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与人品作文

时间:2023-09-18 16:03:5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品与人品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作品与人品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作品与人品作文

作品与人品作文1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这句话是无数文人志士的写照,他们超然于灯红酒绿的名利场,一如出生时的勇猛和无邪,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作品即人品”,于世间之雨落风惊中静水流深。

  作品恬淡,人品泰然。

  杜牧走入江南,着一袭青衣飘过江南的烟雨楼台,享用一份心的静谧。心无旁骛,静如止水。其作品也因其寡欲而塑造出一个孤寂灵秀的诗魂。于是叹道:“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纳兰性德,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无心功名利禄,只盼寄情于诗词歌赋之中,于是写出“颜昨非,才华尚浅,因何福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知道是寻常”。纳兰公子的超然成就了一位以哀婉清丽的诗词行走于世间的男子,其作品也因其不慕媚俗的品格而愈发惹人钟爱。

  作品博大,人品宽厚。

  苏轼被贬杭州,他却以一颗宽厚之心容忍,对此不以为意,照样为百姓做实事。他疏通西湖、修筑“苏堤”,勤政爱民,体恤百姓。而他的作品“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正流露出他以淡然的态度处在被贬之地,却激起了对西湖美景的热爱。还有林则徐,被贬伊犁仍不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忠心,将他作品中的主张用实际行动展现给世人,使得伊犁从此多了一条造福世代的灵渠。

  作品坚定,人品忠诚。

  林清玄曾说:“人应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而他也始终坚守着一颗敬畏传统的心进行创造。面对都市病态的浮躁,林清玄先生坚守本心,让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所阐述的佛教与禅道中,体会出无尽的哲理。巴尔扎克痛斥资本主义的'丑陋,担起了重构人们失却的精神家园的任务。在《贝姨》中痛斥“有钱人从来不肯错过一个表现俗气的机会”。让观众不仅从他的作品中深刻的反省社会道德的缺失,而且也更加敬佩他坚定不移、敢为人先的人品。

  世事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这些作家,人品明亮,作品也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作品即人品,不随波逐流,便可如一枝墨梅,静静地绽放于生命的绢帛之上。

作品与人品作文2

  正如枯水的沙漠养不活遍野的金黄小麦,烟雨的江南不适宜仙人球的生长一般,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在本质上应当是一致的。林妹妹的性子孤僻,她写柳絮时便觉哀婉凄凉、无依无靠;宝姐姐开朗达观,于是写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一举夺魁。

  古人就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似乎是相符合的。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没错,作品意境与内涵的深远与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学识与涵养的多少。作品的格调是人思想跃于纸上,而人品则是人的思想赋于实践。

  正如陈忠实和莫言,他们都是泥土孕育的生命,他们的思想来自乡间,是淳朴而厚实的。陈忠实在孤独的原上住了六年,才捧出《白鹿原》的巨制,他书中的语言读来散发着黄土与青草的香味,正如他的坚韧与静心;莫言的小说虽然奇幻,依旧处处朴实,如他本人那样只愿朴实地讲故事。倘若有朝一日,追求卓越与成功的郭敬明捧出一份这种反映乡村反映泥土的小说,该是多么的'荒谬啊!

  当然,作品与人品的一致性在表面上并不是完全地刻板贴合,但这并不意味着背离。要知道,由一个人产生的文字与行为想要背离,即使是疯子也做不到。有人指着齐白石贴在门上的要价单,嘲讽大师也有俗的一面,殊不知,这位国画大师成为大师的原因却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而他笔下的山水鱼虾,其意境可谓静矣。

  齐白石作画的价钱,不是因为他内心钻进了钱眼,而是为生活所迫罢了。众人以为的背离,是片面的观察。生活使人的行为趋于不完美,但人的心、人的品原该是一块宝玉,一如他的作品。

  如果将眼界脱离艺术家,放眼于社会,手术何不是医生的作品?课堂何不是老师的作品?如果医生没有一定的医德、教师没有一定的师德,又怎能进入手术室、走上讲台?每个人都是作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作品,思想高洁、行为高尚的必有长久流传的美好;思想低俗的人品自好不到哪里去,又何谈作品。

  不论是广义的作者还是狭义的作者,都应当把握作品与人品本质上的一致性,明白它们从思想中来,由此提升自己的思想,并认识到生活的影响与阻拦,使自己的心与作品在沙中仍是美玉无瑕。

  我无比希望每个人都是谦谦君子,并用生活的笔画出洁白的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