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实录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实录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9~60有关余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数算式。
教学重点: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数。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草莓图、小棒
一、激趣定标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
师: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生:他们在摆小图形。
师:他们都摆了什么图形?
生:正五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生:想。
2、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师: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加入他们吧!请同学们拿出11根小棒,先摆正方形,看能摆几个正方形?
3、交流摆的结果,并板书。
生:我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摆了2个,然后还有3根。
师板书:摆2个还剩余2根。
师:摆三角形、正五边形,分别摆几个?有没有剩余?
生:我用11根小棒摆三角形,摆了3个,剩余2根。
生:我用11根小棒摆正五边形,摆了2个,剩余1根。
师:宝贝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今天摆图形和以往摆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摆有剩余。
师:对,今天我们平均分后出现了剩余。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平均分时并不是都能整好分完,有时也会有剩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剩余的平均分。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学习活动(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内容: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幻灯出示6颗草莓图)一共有6颗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2、课件演示摆的过程。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生:6除以2等于3盘。 教师板书:6÷2=3(盘)。
3、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生:把6个草莓,每2个放一盘,需要3个盘子。
师:6个草莓做的是?生:被除数。2个草莓做的是?生:除数。可以放3盘做的是商。
学习活动(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学习内容: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师: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又能摆几盘?拿出7根小棒代替草莓摆一摆,看能摆几盘?
2、生摆并交流。
生1:我把7个草莓,每2个放一盘,结果放了3盘,还剩余1个。
生2:我把7个草莓,每2个放一盘,结果放了3盘,还剩余1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不能。
3、学生交流后师演示分的过程。
4、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1)小组交流,自主列式。
(2)共同交流。
师:你在列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
生:剩余的1个草莓没处放?
师:那我们先把剩余的那一个先不管放一边,该怎么列式?
生:7除以2等于3。 板书:7÷2=3(盘)
师:剩余的一个我们把它放在商的后面,为了不把它弄丢我们用省略号把它和商连接在一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剩余。剩余的这一个在这里我们把它叫余数。板书:7÷2=3(盘)……1(个)
师:和老师一起读余数。
生:余数。
师:和老师一个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吗?
生:把7个草莓,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3盘剩余1个。
学习活动(三)比较归纳。
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除数都是2。
生:一个有余数一个没有余数。
生:一个是平均分一个有剩余。
师:说的真棒!在生活中平均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三、测评训练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习。
2、用算式表示课的伊始学生摆图形的情况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中的第二题。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 ÷ 2 = 3(盘)、、、、、、、1(个)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实录2
一、课前谈话
师:通过我们之间短暂的交流,张老师发现咱班的同学个个都很机灵,思维敏捷,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我真的非常喜欢大家!为此,我特意为咱班4个小队准备了几颗小星星,要奖给大家。看!你知道把这8颗星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能分几颗吗?
生:2颗。
师:2颗,怎么算的?
生:8÷4=2颗。
师:你能说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有8颗小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分2颗。
师:(贴到黑板上)小星星代表着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会观察、会思考,今天这节课你能做到么?
【评析:借助奖励“小星星”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后面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伊始,就使学生以愉悦的状态投入整堂课的学习中。】
二、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出示情境图)阳光明媚的一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举行野营活动,大家在野外尽情的游玩,四个好朋友约好午餐时要共同分享带来的食物,瞧!谁来说一说,他们都带了哪些食物呢?
生:有9个面包、10碗方便面、12根火腿肠、14个橘子、11瓶矿泉水、13个香蕉、15个苹果、18瓶酸奶。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2: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碗?
生3:11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4:12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根?
……
【评析: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分享学习的经验和成果,体会数学交流的价值。本节课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一”个问题,再看到了“众”多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从而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三、 动手操作,认识余数
1.解决分面包的问题
(1)棋子代替面包,分一分。
师:那我们先来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这4个小朋友,好吗?
生:(读题)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么分呢?
生1:算一算。
生2:用棋子
师:大家用手中的棋子代替面包,想一想,要准备几颗棋子?怎样平均分?好,听清要求:请你用棋子摆一摆、分一分,并且将你们分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之后请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
(2)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明自己的方法:
生1:一人一个,一直到分到还余下1个,每个小朋友分了2个,还剩下1个。
生2:每人2个,还剩下1个。
师: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几个面包?还余下几个?余下的一个该怎么办呢?还能继续分吗?
小结:(课件)看来,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2个面包,还余1个。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实录3
【 教学内容 】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 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 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 .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考考老师)
师: 平时都是 老师考大家,今天让同学们考考老师你们愿意吗?
生:(兴趣极高)愿意。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你任意设计一个规律,然 后告诉 老师,你是怎么摆的,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
生:(学生很惊奇)开始按照自己想的规律摆。
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生:(各个跃跃欲试)……
(老师很快猜出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生:(很诧异,也很羡慕)
师: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生:(充满好奇充满求知的渴望)
〔评析:本环节学生 和 老师换了角色,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留下了悬念,使学生极力想探个究竟,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师:同学们都喜欢课外活动对吗?你喜欢什么活动?
生:…
师:每到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你们快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呈现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师:哪些内容能用除法计算呢?
生 1: 所有的旗子按四面一组,可以插几组?
生 2 :跳绳的同学四个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生……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生口算除法)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 教学例题 1 。
( 1 )(利用课件演示例 1 )
师: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搬来 15 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 5 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 2 )(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 15 个学具表示 15 盆花来摆一摆。
( 3 )(提问思考)
师:有 15 盆花,每 5 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 15 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 15 里面有几个 5 ?
生 1 : 15 盆花,每 5 盆摆一组,可以摆 3 组, 15 盆刚好摆完。
生 2 : 15 里面有 3 个 5.
( 4 )(尝试列式)
师: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 15 ÷ 5=3 (组)
( 5 )(明确写法)
师:每 5 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现在我们用竖式来计算,(板书竖式)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先试着让学生说)
(教师讲解强调)
2. 教学例题 2 。
( 1 )(课件演示例 2 )
师: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 23 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 5 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 2 )生:(动手操作)
师: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 23 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 5 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生:不能全部摆完,还剩下 3 盆,不够分一组了。
( 3 )(认识余数)
师: 23 里面最多有几个 5 ?这余下的. 3 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兴趣盎然)…
……
(板书课题:余数)
( 4 )(尝试列式)
师: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 6 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有余数的除法我们怎么书写算式和列竖式呢?谁来勇敢的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强调有余数的除法怎样书写,单位名称都是什么?) 23 ÷ 5=4 (组)…… 3 (盆)
师:有余数的除法列竖式和我们过去列的竖式一样吗?
( 5 )(小组讨论)
师: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同学说一说。
生:(汇报)…
( 6 )列出竖式:
3. (观察比较)
师:看看例 1 和例 2 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 3 :我发现这两道题计算方法过程是相同的。
生 4 :这两道题也有不同……
……
4 ( . 尝试练习)
师:老师想检验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是否掌握,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 (探究关系:出示例 3 )
师:现在我们来小组分工合作比一比列出算式。
生:(列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 ÷ 5=3 (组)
17 ÷ 5=3 (组)…… 2 (盆)
19 ÷ 5=3 (组)…… 4 (盆)
21 ÷ 5=4 (组)…… 1 (盆)
23 ÷ 5=4 (组)…… 3 (盆)
25 ÷ 5=5 (组)
16 ÷ 5=3 (组)…… 1 (盆)
18 ÷ 5=3 (组)…… 3 (盆)
20 ÷ 5=4 (组)
22 ÷ 5=4 (组)…… 2 (盆)
24 ÷ 5=4 (组)…… 4 (盆)
生 5 :我发现除数必余数大。
生 6 :我发现余数没有超过除数的。
生……
2. (归纳总结)
师:( 1 )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2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来一个练习大比拼好吗?
1. 巩固题:第 52 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中如果除数是 8 ,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 6 ,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生 7 :如果除数是 8 ,余数有可能是 1 、 2 、 3 、 4 、 5 、 6 、 7
生 8 :如果余数是 6 ,除数有可能是 7
生 9 :比 6 大的数都有可能
……
3. 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 10 个是什么图形、第 18 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 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 24 个、第 30 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在除法里不能平均分的时候剩余的部分叫余数。
生:我知道了余数一定必除数小。
生……
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里我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坚持 “ 以人为本 ” 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 “ 开放 ”“ 民主 ” 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让学生在 “ 体悟 ” 中学习 “ 有余数的除法 ” 。下面我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细致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设置悬念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原本很抽象枯燥的,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悬念,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里,激发学习的热情。接着本节课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在新课教学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了一幅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创设联欢会上同学们布置会场的情境,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正好平均分,出现剩余的情况是很多的,并明白平均分时,剩下的不够再分的数就是余数,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 “ 余数 ” 这个概念,又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对比,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在学习 “ 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 这一结论时,也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来检验了学生归纳出的结论的正确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各抒已见。学生经历了观察 ------ 发现 ----- 验证这一过程,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做到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发现,在概括探索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动眼睛“看”数学、动双手“做”数学。
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运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思做高度统一。拓展练习,体现了数学学习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深入地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二、不足之处:
1 、没有重视过程教学。
在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应让学生尝试板演,共同探讨,定出写法,这样才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才是教师过程的教学,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应重点强调对齐数位,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作业反映中有部分同学出现错误。
2 、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
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集中拿出来,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自己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数学语言方面要精炼,时间安排上要合理。课堂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好好专研教材,找准每节课的目标与重难点,理清思路,在教学环节中加以达成与突破,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少讲,学生多说,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松鼠教学实录03-13
《纸船》教学实录03-13
《心愿》教学实录03-13
倒数教学实录03-12
挑山工教学实录04-11
赶海的教学实录03-10
《藏戏》教学实录03-08
《家》教学实录03-08
燕子的教学实录07-31
燕子的教学实录(精选)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