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时间:2023-07-26 15:50:37 兴亮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泽泻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泽泻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泽泻是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为多年生沼生草本,属泽泻科。又名水泽、建泽泻等。其根状茎较短,基生。

  泽泻的功效

  泽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症。

  名家论述

  《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

  《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药品化义》:“凡属泻病,小水必短数,以此(泽泻)清润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主治水泻湿泻,使大便得实,则脾气自健也。”

  《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

  《本草通玄》:“《别录》称其止遗泄,而寇氏谓泄精者不敢用,抑何相刺谬也?盖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泽泻的作用

  利水渗湿

  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

  降血脂作用

  泽泻的脂溶性部份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其中分离得的泽泻醇A、B及泽泻醇A、B、C的乙酸酯,除泽泻醇B外,都有显著的降胆固醇作用。以0.1%的含量加入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饲料中,可使血胆固醇下降50%以上,其中以泽泻醇A-24-乙酸酯作用最强。泽泻的乙醇提取物、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等,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和大鼠都有降血脂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泽泻浸膏给犬和家兔静脉注射,有轻度降压作用,并持续约30分钟左右。泽泻摩醇对各种实验动物有轻度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并不明显影响血浆肾素和ACE活性或醛固酮水平。泽泻醇提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兔离体主动脉条件收缩有缓慢的松弛作用。泽泻摩醇可抑制由血管紧张素引起的家兔主动脉条的收缩,其收缩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泽泻摩醇用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可见减少心输出量和心率以及左心室压力,但可增加冠脉流量。

  利尿作用

  用盐水负载的小鼠或大鼠做利尿实验,小鼠皮下注射泽泻醇A乙酸酯100mg/kg能增加尿液中K+的分泌量,但口服同样剂量则无效。大鼠口服泽泻醇A乙酸酯或泽泻醇B 30mg/kg剂量时,明显增加Na+的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和P<0.01。

  植物学史

  泽泻(9张)

  刘向的《九叹·怨思》之中,即有:“筐泽泻以豹鞟兮,破荆和以继筑”之句。[1]泽泻及其复方,历经三千余年,仍常用不衰。泽泻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等历代医著,都有关于泽泻的记载。《本草图经》附有三幅泽泻图,与今泽泻相符。因其能利尿行水,如泽水之泻也,故名泽泻。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块茎直径1-3.5厘米,或更大。叶通常多数;沉水叶条形或披针形;挺水叶宽披针形、椭圆形至卵形,长2-11厘米,宽1.3-7厘米,先端渐尖,稀急尖,基部宽楔形、浅心形,叶脉通常5条,叶柄长1.5-30厘米,基部渐宽,边缘膜质。

  泽泻(叶)

  花葶高78-100厘米,或更高;花序长15-50厘米,或更长,具3-8轮分枝,每轮分枝3-9枚。花两性,花梗长1-3.5厘米;外轮花被片广卵形,长2.5-3.5毫米,宽2-3毫米,通常具7脉,边缘膜质,内轮花被片近圆形,远大于外轮,边缘具不规则粗齿,白色,粉红色或浅紫色;心皮17-23枚,排列整齐,花柱直立,长7-15毫米,长于心皮,柱头短,约为花柱的1/9-1/5;花丝长1.5-1.7毫米,基部宽约0.5毫米,花药长约1毫米,椭圆形,黄色,或淡绿色;花托平凸,高约0.3毫米,近圆形。瘦果椭圆形,或近矩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1.5毫米,背部具1-2条不明显浅沟,下部平,果喙自腹侧伸出,喙基部凸起,膜质。种子紫褐色,具凸起。花果期5-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环境

  泽泻生于湖泊、河湾、溪流、水塘的浅水带,沼泽、沟渠及低洼湿地亦有生长。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幼苗喜荫蔽,成株喜阳光、怕寒冷,中国各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一般都可生长。宜靠近水源、腐殖质丰富、保水性良好、稍带黏性的土壤中生长,持水性差或土温低的冷浸土壤不宜生长。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新疆、云南、贵州、广东、甘肃、福建、四川、河南等省区。

  亚洲:阿富汗、印度、伊朗、伊拉克、日本、朝鲜、蒙古、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等。

  欧洲:克罗地亚、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 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拉脱维亚、卢森堡等。

  非洲:阿尔及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肯尼亚、南非、苏丹、乌干达等。

  北美洲:美国(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爱荷华州、密歇根州、密苏里州、俄亥俄州、俄勒冈州、威斯康星州)。

  大洋洲:澳大利亚。

  繁殖方法

  苗床选择

  苗床

  选择排灌方便、土地肥沃的水稻田、莲田,先翻耕,然后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667平方米,再耙地1次,将有机肥与泥土混匀,将水排出。按1.5米开厢,厢面宽1.2米,沟深10-15厘米,厢面成龟背形,待播种。

  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

  将当年采收的种子装入布袋中,先清水浸泡24小时,适当滤干水分,放入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起并用10倍的草木灰拌种,用种量约1千克/667平方米。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准备好的育苗厢面,并用扫帚轻拍厢面,使种子贴在厢面泥土上。播种后应及时搭遮阳网遮荫,高50厘米。随着幼苗的生大,逐步缩短遮荫时间,苗高10厘米左右时,拆除遮阳网,然后灌水至2-3厘米深。出苗前每天早晚浸水1次,浸水1-2小时后,将厢面水排出,沟内保持满水,保持苗床湿度。苗高达2-3厘米后,床面要保持一层浅水,以不超过苗尖为宜。

  苗期管理

  苗长到3-4片真叶时按照株行距2-3厘米间苗,并拔除杂草。结合间苗除草,适当追肥,每667平方米用2-3千克尿素兑水800-1000千克淋苗床,施肥前先排出田中水,待肥水稍干后再灌浅水。当苗长到5-8片真叶时就可以移栽。

  栽培技术

  种苗移栽

  大田准备:移栽大田最好选择前作为早、中稻的地。水稻收获后,深耕20-25厘米,每667平方米施入2000千克厩肥作基肥,再犁耙1-2次,整细整平,四周开好排水沟。

  选苗移栽:选择生长粗壮、无病害的种苗移栽。起苗前3-5天,秧田要保持浅水,以利起苗。选择在阴天或下午3时后,边起苗边移栽,移栽要求浅栽,栽直,苗芯不能插入泥中。密度为8000-10000株/667平方米,株行距20厘米×25厘米。在种植完后,可以在田边密植部分种苗,用于后期补苗。

  田间管理

  查苗补苗:秧苗栽后随时检查田间苗情,若有死苗、浮苗,应立即扶正或补苗。

  除草追肥:大田除草与追肥可以结合进行,通常先追肥后除草,拔除杂草踏入泥中。第1次于移栽返青后进行,第2次追肥在第1次追肥后25天左右进行。第1次每667平方米施粪水1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第2次用复合肥20千克/667平方米;第3次在封行前施用,施复合肥30千克/667平方米。追肥宜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肥料不能落入心叶。

  灌溉排水:在生育期中宜浅水灌溉。移栽后保持水深2-3厘米,第二次耘田除草后经常保持水深3-7厘米,11月中旬以后,逐渐排于田水,进行烤田,以利采收。

  摘苔抹芽:9月下旬,在第二次耘田除草后,泽泻陆续抽花茎和萌发侧芽,消耗养分,影响产量和质量,故除留种者外,其余者应及时摘除花茎和抹去侧芽。

  采收留种

  采收

  于移栽当年12月下旬,大部分叶片枯黄时收获,挖出块茎,除去泥土、茎叶,留下中心小叶,以免干燥时流出黑汁液,用无烟煤火炕干,趁热放在筐内,撞掉须根和粗皮。

  留种

  分株留种:在采收时,在大田中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块茎肥大的植株作留植株,将选定的留种植株挖起,去除地上枯萎的茎叶,移栽于留种田,栽植深度约10厘米,栽植过深块茎易腐烂,过浅易受冻害。栽后覆盖稻草保温防冻。第2年开春后,待新芽生长到15-20厘米时,将新苗分切成单株按照行株距30-40厘米种植,7-8月当果实呈黄褐色时,分批采摘,采摘时果实与果枝一起剪下,置通风干燥处阴干后,脱粒。该方法繁殖的种子成熟期偏晚,种子要在低温下保存至第2年用。

  块茎留种:在采收泽泻时选定留种株,按照分株留种方式进行栽植,在第二年春季萌发后,摘除侧芽,只留主芽开花结果,6月下旬,果当果实呈黄褐色时,分批采摘,采摘时果实与果枝一起剪下,置通风干燥处阴干后,脱粒。该方法繁殖的种子可当年育苗。种子呈黄褐色的质量最好,种子晾干脱粒后应剔除红色、绿色和黑色种子,保留黄褐色的种子作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