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去雕饰作文

时间:2023-08-19 10:40:4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天然去雕饰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然去雕饰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然去雕饰作文

天然去雕饰作文1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真意,去雕饰,少做作,少卖弄。”这里所说的粉饰,应是指华丽的外观,欲掩盖本来的内容。即为做作,卖弄。由此,我不由想到了:天然去雕饰。雕饰者,做作,卖弄也。

  做人做事应当去雕饰。依稀记得,那一场“大跃进”让中国至少倒退了十年。一颗白菜有十斤,一头母猪赛大象……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浮夸的风气,在中国的上空“兴风作浪”了一个“世纪”。更有卖弄者,如东施效颦,在网络上大肆晒名车,晒豪宅,引起大量网民的羡慕,嫉妒,恨。所以才有了上天对郭美美的“待遇”。为人多天然,为事去雕饰。方能在方圆之间书写人生,在世间活得坦荡自如。

  坦荡为人,光明做事。忠君爱国者有如岳飞,为君主抛头颅,洒热血。收复失地,大败金兵。为人所敬仰,所爱戴。他的英名更是千古流传。做事光明磊落。为官公正贤明者更有青天大人-包拯。他从不让好人蒙冤受屈。他所到之处,作奸犯科者无不闻风丧胆。他更是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为民请命。因此,他被人们称为“包青天”。

  但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人处世,十分矫揉造作,十足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曾闻一名高级干部,据传公正贤明,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直到东窗事发,才知一切都是掩饰工作。他贪污受贿十余万。收红包,走后门。做过的坏事数之不尽,真可谓无所不为。他的'“羊皮”终究还是暴露了。他不但欺骗了世人,更欺骗了他的家人。他的结局,无不提醒着我们,做人勿做作,做事勿卖弄。

  著名书画家傅山曾说,宁巧勿拙,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这与庄子的率性而为,追求随意而为是一致的。庄子的率性,正是去雕饰的最好体现。无为而治,无为而动,无为而静。是谓心无一物。

  古有圣人无为治,今有后人去雕饰。

  天然去雕饰,你本来就很美。

天然去雕饰作文2

  雨丝挟着风,含有夏日的燥热意味,打在身上如藤蔓,丝缕缠结,使人心绪更添庞杂。

  自己本也不愿这样,但每一次考试之后脑中便多出许多丰富内容,若考砸了是一说,考好了是一说,考砸了被请去谈话又是一说,每每如此,考试便更不得力,以至于噩梦成真。

  随意走进一处避雨,眼前事物却让我稍稍分心:那是把十分漂亮的雨伞,非说其色彩如何艳丽,那倒是俗;而是其伞面与伞柄收拢时落下的阴影,皱折的弧度,伞面上勾画牵连的素色芙蓉,整体所显出的娉婷之态,都使人觉得这把伞真应其上所题写的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浑然天成,和谐素丽。

  不禁好奇其创作者又是谁,往内缓缓走。他正忙着,拿着小刷子在伞面上细细刷油,穿着宽松下垂的`蓝色袖衫,表情平和宁静,十分专注,仿若眼前便是他所处的真实世界,不作他想。伞面上又是一朵引得人出神观望的细细合苞的芙蓉,如一首小词,题在伞面。

  他人极亲和,语气安稳沉静,给我用纸杯倒了杯水,又开始在伞面上题字,极普通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也被这柔和字体添上旖旎意味。在店内转上几圈,已有许多顾客,可见其受欢迎。

  订单越发的多,而他动作极慢,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确认到位,等人渐稀少,我忍不住问他,为何不加快速度。“因为这是做伞的必要工序”他答。手上不停,“而不是做商品,更非做展品”他用手摩过竹节,“我以前也想过,伞做坏了如何,这可是给别人的东西,坏了便要拖延时间,只顾着赶时间,却事与愿违。其实对一件事最好的态度,便是不掺杂功名利禄之心,只将心安放在一潭静水中,便有全部的精力去做自己最需思虑的事。“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饰”,他话语简单,却使我惊觉。

  世俗的利益牵绊总会存在,因而最为可贵的即是赤子之心,清清爽爽,自然本真,不再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只专注于事物的本真,才是做事的最好态度。而那句题在伞上匠气漫溢的诗句,正是他所做一切的题眼与最好脚注。

  按他所讲去做,一切都略有成功,我购回那把伞,打开时,墨色字体清举而不萧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风光无限。

天然去雕饰作文3

  七堇年有言:“生活总与刻薄与荒芜相欺。”苟日新,日日新。先进快捷的科技为我们带来无法衡量的便利,却同时以浮夸繁华蒙蔽人们的双眼。看见的只有荒诞的外壳,失去的却是一份天然去雕饰的自然。

  时代日新月异,人心在随之改变,文风亦是如此。现如今类似于子虚乌有、夸大其词的文章在网络媒体上大肆泛滥,屡见不鲜。这种行为却意外地赚取了不少莫名的点击,不禁引人深思:中国现如今的文学风气究竟是怎么了?

  犹记得巴金先生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提到:“写作要删去一切多余的赘物,只剩下最精简的,那便是精华。”老一辈的`文学家大都继承这样的传统。“删繁就简三秋树”,删去一切浮夸,留下的只有最为珍贵的精华。若不是一种自然朴实的文风,何来鲁迅、梁启超等人以文字鼓舞一代国人去努力奋争的斗志;若不是除去雕饰的浮华,何来唐诗宋词吟诵千年的魅力。

  反观当下,媒体上一篇篇夺人眼球的标题党文章,点击打开满屏的经济商业气息,没有一丝信笺书卷中该韵出的油墨书香。再细细研读,抽丝剥茧,除去繁冗的雕饰,余下的只是空洞的躯壳,不觉茫然疑惑,我大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内涵去哪儿了?

  我想泱泱华夏所需要的绝不是五六十年代的“浮夸风”。唯有除去夸饰,只留精华,才是现如今所需要的文风。

  古人为我们留下不计其数的文学财富,可我们又能为后人留下什么呢?整治文学风气刻不容缓。

  许多作家为快速获取名利,抄袭、跟风、夸大标题……无所不用其极。我想,这便是当下媒体上文风跑偏的主要原因。他们已经完全抛弃了文化的真正内涵。空洞的文字躯壳使新一代的年轻人透过现象看到的还是现象,再无本质。没有了精神的食粮,人们何以振奋,又如何悟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内核?

  李太白有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想,唯有以一池清水、一阵清风,不拂以浮夸坠饰,方能使文化界的一朵白莲盛放不凋。

  “天然去雕饰”,我想,这大抵是文风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