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20相声奇趣之刘宝瑞终生为徒
刘宝瑞是张寿臣23名弟子中年龄最长者,但按入门儿早晚论,比他年龄小的常宝堃为师兄,宝瑞居第二。
刘宝瑞生于1915年,早年丧母,家境贫寒,因自小酷爱相声,所以常游走于北京天桥和东安市场相声场子之间。他尤其佩服张寿臣的表演,后拜在张寿臣门下,如愿以偿。学徒期间刻苦求艺,出师独立演出后,也从不认为自己已经出师,他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学习他人之长。
因为好学,刘宝瑞熟悉历史掌故、社会杂学,搜集民间传闻、俚俗逸事。比如打油诗、三句半、字戏、趣诗、谐对儿、姓名嘲、酒令、灯谜……他是样样都懂。因此,他在表演中,擅长描绘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此来烘托人物、故事及事件。在相声行内,他被称为“艺人中的才子”、“善使杂学第一人”。“许你不演,但不许你不懂”,就是他说相声的座右铭。1937年,他曾赴济南晨光茶社演出,闲暇时就上街走走,听到老百姓对韩复榘怨声载道,人皆骂之、恨之,于是就了解具体情况,编演了相声《韩复榘讲演》,揭露当时山东省主席、亲日派、直系军阀韩复榘不学无术、骄横昏庸的丑态。还有一次,是在他有了徒弟后,一个徒弟问:“师父,慈禧的厕所叫什么?”他无言应答。当时,正值寒冬,他竟然顶风冒雪,连续四进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最后查到了写“宫女生活”的一册旧书,其中提及慈禧的便厕在宫中叫“官房”。他不仅查到了名称,连同使用中的规矩、附属用品都一一记下。然后,再告知徒弟“官房”的来龙去脉。
刘宝瑞在他艺术臻于成熟之时,带艺南下,顺济南沿运河而去,到南方后和高元均合作。先在上海,后久居南京。业内人士大都认为,是他此行把北方的艺术首先带到了南方,使其在南方的土壤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把北方的艺术与南方的艺术相互融会,虽不是惊天之举,但也是相声发展中不应忽视的功绩。解放前夕,他又去了香港,在那里有了自己的听众群体、立足之地,生活状况也有了较大的改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毅然立即返回北京。不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唱团成立,先邀请张寿臣加盟,张认为,自己已年过半百,岁数大了,遂力推爱徒刘宝瑞加入这一全国最大的曲艺演出团体。在进了说唱团后,刘宝瑞说:“我是旧社会过来的艺人,身上肯定有不符合新社会的毛病,艺术上,也会留下旧的痕迹。故此,我要认真学习。”话很朴实,但,既有今后学习的起点,又有提高、奋进的目标。更可贵的,是他自我反省、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
在上世纪60年代,有人说,如果在全国进行一个调查:谁说单口相声最好?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听众回答:刘宝瑞。当时,尽管张寿臣还健在,而且,张寿臣早已就有“笑话大王”之称,但,应该承认媒体的巨大作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遍及全国,刘宝瑞的单口相声,一段接一段地播出。“认识”刘宝瑞的人自然就多。
刘宝瑞的单口相声,既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又有一定的文学性。在表演方面,他继承了张寿臣的艺术,以“说”为主,台风稳健,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吸收独角戏、评话(均为南方曲种)、电影、戏剧等姊妹艺术的优长,大胆革新创造。经过长期演出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使活”细致、瓷实,“包袱儿”别致、含蓄和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也就得到了“单口相声大王”、“冷面滑稽家”等称誉。
【20相声奇趣之刘宝瑞终生为徒】相关文章:
《风水大师》双人相声07-05
收徒的作文10-24
自得之趣作文(精选20篇)07-06
郭德纲相声经典段子08-01
带瑞字的名字07-02
瑞鹧鸪全文注释12-19
夏之语作文(通用20篇)04-28
单口相声《江湖医生》06-19
相声小品大赛评分细则03-08
刘大爷作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