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竹影》后反思
《竹影》后反思1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就已听过,早先也看过两三遍,有几位老师开课也谈起过这篇课文。而我自身现在也要教学这篇课文在备课时,发现课文后面练习有这么一道问题: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人影看竹影,充溢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是不能含糊的。所以,现在备课时我首先要找出这些“充溢童趣”的语句来。但是,我课文看了好几遍,却始终没有发现有关“充溢童趣”的`语句。难道题目出错了,课文中原本就没有这类语句?这是不可能的。就是自身没能找出来。怎么办呢?俗话:“船到桥头自然直。”把其它内容准备得充沛一些,这一问题就交给同学,同学肯定会发现“充溢童趣”的语句来。
果然,在课堂上我提出这一问题时,同学很快地就找出来,纷纷举手,让他们一说,这些语句果然都是“充溢童趣”的。同学轻而易举地找出来,而我却不易发现,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的理解能力不如同学?当然不是。根本原因在于我已是成人,已失去童心,所以发现不出“充溢童趣”的现象。于是,我颇有感慨:人人在盼望长大,渴望幼稚,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地失却童真。儿童的世界新奇而美丽,充溢惊异和乐趣。可是,对我们多数人来说,等不到成年,这种锐利的目光,爱一切美丽的和令人惊奇的事物的天性,就已经愚钝,甚至丧失殆尽,这真是我们的倒霉。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真诚地相信,对儿童来说,感觉比知识更为重要。
《竹影》后反思2
这一课我最想反思的有两点:
第一:关于评价
在备课时,我对自己的“评”还是很满意的。比如说我对评价标准语言的思考:例如第一问:
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耳边竹音萧萧,几个小伙伴会做些什么呢?请阅读课文至少两遍,梳理出文章思路。
评价标准:
1、思路概括时能抓住主要信息。(0——2分)
2、除了能抓住主要信息,还能做到语言简洁,准确。(3——4分)
这个标准中,我用到了”信息、简洁、准确“等专业术语,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就是用分数来分出等次。但是教后反思一下:分等次的目的在哪里?是为了让学生很好地衡量自己的“学”,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学”可是我把等次讲清楚了吗?学生明白我的意思吗?这句要求我措辞严谨。另外等次的标准合理吗?我在备课时曾用过“第一层次、第二层次”这样的等次标准,问题是如何把层次和分值巧妙融合呢?
基于以上思考,现在我把评价标准改为:
评价标准:
第一等次:除了能抓住主要信息,还能做到语言简洁,准确。(2分)
第二等次:思路概括时能抓住主要信息。(1分)
我还曾很为我的评价出示时机自鸣得意。比如第一个目标:“通读课文,理清思路,归纳文章主旨。”实现这个目标共需三个环节,(即:环节一、概括思路,环节二、研究文章内容,知道内容为什么吸引自己。环节三,在以上基础上归纳主旨)我把前两个设置成前置性作业,为的是体现生本课堂。既然是前置性作业,学生要在预习时做,那我的评价标准一定得提前给学生,可以更好的提醒学生预习,也可以规避不必要的错误。第二个目标“结合主旨,联系实际,谈谈个人感受”,因为是在课堂上出示问题,完成谈感受,我就没有提前出示标准,而是在第一位同学回答后,引导大家分析他的回答,进而归纳得出评价标准。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作用,评价标准出示的时间有的是老师提前出示,有的.是课堂相机共同拟定,不是很有匠心吗?
可是听了第二节许巧枝老师的课,我的满意就消失了。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标准太机械,就是机械地一环节一评价。问题是:评价标准要不要每一个环节都出示呢?和学生共定标准,怎样能做到和谐自然流畅呢?
这些问题还没解决,卢老师的点评又让我羞愧难当。且不说“评”的时间和内容这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根本的“一致”我都没有做到呀!我先来还原一下课堂:
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发现呢?
生14:我小时候爱观察花开,每个时期都画一张画,往往从花骨朵开始画到花开,把这些画叠在一起快速翻动,就好像看到了动态的花开。我发现自己很有绘画天赋。
师:最早的动画片就是这样制作的,你还是很有动画艺术呢!那我们该怎样评定这位同学得多少分呢?需要我们一块定个标准。你们觉得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需要怎样呢?
生15:要把事说清楚
师:对,先得把你的“活动”这件事说清楚。来麻烦这位同学写到黑板上。再看我们的问题,你觉得还要注意什么?
生16:还要注意从这件事中发现了什么
师:对,刚才那位同学说自己很有绘画天赋。
生17:不仅要把事情交代清楚,还要语言流畅。
师:同意。(稍停)没有人举手了,我们就暂且按照这三条,哪一组继续汇报呢?
这里学生总结了三条,我就草草地直接往下进行了。而这三条,只是侧重于本文写作内容上的要求,却失去了写作形式上的要求。我的第一个目标里,“理清思路”就是写作形式,“归纳主旨”就是写作内容,第二个目标其实就是对第一个目标的“评价”,我花了大半节时间来了解形式、理解内容,结果却在第二个目标实际运用时丢掉了“写作形式”这一个方面!教学评的一致性在哪里?!
其实要做到一致性也不难,也就一句话的事!卢老师建议说:当学生把总结好的三条写到黑板上时,老师不要草草往下进行,而是要在这三条标准上给学生点拨提高。比如我可以这样说:“大家看,我们要讲一个事,首先要把事将清楚,语言流畅,这样别人才懂得你说的是什么,就像本文丰子恺讲清楚了小伙伴月夜看天看月描人影描竹影的事一样。事情讲清楚之后还得表达情感,就像我们从本文中读出了童心童趣,艺术的创造一样。”老师这样一归纳提升,学生不仅这个问题能回答的好(老师也省却了为让学生答好而进行的许多追问了),而且可以把作文写得好,岂不妙哉!这样的课堂也才是符合学理的课堂!
第二、关于老师的专业素养
跟随卢老师一年半,我最大的感慨是我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老师必须自己去挖掘课本的核心价值,教学评一致又要求老师有整体规划,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在春雨润物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毫不隐讳,在遇到卢老师之前,我那都不是在教语文,都没有抓住语文的实质。不然我也不会在学生商定标准后草草往下进行。不是我忘了,是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而且卢老师提出来时,我竟然没有听懂!卢老师第二遍解释我才朦朦胧胧明白一点,第三遍才恍然大悟。是不是特像班里的差生,因为没有掌握住知识,要老师讲两三遍才能懂?哎!技不如人,不能怨天尤人,要做的只有努力钻研,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