一 起“勇敢、欢快”。实践证明,学生对“咚咚”较对老师更感兴趣,更乐于与“咚咚”一起学习。

  三、以疑导读,体会感悟

  “学贵有疑。”新课程 倡议自主学习,学习的问题哪里来?教师要求学生“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然后质疑。学生往往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慢悠悠”、“机灵的小鹿”、“小糖人”怎么理

  解;为什么说“妈妈,不要送伞来”。分析这四个问题,前三个在学诗中可边学边理解,第四个问题则贯穿全文, 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核心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可做如下处置。

  1.第一小节

  先指读第一句话“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然后,引导学生扮演“慢悠悠地走回家”,请学生欣赏歌曲《小小雨点》,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走近大自然,发现雨中世界美的愉悦心情。在此基础上再读第一句话则“润物有声”了。

  第二句话“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重在引导学生相互评议,使学生在“生生合作”中获得方法,得到提高。

  学完第一小节,教师和时提问:“读了第一小节,谁谈一谈为什么咚咚说‘妈妈,不要送伞来’?”既抓住了全文的核心问题,同时,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时掌握学生理解的情况,以使调整下面的教学。

  2.第二小节

  学 生好扮演,乐扮演,更易于在扮演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教师布置5、6个同学扮演“伞群”,布置一个同学扮演“机灵的小鹿”,在扮演中引导学生体会“机灵 的小鹿,多么欢快!”再分小组合作读,调节了课堂气氛,降低了理解难度。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抓住核心问题:“读了第二小节,谁谈一谈为什么咚咚说“妈 妈,不要送伞来?”

  3.第三小节

  什么样的人是“小糖人”?这是一个较难理解的问题。假如教师处置不当,既耽误时间,又不能令学生真正理 解。因此教师的突破点是“文章中的小糖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朋友的行为像‘小糖人’的行为?‘小糖人’还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理解?”如此设 计,有条理,有坡度,学生理解既自然,又深入。

  而“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采用男同学读,女同学评议的方法,既是对第一小节第二句话的学习方法的回应,又进一步突出了“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

  最后教师依然提问:“为什么咚咚不要妈妈送伞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说,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完整、更加深刻。

  4.全文配乐朗读

  此时的配乐朗读,是情境的再发明,是“咚咚”与学生融为一体,加深感悟的有益尝试,是享受语文美的重要途径。

  四、拓展思维、熏陶感染

  教师布置“小练习:说说心理话”包括了四局部:

  “第一关”:不要 ( ) ,妈妈,

  “第二关”:不要 ( ),妈妈,

  我喜欢( )。

  “第三关”:不要 ( ) ,妈妈,

  我喜欢 ( )。

  不要 ( ) ,妈妈,

  我喜欢 ( )。

  “第四关”:妈妈,

  我懂得你的爱,

  但我不是( )。

  我要 ( ) 。

  此四局部由“四关”组成,与前面的教学、与咚咚的引入融为一体,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四关”由易到难,遵循的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四关”内容的设置目的是开拓学生思维,进一步引导学生懂得要不做“小糖人”,要自立,需从很多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五、课后延伸,迁移实践

  《妈妈,不要送伞来》这首小诗写了一个小朋友下雨天在雨中漫步,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享受小雨的轻抚,感受自然的体温,是那样快乐,那样惬意。她多希望妈妈这时不要送伞来,让她尽情享受这一切。小诗用呼告的语气,表达了小朋友不要溺爱,希 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采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小朋友的勇敢与快乐。但在结尾却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 “老师,我们假如真的像这个小朋友一样冒雨跑回家,生病了怎么办?”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瞎捣乱么?但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让讲清原因。

  师: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平时,我们不淋雨都经常感冒,要是下雨时,我们还淋雨,肯定会感冒,可能还会发烧,怎么说不会淋坏呢?

  我试着问其他同学:“大家说呢?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1:“老师我不同意,文中说了是细雨,不会太大,另外他还把衣服裹住书包顶在头上,这样一来不会有事的。”

  生2:头顶着书包来跑,一点都不方便,哪还机灵呀!

  生3:淋雨发烧后,不能上学,家长更操心,一点都不爱家长。

  生4:“下雨天原本就不好走,他不让家长来送伞和他一起回家,万一路上出现危险怎么办?”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顿时哑口无言。可教学不能就此打住呀!生搬硬套,不是方法。我机灵一动,为什么转换一下话题呢?因此,我没有做任何自行评价,但我首先褒扬了他们的积极主动,大胆质疑。

  再引问:你能想出不让家长操心,又不会让自身生病的法子吗? 生:我自身准备雨具,放在书包里。

  生:我跟顺路的同学合用一把伞回家。

  生:我等雨停了再走回家。

  已经很久没有在课堂上听到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假如老师一味地压抑他们的个性,那么又何来质疑?何来创新?又何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呢?

  实 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相信小朋友都能学好。”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要冷静应对,正确对待学生的种种疑问、异议甚至批评, 能少些理论,多些情趣;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代替,多些自由;

  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意见,借助课文的例子和联系实际生活,在师生互动与生生 互动中学会说服他人,也教会小朋友“理解与感悟本自读书来”的方法,小朋友引回读书中,实现“在读中学,在读中思,在读中悟”,让课堂回归课本,重视语文 课程的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不时地鼓励,课堂才干一次又一次地活跃,学生才敢于发表自身的见解,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民主、和谐,学生的积极性、发明 性和合作精神充沛被调动起来,而语文才干真正成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妈妈,不要送伞来2

  教材分析

  这篇小诗用呼告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于母亲的感情。

  学习目的

  1、练习巩固的方法,运用拼音、字典解决本课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小诗,在此基础上树立学生的自立意识。

  3、增设说话练习,提高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4、正确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学习重难点

  学生初学,掌握的还不够熟练,有小部分学生还依赖家长学习生字,但这首儿歌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教具准备

  教学图片、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师点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瞧,天空中飘落下一颗颗的小雨珠,街道上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小花伞。同学们看到此情此景,你在想什么呢?冬冬看到这场雨,也有自己的想法。大眼睛看老师写课题,看看冬冬究竟想说什么?冬冬把她的想法写成了一首诗歌,让我们来读一读,好吗?

  二、练习、学习生字

  1.在读诗歌之前,我想问问同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

  2.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对我们的帮助可大了。现在,就请你和拼音朋友、字典老师一起读诗歌吧!

  3.你和拼音、字典合作的愉快吗?生字朋友藏在小花伞的背后,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4.小红伞有个要求:你能用伞上的词语说句话吗?谁来试一试。

  5.这节课小雨点也带来三对双胞胎,你能找出它们的区别吗?

  6.双胞胎想找个好朋友,谁来帮帮他们?

  三、学习,美读诗歌同学们既聪明又细心,相信一定会学好诗歌的。

  1、默读诗歌,数一数有几个小节?

  2、分小节读诗歌。其他同学仔细听,你听明白了什么?

  3、你喜欢在小雨中漫步还是在大雨中奔跑呢?喜欢哪种就读描写那种情况的小节。

  4、冬冬不要妈妈送伞来,她想证明什么呢?如果你是冬冬,你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告诉妈妈呢?

  5、合作读诗歌。

  6、现在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诗歌。你认为谁读得好,就把你的小介质奖励给他。

  7、谁得到的奖励最多?其他同学不要气馁,只要努力,相信你能行!老师带来一段音乐,谁想跟着音乐再来读读这首诗歌?

  8、默读诗歌,数一数有几个小节?

  9、分小节读诗歌。其他同学仔细听,你听明白了什么?

  10、你喜欢在小雨中漫步还是在大雨中奔跑呢?喜欢哪种就读描写那种情况的小节。

  11、冬冬不要妈妈送伞来,她想证明什么呢?如果你是冬冬,你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告诉妈妈呢?

  12、合作读诗歌。

  13、现在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诗歌。你认为谁读得好,就把你的小介质奖励给他。

  14、谁得到的奖励最多?其他同学不要气馁,只要努力,相信你能行!老师带来一段音乐,谁想跟着音乐再来读读这首诗歌?

  四、说话练习

  冬冬以诗歌的形式,向妈妈说出了她的心里话。老师也有心里话对你们说:“虽然同学们长大了,可以自己回家了,不过路上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贪玩。爸爸、妈妈和老师都替你担心呢!”那么,你们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老师、同学或者爸爸妈妈说吗?学生回答,他所想到与雨有关的话题。学生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说方法:

  (1)拼音(2)(3)请教别人学生自己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字典或拼音解决。

  学生自己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字典或拼音解决。

  (1)指名读生字词。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

  (2)齐读词语。用“机灵、喜欢、勇敢”造句。说的好的奖励小花伞。指名说说“包、饱”“寻、灵”“彩、采“的区别。找到和上面的字搭配的字,组成新词语。默读诗歌,标出有几小节。

  指名读诗歌。说说听懂了什么。

  (1)自由练读。(2)指名读。说说喜欢的原因。再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说用坚决、自豪的语气读。指名读一读,学生评价。男生读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二小节,全班读第三小节。学生轮流在小组中读,进行评价。得的多的同学站起来,小组同学说一说给他小介质的原因。指名配乐读诗歌。

  2.分小节读诗歌。其他同学仔细听,你听明白了什么?

  3.你喜欢在小雨中漫步还是在大雨中奔跑呢?喜欢哪种就读描写那种情况的小节。

  4.冬冬不要妈妈送伞来,她想证明什么呢?

  5.如果你是冬冬,你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告诉妈妈呢?

  6、合作读诗歌。

  7.现在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诗歌。你认为谁读得好,就把你的小介质奖励给他。

  8.谁得到的奖励最多?其他同学不要气馁,只要努力,相信你能行!老师带来一段音乐,谁想跟着音乐再来读读这首诗歌?

妈妈,不要送伞来3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抓住放学时下雨,妈妈送伞来的生活细节,采用呼告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身惯养,而愿意在风雨中历练,逐步成长。我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回想下雨时父母焦急的心情去体会家人的爱,从而唤起孩子们对父母长辈的赶恩和报答之心,做个自立自强的.懂事的孩子,进而渗透了自立的思想教育。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仿写,许多孩子都写到了不要父母给自己送东西到学校来,他自己能想办法解决困难,愿意在生活中锻炼自己,让自己逐步成长。在读的环节中,要注重指导学生读出孩子冒着大雨奔跑时勇敢、欢快的感觉。本课生字不多,大部分学生能较容易的掌握,但还是有一部分孩子感到困难,要想办法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兴趣,养成爱学习、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妈妈,不要送伞来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 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自主识字

  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来?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3. 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展示:

  “伞”的笔顺。

  “变”下面是“又”,不是反文。

  “奔”要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描字。

  3.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应用媒体资源学习生字,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课件《小雨沙沙》师生边舞边唱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营造了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通读课文,感悟语言

  1、出示课件,听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3、课件出示小雨情境:

  (1)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谁先读第一句话“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2)怎样才叫“慢悠悠地走回家。”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3)朗读第二句话“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小雨会说话吗?

  (4)同桌讨论这一小节诗歌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轻柔、喜爱)

  4.课件出示大雨情境:

  (1)下大雨时,丁丁又是怎么样回家的呢?

  (2)自由读第二小节。

  (3)安排5、6个同学来表演“伞群”,安排一个同学表演“机灵的小鹿”。

  (4)机灵的小鹿,多么快乐!谁再读一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又分别用了“小雨中”和”“大雨中”两个视频场景来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5.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不让妈妈送伞来呢?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质疑:A.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B.什么是“小糖人”?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朋友的形为像“小糖人”的行为?

  (3)不想做“小糖人”的同学齐读这一句话。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愉快地获取知识。〕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情境渲染气氛,书声朗朗,再造意境,使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得以升华。〕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

  例: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布置作业: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总结】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二年级上册“自立”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中的一首小诗。诗中两个地方的“喜欢”,都流露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而愿在风雨中历练,逐步自立的心愿。这首小诗语句清新、活泼、自然,充满了儿童情趣,小诗的题目《妈妈,不要送伞来》,只有学生在真正读懂小诗,并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领悟。

  一、在“谈话导入,激发思考”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问学生:“沙、沙、沙,下雨了,同学们有的穿着雨衣,有的打着花雨伞回家去。可是有位叫“冬冬”的小朋友没拿雨伞,也不希望妈妈送雨伞,她说‘妈妈,不要送伞来’(板书课题),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大多又娇气,下雨不用家长送伞这是他们一时很难理解的,因此,问题的提出自然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了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

  二、在“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中,我同样引入了“冬冬”这个人物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一听,冬冬都说了些什么,”(老师范读课文), “喜欢冬冬的文章吗?读冬冬的文章,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生字、读文章。“(学生自读课文)“冬冬要考考你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谁有胆量接受考验?”(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这样,通过“冬冬”这个人物的引入,让“冬冬”进入学生心灵,让“冬冬”与学生对话,让“冬冬”引出学生的思考,让“冬冬”与学生一起“勇敢、欢快”。

  三、 在“疑中导读,体会感悟 ”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然后自由提问。孩子们逐渐能提出较完整的问题,如:“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糖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妈妈,不要送伞来”等等。其中,“小糖人是指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较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小朋友的行为像‘小糖人’的行为?‘小糖人’还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理解?”如此设计,有条理,有坡度,学生理解既自然,又深入。而“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则采用男女生互读互相评议的方法,来理解“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

  学完了这篇富有启迪的小诗后,为了把学生进一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成为能力和习惯。课后我特别布置这样的作业:“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同学们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回家后,把你的心理话说给妈妈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是“小糖人”,是一个勇敢、欢快、自立、自强的人。”

妈妈,不要送伞来5

  教学前设计:

  一、教材分析:

  《妈妈,不要送伞来》这篇课文选自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首小诗用呼告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亲情。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在家经常帮助父母扫地、喂鸡、倒垃圾,农忙季节还给在农田干活的父母送水、送饭等。从小自立意识很强,承担的责任很大。因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篇课文,就会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相信课堂效果一定很好。

  三、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勇敢、欢快”的含义,并用这两个词造句。

  3、能仿照课文,用“不要……,……,我……”这个句式说话。

  四、学习方式: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具准备:

  1、学生提前搜集雨中图片。

  2、教师准备幻灯、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中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雨中情境的图片,相互交流,并说出图上的情境。

  2、播放课件(下雨天,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生答)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 认读“伞”,师拿出雨具“伞”,说一说字与实物像不像?

  (二)初读课文,和生字交朋友。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a:边读边把不认识的生字朋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请出来(学生边读边画,非常认真);b:标出诗的节序。

  2、我们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样去解决它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学、猜字)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这些生字朋友吧。

  3、同桌共用一本书一起读,学读不会读的字和难读的字。

  4、做猜字游戏

  (1)课文中的生字朋友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瞧,它们都跑到了生字卡上了。出示字卡,指名猜字,其他同学评议。

  (2)同桌互指互猜。

  (3)小组做猜字游戏,评选做得好的小组。

  5、大家刚才通过不同形式的认读,你们又认识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谁能大胆地说给大家听?

  6、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几个字,下面就用你喜欢的字组词,给大家听,好吗?

  7、在你的词语“聚宝箱”里又增添了哪些词语,你最喜欢哪个,能选一个说句话吗?

  8、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通读课文,深化理解

  1、小声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不让妈妈来送伞?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师生评议。

  2、课文中的小朋友很爱他的妈妈,他妈妈也很爱他,谁愿意把他想对妈妈说的话有语言地读给大家听?

  3、你想不想跟录音机里的阿姨比谁读得好呢?(教师放录音)

  4、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语气。

  5、大家读得真不错,下面请小组读课文,选出每个小组中读得最好的同学参加朗读比赛(全班评议,评选出每小节的朗读冠军,进行奖励)。

  6、全班齐读课文。

  7、在语境中引导用“勇敢、欢快”造句。

  (1)找出课文中带有“勇敢、欢快”的.句子。

  (2)全班齐读这两个句子。

  (3)引导造句。

  生1:我要做个勇敢的孩子。

  生2:我要向警察叔叔一样勇敢。

  生3: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生 :……

  (四)实践创新,拓展思维。

  1、生活中什么事我们可以做,大人却代劳了,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下雨了,如果你妈妈未给你送伞,你会怎样对妈妈说?

  出示句示,模仿说话

  妈妈,不要 ,我 。

  ,不要 ,我 。

  ,不要 ,我 。

  3、读课文,仿照课文自编。

  ()、认真读,体会课文内容和表达形式。

  ()、自编后,同桌交流。师指名反馈。

  生:奶奶,不要再给我叠被子了,我已经长大了,自己能做。

  生:爸爸,不要再给我整理书包了,大孩子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生:……

  (五)指导学字

  1、难字书写指导

  彩:左上是“爪字头”,右下是“木”字,最后一笔“捺”应写成“点”。

  喜:上十,中豆,下口,注意三横的长短。

  2、学生练写,自评,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3、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4、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学后设计:

  七、教学反思:

  《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课的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数学生的需求,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课文的理解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朗读感受,使学生充分朗读,形成自己的朗读见解。如:当我让孩子说说在下雨天,如果妈妈来给你送伞,你会怎么说时?有的学生就说:“妈妈,我喜欢在雨中奔跑,我喜欢雨丝打在脸上。”还有的学生说:“妈妈,我再也不是你眼中的娇气包了,这点雨淋不坏我,请不要送伞来。”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感觉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在生字的识记中,以各种形式进行认读,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摆正了教师和学生的位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妈妈,不要送伞来6

  妈妈,不要送伞来

  不要送伞来,妈妈,

  我喜欢在小雨中

  慢悠悠地走回家,

  我喜欢细细的雨丝

  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

  我喜欢头上顶着

  外衣裹(guǒ)住的书包,

  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

  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妈妈,我懂得你的爱,

  但我不是小糖(táng)人,

  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

  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习题:

  1.“我”喜欢在小雨中__________________,喜欢在大雨中__________________,“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学说心里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慢悠悠地走回家 奔跑 勇敢 欢快

  2.担心 我可以照顾好自己 (答案不唯一)

妈妈,不要送伞来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看拼音、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猜字、)。

  2、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下雨情景)师:放学了,下雨啦!同学们最需要什么?(雨伞)没带怎么办?(跑回家、让妈妈送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送伞的诗歌。

  板书: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并展开想象,为下面的学习打开了思路,创设了学习的氛围]

  3识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组合识字,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4、查识字情况;

  a)游戏:打气球

  b)游戏:击鼓传花

  5、请读一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体现了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尊重)

  谁能把自己读得最好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根据学生的选择理解词语、指导朗读。拓展思维、发挥想象。适当情况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听着音乐,想着画面,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练习:

  课件展示

  四、布置作业: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妈妈,不要送伞来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小朋友不要娇生惯养,要自立。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意。(一个小女孩头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在雨中跑)

  师:这位小女孩为什么没有带伞呢?

  生:因为她忘记了带伞。

  生:因为她喜欢在雨中走。

  生:是因为她在学校等妈妈好久,妈妈都没送伞给她,所以她只好冒着雨跑回家了。

  生:老师,刚才那位同学说错了,不是她妈妈没送伞给她,而是她不要妈妈送伞来。因为她不怕被雨淋坏。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生:我看课文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真棒。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2、学习第一节诗

  (1)全班同学自由读第一节诗。

  (2)小组讨论交流: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

  生:读了这一节诗,我知道小女孩不要妈妈送伞来,她喜欢在小雨中慢慢走回家。

  生:读了这一节诗,我知道小女孩很喜欢听小雨说话。

  (3)刚才同学们都读了第一小节,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问题: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雨会说话吗?

  解决:慢悠悠指慢慢的意思。

  不是小雨会说话,而是下雨的声音就像人在说话。

  (4)通过刚才的精彩对答,同学们一定知道这一节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同桌先讨论一下,再互读。(轻柔、喜爱)

  3、学习第二节诗。(方法如上,以学生自学为主)

  (1)学生自由读第二节诗。想想第二节诗写了什么?并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第二节诗写我不要妈妈送伞来,我喜欢外衣裹住书包在大雨中奔跑。

  问题:五彩的伞群是什么意思?

  解决:下雨了,每个人拿的伞都不一样,有很多种颜色,所以看上去像五彩的'伞群。你瞧,书上不也画了很多颜色不一的伞吗?

  (2)小组讨论:这一节诗要怎样读才好?(欢快)

  (3)全班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请一生上台表演头顶书包在雨中欢快奔跑的样子。

  4、学习第三节诗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同桌讨论:这节诗写了什么?(这节诗讲我懂得妈妈的爱,我要像街边的小树在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3)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可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

  问题: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什么是小糖人?

  解决:你的爱指的是妈妈怕女儿被雨淋坏了。

  小糖人就是指那种被雨淋了容易生病的人。

  (4)小组讨论一下,这节诗要怎样读才好?(勇敢、欢快)

  (5)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诗。

  三、归纳小结

  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少先队员,必须从小学会自主,不要事事都依赖别人。

  四、布置作业

  作业:语文天地中的“仿照例子编一编”。

妈妈,不要送伞来9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妈妈,不要送伞来》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二、所在班级情况及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在家经常帮助父母扫地、喂鸡、倒垃圾,农忙季节还给在农田干活的父母送水、送饭等。从小自立意识很强,承担的责任很大。因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篇课文,就会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相信课堂效果一定很好。

  三、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流露了希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希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教学方法:

  1: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雨中的感受,体验自立的快乐!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3、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以读代讲。

  4、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方面做的怎么样?从而反思自己,感悟诗的内涵。

  四、教学重点:

  1、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2、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对的做法,学会自立。

  五、教学难点: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歌内涵。

  六、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勇敢、欢快的含义,并用这两个词造句。

  3、能仿照课文,用不要……,……,我……这个句式说话。

  七、学习方式:

  探究、合作、交流

  八、教学具准备:

  1、学生提前搜集雨中图片。

  2、教师准备幻灯、录音带、生字卡片。

  九、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雨中情境的图片,相互交流,并说出图上的情境。

  2、播放课件(下雨天,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生答)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 认读伞,师拿出雨具伞,说一说字与实物像不像?

  (二)初读课文,和生字交朋友。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a:边读边把不认识的生字朋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请出来(学生边读边画,非常认真);b:标出诗的节序。

  2、我们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样去解决它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学、猜字)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这些生字朋友吧。

  3、同桌共用一本书一起读,学读不会读的字和难读的字。

  4、做猜字游戏

  (1)课文中的生字朋友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瞧,它们都跑到了生字卡上了。出示字卡,指名猜字,其他同学评议。

  (2)同桌互指互猜。

  (3)小组做猜字游戏,评选做得好的小组。

  5、大家刚才通过不同形式的认读,你们又认识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谁能大胆地说给大家听?

  6、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几个字,下面就用你喜欢的字组词,给大家听,好吗?

  7、在你的词语聚宝箱里又增添了哪些词语,你最喜欢哪个,能选一个说句话吗?

  8、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通读课文,深化理解

  1、小声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不让妈妈来送伞?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师生评议。

  2、课文中的小朋友很爱他的妈妈,他妈妈也很爱他,谁愿意把他想对妈妈说的话有语言地读给大家听?

  3、你想不想跟录音机里的阿姨比谁读得好呢?(教师放录音)

  4、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语气。

  5、大家读得真不错,下面请小组读课文,选出每个小组中读得最好的同学参加朗读比赛(全班评议,评选出每小节的朗读冠军,进行奖励)。

  6、全班齐读课文。

  7、在语境中引导用勇敢、欢快造句。

  (1)找出课文中带有勇敢、欢快的句子。

  (2)全班齐读这两个句子。

  (3)引导造句。

  生1:我要做个勇敢的孩子。

  生2:我要向警察叔叔一样勇敢。

  生3: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生 :……

  (四)实践创新,拓展思维。

  1、生活中什么事我们可以做,大人却代劳了,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下雨了,如果你妈妈未给你送伞,你会怎样对妈妈说?

  出示句示,模仿说话

  妈妈,不要 ,我 。

  ,不要 ,我 。

  ,不要 ,我 。

  3、读课文,仿照课文自编。

  ()、认真读,体会课文内容和表达形式。

  ()、自编后,同桌交流。师指名反馈。

  生:奶奶,不要再给我叠被子了,我已经长大了,自己能做。

  生:爸爸,不要再给我整理书包了,大孩子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生:……

  (五)指导学字

  1、难字书写指导

  彩:左上是爪字头,右下是木字,最后一笔捺应写成点。

  喜:上十,中豆,下口,注意三横的长短。

  2、学生练写,自评,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3、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4、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七、课堂练习。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不要送伞来10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一篇用呼告的语气进行表述的诗歌,孩子们对此很有朗读的兴趣。因而,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法。整堂课上,孩子们始终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在学习中,朗读擂台赛更是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擂台赛,再选出小组中读得最好的代表参加班级擂台赛,接着通过组织评议,评选出每小节读得最好的同学。最后,在三位朗读擂主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起完整地把课文读一读。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孩子们读通课文——读顺课文——读懂课文。

  虽说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挺不错,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认真地探究:

  ①朗读擂台赛中,最后评选擂主时,我发现多数孩子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评定的:不管他(她)读得如何,只要是与自己关系不错的或自己喜欢的人,就是读得最好的。

  我想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所导致的,他们对行为的判断与其的认识水平相适应。所以,今后我将得更注重这方面地训练与指导。

  ②课堂上,孩子们的发言真是令人难以欲料,有时根本无法配合咱们的'教学程序。比如,在引导学生通过语境了解“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语并造句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会了“勇敢”这个词语后,我出示课文插图(小女孩顶着书包奔跑),想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欢快”这个词语。可谁知,有的学生却说:“这个小女孩真勇敢,不怕冷,脱掉了外衣。”又有的说:“她真聪明啊!没有雨伞,不让妈妈送过来,会自己想办法。”还有的说:“我也要像她那样去淋淋雨。”……

  可能是我刚才的引导语不够明确,以致学生一时跟不上我的脚步,往下我必须时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不过,从我记录的几个学生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思维发展了,发言很有开阔性,可这也为我提供了一些有利与弊之别的课堂资源。因而,我用了不少时间来处理,特别是第三个孩子的发言真得注意,万一他真跑出去淋大雨,那就不好了。我试着这样做:在毛毛细雨中散步、奔跑,感觉真的非常不错,但下着哗啦啦的大雨时还跑出去,会怎么样啊?学生们一听,也立即作出了回答——会感冒,生病;那样要打针吃药;挺难受……所以呀,小朋友们别忘了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相信,经过我适当的引导处理之后,刚才的担忧一定不会存在了。

  我们不能为了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而放弃了这些课堂资源,也不能一言带之。相对来说,有时课堂上更会预告地显现某些偶发事件产生的根源,因而我们更得认真对待。

  我想,在新课程的改革浪潮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创新,也得注意课堂中出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的处理,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妈妈,不要送伞来11

  一个星期三,我正在教室里上数学课。突然,天空响起一声雷,“轰隆隆”,这声音可把我吓得失魂落魄!不一会儿,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转眼间,一颗颗豆大的雨珠不间断地打了下来。上完课,我和同学打算在雨中不撑伞,冒着倾盆大雨回家。我想:如果这样,妈妈会把我骂得稀里糊涂呢?我正想打消这个念头,一位同学的话又响起了:“要是谁能这样,我就”不知是怎么回事,我还是跟随了他们。

  来到校门口的雨棚里,我的心正剧烈地跳着,感觉不知所措。还没等我想完,我仿佛被谁推了一下,我差点和马路来了个“亲密接触”。哇!雨珠打在我的脸上似乎就在为我按摩,我迅速跑过马路,穿过宽阔的小树林,我正想停下歇会儿时,突然,我和某个人撞了一个满怀。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我正在从下面钻过去溜过去,谁知被妈妈一把抓住了书包,我努力地挣扎,头上的`大树似乎也在为我遮风挡雨,它们迎着风,挥动着自己的大头。可无论它们多么激烈,我还是被妈妈给拽住了。妈妈问我:

  “这么大的雨,你在外面疯跑什么?”

  “我没伞呀!”我急忙辩解道。

  “那你不可以在这儿跑呀!你可以躲在绿伞里!”

  “好吧!”

  我在妈妈找雨伞之余,从空隙中溜了出去,因为妈妈还没反应过来。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雨中悠然自得走回家,我喜欢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

妈妈,不要送伞来12

  教学目标:

  1、 认字8个,会写8个,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自立的道理;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3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诗中的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以及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八个生字及新词

  教学难点:

  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手段:

  小黑板、伞形卡片

  教学方法:

  1、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从小到大,妈妈都是最爱我们的人,给我们关心,为我们做很多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小诗中有个小朋友却不让妈妈给她送伞,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小诗《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识它们。

  2、同桌两人再来读,选择你们两个喜欢的方式,要把句子读通顺。

  3、哪一个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

  4、开火车式读,每人读一节。

  5、男女生赛读。

  三、自主识字,掌握认字方法。

  1、师: 同学们读得很流利,字音读得很准确。那词语宝宝与字宝宝,跳出来你还会读吗?

  2、小黑板出示词语:

  送伞、慢悠悠、雨丝、机灵、小鹿、奔跑、淋坏、勇敢。

  3、师: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生领读)

  4、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师解释。

  5、师:词语宝宝没有难住大家,字宝宝说:“让我们来吧!”他们跳到了小伞上,你还认识吗?(生自由读)

  6、让学生把这些字宝宝再送回课文中,请几名学生来拿小雨伞,只要读对伞上的字,在组一个词,造个完整的句子,这把小伞就送给学生。

  四、分析课文。

  1、齐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

  (1)文中的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让妈妈给他送伞?

  (2)你认为这个小朋友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五、总结:让学生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六、作业:写两句心里话夸夸自己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