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第十五次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
2015年12月20日至2016年1月20日,病毒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病毒疫情调查。
1、网络安全事件
2015 年 64.22%的用户发生过网络安全事件,比 2014 年下降了 24.48%。
在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感染病毒/木马程序、垃圾邮件、网络钓鱼/网络欺诈。其中感染病毒/木马占 60.5%,跃居到第一位,比 2014 年上涨了 9.1%;垃圾邮件比去年降低了 14.5%,以 46.2%位居第二;有37.24%的用户遭遇了网络钓鱼/网络欺诈,比去年提升了 6.84%。
除此之外,超过三成的用户(32.37%)遭到过网络攻击,相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2、浏览器安全状况
浏览器作为用户与网络连接的主要窗口,已经成为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浏览器市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占有率较高的有 360 浏览器、IE 浏览器、QQ浏览器,搜狗、百度、谷歌浏览器的使用者也都超过了10%。
用户在使用浏览器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安全问题是“恶意软件/流氓软件”,占 54.8%,随后的是“网络钓鱼/网络欺诈”和“浏览器设置被篡改”,分别占 51.35%和 48.33%,25.27%的用户遭遇了隐私泄露或数据丢失。
3、我国移动终端产品使用情况
2015 年移动终端用户中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占总数的 93.48%,比 2014 年上涨了 5.18%;非智能手机的用户数量占 12.79%;43.2%的用户使用平板电脑。
从操作系统看,安卓以 43.88%居首位,IOS(苹果)占 25.33%,居第二位,Linux 操作系统以 11.25%排在第三位。
4、移动终端安全状况
垃圾短信和钓鱼(欺诈)信息是造成移动终端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分别占调查总数的 70.33%和49.32%。骚扰电话和网站浏览分列第三第四位,分别占 48.78%和 40.06%。另外,电子邮件、APP 下载、电脑连接、移动存储介质等也是造成移动终端产品安全的主要途径。
2015 年有 50.46%的移动终端使用者感染过病毒,比 2014 年上涨了 18.96%,涨幅较大。移动终端病毒感染率居高不下,移动安全成为网络安全的焦点。
用户感染移动终端病毒后造成的后果主要有影响手机正常运行、信息泄露、恶意扣费、网络欺诈、远程受控等。信息泄露连续两年上涨,以 73.68%居首位,比 2014 年上涨了 12.36%;影响手机正常运行以 62.38%位居第二,比 2014年下降了 12.02%,恶意扣费和网络欺诈分列三、四名,分别占 19.75%和 33.36%。
5、移动终端安全产品使用情况
据统计,有 67.25%的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防病毒产品,29.01%的用户使用防火墙,26.59%的用户安装使用了移动终端安全管理软件,还有 30.86%的用户安装了数据恢复软件。
【第十五次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相关文章:
一次神奇的信息之旅作文08-04
小暑的天气状况是什么02-27
网络安全反思(精选5篇)12-18
男属狗女属蛇婚姻状况03-15
浅议打工子弟学校团建状况02-28
全国爱眼日03-07
全国爱牙日活动宣传08-06
全国爱眼日[推荐]03-08
全国过小年的习俗12-17
信息共享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