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懂了你作文

时间:2023-08-30 16:04:4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读懂了你作文(经典)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读懂了你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读懂了你作文(经典)

我读懂了你作文1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题记

  多变的诗风,宛若多情的你。亦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亦是心向沙场,壮志难酬;亦或是自作自饮,闲步晚亭。

  你从诗词中走来,我亦自诗词中,读懂了你陆游。

  侠骨柔情,沈园情深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可谓脍炙人口。两首《钗头凤》见证二人曲折而亘古不变的佳话。东风恶,欢情薄,是相见却无法相认。追忆从前,感叹如今的无奈与离愁。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是唐婉多年未见,被迫离开的感伤与惆怅。一双璧人,却被这支钗头凤分隔两地。不久之后,又因心中怅恨,阴阳两隔,悲哉!悲哉!

  两阙皆吟尽,双人已不在。沈园的粉壁上,有陆游提的一段情,有唐婉回的一片意。等到陆游八十四岁时再次回望佳人,尽流满面泪: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我想,我读懂了此时的你,那个心如刀割怀揣痛苦与挣扎、怀念与爱恋的陆游,那个侠骨柔情、不忘沈园诚情真意的陆放翁。

  金戈铁马,壮志难酬

  陆游生于离乱,死于干戈。他的爱国主义远胜生于安逸的人,他的仕途也同爱情般坎坷。科举考试时,因比秦桧的孙子名次高而被除名,知道秦桧死后,才被起用。做官后,又因主张抗金,被主和派排挤,屡次罢官回乡。可这不妨碍他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他曾在贬官时写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虽病入膏忙,力不从心,却仍心念边疆,忧国忧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风雨是他心中宏壮理想被主和派打压的心痛之声,是将士在沙场上举手投降、任凭宰割的血肉之泥。只有在梦里,马蹄才足以震撼天地,士气才足以冲垮堤坝,刀光剑影,枪林箭雨才能诠释陆游梦寐以求的戎马一生。

  我想,我读懂了你的心声,渴望杀敌千里、收复万丈失地的.雄心壮志,一切却化为泡影灰飞烟灭的心滴血之声。你一颗爱国心,一段忠义情,让后人铭记,让历史刻上你的名字。

  闲云野鹤,赤心不灭

  最后一次的贬官,让你对朝廷失望了,在这个懦弱的统治者的选择下,宋朝的前路黯淡无光,宛如垂暮的痴呆老人,认不清自己是谁,更不知他人在哪。你回乡,不为逃国难,而为洗国耻,只为不亲眼看着几万生命就这样消逝而无济于事,就这样在金人鄙薄的脚下挣扎,被奴役、被摧拉枯朽。你不愿看了,也无力看了。

  晚年,世人皆认为你已是释然了,过上了闲适而安然的生活,写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喝着埋在土里十余年的酒。

  人老了,心醉了,梦散了。

  我却懂你,懂你耿耿于怀收复失地的意义,那是你终其一生对家国的痴恋、对故土的坚守、对故人的缅怀。懂你晚年痛恨金人,痛恨昏君入骨的心境,同那岳飞般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你的每一字、每一句仍保留爱国的思想、积极奋斗的精神,抒发着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愿望,流露苍凉悲壮的人生感慨。

  笔搁至此,耳边萦绕一串低沉的吟诗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绝笔诗,也是陆游揭去晚年安乐的面纱,吐露真声的诗!

  我在你的诗中似乎读懂了你,吟尽诗词的你却摆手轻笑,在诗韵中往回走,向深去,再看一会红尘漫漫,再赏一次佳人才情,再荡一生金戈铁马。

  而我,只有跟在你身后,揣度着,读懂你这位放翁先生。

我读懂了你作文2

  你总是戴着一副老花镜,絮絮叨叨个没完,完全没有别人家奶奶的温柔与慈爱。在我的记忆中,你一直深深地抿着嘴,眼里透着洞察一切的锐气,衣服也从不艳丽,如人一样朴实无华。

  曾当过老师的你对我要求极为严格,似乎从来未曾让你满意过。每当我满心欢喜地把考的很好的卷子摊在你面前等待奖励的时候,你把腰板挺得直直的瞟一眼卷子,有时则眉头一皱,留给我的是一个不满的背影,顶多也只是嘴角扯出一个薄薄的笑,不久就如水面涟漪,最终消失的无影无踪。我直言不讳地说,奶奶,我不喜欢你,因为在暗处垂着头的我,何时看到过你转过身明媚如阳的笑?

  固执而幼稚的我从未领会到你对我的爱,直到那个暴雨骤然的黄昏,我才读懂了你那沉默而深沉的爱。 那天,空气湿的能拧出水来,窗棂上早已年结了一层纯白色的厚雾。豆大的雨点打在地上,圈出暗花朵朵。忘带雨伞的我闷闷不乐地在学校过道里徘徊。过道里挤满了同学,与这儿遥遥相对的是一个个焦急的家长。我不断地乞求雨快点停下,因为我知道你一定不会来接我的。可正当我只抱一点希望再一次一一扫过那些家长的面孔时,我看到了你——撑着黑色大伞,伸长脖子着急地望向这边,老花镜也许因滴了水而变得模糊,使你竟没有看见我,本来就少得头发因为少许的水气湿湿的贴在头皮上,单色的衣裤,纠结的皱纹,把平时气宇轩昂的你衬的如此干枯而瘦小。我顿时呆住了,过去的`事竟一下子涌上心头:你教会了我第一个拼音字母,第一个字,第一个单词,第一个加减法;你总是在晴朗的午后领我去小区的后山坡,那一块块大石头和绿绿的草坪一直存在我的记忆末尾。初春时,有着如蓝宝石般澄明透澈的天空,我和你常常大手拉小手去楼下散步,我们走过蜂蝶流连的花丛,走过风尘仆仆的街道,走过绿树遮天的小路,走过鱼儿游曳的池塘我们微笑着走向远方,那时的我梳着翘翘的羊角辫蝴蝶一般绕着你,我们呵呵的笑声一直穿过片片明媚或忧伤的回忆碎片,把它锻造成一串完美的风铃悬在我记忆的窗户上。

  我揉了揉发红的眼眶,向你使劲地招招手,然后如几年前一样笑着飞跑过去,溅出的水花像是一曲最美的歌,伴着我扑向那久违的岁月。你也笑了,不见了焦急的眼神,绞在一起的皱纹舒展开来,使整个脸像是雨中怒放的菊。“奶奶!”我张扬地喊着,气喘吁吁的停在你的面前,你惊喜得眯起眼睛,望着我,是多久没这么亲热地叫过你了吗?是已经忘记了你微笑的容颜了吗?我责怪自己。躲进了那把大大的黑伞里,就如对着人生落雨不知所措的孩子躲进了温暖的避风港。你从包里拿出温热的纯牛奶,笑眯眯地搂过我的肩,把我那沉重的书包自然地拽到你那不再挺直的背上。我把吸管插进牛奶盒里开始吸,那温温的牛奶饱含了你的爱,尽管它不止一次地被忽略过去。

  你把伞拿走收起,是已经不下雨了吗?对啊,阳光已经出来了,它拨开厚厚的云雾,艰难地照入尘世中,还莹着露水的草叶一簇簇站在路边,阳光在油绿的叶片上反射光晕。其实,我也是喜欢你的呵,喜欢你那夹杂银丝的头发,干瘪的身材,枯枝般的手,还有那不易察觉的微笑。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

  天已晴好!

我读懂了你作文3

  “两弯似蹙非蹙冒青烟,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她就是林黛玉,初读《红楼梦》,我是很不喜欢林黛玉的。

  我讨厌她如捧心西子般的“病态美”,讨厌她的“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就像个大小姐似的,敏感多疑。

  我讨厌她用“自尊”来掩饰“自卑”,讨厌她的心胸狭窄,宝玉和宝钗聊到一处了,黛玉便冷言相讥。就因为宝玉有通灵宝玉,宝钗有金项圈,湘云的是金麒麟,而她什么都没有,因此还跟宝玉闹脾气,可见她是多么“小心眼”。

  我不明白为何在《红楼梦》里,这样一个令人不悦的形象多次出现。

  总说读《红楼梦》就读懂了很多道理,读懂林黛玉就会懂更多真谛。但我总觉得,《红楼梦》不就是停留在卷子上的几道题罢了,而林黛玉,就是众多优秀的人物中,最“叛逆”的那一个了。

  老师常说,《红楼梦》是名著,要多读多记,小时候就是潦草地读过去,就专注看情节去了,但当我又一次翻开书阅读的时候,我却看到了几个细节:黛玉的情商是真的高。

  都说宝钗的情商高,我看不然,黛玉绝对不亚于宝钗。在贾府,相比宝钗看似温暖,实则走不近的性格,黛玉的这份真,却收获了几份情。

  宝玉不求名利,不愿当官,所有人都劝他读书,唯独黛玉不劝,他们俩是“天生的叛逆者”,虽然这种叛逆与黛玉的`性格造成了黛玉的死,但这种“敢与天斗、地斗”的精神,着实让我感动。

  还有紫鹃,她本是贾府的丫鬟,却死心塌地地对黛玉好,因为她是赏识黛玉的,是黛玉的“高情商”,让她收获了这份真情。黛玉死后,紫鹃也无心在贾府这个人心叵测的大染缸里逗留。

  然而感觉,最“知人知面不知心”的反而是宝钗了,就比如史湘云虽然口口声声地说宝钗是最好的姐姐,为了宝钗还多次诋毁黛玉,但能在深夜里与她吟诗作对,互诉心里话的也就只有黛玉了。黛玉也不计前嫌,这就是黛玉的喜人之处。

  “以真心换真心,简单纯粹,黛玉的好,在纷杂喧嚣的世界里太珍贵。”是啊,这种单纯多么珍贵。

  现在,我不再用那么主观的目光去看林黛玉了,总感觉她的形象在我心里不断变更,她更立体、更鲜明了。以前的目光,过于主观,黛玉真是一个在误会中度过的人。

  她处处谨慎小心,生怕引出事端,天天都是看别人眼色吃饭,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使她唯唯诺诺。我欣赏她任性霸道的天性,赞扬她的坦率、天真和不畏强权。她爱打趣别人,但都是打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蔑视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利和孤傲,不仅反映出她的洁身自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对权势的一种反抗。

  论博学多识方面,黛玉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新颖别致、风流飘逸方面,那就是宝钗略逊于黛玉了。

  直到有一次,图书馆邀请了一位专家来讲四大名著时,我才算真正读懂了黛玉。“她不给那些看风使舵、谄上媚下、欺弱凌贫、心术不正之徒留一点余地。这不仅是她嫉恶如仇品性的表现,而且还说明她胸怀坦荡、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常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袒露出来。”

  我很欣赏教授的这段话,他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黛玉。知世故而不世故,玲珑剔透的黛玉,看透生活的真相后,没有选择收敛锋芒,而是保留一丝真心,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就好比“任世人欺我笑我,我自开放”。

  读懂了黛玉,也才能明白《红楼梦》里总是矛盾着的悔恨、狂傲与自嘲。长大了才能领略“一入红楼,终身难醒”。迎浮世千万变,唯红楼不变……

我读懂了你作文4

  我长得很丑。总是听到你这种近乎于自黑的自我评价,台下也总会有同学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接着往往是你故作沉着的话:上课要严肃。让我们不得不小声嘀咕,明明就是你自己自黑的呀!唉,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姚永华老师。

  高人总有异乎常人的出场,您端着自己的小紫禁砂杯,夹着一沓教案,带着凌乱的头发,风尘仆仆的猛然推开门,鹰一般税利的目光像阅兵一样扫视着全班,乍一看有种不怒自威的威严,大家不由得心中一惊,但听到您的第一句话,大家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舜本姚重华,满脸自得之色,脸上的皱纹绽开了一朵花。看到我们满脸的不置可否,又赶紧补充道:这是太史公写的,史记你们可看过?顿时大家挺凌乱的,见过自我介绍说跟孙悟空同姓,与太阳同名的,但也没有见过与舜相类比的。

  您的课堂就像您的自我介绍一样扯,身子斜靠在讲台上,听着我们背《腾王阁序》,您会突然冒出一句关山难越,谁悲失恋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人之妻。上到《长亭送别》,您会突然让大家唱一下,把好生生的`语文课弄成了音乐会;语文课可以看电影,从《雷雨》《桃花扇》到《罗密欧与朱利叶》语文课可以听您自己的故事,从您的包办婚姻到爬树爬竹子。语文课一改以往的单调,一跃而成大家最喜爱的课。

  逐渐的,虽从不曾停下扯的步伐,但少了那么些无厘头,扯的东西更加近乎课文,近乎文学常识。

  记得在品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讲到苏轼,您一手提着话筒,很豪迈的说:苏轼二苏三八。当我们还未反应过来,您说:苏门三门士,唐宋八大家嘛!边说着手还做出三和八的手势。提到赏析时,您很深情地闭上眼睛,手摆出波浪状,用深沉的低音说:当你念到大江东去浪淘尽时,你要联想到那浩浩江水,奔腾而来,狂风卷着江水,你飘啊飘,飘入历史的长河,然后呢?说着他停下抑扬顿挫的声音,猛的睁开眼,你就掉到长江里了。说到惊涛拍岸,您说:些处写浪大,由于F=Ma大了加速度,才能变大,对吗?

  讲到《五人墓碑记》说到自刎是自己吻自己,所以不要自己吻自己也不要让别人吻自己,说到追购,您睁大眼睛,用急切的声音说:就像买他个头啊,写拉登的头20xx万美元,也不太贵啦!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似乎觉得那漫无边际的扯被什么给取代了,逐渐也体会出上几届学霸们说:不敢不听永华课的意味了。

  您也益发勤勉起来了,午体时会不远万里的跑到班上给大家答题,下午放学会留下等同学提问题,有什么问您时也是沉吟一下,这然后像挖空心思一般,认真的回答。

  回想起您每日屹立在教室中的背影,记得您放学后坚守在办公室的身影,似乎您的形象越发清晰起来了,渐渐的也读懂了您,在现在重理轻文的大背景下,看似漫无边际的闲扯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呢?哪个语文老师不想在课上倾撒毕生之所学呢?只不过那无聊的语法和技巧又有谁想听呢?而在用心之扯中让我们受益、解惑、悟道,正是您高明所在啊!

  再看到您的时候,您那粗糙的脸庞上露出一丝微笑,一下子想到了左思,您那课上的奔放不羁又想到了嵇康阮藉,时光在您的额头上留下深深的印迹,在那纹路的延伸中,我逐渐读懂了你!

我读懂了你作文5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题记

  家中种着一盆昙花,是父亲朋友所赠。我们一直悉心照料,盼着,盼她的花开。可三年来,她的枝叶倒是日益蓬勃,茂盛,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全无开花的意思。我的热情,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渐渐消弭了。

  直至那日—那无意的一瞥:不经意间,眼前闪出一团鹅黄色的绒球,那样倔强也挺立在丛丛绿意中,仔细一瞧,才明白,那不是一颗球,而是那昙花的花苞。

  一时间,我竟愣住了,不知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先前消弭的热忱,重新涌上心头。我萌生了对于花开殷切的期望,将她搬至窗前。几日之中,数次频顾,生怕错过。

  终于,不久后的一个傍晚,昙花开了:鹅黄的绒球一点点地膨胀,包衣逐渐变得柔软而富有光泽。天色一点点昏暗,那花苞也愈发明亮。突然,那花苞轻轻抖动一下,似乎战栗,发出簌簌的声响,就在那刻,花苞裂开了,一股浓烈的馥郁从那缺口溢出来了,灵动而优雅,似一支芭蕾,婀娜多姿,翩然盛开。那种美,惊世骇俗,摄人心魄,连呼吸,都为其停滞。

  她的盛开,似烟花,流星,一瞬的灿烂,耗尽全部生命。

  可那辉煌之后,迎接她的,却是死亡。

  她将奔赴刑场。那美,亦是一种壮烈凄婉的美,是一种以生命为代价的美。美的触目惊心,美地令人,肝肠寸断。

  而当看到她的凋谢,比起盛开,惊得我无言以对!却更加令我心折。

  她又颤动了一下,沙沙声后,伞骨似的须茎,慢慢向后仰去;一瓣瓣明丽的裙裾,被牵引着,开始缓缓收拢;那轻盈、灵动的的纱绢,一层一层相互包裹,叠织交错,显现出一种通透的奶白,白得轻盈,白得温润,白得醇厚,散发出一种温暖柔和的光晕。那缕缕馥郁,随着花苞的变化,也一点一点,收束其中了。

  她恢复了先前的模样,鹅黄的绒球,慢慢,慢慢地倾倒——直至匍匐于,泥土之上。这一系列的动作,竟那般地从容。仿佛她面临的并不是死亡。这一切,耗尽了她所有的气力;她显得累极了,花苞有些疲软,微微地颤动着,但那茎却仍是直挺的,显出一种倔强的模样。

  她好像睡着了,宁静而安详。没有枯萎、没有凋零,没有一丝痛苦的神色,姿容一如生前那般高贵。好似她,从未死亡。而其中住着的,是一个不死的灵魂。

  这姿态,似乎见过。那人也似这般从容。

  他曾讲,他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他是木心。一位早已脱离世俗的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的时期,他曾三次被捕入狱,囚禁在那黑暗牢笼里,18个月不见天日。不仅如此,他的所有作品皆被烧毁。所有人都以为,出狱时,他会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却不然,他衣装整洁,神态自若,仿佛一切,未曾发生。面对重重磨难时,并不是以苍遑,而是以最高的从容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并不是以时间为计。

  在文学史上,还有许多像木心一样的人,沈从文、钱钟书、杨绛……他们都怀揣如昙花般同样的从容,面对生命的风雨。

  我突然明白了,在那个傍晚,那一刻。何为生命的高贵——生命便是以最从容的姿态,面对人生的苦难与谢幕。

  那一刻,我读懂了昙花——你那绝美外表下,那颗从容的心。

  我愿与你一同,用从容之心,面对生活!

我读懂了你作文6

  一个传情的眼神,可以让人读出温暖;一个动人的拥抱,可以让人读出美好;而一座平凡的老宅也同样具备着一段故事,同样蕴藏一丝感情,需要一个懂它的人去品读……

  老家的那座宅子,傍着一条小溪;小溪不清,傍着菜田;菜田不大,傍着山脚,人们悠然自乐,耕耘耕作,过着不紧不慢的生活。

  老宅是特别的。

  顺着院落走进大门,古朴的水门里散发着清香的米酒味儿,些许农家菜色的浓香迎面而来,透着些烧菜的烟气,却丝毫不呛人,木打的家具是外公亲制的,尽管不那么精致,却别生风味,正是这些家具,让平凡的宅子更显得分外温暖。

  还记得儿时,光着脚在屋内屋外“横蛮”地蹿着,无论风雨,总是有无限乐趣自寻。鸡鸭也喜欢在老宅边做客。我是时而蹲在陪他们玩闹、觅食;时而直起身来故作高傲,它们便吓得四处飞窜,散落的羽毛四处皆是,而我,踏着轻快的步伐回到老宅,品尝这外婆的一手好厨艺……

  一晃,这一点一滴也逐渐成了永久的回忆,像是高空的一点明星,闪烁着清晰可见,却遥不可及。

  老宅里的老老少少,有的到了城市里了,有的身体弱了。进进出出,老宅显得颇苍老,也十分孤独罢。

  偶然,再一次回到老宅,它已是满面皱纹了,没了曾经的古朴却生机;没了曾经的平凡却生趣;没了曾经的闲静却快乐。只剩下老宅自己原封不动孤独扛起刮风下雨,独自沉浸风和丽日,独自期盼有个人来看它。

  我呆若木鸡地站在干得发硬的院子上,望着老宅——好久不见。

  门已经变得风尘仆仆,门锁生了铁锈,杂草丛生,忽高忽低,暗然无味;门后老树的根又长了许多,年轮也一定多了几圈。

  我无力地回想着,无力地想读懂它。

  它像一位虚弱的老人,满头白发,眼角模糊的看不清一草一木;它若长了张嘴,也再也提不起笑容;它若长了对双耳,也定听不清呼唤;它若长了颗心,固然思念着子子孙孙——所幸,它只是做老宅,不为人间的纷纷扰扰而苦忧。

  老宅的每一桩木块,都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我听见它说着自个老公公日夜忙碌的挑着担子装点它;我听见它说着自个老婆婆会酿可口的米酒;我听见它说着自个的孩子曾光着脚跑着笑着,我听见它渴求别丢下它,我听见它怀念一点一滴,我听见它轻吟它的低落……

  我读着他,读出了它的伟大,。一日复一日地付出,承受雨的打击,风的凌冽,却不以一言以复,无怨无悔,坚韧挺立。

  我读着它,读出了它的美丽,简陋的布置却是永远的避风港。最纯真的日子在它的拥抱中度过,充实而又完整,它是否知道,它是这样的闪耀。

  我读着它,读出了它的`心绪,它送出了一个个亲骨肉,回家的人少了,酿酒的人累了,爱它的人道别了,它诉说着自己的孤独与不舍,宁愿在入骨的秋风中只身等待,只身承受……

  我读懂了它,却读不完它。

  它多么希望还有人来看望它,来烧烧柴,来酿酿酒,来捞口井水,可它说不出,幸好我读懂了……

  一座城,爱它的人懂;一个人,喜欢他的人懂;一片老宅,思念它的人懂。它没有风光的千姿百态,却有蕴藏时光的一颗心。

  读着你;怅然泪下;读着你,情意绵绵;读着你,我的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