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3-07-17 12:43:47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①kuì(_______)退②翘(______)首③fēi(_______)红④juān(_______)刻

  二、文言文阅读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略无阙处(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

  ③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名句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__,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8)在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了大漠壮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上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叔叔离家后,就如石沉大海,杳无消息。

  C.这部新型电脑体积小、速度快、功能强大,在同类产品中鹤立鸡群。

  D.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对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到了16岁左右时,年轻人得有点大视野。

  ①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②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③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⑤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①③②④⑤B.②④⑤③①C.①②⑤③④D.②①④③⑤

  五、诗歌鉴赏

  诗歌赏析

  夜归丁卯桥村舍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1.“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2.“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好贾谊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注释):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e):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

  1.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以故文多不工”相同的一项是()。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以刀劈狼首C.公亦以此自矜D.屠惧,投以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苏轼是眉山人,十岁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最终定他第一。

  C.苏轼的制策写的很好,从宋初以来,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

  D.苏轼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欧阳修赞叹“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母许之否乎

  (2)比冠,博通经史

  (3)但置第二

  (4)修语梅圣俞曰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七、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3.对文中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4.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作文

  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写一篇字数600字左右的文章。

  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若有需要请以字母代替。

  ③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