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八大特色美食

时间:2023-08-31 21:33:4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广东八大特色美食

  广东,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简称“粤”,广东是太古“南海盘古国”所在地。考古证实广东于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广东八大特色美食,谢谢阅读。

  1、肠粉。

  肠粉源于广东罗定,目前已在全国传开,按地理(口味)区分较出名的有广州的西关肠粉,梅州的客家肠粉,潮州潮汕肠粉,云浮的河口肠粉,郁南的都城肠粉等。广东的肠粉呈现透明状,口感比较q弹,一般酱料是酱油,配菜多为生菜。潮州的肠粉呈现白色,口感香糯,酱料多为耗油花生酱,配菜各式各样。

  2、烧鹅。

  烧鹅是广东省传统名肴,属粤菜系,是广州传统的烧烤肉食,烧鹅源于烧鸭。鹅以中、小个的清远黑棕鹅为优,去翼、脚、内脏的整鹅,吹气,涂五香料,缝肚,滚水烫皮,过冷水,糖水匀皮,晾风而后腌制,最后挂在烤炉里或明火上转动烤成,斩件上碟,便可进食。烧鹅色泽金红,味美可口。

  据载,历史最久的烧鹅是在广东新会的古井镇,距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如今在该地仍然有坚持以“古井烧鹅”为品牌的食肆,很多都在标榜其出品为最正宗的烧鹅。

  在广东的“深井烧鹅”为食客所追捧,有一说法是指出名源于地名(深圳的深井、香港的深井、广州的深井),另一说法指源于烧鹅烧制的方法是采用陈旧的“深井”而得名。在广东的食肆中,运营粤菜的无不例外都有这道烧鹅菜式,技法上沿用传统的方式,他们或在炉具的选择上,或在烧鹅的辅料上有所区别,就构成了有着各式各样名称的“烧鹅”。

  3、叉烧包。

  叉烧包是广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传统西关名点之一,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叉烧包是因面皮内包入叉烧肉馅,故使用此名。叉烧包的面皮是用北方常用的发酵面团经过改进而成的。包制时要捏制成雀笼形,因为发酵适当,蒸熟后包子顶部自然开裂,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叉烧肉馅的开花馒头。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

  在广东,叉烧包不仅仅是一种小吃,它还象征着团结和谐,还有有内涵的意思。也有的说法是从叉烧包的外包内陷结构上体现包容的意思。但是年轻一代又赋予了它另类的意思,即是说一个人思想、行动不敏捷,迟钝的意思。

  4、荷香糯米鸡。

  荷香糯米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属于粤菜系。此菜是广州市的一大特色。糯米养胃健脾,鸡肉能补充蛋白质让营养更均衡。荷香糯米鸡不同于一般的糯米鸡,它是由新鲜的荷叶包裹而成,荷叶的香气也会在制作的过程中散发出来。制法是在糯米里面放入鸡肉、叉烧肉、咸蛋黄、冬菇等馅料。然后以荷叶包实放到蒸具蒸熟。

  荷香糯米鸡也有他的历史,相传荷香糯米鸡起源是解放前广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盖着蒸熟而成,后来为小贩为方便肩挑出售,改为以荷叶包裹。古代糯米鸡以糯米、瑶柱、虾干粒,或去骨的鸡翅等作馅料精制而成。传统的糯米鸡的份量较大,足有三四两米,吃一个糯米鸡已差不多是半顿饭量。因此,1980年代起的广东酒楼推出材料相同,而体积小一半的“珍珠鸡”,深受顾客喜爱。

  5、云吞面。

  云吞面又称竹升面。是广州特色小吃,起源于广州,粤菜系。主要分汤面(大地鱼上汤搭配猪油韭黄)、捞面、炒面(需要将面先蒸后炒)。云吞面是一种在中国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云吞和竹升面,加入用大地鱼、虾皮、瑶柱、鸡煲成的清汤配上猪油韭黄即成。

  一般来说,云吞面由三部分组成,以汤和面为重,其次云吞,评价一碗云吞面的好坏,就是根据这三方面进行的。

  云吞面是广东地道小吃的一种。虽然面食在广东并不是以主食的地位出现,但出奇的是大部分的广东人对云吞面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据考据,云吞面最早在清末民初,广州的西关一带出现,相传是同治年间从湖南传入。

  当时一位湖南人在广州双门底(现在的北京路)开设了一间“三楚面馆”(三楚即湖南湖北一带),专营面食,其中就有云吞面。只不过那时的云吞做得很粗糙,基本上只有面皮肉馅白水汤。后来几经改良,以鸡蛋液和面擀成薄皮,包以肉末、虾仁和韭黄制成的馅料,自成一派。

  很显然,广州并不是以面为主食的地区。然而,广州人却对这碗云吞面情有独钟。“三楚面馆”因而生意红火,不久就有许多人争相效仿。初期,云吞面由小贩肩挑四处贩卖,以敲竹板作“独得独得”声招徕顾客,不久便发展至成行成市。

  6、艇仔粥。

  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又称水上人家)创造的,其后又在广州发扬光大。现为广东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

  艇仔粥的配料有生鱼片、瘦肉、油条丝、花生、葱花、蛋丝、浮皮、海蜇丝、叉烧丝、烧鸭丝和鱿鱼等。烹制时将滚烫的粥底倒入配料中烫熟即成。艇仔粥以粥底绵滑、味道鲜美、口感丰富而闻名于世。

  旧广州,珠江西濠、沙基涌和荔枝湾一带,入夜时分,一排排花艇靠向岸边或大游船,每只艇的尾部都插着一支黄旗,上面有一个大大的“粥”字,那就是卖艇仔粥的疍家船。

  艇家多是疍家女人,她们会向岸边或游船的游客兜售艇仔粥。正宗艇仔粥,是水上人家用新鲜打捞的鱼虾蟹蚬螺等,杂七杂八,汇入一煲粥里熬出来的,由于新鲜,粥水鲜甜无比。最初的艇仔粥每天用料不尽相同,打到什么就放什么料,美味异常。后来陆上店家也仿做艇仔粥,慢慢把它的配料固定下来,有鱼片、烧鸭丝、海蜇丝、炸花生、鸡蛋丝、鱿鱼丝、油炸鬼等,后来又增添了浮皮、炸薄脆等佐料。

  7、干蒸烧卖。

  干蒸烧卖是广东省地方传统名点,广式饮茶中的干蒸烧卖是茶市必点的人气点心之一。属于粤菜系。干蒸烧卖是用半肥瘦猪肉、虾仁、云吞皮和鸡蛋为主要原料,以生抽、白糖、盐、鸡粉、胡椒粉、生粉、料酒为配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在20世纪30年代,干蒸烧卖已风靡广东各地,近20年来,又传遍广西的大中城市,成为岭南茶楼、酒家茶市必备之品。

  在20世纪30年代,干蒸烧卖已风靡广东各地,近20年来,又传遍广西的大中城市,成为岭南茶楼、酒家茶市必备之品。

  有关烧麦记载的史料《朴事通》(元代高丽出版的汉语教科书)上就有提及“元大都出售素酸馅稍麦”。该书关于“稍麦”的注说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麦亦做卖。又云:“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梢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如果把这里“稍麦”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

  8、及第粥。

  及第粥(congee with lean pork, liver and kidney),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名吃之一,属于粤式粥点。相传发明于明代。用猪瘦肉丸、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味鲜香厚。讲究粥底绵滑,白米粥熬到米粒全化。客人点时,舀入小锅烧滚,加猪心、猪肝和猪粉肠,滚熟后盛碗,撒花生米,切碎油条,伴小碟鸡蛋散上桌。猪内脏又称“杂底”,美化为“及第”,成为卖点。十分鲜味可口。

  相传伦氏幼时家中甚贫,以卖菜为生。隔壁粥贩怜其幼,惜其才,每天中午以买菜为名,着伦文叙送一担菜至粥贩家,送完菜后,粥贩便以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生滚的白粥招待之,权当午餐。后来伦氏高中,心念粥贩赠粥之恩,重回故地食了一碗当年老板给他熬的那种粥。由于此粥无名,伦氏为其题名“及第”,并书一匾。“及第粥”之名,便由之传遍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