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认识图形》一课的评析

时间:2024-06-24 00:12:0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认识图形》一课的评析

  《认识图形》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可以说是一节起始课,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本课是在前一课时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特征,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纵观整节课,教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重视实践操作,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营造了“互动 、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关注认知基础,注意新旧知识的融合。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需求,要在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虽然这是一节起始课,但是学生并不是对本节课的内容一无所知,这之前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听说过有关知识。课始,教师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等,调动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经验,将本课新知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感知“面在体上”。

  二、 注重动手实践,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 有效设计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与应用不竭的源泉。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练习还是后面的习题,都能紧扣教学内容,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安排了从生活中找平面图形这一活动,并补充交通警示牌,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同时,培养交通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当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一堂真实的课一定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我认为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如下几点:(1)在学生画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进一步突破“长方形、正方形”异同点比较的这一难点。(2)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习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处,要求学生涂一涂时,教师的要求是“选一个涂一涂”而学生的操作中是“选一类涂一涂”,这需要更准确的语言引导。

  总之,本堂课能够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需求,让学生充分经历看、写、画、说等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了数学在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的意识,真正实现了互动 、主动、灵动,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上观点仅是我个人的想法,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对《认识图形》一课的评析】相关文章:

《认识图形》03-11

《认识图形》反思03-14

《认识图形》15篇(优选)03-12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精选15篇)07-03

《认识图形》反思汇编(15篇)03-14

(通用)《认识图形》反思15篇03-14

崔涂的《孤雁》诗意及评析12-05

栽蒜苗(二)案例与评析02-29

《咏柳》课堂实录与评析03-05

《图形创意》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