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陶渊明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渊明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陶渊明作文1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如果说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的黑夜,那么你便是这片广袤无垠的黑夜最亮的一颗明星,永放光芒;如果说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的画卷,那么您便是这个寥寥几笔的画卷中,最浓厚的一-笔,永流芳香....
您生活在东晋时代,生活在一个早已被黑恶势力充斥的时代。但是,即使这样,您依然顽强的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你那顽强不屈,碌碌无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我们早已耳闻目睹。下面是我对您特点的总结:
您是一位顽强不屈且拥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少年时代的您,生活在简陋贫穷的农村,即使这样,你也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句诗更是你远大的政治抱负的体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您甚至比其他人更热爱学习。但在当时那个看身份的时代,即使你再努力,再勤奋也无济于事。您也屡屡遭受失败,得不到别人的重用。而“但未有建业,前途渐前窄"这句诗则更是将您那远大的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的不甘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您是一位高洁的隐士。在当时那个黑恶的'时代,您没有被汹涌的波涛掀入无边无际的“黑色"海洋中,而是看破红尘,鄙弃功名,弃官隐居。对于您来说,田园的景色,悠闲自在的生活,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是截然不同的。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年适俗韵,性本爱山丘”这两句清闲自在的诗句,则更是表达您对自然的由衷喜爱,侧面反映出您对“浑浊”的漩涡的厌恶。
您是一位不怕牺牲,敢于驳论的诗人。生活在田园中的您,对劳动的认识也是焕然一新。您不怕牺牲自己,冒着滔天大罪,刚强而有力地驳斥了儒家对劳动的态度和认识这是何等的无畏啊!
您是我们的楷模,您的芳名早已流传至今,愿你安于平淡,成为“污浊"社会中的一朵菊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屹立不倒,永世绽放。
祝身体健康
后生:薛博宇
20xx年3月27日
陶渊明作文2
他怀才不遇,他才气纵横,他风流潇洒,他向往田园,他超凡脱俗,他独爱幽菊,他洁身自好,他安贫乐道,他,便是陶渊明。
他是东晋文坛上的龙头,他是柔肠侠骨的镇军参军,他是克尽职守的彭泽县令,他是栖身田园的自然隐士。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秋风瑟瑟,落木萧萧。他踏着归尘,拂袖而去;他脱离了尔虞我诈的汤汤官海,远离了这世道的无常,栖身于乡野田园,悠然自得。
陶渊明沉醉于乡村的淳朴平淡,感彻于自然的博大浩瀚。他揣摩百家论篇,阅罢五经四书,感慨旧时变迁,彻悟治国之道。清新飘逸,深美醇厚,慷慨激昂,悲愤雄壮的诗韵与陶渊明,与田园,与自然萦绕于桃花源外,千古仍未散尽。
回眸历史,纵观天下,古今文学墨客,与其才可貌美者屈指可数,寥寥无几。除李白,杜甫,他人便无人能及。其世人赞其曰:“千古之英才,万代入豪杰。”可他却不以为然,一笑了之,由此可见矣。他的思绪已然与田园相依,与山河交融。他的胸襟与气魄,宛若自然,坦坦荡荡。家国混沌,朝廷荒诞,他忠心报国,胸怀远志,却随波逐流,仕途坎坷。一生多磨难,万阻还奋激。遥望清节先生的儿时,划满了不幸的泪痕。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在他的'身上却成了偶然。。
他忍辱负重,他淡雅宁然,他不拘小节,他悠哉游哉,他不戚贵贱,他不慕荣利,他笑看苍生,他名流千古。他,就像是在历史长河中飘荡的一株野菊花,轻轻拾起,抛向高空飘舞着,纷飞着,花瓣随着风儿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雾渐渐散去,但菊香仍缭绕在身边,田园寂静更显人世的喧嚣,回眸望去,高山丛林中,我隐隐约约,仿佛看到了一个身影。走进陶渊明,共赏菊,共饮酒,领略在田园中悠然的心境。
陶渊明作文3
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还是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对待名利,人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追名逐利。而从古至今,又有几人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大多都是“义无反顾”的追逐著名利,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几多沮丧。
而说到淡泊名利,那就一定要说陶渊明了,他是一名诗人,更是一名隐士。他的大部分都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官场的厌恶,比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园田居·三》中的“晨兴理荒废,带月荷锄归。”
而中国古代“追逐名利”盛行,每个人都梦想着通过考试入朝做官,走上人生巅峰。而陶渊明的梦想确实回家种田呢?一个所有人都想摆脱的事情?然而事实上陶渊明最初的梦想也不是这个,《归园田居·其三》中提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所以其实陶渊明也根本1不擅长耕种。最初他也满腔热血,总有伟大的抱负。但晋朝的门阀制度,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那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车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伟大抱负。除了社会环境的逼迫,还有陶渊明自身的原因。他自命清高,孤芳自赏: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不远的彭泽做县令。不久,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位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身边的人对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重小节,衣服要穿的整洁,态度要谦卑,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坏话的。”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军饷,像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于是马上辞职,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几天的彭泽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官。
离开了官场的喧嚣,陶渊明也真真切切的感受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肺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名利,陶渊明所欲也,品德,亦其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名利而去道义者也。
陶渊明作文4
他从小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有着为民谋福的志向,为此他出仕做官,但不过只是参军,九品的小官。而后做官也是被生活所迫,便道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对仕途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使他写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在《饮酒》、《杂诗》中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日厉,抚剑独行游。”说明他一开始就有隐居脱世的想法。
他过着安适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在这,为生活他也不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为此他无怨无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开垦的荒田使他的一家走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但好景不长,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几亩荒田,几间茅草屋就这样消失了。他曾说:“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而他又“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为此“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他虽说家贫,但仍保持“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在去世前的两个月,写下相当于告别诗的《挽歌》其一、其二、其三,更是在《挽歌(其一)》中写下:“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为自己归天已经做好思想准备。而他又在《挽歌(其二)》和《挽歌(其三)》中抒发对死亡的感慨与虚想。
他死去之后首先是他的好友——颜延之,为了纪念他,写了《陶征士》。“靖节先生”的由来也就是他的好友给予他的称号,他的'田园诗则更受梁朝太子萧统的推崇,可谓爱不释手。就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北宋的王安石、苏轼都是崇拜他的文豪,爱国诗人辛弃疾在《念奴娇》中:“须信采菊东篱,离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陶渊明最高的评价。
陶渊明,他永远是世人心中真正的隐者。
陶渊明作文5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便是你,五柳先生。你毅然挣脱出世俗漩涡,坦然归隐田园。
我曾怀着一颗好奇心,跟随你的思绪,穿越“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去探访“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宁静和谐的桃花源。我知道,那是你所憧憬的没有现实中种种纷扰的回归自然的生活。
我曾怀着一颗敬仰之心,透过朴实精炼的文字,悄悄来到你家,凝望你忘我的博览群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又看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我心里不免生起一丝悲凉,你过着如此贫苦的`日子。但见你安然自若,忘怀得失,悲凉渐渐消散,又多了一分敬仰。
我曾怀着一颗欣喜之心,踏入脑海中浮现的画面,陪伴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丝清风掠过,淡然的微笑荡漾在你脸上,多么超凡脱俗!菊乃花之隐逸者,不奢求骄阳照耀,只掩身于青山绿野间,默默地吮吸甘露。你甚爱菊,是因为你亦是如此,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固守寒庐,只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遥观日盛月缺,沐浴着寒月的清辉,与雅菊翠山相伴便足矣。
看,是谁在五柳树下尽兴地饮酒?是你,纯朴自然的你,最近人情的你。柳树伴着风儿缓缓摇下柔和的柳条,轻轻抚摸你,与你这是大自然美妙的馈赠。风拂清酒,将醇厚天然的酒香散向远方,这便是你在繁杂尘世中绽放的一抹独特的芳华吧。
听,是谁在饱含感情地吟诗?是你,醉卧与菊花丛中,仰望湛蓝明镜的天空,发出人世间最美的绝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朴实动人的诗给后世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飘然而至。每每读到你的诗文,我仿佛远离喧嚣,置身与大自然,世俗的尘埃被悄然拂走。我羡慕你用绝妙的文字勾勒无与伦比的桃花源;称羡你将高洁志趣赋予诗文之中,流芳千;仰慕你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坚忍不拔。
你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闪耀在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须信采菊东篱下,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
陶渊明作文6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您前半生有“大济苍生”的宏愿,而后半生却“躬耕自资”。是官场的黑暗反衬了您“部位五斗米”的气节。您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一生足矣!
是《桃花源记》让我了解了您。你带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其中就包括我,一个价值观尚未明确的少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多美好的自然环境呀,俨然是人间仙境。更何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淳朴的民风,和谐的关系,幸福的生活。这是您的期望和梦想呀,也是多少代人的期盼和追求啊。
我喜欢您,喜欢您那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朴真。您的《归园田居》,字字句句都表现出您的安贫乐道,潇洒自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您内心超脱尘俗,自然不理会世俗沉浮。
我最爱您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真正的隐士,必然陶醉于大自然的.雄伟与灵秀。以景怡情,以情怡景,人与自然的和美统一,人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我向往与您一样,悠悠地望着高高的青山,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成功或失败,在大山面前都南无渺小,那么微不足道,自然而然的忘乎无谓的悲伤与欢喜。
我敬佩您高尚的气节,您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趋炎附势。而是不卑不亢地面对权贵。富贵可以抛,气节不能丢!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向往,俨然超过了精神上的追求,若没有您,谁为我们做指路明灯?
其实。我有事也在想,与其“独善其身”,不如救济天下。我不知道,如果你积极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结局会不会一样。即使您没有成功,但起码做出了努力。当然,您能的血液中就透着正气,与小人斗争,不符合您的气节。
如果一天,我能和您见面,将无比欣喜。因为我盼望真实地走入您的世界,感受您的气息,感染我,陶醉我。
现在,着仅是一个美好的想象,我们的肉体跨不过时空的距离,但是我盼望饿的精神世界可以与您有点点交融。我更希望所有人的精神世界都可以与您交融,这样世界会变得更好。也不枉《桃花源记》的字字忠良。
祝您永远畅游桃花林!
您忠诚的读者:xxx
x年x月x日
陶渊明作文7
我穿越时空,落到一个小菜园子中,小径上迎面而来的是一个老翁,他的两鬓有些斑白,两腮的黑胡子随风而飘,手中拿着一个破竹竿在地上四处敲着,身上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花衣服。么非这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吗?
我近看了看,他好像喝醉了酒,走起路来身子摇摇晃晃地。于是我上一户人家去打听,人们说他经常被他的朋友请去喝酒,去了就一定要喝醉,而且既然醉了就会立刻就走,不会一点也不好意思,这更像五柳先生了。
于是我问到了他家的住宅,一到门口,门檐低矮,走进院子,厅堂窄小且简陋,住宅四周都种着柳树和桃树,现在正值春季,因此住宅一片花红柳绿,鸟莺啼飞。柳树垂下它嫩绿的枝条;桃花绽放出它粉红的花瓣;鸟儿唱出了婉转的歌声。宅子里一片春意盎然。咦!那不就是刚才的那位老先生吗?我跑了过去,他起先有些惊讶,不过一小会他就摸了摸他的黑胡须,笑着说;‘既来就是客,来坐下吧’。他将她身旁的凳子拿给了我,哇,这里的湖和山也很美啊!
高峻的山峦重叠延绵着,上面长着嫩绿的青松,潺潺的流水似是将山峦浮着似地,飘飘荡荡。这水绿的`是山倒影出来的还是他真的就这么绿呢?
他坐在旁边,静静地钓着鱼,神情盎然自乐,我问他;‘老先生,您家中如此贫穷,为何还能如此的安然自若呢?’他回答道;‘只因有青山,秀水,贵人和好心。’我带着不惑。这时门响了,来的像一位官宦人家,我听五柳先生称他为‘道济兄’,在五柳先生前去接待他是,我也跟了过去,那个官宦人家好像是来送钱的,并这样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五柳先生摸了摸他的胡子,将送来的钱推了回去,‘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多么谦虚啊,‘真不愧是五柳先生’,我感慨道。顿时也悟出刚才五柳先生所抒之哲理。
他辞官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志而益坚。
乐莫非如此,只因青山,秀水,贵人和好心罢了。
陶渊明作文8
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边有嫡亲之乐,有浓浓亲情。你浪迹天涯天涯,非论是失意还是失意,家都使你魂牵梦绕。
陶渊明,我国故乡诗派的初创者,在经历了八十一天的宦海糊口后,亦然决定摆脱宦海的束厄局促,回到本身那魂牵梦绕的家,享用嫡亲之乐。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欢愉的,他归心似箭,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之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镇静非常,乃瞻房屋,载欣载奔。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落拓的。他怡然得意,自娱自乐,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成日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不是还抚玩云偶然以出岫,鸟倦风而知还的气象。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自在的。他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夫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找到了本身想要的升华,笔下所写的都为真脾气。试问,有谁能收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如许的'感慨。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我所恋慕的。他有胆识,也有勇气辞去官职,归隐故乡。即便他家道贫寒,也决意不再承诺仕进。这份对峙,让我打动。
陶渊明的一声,平平无奇,色采绚丽。他虽在政治上没有甚么大的成绩,但却留下了有数歌颂千古的诗句。陶渊明笔下所出,都包含了他对大天然的爱好。让人读着激情亲切,耐人寻味。
陶渊明,一个勇于寻求自我的人。喜好他,不但喜好他的诗,他的词,更他那句句中流暴露的天然清爽的滋味。这类滋味令我沉迷,也令我神驰。
陶渊明所做的统统虽已成汗青,还是受人们爱好。这就是天然的影响力。从古至今,没有一小我不神驰大天然,没有人不酷爱朴实的糊口。
这些,只需陶渊明做到了。他真是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陶渊明作文9
陶渊明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他就是隐士,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
很难想象,在一个无米无炊的境地怎么才能活得如此自在。没有大悲大怨,反而还透出几分乐的味道。也许这正是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的原因吧!东晋,一个遥远且陌生的年代,从容不迫地走出了中国文化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物,陶渊明首当其冲。《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无不是脍炙人口的佳文,而每一篇的内容虽不一样,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却始终如一。正因为这种追求,他才毫不犹豫地辞官隐居。
后来的中国文人仕途失意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也曾说过“渊明吾师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还是他的文章吧!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读别人文章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陶渊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
可以这样说,整部中国历史上像陶渊明这样的.,仅此一人。上古隐士的残文断章古怪而深奥,竹林七贤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绪。论隐士之文,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当然,在西方还是找得出相似的,在千年后的美国,梭罗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旁住下,像极了当年的陶渊明。而他的《瓦尔登湖》也与陶渊明的意向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陶渊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哀。
当看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是否听到了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在舒啸?“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作文10
在劳动的浸泡下,在菊花的浸润下,陶渊明的诗文,生机蓬勃,透着一股空山新雨后的青草味,给人幽然有安静的印象,每次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心灵上再一次与他相遇。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官场的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对名利的追逐,对富贵的渴望,与陶渊明心心念念的仕途格格不入。曾祖父陶侃给陶渊明种下了一个“入仕”的梦,29岁的他第一次走出了书斋,可怜王羲之的次子一心练道;40岁的他最后一次做官,但终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信条所辞官。就这样,五次的做官,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重新走入,需要勇气,也需要情怀。只有极致的情怀才能让一个在一次次的放弃中不断坚持。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终究是属于自己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终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东皋,这里或许才真真正正的属于他,四十二岁,开始努力经营自己的后半生。他的外祖父孟嘉在他心中也种下了一个“不羁”的梦,或许这才是陶渊明心底的声音。李白曾写过“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陶渊明外公的典故也曾让李白喜爱。可李白的洒脱是狂傲,陶公的洒脱是坚守。一方宅院,一把锄头,一张方桌,几位乡邻,在这里,陶渊明耕作着,单纯着,也快乐着。“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心灵一次次的被山水洗涤,“性本爱丘山”,本性如此,夫妇何求!
只需一壶酒,何问来者谁?大诗人终究还是离不开酒的。“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陶渊明定是与人相谈甚欢;“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酒酣,彼此去后院搜罗喜欢的蔬菜,水果,无心政治,一身轻松。刘伶对书童说的的一句“我醉死在哪里,你埋我在哪里”,深得陶公之心,于是,任真若此,“我醉欲眠,卿且去”。我的热爱无关他人,真正的从心,真实的存在。
在面阳坡曾遇见陶渊明的墓地,才真正明白“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心意,也更深刻懂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
陶渊明作文11
在别人的眼中,陶渊明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东晋诗人,但是在我的眼中,陶渊明就是一位值得让人赞赏的爱国之士。
陶渊明虽然只有着平凡的一生,但是没有哪个人会知道他会造就如此传神的诗篇。令人敬佩的是,他不图钱财更不为名利。陶渊明当官时,他仅一百多天便辞去所有官位,从此归隐田园。从陶渊明的种种表现中显然表达出了对东晋王朝的强烈不满,他以他特有的方式与官府作斗争,田园生活也成就了他的田园诗,使陶渊明成为历史中的田园诗人之祖。
陶渊明对国家、社会的不满显现于他的诗文之中。比如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就单单从一个渔人因捕鱼而造访桃花源的文章当中,就可清晰的反映出陶渊明反对当代社会的黑暗与对世外桃源的自在生活所向往和憧憬。再来看看他的五首《归园田居》,陶渊明对国家现状的不满、担忧和归园的迫切、期待,都表现于字里行间: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中看出他对因世间之乱而倍感忧伤;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便可以看出他的归园之切;又从“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中透露出对国家复兴的希望而向往……不仅如此,陶渊明身上还有许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弘扬。
陶渊明确实是一个诗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诗人,他更加是一个明辨是非的智者,他的诗表达出了他对自己国家的担忧与愤恨。为了批判黑暗的当代社会,陶渊明写了无数的诗与文章,从而发泄自己的'不满,并且对那种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恰好源于他深深地爱国之情。陶渊明拥有着的敢于斗争与维持正义的志气是没人可以改变的,他以如此顽强的爱国与反抗之志,是历史长河中所有人的模范与标杆,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所在,才铸造了华夏民族的精神!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不管在别人眼中是怎样去看待陶渊明,就算别人说他只是个诗人罢了,说他只是个普通人罢了,也不会改变我对他的看法。这,就是我眼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作文12
我荡着小船,东折西绕,穿过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水位突然下降,我不得不下船行走了。
刚踏上岸边,便觉得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地方。眼前,片片黄菊,蝴蝶飞舞,蜜蜂访花绿时伸展;身旁,树木繁茂,绿叶浓浓,翠绿欲滴;身后,清澈的小河,流水声潺潺不息,前面不远的菜园边,一座绿绿的茅草屋,端立在那儿,增添了几份悠闲和清平……
看到眼前的这一切,便觉得自己像是来到了与世隔绝的地方,能看到这么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心想,去走一走,看一看,顺着曲折的'小径向前走去,毕竟是头一回,心里还有一丝帕意。走了几折后,身被美丽的田园包围了,却有隐约的读书声: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这不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吗?”我心里忽然一喜:“难道是陶渊明的田园?”田园里野草茂盛,稀稀疏疏的有几根豆苗,这可谓“草盛豆苗稀”;再听听四周的音讯,听不到半点吵杂声,这可谓“而无车马喧……”
越看越觉得像陶渊明的田园,可是没见到陶渊明,还不能确定,再向前走去。
来到小茅屋前。桃树,细细的叶子,尽情的舒展着,绿油油的,像刚洗过一样;高大的柳树,它纤长纤长的柳枝,倒立下来,一直垂到屋檐上,像一个纯朴的农人……对了!这是“桃李罗堂前。”
心里高兴得不得了,便大步地向朝阳开的那扇窗子走去。
来到窗前:一位长胡须,衣着朴素,头遮巴蕉叶,手持长杆笔,正在全神贯注地写着什么,口里还吟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他神情闲适愉悦,悠然自得,屋子清淡无具,闲适宁静……
“对了,他就是陶渊明,五柳先生。”抑不住内心的激情,正要伸手向他问好,可看到他紧握笔杆,急促地写着,肯定是又在写千古名篇。以免又断送了一篇名文,就又把手缩了回来,我呆立在窗边许久。
天色以晚,该到了回家的时候了,为了让他(陶渊明)知道是我这个无礼之人打扰了他的宁静,便留了一张纸条:
“遠平凡到此一游”
而后,我登上小船,掉转船头,踏上回家的路,身后,一轮圆圆的明月倒映在水中。
陶渊明作文13
世有一狂人,身处东晋时。
其一狂也:随性自然。其入世时,做一小官,不喜拘束。闲来田中饮酒,迎官之时,不净手,不换官服,以此状态相迎。随性喜自然,永不会刻意改之。其真性情甚为坦然自在,吾欣赏其。
其二狂也:厌浑浊之官场。人人皆希望入官场,其却愤然辞官。因何,另其宁入田园,不可入官场?只因,官官相护,官官奉承,让本想为国奉献的他,失望至极,愤然之下,放弃做官,而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
其三狂也:时隐时官。41岁前,其希望为国为民,但是,一次次失望让其时隐时官。出世入世,有谁能看见其心中的惆怅与徘徊?在入世与隐居的'分界线处彷徨不决,犹豫不定之时;在采菊悠然,饮酒论文之时;在心中失意,游玩山水之时,你是否希望觅一知音,将心中之苦楚,心中之彷徨,心中之失望,心中压抑着的一切通通诉与知音听?可惜,在此世间知音难寻。
若是可以,吾真希望可以来一场穿越,与其相识、结交,煮酒论诗、论平生,四处游山、采菊,惜时不与吾,今日吾仅能赞其人,品其文,念其诗,赏其性。
潇洒隐居的表面下,是无人得知的惆怅心。“举世皆醉吾独醒,举世皆浊而吾独清”,其虽喜酒,却又是这世间最清醒之人,同时又是这浊世中的一朵清菊,这岂不是其之悲哀?这朵清菊不愿看见这浊世之污,以酒浸染,希望醉后不见这污浊,可偏偏成了清醒之人,亲眼见到了现实之残酷,眼睁睁地看着现实打破美好之幻想。
为躲避现实,为保持清白,愿隐入田园。其文多述归园之乐,可为何乐中藏悲?是你放弃了入市,还是现实之残酷伤人太过,让你被节节逼退,无可奈何,失望至极?是你选择了田园吗?为何吾却看见的是田园选择了你?若非官场之污浊,若非对官场失望透顶,若非在官场之污浊之地已无立足之处,其岂会步入田园净地?若心中无犹豫,无入世做官之念,其岂会次次做官?若不是厌恶至极,其岂会终生不再入世,终生不再入官场?
世有一狂人,浊世之清菊,此人乃陶渊明是也。
陶渊明作文14
靖节先生:
您好。
久仰您的大名,今日与您交谈甚是荣幸。也恳请您为我指点迷津,授人以渔。
近日我常常拜读您的大作。深深地为您之“不为五斗米折腰”所震撼,为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适安逸所羡慕。我不禁想问您:“在那时那样一个社会里,您是如何想的?”
从您的《桃花源记》里,我明白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的社会,那是您与广大劳动人民真实的向往呀!您对战争和黑暗社会的痛恨便跃然纸上。
从您的《五柳先生传》中,我看到了一位卓然不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贵品质的雅士。读书、饮酒、作诗即使他的爱好。那不是您吗?五柳先生?
在《归去来兮辞》中,您对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厌恶和对人生的感慨令世人深思与折服。
我还有一事想请教。您写了大量的饮酒诗,也像隐士一样退隐山林。难道您是否是为了逃避而用酒麻醉自己的心灵。用酒来疗伤?隐,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为什么不去学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什么不像梅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故”呢?不如与社会一搏,哪怕是以卵击石也留的千古美名。
与您所生活的时代相比,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现代化的`时代,人们住着几十层高的楼房,每天乘电梯上下楼。我们有了比马车快几十倍的汽车、火车;也有了能像鸟儿一样翱翔于天空的飞机;更有了可以探索月球的飞船。
现代的人很会享受,平日里,喝杯茶、跳个舞、唱首歌。生活比您的那个时代要舒适多了。但现代人却不像桃花源里的人那样热情好客。人人都互相防备着,犯罪事件常有发生。
您居陋室而不卑,是因为那里没有污浊;您食不果腹而不急,是因为您有精神食粮。草盛豆苗稀并没有使您烦忧,是因为志不违心。
人各有志,愿您能勇敢面对!
至此搁笔,打搅了。
您之崇拜者
20xx年3月14日
陶渊明作文15
"我站在那南山下,看那残阳染红的半片天地,我在看,看那漫天的云卷云舒;看那夕阳的无限美好;看那飞鸟的双宿双栖。
鼻翼间围绕着淡淡酒香,朦胧的月色下,我看见了满布青苔的青石板,歪斜的篱笆,一丝亮光在破旧的草庐显现,穿过那盈盈月光下拥簇的菊花,推开“吱呀吱呀”的门。呀!这是陶渊明的世界。
我看见你对酒当歌,笑得潇洒自在,我看见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我知道你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在那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官场里生活,你鄙弃官场隐于茫茫人海中。你那高洁纯粹的身影深深的镌刻在了我的心中。
我欲问君,可曾悔过?君不答,却意已明。想必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想起你虚构的那个世界——桃花源。阵阵歌声仿佛天籁,老人小孩欢乐无忧的画面在眼前浮现。多么惬意!多么自由!那令人向往的世界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可触不可得。你怀着一颗纯洁真挚的心,在那黑暗动乱的时代,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天边渐渐泛白。草庐结了点点白霜。在看那屋外,已是芳香盈盈,开满了高洁而又淳朴的秋菊,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的眼倒影着这山光水色,微风拂过,吹起你满头白发,搅乱了一窝淡黄。这一刻你与自然融为一体。你的一生追求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你开创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我在你的诗里仿佛看见了那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的一幕。读到你的'诗,再焦躁的心,都会被渐渐抚平。
你从我的世界里走过,每当我焦躁不安总会想起你的身影,那颗在淤泥中打滚的心,就会被慢慢洗净,取而代之的是平静与积极。是你让我变了,变得积极向上,我开始过好每一天。我开始执着勇敢的去追求我的梦,因为你,我相信,我的梦想不仅仅是梦和想。
陶渊明你是我心中的净土,是那梦中的淡淡花香。
陶渊明你隐了身,只是不想汲汲于富贵,只是不想为五斗米折腰,只是不想满身铜臭而保持文人应有的清高。退一步海阔天空,你的退,退成了隐逸之先宗,开创了中国隐逸文化的流派。你的菊花香不仅在我心里,还在中国文化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