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24-04-28 19:32:35 玉华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

  《白鹭》这篇文章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鹭》课堂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1

  第一课时

  一、学

  1、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白鹭是一种为中国文人喜爱的鸟儿杜甫的诗歌《绝句》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再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两首诗歌都将白鹭融进一个诗画的境界而杜牧笔下的白鹭最为绝妙:“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人称这是“一字不着”地绘出了白鹭的独特神貌那么作者郭沫若怎样才能用散文写出不同于前人的“白鹭”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鹭》,解决我们的疑问

  师:课前同学们已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请小组互相批改预习练习题,也可以借助查阅相关资料来纠正错误(学生认真批改,有些小组学生在小声交流)

  师:不少的组已经批改好了,有问题需要共同讨论吗?

  生:(生齐答)没有!

  师:关于字词,我们不仅要注意它们的读音,还要注意它们的写法,哪个能说说我们要注意哪些字的写法?

  生:老师,我是这样记住“喙”字的写法的,就是把缘分的缘字的偏旁改为口字旁,这样就不会写错了

  师:非常好,其实还有一些字也可以根据它们的结构来识记(老师故意停顿,微笑着启发学生发现)

  (很快,有部分学生动笔在学案上圈点)

  师:很好,有的学生习惯很好,懂得带笔批注

  (所有学生立即动笔圈词,大部分学生举手老师特意请了C类的学生发言)

  生:“铿锵”两个字可以这样记忆,就是坚强的坚和将军的将分别加了一个金字旁

  师:很好看来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有时只要我们掌握了巧妙地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到刚刚回答问题的学生收到表扬,学生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有个C类学生很快举手,师示意她回答)

  生:嗜好的嗜可以把它拆成三个字:“口”“老”“日”

  (学生赞同,并且自发鼓掌鼓励她)

  师:说得真好!能告诉老师你以前这样做过吗?

  生:没有,我以前就不太会写这个字,今天用这种方法来记,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我想我不会忘记它的写法了(生有些不好意思,但又好像很自信)

  师:你很诚实现在你已经真正掌握了这个字的写法,这很好看来认真地进行自主学习很重要,而且学习方法也很关键,是吗?(生点头)

  2、自主阅读

  (1)明确任务:

  师:首先我要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请大家看课堂练习题

  【出示幻灯片】

  ①先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后小组合作展示课文朗读

  ②其他小组点评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重点段落的朗读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展示方式,教师要行间巡阅,关注有特色的小组)

  师:好,现在哪个小组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8个小组有7个小组组长举手)

  师:我们请第4小组来给我们展示一下(生鼓掌,第4小组组长朗读1、2、3小节,小组所有女生齐读4到6小节,小组所有男生齐读7、8两节9、10小节齐读)

  师:很好!他们小组分工明确,合作很成功那么,在朗读的处理上,他们都很到位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有,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两个学生同时站起来,其他同学大笑,男生很有绅士风度的坐下,女生回答)

  女生:他们读得太平,没有抑扬顿挫,语速没有快慢变化

  (男生不等老师示意,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看样子很自信)

  男生:7、8两节描写的画面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我觉得他们这一小组的男生读得太快,那种柔婉清丽、清新含蓄的特点没有能够充分表现出来

  (师生鼓掌)

  师:(拍案叫绝)你说得太好了,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能把握得这么准吗?

  生:我觉得要读好文章首先要把握文章的感情这是读好文章的前提

  师:很好!那你能把这两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自信得大声朗诵)

  师:太好了,他不但能把感情、韵味读出来了,而且还基本能背诵了是的,对于这种优美的文字我们要注意积累,以后我们写作时才能巧妙运用

  (2)圈点批注: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浏览文本,圈出文中作者对白鹭的美发表的独到的见解?

  (生浏览文本,快速圈点因为不是太难,只是要求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感知,而学生已经充分的朗读了文章,所以很快就完成了这一任务陆续举手)

  师:请XX回答(因为简单,老师故意找了C类的一名学生回答,老师是充满信任的眼神)

  生:(有些迟疑,但还是站起来了)白鹭是诗,“一首精巧的诗”

  师:是一首什么诗?

  (其他学生齐答)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师:为什么是一首诗,而且还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的?请自读思考,时间8分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小组达成共识,小组派代表发言

  (巧妙地过渡到下一环节)

  二、导: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4分钟左右,小组陆续开始交流,有些小组讨论很热烈但也有个别小组无从下手于是老师点拨)

  师:同学们认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思考?

  生:也就是思考白鹭精巧在哪里?为什么韵在骨子里?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得?

  师:对了,好,再给两分钟你们讨论

  (生继续讨论,两分钟后老师要求交流)

  生:白鹭的精巧表现在外在美和内在美

  (本小组另一成员很快起来补充)

  生:内在的美就是白鹭的神韵美外在的美表现在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内在神韵的美表现在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三个方面

  师:你为什能回答得这么准确?

  生:(很自豪的)首先要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每节写作的内容抓住作者写的几个画面来分析

  师:很好!他刚才提到了作者描写的画面,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到底写了几个画面?可以给它们拟小标题

  (生思考片刻,但是不少学生没有批注)

  师:友情提醒,我们可以在书本相应的位置批注等一下,我们请同学到黑板上来板书(不少学生拿笔批注)

  一生板书:白鹭钓鱼、站在小树顶上、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做得怎样?在判别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像这种文章要拟标题该怎么做

  生齐答:什么干什么

  (有学生开始拿笔修改自己的答案)

  师:很好!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这样做的,有没有不合乎这一要求的,我们该怎么来完善

  生:(刚刚板演的学生站起来)老师,能不能给我个机会,让我自己改一改?

  师:(很开心)可以啊!

  生修改板书:“站在小树顶上”修改为“白鹭站在小树顶上”,“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修改为“白鹭在黄昏低低地飞翔”

  师:我们再来看看,他修改的诗不是符合了我们刚才说的要求?

  生:是的

  师:你们是不是都同意他的答案?

  生:我觉得标题要整齐字数最好要相等我想第2、3两个这样修改:白鹭瞭望、白鹭低飞

  师:现在你们满意了吗?

  (大家都点头,同时动笔完善自己的答案,师整理形成板书)

  师:既然大家都满意了,我们就来看下一个问题,体会本文的立意?

  白鹭之所以是韵在骨子里诗,是因为它的美容易被人们忽视

  师:为什么容易被忽略呢?

  生齐答:因为常见

  师总结:也就是说“美因为常见,因而容易被忘却”这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哪些东西?

  生:1、感情朗读要先了解文章的主旨

  2、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并且扣住关键词句分析文章

  师:很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在概括内容时,要说清什么干什么或什么怎样

  师:补充得很好!我们今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要从这些方面来思考解决其实,我们的语文学习不仅要学会分析文本,我们还要注意积累语言下面我们熟读本文优美语段注意朗读的感情

  三、练

  1、吟诵积累:(生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的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5分钟后,教师组织检查熟读情况)

  师:好,现在哪个同学再来给我们读一读要求熟读的部分

  (生基本都举手)

  生:感情朗读

  师: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文章的主旨,明白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读起来就能出情、出味我们不仅要能够熟读,我们还要学习郭老的语言和写法,如整齐的句子,尤其是第五小节作者对事物只是粗线条的勾勒,但是却能抓住事物的神韵的写法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些特点

  2、达标测评:我们本节课重点探究了文本如何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手法,接下来就让我们活学活用,来一次模拟写作,你一定也有你喜欢的小动物,模拟郭沫若的写作手法,用一段话描写该动物,表达你的赞美之情字数150字左右

  (生埋头写作)

  师:5分钟后,哪个敢自告奋勇给我们展示一下他(她)的作品的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师指一生展示)

  生读:

  我们家的小猫有个很可爱的名字—乐乐,也许是它那一身花里花哨的外衣让人喜欢,也许是它那“喵喵…”的猫国语言惹人喜爱,或许就是它上窜下跳的滑稽动作逗你开心反正,它一来到我们家,我就赏了它这么个响亮的名字

  乐乐最可爱的还它抓住绒线球玩的时候,看它四脚并用,两只前爪当手使,抓住线球不放,两只后脚蹲着,虽使不上劲,但是也没闲着,在地上蹬来蹬去看着就觉着开心

  (师生鼓掌)

  师:很好!他基本学会了文本的写法,在语言运用上,他也注意使用整齐的句子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在一一展示,其他的同学请把你的写作的内容誊写在16K的材料纸上,老师将择优张贴在黑板报上今天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二课时

  师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赏析了郭沫若的散文《白鹭》,认识了白鹭独特的美对散文《白鹭》的写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当一回评论家,一起来品一品这一篇散文

  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散文《白鹭》描写了哪几副画面?

  (指名回答)

  生: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低飞图(对照课堂笔记)

  师:你能够认真的记录课堂笔记,这很好我们不但要把知识记录下来,我们还要把知识牢牢记在我们头脑里你能不看笔记,回答者一问题吗?

  生:能,就是有些不放心怕自己记不清(其他学生笑,生合上课本继续回答)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低飞图

  师:你看,不看课本,你不是也回答得很好嘛!有时,要相信自己,自信是成功的前提

  (生点头)

  一、学:

  师:课前要求同学们思考:《白鹭》这篇文章为什么能给我们以独特的美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生纷纷举手)

  师:你们如此热情,sorry!我只能选几个来谈谈!

  (生大笑,因为是下午上课,学生有些疲倦,师故意要调节)

  师调侃:就你们会几句外国话吗?我不也会几个单词!

  (生再次大笑,课堂气氛很活跃)

  师指名回答

  生:这篇文章语言很优美!尤其是第5小节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生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很是陶醉)

  (师点头认可!)

  生: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的结构也很美,层层深入,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再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中间就围绕这两点写了白鹭的精巧和韵在骨子里两个特点既精炼又明确

  师:很好,看来上节课的内容你已经理解并能够运用了对,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师故意顿一顿,生齐说)温故而知新!

  师:其实,除了这两点,应该还有别的原因,但是,我们能想到这些真的已经很优秀了

  (巧妙过渡到导学环节)

  二、导:

  师:1、下面我们先再读散文《白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看看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先七人小组探究,先结合文本圈点批注,尝试用简洁而整齐的句子书面概括后班级交流,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小组合作,讨论很热烈,教师行间巡视,学生质疑解疑)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小组学习的成果!哪个小组先来展示?

  (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

  生:除了刚才说的语言优美、结构优美之外,我们小组认为,本文还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白鹤、朱鹭等动物来比较,来显示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师:很好,还有谁能举个例子说说衬托手法的运用的?

  生:写白鹭晴天的早晨悠然地站在小树顶上,用别的鸟很难表现来衬托

  师:太好了,你们小组真的很细心,寻找地很细致好,现在,有谁能总结一下

  生:1、语言优美2、结构好3、衬托手法

  师:我们能不能用整齐的句子表达出来?

  (生低声讨论)

  生板书:语言优美、结构精巧、对比衬托

  师:很好,现在我来归纳一下

  1、衬托比较,突出白鹭

  2、写意手法,点染神韵

  3、语言精美,如诗如画

  4、结构精巧,立意独特

  (生适当记录)

  2、小组合作探究题:

  师:好,这是我们对《白鹭》的理解和赏析,那么文学评论家对这篇文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关于散文<白鹭>》发表了怎样的见解?

  (生读文章,带笔画作者发表见解的句子进行批注)

  师:我想先提醒同学们注意一下,文学评论也是议论文,我们要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提炼概括作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先到文章中寻找原句,然后进行概括如果找不到原句,就将每一节内容进行概括,然后进行合并同内项,就是把相同的内容合并

  (生哈哈大笑,老师还会用数学术语呢)

  生:我们寻找的是第四小节的第一句话

  师:可以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生:语言精彩、精炼

  师:本文还有别的观点吗?

  生:《白鹭》给人的感受比较独特

  师:好,我们来概括一下,同学们可以适当记录

  文字上: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感受上: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认识

  师:议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我们刚才实际上就是归纳了文章的论点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阐述这两句话的?可以自主思考一下,然后进行合作讨论

  (生自主朗读,然后进行合作讨论)

  师:好,我们来听听各小组的意见

  (生纷纷举手,有些甚至站起来了)

  生:老师,我们小组认为这题就是分析论证方法

  (师满意地点头)

  师:你还提醒了老师呢,我们可以先来思考一下,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生纷纷举手)

  师:就请你回答(老师故意选了一个中等生回答,估计C类学生回答有难度,所以请了B类学生)

  生: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生:还有引用论证

  师:很好!那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生:我们小组觉得本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比如引用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引用莱辛的语言:“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的品味”

  师:引用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呢?当然要考虑与文章观点之间的关系

  生:具体阐述郭沫若对白鹭的独到认识:白鹭的美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

  师:还有什么方法呢?

  生:用白鹭中的句子作为例子,具体阐述《白鹭》的语言优美精炼的特点

  师:我们把我们自己对《白鹭》的认识与晓雪对《白鹭》的认识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很自豪地:好像我们思考地还全面一些

  (师笑笑)

  师:看来,我们只要认真阅读,动脑思考,我们也不比作家逊色多少

  (生激动地一个劲地鼓掌)

  师:要成为作家,不但要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还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那么我们如果要写一篇散文评论,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评论呢?请同学们结合《关于散文<白鹭>》进行思考

  (生再读文章,寻找思路)

  (生举手)

  生:可以从结构、写作特色、语言等角度评论

  生:还可以从主题、写作手法上去分析

  师:把他们两个的答案合并起来就是:①语言特色②写作手法③构思艺术④主旨立意

  师:我们来看看晓雪是怎么评论的?

  生:①扣住“形散而神不散”来赏析②分析结构特点,欣赏凝练、优美的语言③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的分析

  师:你说得他准确了,我们给他掌声鼓励

  (师生鼓掌,回答问题的学生抱拳感谢,惹得全堂哄笑)

  三、练:

  师:好了,我们既然已经掌握了必备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小试牛刀,看看我们能不能活学活用⑴学习了两篇文章,一篇散文,一篇是对此文的评论从中你们获得了什么写作启示?

  生:我学到了郭沫若独特的描写手法,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独特的美

  生:我还学到了一般评论的写作特点,学会要在阅读中调动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师:很好!接下来就让我们完成学案上的第二题请抓紧阅读

  ⑵阅读阿桂《白鹭》,选择一两点特色进行赏析,学习写一段评论文字(呈现第二题)

  (生阅读阿桂《白鹭》)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2

  一、导入揭题

  师:上课。今天我们要进入五年级上册一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观情。怎么理解这句话,请你。

  生:我觉得一花一鸟总关情就是一朵花,一只鸟都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师:嗯,是呀,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但总有一些事物在我们心中有特别的分量,会牵动我们特别的感情,这就叫做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单元我们就要去看看作者心中那些特别的事物,去了解他们心中特别的情感。那么这个单元对我们的学习又有哪些要求呢?

  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

  师:借助了哪些事物,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会了这样的方法,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写一样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先走进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师板书课题。

  师:在中国文人的笔下,白鹭是一种经常入诗入化的鸟儿。杜甫写有——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张志和有诗云——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白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儿,竟受到我们文人墨客如此青睐?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郭沫若先生去细细感知白鹭,一起读题目——生:白鹭。

  二、初读课文

  师:预习了课文,谁来读一读?好,请你。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女孩不紧张,你看那么长的句子,你可以读得那么的流利,非常的棒。孩子们看,像蓑衣一样的羽毛就是——蓑毛;鸟兽的嘴,也被称为——喙。下一个句子,我请所有女同学一起读。

  生: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师:框的四声,读得非常得准。知道什么是镜匣吗?请你。

  生:镜匣是一种古代女子梳妆用品装的一种盒子。

  师:嗯,里面有一面梳妆用的小镜子,这就是——镜匣。下面一句,我请所有男同学一起读。

  生: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师:绝顶是什么地方?请你。

  生:绝顶的意思是最高峰。

  师:白鹭就站在小树的最高峰。再来,全班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生: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师:孩子,散文我们要读的美一点,柔一点。再来一次,黄昏的空中,读——

  生: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师:说到清澄,你会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女孩。

  生:我会联想到公园的小湖,很清澄。

  三、整体感知

  师:嗯,那么湖就是你心中倾城的形象化。这里白鹭是作者心中倾城的形象化。孩子们读好了句子,流星这些词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品读课本。现在就让我们走入课文,请孩子们翻开书,默读课文,白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来说白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好,请你。

  生:在作者的印象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哇,你好厉害呀,一下就抓住了一个总起句。后面那位女孩,请你。

  生:我更认为在作者眼里,白鹭是一首蕴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师:哇,你一下就关注到了这个总结句,你看作者把白鹭比作一首诗,我们学过很多诗歌,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孩子,请你。

  生:诗歌都非常的简短,朗朗上口,非常地有韵味。

  师:嗯,你关注到了它的音律美。后面那位男孩,请你说。

  生:诗歌也非常押韵。

  师:嗯,你也是关注到了它的音律。请你。

  生:每首诗歌都蕴含着作者美好的情感。

  师:嗯,你关注到了作者的情感,请你。

  生:每首每行的字数大概都相同。

  师:有时候也会有一些……

  生: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比如多一点或少一点的情况。

  师:你很会观察,你还观察到了它的结构上的不同。请你。

  生:诗歌篇幅短诗歌篇幅短小,用词准确,非常的美。

  师:哇,你的用词也非常的准确,说的也非常的好。对,我们诗歌往往有优美精炼的语言,还有精巧的结构,诗歌的内容也很容易引发我们的思想,同时还饱含着做着一种深深的情感。郭沫若先生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

  师板书:精巧的诗

  四、学习2-5自然段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上诗人的眼睛,怀着诗人的心去感受白鹭这一首精巧的诗。请孩子们默读 2- 5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可以借助导说单帮助自己梳理思路,开始,孩子们可以拿出笔进行勾画。

  师:好孩子们,你从哪些地方读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好,女孩,请你。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的“一切都很适宜”的“适宜”这两个字中读到了,读到了白鹭的色素和身段都很适宜。我想到了,我想到了色素、身段既然都适宜,那么白鹭也确确实实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孩子,你觉得适宜是什么意思?

  生:适宜就是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也就是第二自然段这句话的意思。

  师:有没有孩子也是勾了这句话的'“适宜”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适宜的近义词就是适合。

  师:对了,孩子们,你看,你们抓住关键词,理解了适宜这个词的意思,就读到了白鹭身段和色彩的搭配是那么的刚刚好,怪不得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你们还从哪些地方读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后面那位女孩,请你。

  生:白鹭的外形是精巧的,读到第五自然段,我想到白鹭的外形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第五自然段的哪一句的内容?

  生:我读到第五自然段的,“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这里我觉得白鹭的外形很美。

  师:你找到了这一句是吧?你关注到了白鹭的外形的哪一方面?

  生:我关注到了白鹭外形的蓑毛,还有它的流线形结构。

  师:它由?

  生: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师:这三种颜色其实往常常运用在我们中国的水墨画当中。孩子们看一看,白鹭纵情于山水之间,素雅的就像一幅画,颜色和身段搭配的恰到好处,让我们一边结合文字,一边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谁来为我们读一读?好,男孩。课件出示: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老师,感觉到你朗读的很投入,你仿佛就看到了那一只白鹭,是吧?谁还想读?请你。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孩子,你仿佛看到了那样的画面,你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只白鹭,带着这样的感觉去读,你会读得更好。再试一试。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孩子们从色彩上读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么,你们还从哪里读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那边的孩子,请你。

  生:我是从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他却很悠然。从这里我感受到了……

  师:我们现在关注的是 2- 5 自然段,你再好好想一想,谁再来分享。好,我想请那位女孩,请你。

  生: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我从这里体会到了白鹭是非常完美的。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增之一分则嫌长,从长短白黑,这里体现了白鹭身段的完美,色彩的完美。

  师:你看,你抓住了关键的词语,读到了白鹭身段和色彩搭配的恰到好处。你能跟我们理解一下这句话吗?

  生:增之一分则嫌长,相当于它再加一点就会显得长一些,减一分也觉得显短。素之一忽则嫌白,白色再多添一点也会觉得它非常白,黑色多一点也会觉得它还黑一些。

  师:从这里你感受到?

  生:我感受到了白鹭是非常完美,它无论增一下,减一下,白一点黑一点都是不完美的。

  师:都没有那么的完合适了,是吧?所以你就读到了白鹭身段和色彩搭配的恰到好处。孩子,我发现你很会联系上下文去读书,还想表达,请你。

  生: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就说明白鹭它增加了一点,它就说明太长了,减之了一点,则太短了,白了一点就太白了,黑一点就太黑了。这说明白露上面的身段和色彩都是恰到好处的。

  师:对了,你和他有一样的体会,对吧?你也很会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句子的意思,去读懂白鹭的那种适宜之美。其实这句话是出自先秦时的一篇散文,本来是用来形容一个女子长得非常非常的漂亮,我请所有的女同学一起读一读。

  生: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这里郭沫若先生化用这个经典的句式来形容白鹭身段与色彩的适宜,我请所有男同学读一读。

  生: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是可以像大作家这样化用经典的句式来形容事物的事宜,想不想试一下?想。我们来看一看妈妈做的糖醋排骨,非常的美味,那个醋的比例放的是刚刚的好。你可以怎么用这句话来夸一夸后面那位男孩?请你。

  生:甜之一分则嫌甜,酸之一分则嫌酸。

  师:嗯,这样的味道真是恰到好处。请你。

  生:多之一分则嫌酸,减之一分则嫌钱。

  师:妈妈听到你们这样的夸奖,一定会非常的高兴。今天老师来给你们上课,我选了一件我觉得大小很合适的衣服,你们怎么来夸夸我呢?好女孩,请你。

  生:宽之一分则嫌松,紧之一分则嫌紧。

  师:嗯,我们可以说,大之一分则嫌宽——

  生:小之一分则嫌紧。

  师:看来今天我这身衣服是穿对了。谢谢你的夸奖,请你。

  生:多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师:嗯,这样的服装才是恰到好处。谢谢你们的夸奖。孩子们,你们看,用上这样的句子来形容我们生活中事物的事宜,是不是很有意思?郭沫若先生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白鹭外形也真是太合适不过了,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在我们的脑海里,要有那一只白鹭的画面,慢一点,再来读一读。

  生: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这样的白鹭在作者的心中就是——

  生: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师:难怪作者会说——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于是我们的大作家也用上了诗一般的语言,谁想来读一读?好,请你。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这样的一只白鹭怎能不惹人喜爱?谁再来读,女孩子,请你。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的认真,听到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了,我们一起来听,好不好?

  师: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读着读着,这些文字就进入到了我们的心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生: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作者把白鹭的精巧事宜之美用诗描绘了出来,那么孩子们,你还从哪里读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好,请这边这位男孩,请你。

  生:我从“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作者这里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白鹭写得非常的适宜。

  师:他把白鹭和谁做对比?

  生:他把白鹭和白鹤和侏鹿苍鹭做对比。

  师:就突出了?

  生:突出了白鹭,一切都非常的适宜。

  师:我们把掌声先送给他,你看他把白鹭和其他鸟儿对比起来,想就突出了白鹭在作者心中的那种适宜之美。让我们来看看这几种鸟儿,我看到有的孩子脸上有不一样的表情,你们有什么想表达的吗?后边那位男孩。

  生:我觉得朱鹭它的红色确实太红了,不像白鹭一样完美无缺。

  师:谁还想表达?请你。

  生:我觉得白鹤实在是太大了,是白鹭的两倍大,白鹭比白鹤的那个大小要合适得多。

  师:这是你心中的想法。但是老师第一次看到这几种鸟儿的时候,我觉得这几种鸟儿的外形其实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比如白鹤脖子长长的,看起来就很优雅,而朱鹭的粉色也非常的惹人喜爱。当时我心中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这些鸟儿都有各自独特的外形美,而作者却偏偏独爱白鹭?别急,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作者写了白鹭站在清水田中的情景,现在我们把清水田当作画框,请孩子们结合三自然的文字想一想,如果这几种鸟儿和白鹭一起站在清水田里,会是怎样的情境?结合文字,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孩子们,你们在想的时候,其实老师也结合文字在想象画面,看我们想的是不是一样?这是苍鹭与白鹭,如果与画家的眼光来看,你认为哪一幅会更好?后面那位男孩,请传一下话筒。

  生:我会觉得白鹭那一幅比较完美,因为它跟苍鹭做成了鲜明的对比,感觉那个白鹭特别的好看。

  师:再请一位同学,女孩请你。

  生:我跟那位男孩的想法是一样的。我也觉得第二幅白鹭会好看一些。白鹭的姿势我觉得他很优雅。

  师:你关注到的是姿势,还有哪些同学,好,我请这位女孩儿请你。

  生:我认为白鹭的色彩对比要强烈一些,不像苍鹭是灰蒙蒙的,然后背景也是灰蒙蒙的,感觉不突出,不融洽。

  师:我要为你点赞,把掌声送给他。你看这个孩子,他对色彩的感知真的太敏锐了。苍鹭在这样的画面里面,它的灰色显得很没有层次感,是吧?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画,你又觉得哪一幅更好?好,这边女孩,请你。

  生:我还是觉得白鹭好一些,因为如果是朱鹭的话,它会在这种颜色中显得更艳一些,而且白鹭这边感觉更有活性,而朱鹭这边感觉就是有一点僵硬,有一点死气沉沉的感觉。

  师:嗯,你关注到了色彩。谁还想说,前面这位女孩,请你?

  生:我觉得白鹭要好看一点,因为朱鹭感觉很大,而且腿也又细还又很长又长,显得让人看起来不愉快那种样子。

  师:嗯,谁还想说,请你?

  生:我觉得朱鹭与这幅画的环境显得有点不和谐,白鹭它的白色和这环境的颜色显得非常的自然和谐。

  师:朱鹭的粉色在这里和清水田一样的背景放在一起就显得很突兀了。对了,你的审美眼光也很高,这样对比着图画一看,我们就不难感受到白鹭——

  生: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师:难怪作者会说?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我们再来看看白鹤与白鹭的这两幅画,你们又认为哪一幅会更好呢?好,请这边这位同学。

  生:我还是认为白鹭这一幅好一些,因为我们看白鹤这一幅,白鹤它太大了,而且他混着这一幅画来看,又显得很别扭。他的姿势不像白鹭那样悠闲自然,而且它的颜色也不像白鹿那样白的纯洁,它的颜色是有白白的,有一点点偏灰的感觉。

  师:对了,它的别扭其实就是因为白鹤在这个画面里面显得太大了,这就是书中所说的——生硬。对了,孩子们,我们结合文字想象画面,再这样一对比,就又一次感受到了白鹭色素的配合,一切都很适宜,难怪作者会一次又一次的赞叹——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你看,我们结合文字想象画面,就再一次读到了白鹭的那种精巧适宜。作者把白鹭的精巧适宜之美用诗描绘了出来,真是多一个字则嫌长,少一个字则嫌短,这就是作家诗意的语言。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让我们把这样美的文字再次记入我们的心中。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一边读一边想想画面,对比着想,联系上下文想,就读到了白鹭的适宜之美,感受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的精巧适宜之美是外在的,但仅仅只是外在的吗?下节课,我们在一起亲近白鹭,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好,孩子们下课。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3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白鹭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幅图片,能猜出这是什么鸟吗?

  学生:(纷纷猜测)是天鹅吗?还是鸽子?

  教师:(微笑)都不是哦,这是白鹭。你们知道吗,白鹭在我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美丽的象征,还代表着纯洁和高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白鹭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白鹭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白鹭》这篇文章,先自己默读一遍,然后告诉我你们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

  学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美,白鹭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学生2:我注意到了文章中用了很多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让白鹭的形象更加生动。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能从文章中感受到白鹭的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逐段学习这篇文章。

  三、逐段学习,深入理解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3:这一段主要介绍了白鹭的外形特点,比如它的羽毛、嘴巴、脚等。

  教师:对,这一段确实是对白鹭外形的描绘。那么,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白鹭呢?

  学生4:作者用了“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等词语来形容白鹭。

  教师:很好,这些词语都非常准确地描绘了白鹭的外形特点。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段,这一段又写了什么呢?

  学生5:这一段写了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的情景,还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白鹭比作一幅画。

  教师:非常棒!这一段确实写得非常生动,把白鹭的优雅和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此类推,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白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白鹭的美丽和优雅。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白鹭最吸引你们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6:我觉得白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优雅和从容,它站在那里就像一幅画一样。

  学生7:我觉得白鹭的颜色搭配很和谐,看起来非常舒服。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白鹭确实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它的'优雅和从容让我们感到宁静和美好。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我们眼中的世界。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教师:课后,请同学们背诵这篇文章,并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熟悉的动物的小短文,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学生:(点头答应)

  教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学生:(起立,齐声)老师再见!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4

  师:所有的美都在你的眼里。眼睛是你心灵的窗户,用好你的眼睛,这很重要。孙老师千里迢迢带来了一份很精美的礼物。想不想看看。

  生:看图。

  师:认识它吗?真正认识它是从名字开始的,写一写好吗?

  跟老师写“白鹭”一起读一读。再读一遍,读得真好,把鸟的颜色读出来了。你们的眼睛非常厉害,这是摄影师镜头下,翩然若仙的白鹭。文人墨客讴歌的白鹭,有诗句为证。(出示名人写白鹭的诗句)一起读一读。

  吟罢诗人笔下美轮美奂的白鹭,再来欣赏诗人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写的很美,文字很美,闭上眼睛听。

  读课文中的词语:蓑毛、长喙、嗜好、瞭望、精巧、悠然、美中不足、韵味无穷

  指名学生朗读,师:声音很清爽,真是好样的。

  师:一起再读一遍。

  会拿书了吗?很到位,精神状态很好,眼睛也很清亮。念书的时候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念清每一句话。

  生:按自己的速度读书。

  师:读得很投入,很忘我。请你告诉我什么名字?(学生回答)我想问你,你们班哪个同学平时念书的机会最少。(学生说××同学)

  再朝向那位学生:先请你把课题读一读。

  奖励给你机会,把课文拿起来,同学们认真听,只要你们读得正确流畅就好,读得有感情就更好。(学生朗读全文)

  我看出来了,你们的眼睛现在更亮了。白鹭这篇文章作者郭沫若是用自己的真感情赞美白鹭,你能用课文开头的话和结束的话,来说说他是怎么赞美白鹭的?

  愿意说的站起来。

  绝大部分学生站起。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精巧”

  生: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师:我们也一起来写一写。写一遍胜过念几遍。

  我们一起来把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教师示范,投入地动情的朗读,学生再读。感情非常充沛。)

  好长的一篇文章,我们读的时候把它读成了两句话,这就是把课文读短了。还抓住了两个词“精巧、韵味无穷”这就是读准了。你是怎么理解“精巧”的?

  生:精致的

  生:精致巧妙的

  生:精美小巧

  生:好像是一位工人做出来的。

  师:你是用生活来解释,眼睛亮。

  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节和第五节,回头用因为所以来说。

  生:因为颜色的配合,雪白色的蓑毛。

  师:不要慌,用第二节和第五节的话来说一说。

  生:因为雪白的蓑毛……(课文第五节)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在说的时候,可以把两段加在一起,把原因说充分。

  生:因为白鹭颜色的配合……(第二节)那雪白的蓑毛……(第五节)所以说……

  师;你来说因为什么,我来说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师生配合)

  之所以……是因为……

  同桌配合练说因为什么,所以什么

  之所以……是因为……

  师;把你的书放下,学生背诵。

  白鹭的确长的精致,郭沫若先生描写得的确精美。我们再一起来朗读。

  郭沫若怎么能把白鹭的脚描写得那么细腻?你猜猜

  生:认真观察过

  生:作者一定非常喜欢白鹭,才会观察这么细致

  师:喜欢一只鸟,喜欢到这样的程度。

  孙老师也找到了一种原因。(出示:宋玉)

  在写法上的原因。

  《好色赋》中描写美女的`时候(解释句子)你再看看,他们两种写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描写这个东西恰到好处。

  师;他说描写的恰如其分。

  生:他们两个都用到了烘托的手法。

  生:前面都写的长短,后面是颜色

  师:这就是你们明亮而智慧的眼睛。问句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起来读一读。

  造句。

  生:妈妈心灵手巧,为我编织毛衣。说给同桌听。

  生:妈妈心灵手巧,为我编织的毛衣,增一点则嫌宽,减一点则嫌窄,素一点则嫌白……

  师:就像你身上的……

  上什么给大家提个建议。

  生: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继续上下去。

  白鹭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而且是韵味无穷的诗。韵味是什么?

  生:含义很多

  生:回味无穷

  生:琢磨不透的

  生:情趣、趣味

  师:我偏向你,就是

  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师:它的韵味无穷表现在第6、7、8节上,读一读,想一想脑海里浮现怎样的画面?

  大声地读一读。

  师:想想白鹭,第六节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画面?

  学生回答。起个名。

  生:白鹭捉鱼

  生:白鹭垂钓

  师:很有韵味

  第7节你浮现了什么画面?

  生:极目远眺

  生:白鹭思想(很有男人味儿)

  第八节

  生:仿佛看到了白鹭在低低地飞

  生:看到白鹭在夕阳的映衬下低低地飞

  师:起个名

  生:白鹭低飞

  生:白鹭飞翔

  师;想象丰富,语言概括得凝练。

  回想三幅图,都美,韵味就在这文字里,你喜欢哪些句子,再放声读读课文。

  我们先看——白鹭垂钓

  读这段的时候,注意一个字——钓

  一起读。

  师:我认为,这里的钓可以改成捉。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捉鱼。

  生:我认为不太准确。钓鱼是等待鱼的过来,捉是自己上去捉回来。

  钓是等待,捉是主动出击。

  生:钓是一种静态的美,捉是一种动态的美

  师:你认为都可以?

  生:我认为还是静态的美好一点

  生:如果用钓增加了拟人的话,体现了白鹭的温柔娴静

  师: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生读。

  师:第7节,可以取什么题目?

  生:一只白鹭正在向远处瞭望。

  师:能给它取个题目吗?什么干什么?

  生:白鹭极目远眺。

  生:白鹭瞭望。

  生:白鹭观景。

  生:白鹭嗜好。

  生:白鹭思乡。

  师:很有男人味。

  师:那么读了第8节,你眼前浮现了什么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白鹭在低低地飞。

  师:仿佛用得多准啊。

  生:白鹭在夕阳的映衬下低低地飞。

  师:白鹭、夕阳,把色彩感也说出来了。

  生:白鹭在暮色中翱翔。

  生:白鹭低飞。

  生:披着夕阳余辉的白鹭。

  师:诗人就是这样炼成的。回想6、7、8三节,三幅图多美啊,味道就在这画面里,它的韵味就在这文字里,让我们再回到6、7、8三节,放声读一读,你喜欢哪些字句,让你感觉有味道的,放开声音读一读,思考一下。

  师:出示,读第7节。

  生读第七节。

  师:我认为这里的“钓”可以改成捉: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捉鱼。孙老师说错了没有?

  生:我认为不够准确。因为“钓”是在那里等待着鱼过来,而“捉”是主动去捉鱼。

  师:你的意思是说钓是等待,捉是主动出击。

  生:是这样的。

  师:注意听,我让她说第三遍了。

  师:再说说原因。

  生:因为钓是等待鱼上钩,而捉是主动出击去捉鱼。

  师:怎么没有掌声。

  师:还有――

  生:我觉得“捉”是一种动态的美,“钓”是一种静态的美。

  师:你觉得都一样吗?生:我觉得静态的美更好一点。

  师:白鹭在那里钓鱼,表面是等待着鱼,实际呢?

  生:希望鱼快上钩。

  师:难怪你让说静态的好。“捉”比较忙乱。

  生:我觉得钓鱼比较闲静,像人一样,是拟人化的写法。

  生:我觉得用“钓”的话,显得白鹭悠然自在。

  生:我觉得用“钓”的话,显得白鹭很悠然。

  师:无忧无虑,等着鱼儿上钩,姜太公还要一个鱼竿,可白鹭不要竿和钩,只要悠然地等着鱼上来。孙老师改的“捉”远远不如“钓”,所有的味道都在一个“钓”字上,想想看,那瓦蓝瓦蓝的天,那碧绿碧绿的水,那雪白雪白的鹭,那自然和谐的色彩,那一尘不染的明澈,那一幅图画,这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这是一幅优美的白鹭垂钓图,难怪作者说,白鹭垂钓就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

  一般什么是画放在玻璃框里的?

  生:一般都是美景镶嵌在玻璃框里。

  生:一般都是有名的画。

  师:原来这幅优秀的图就是作者眼中最美的画,它值得镶嵌在玻璃框里,还值得镶嵌在我们眼里,值得镶嵌在我们心里,让我们读出这些优美的文字。

  生齐读。

  师:悠闲的垂钓,悠然的田园生活,多么美妙,值得我们嵌在玻璃框里,嵌在心里,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师:这幅画面这么有味道,值得我们一品再品,一读再读,一背再背,请你再来背一背。

  生背。

  师:如果是白鹭垂钓是悠然的,那么,白鹭瞭望是更加富有个性的悠然。读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真好,仿佛把我带进了画面,孩子们,什么是嗜好啊?

  生:是爱好。

  生:是与众不同的爱好。

  师:你看,在这句话里,白鹭与众不同的爱好是什么?

  生:是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

  师:够了吗?

  生:是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瞭望。

  生:我想是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悠然地瞭望。

  师:晴天的早晨是什么?生:时间。

  师:“每每”是……?

  生:经常。

  师:白鹭每每站在小树的绝顶悠然地瞭望,这就是它的嗜好。

  师:白鹭在瞭望,这是只羽毛刚刚丰满的少年白鹭,它在眺望什么?

  生:看着远处的白云,想起自己的母亲。

  师:少年白鹭,望着远方,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这是一位妙龄的白鹭姑娘,它在中瞭望什么?

  生:好奇地看着大千世界。

  生:也许还在看着远方可以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同伴。

  师:这是一位白鹭先生,它在瞭望什么?

  生:瞭望四周的景色。

  师:这位先生爱景。

  生:白鹭先生它看着远处的云想,这么广阔的天空,我要飞多久还能看完它的美景啊!

  生:思念久别的儿女。

  生:看看自己外出的儿女怎么还不回来。

  师:这是一位白鹭妈妈,它在瞭望什么?

  生:望自己的先生。

  生:自己的儿女离开自己这么久,有没有学会飞行,会不会自己独立飞行。

  师:不同的白鹭,瞭望的景观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但是有人说它在瞭望,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它是在干什么?

  生:它是在思考?

  师:思考什么?

  生:思考自己的将来。

  师:是啊,要上哪一所大学。还可能在干什么?

  生:思家。

  师:这棵树不是它的老家,要回去。

  生:研究,研究怎样抓鱼。

  生:在享受大自然的美。

  生:呼吸新鲜空气。

  师:白鹭也许在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也许在尽情地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也是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独特的嗜好。白鹭在小树的绝顶绽放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让我们好好地把这种韵味读出来。(学生读)

  师:品完了瞭望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白鹭低飞图

  3、出示第8节(学生齐读)

  师:白鹭此刻要飞到哪里?

  师:白鹭为什么飞得那么低?

  师: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他们飞向哪里,你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夕阳西下,忙完了一天的功课,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偶尔看见白鹭低低地飞在空中,孩子们会对白鹭说些什么?(生答:你可真悠闲啊;你是多么幸福啊;我多么想和你一起飞;我真是太羡慕你了)

  师:干完一天农活的父亲,看见低飞的白鹭,他会说些什么?

  烧好了晚饭,等着家人回来的妈妈,看见低飞的白鹭会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说出自己的想象)

  师:“落霞与白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是多么悠闲啊!“人鸟两相看,相看两不厌”的生活是多么和谐啊!这就是我们眼中、郭老笔下的白鹭,(学生齐读“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引读第9节

  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美中不足的?(生答:我不在乎它能不能发出声音;人无完人,我们也不能要求白鹭一点缺点都没有;白鹭美丽的外表已完全遮盖了它的缺点)

  师:上帝在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也会留下败笔的,维纳斯的断臂展示的就是一种缺憾的美,白鹭有何尝不是这样呢?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白鹭是一幅画,意境深远的画;白鹭是一曲无言的歌,拨动人心弦的歌;白鹭是一支多姿的舞,曼妙丰盈的舞。让我们再看一遍白鹭,让我们的心与白鹭共舞(欣赏各种姿态的白鹭图片)。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5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微笑着)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题目是《白鹭》。白鹭,这种优雅的鸟类,在古人的诗词中经常出现,你们能想到哪些描写白鹭的诗句吗?

  学生1:(积极回答)我记得杜甫有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教师:(点头赞许)很好,这句诗描绘了白鹭飞翔在天空的优美画面。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又将白鹭描绘得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作者笔下的白鹭之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白鹭》这篇文章,先自己轻声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认真朗读课文)

  教师:读完课文后,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2: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习性,还写了它在不同场景下的美丽形象。

  教师:概括得很准确。接下来,我们将分段学习,深入感受白鹭的美。

  三、分段学习,深入理解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3:这一段描写了白鹭的外形,突出了它的精巧和优雅。

  教师:是的,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白鹭外形的美丽。那么,你们能从这一段中找出描写白鹭外形特点的词语吗?

  学生4:我找到了“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等词语,这些词语都生动地描绘了白鹭的.外形特点。

  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段。这一段又写了什么呢?

  学生5:这一段写了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

  教师:是的,作者通过描绘白鹭钓鱼的情景,展现了它的生活习性和优雅气质。那么,你们能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吗?

  学生6:我觉得作者很喜欢白鹭,他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教师:非常棒!你们已经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了。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后面的段落,进一步感受白鹭的美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逐段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总结提升,情感升华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白鹭的美丽形象,还感受到了作者对白鹭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白鹭这样美丽而优雅的事物呢?

  学生7:我觉得学校的樱花树就很美,每次开花的时候都吸引很多人来观赏。

  教师:是的,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就能发现更多的美。最后,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用心去感受白鹭的美吧!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课堂在优美的朗读声中结束)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6

  学习词语

  出示,指名说出对应的词语:蓑毛、长喙、镜匣;出示对比,了解“流线型结构”。

  关注首尾,点明白鹭特点

  白鹭非常常见,在作者眼中,白鹭成了什么?指名说。出示,指名读。引导生关注强调“精巧”,“韵”,板书。

  小结:这两句话出现在文章开头结尾,其实作者就是想要告诉我们白鹭就像一首诗一样精巧和富有韵味。齐读。

  学习2—5自然段

  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白鹭的诗意;找找关键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白鹭精巧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白鹭富有韵味的句子。

  师引导生确立关键段落:白鹭精巧描写段落从开头直到第五自然段,其余是描写富有韵味。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白鹭的精巧?

  生:色素...适宜

  师:“适宜”是什么意思?

  师:适宜从身材方面看就是不高也不矮,不大也不小,色素为什么说是刚好?可能这就说明色素不深不浅不多也不少,这就是适宜。

  师: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这精巧?——色素和身材。相机板书

  师:作者哪一段做了这色素和身材刚好的具体描写?

  生:那雪白..黑。

  师:哪一句告诉我们色素或身材的适宜?指名说。并让学生具体说说看。

  师:还有哪一段也告诉我们白鹭这两方面的适宜?指名说,这里用了什么写法?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男女生合作读。在音乐声中齐读。

  (从记录和听课中感到老师的提问很频繁,老师其实不敢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好几次不停的追问,甚至是打断。一直在牵扯着学生,这样的课堂听得让我很难受)

  学习6—8自然段

  过渡:白鹭的精巧不仅在于它的适宜,还因为它富有优美。

  默读6—8自然段,读到每一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1)第六自然段

  你会给这样画面取什么名字?指名说,板书:水田钓鱼图

  唐代杜牧也写过这样的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但诗中写得是“捕鱼”,文中写的是“钓鱼”只有一字之差,给你产生什么感觉?

  生:和人一样;很悠闲。带着这样感觉齐读第六自然段。

  (2)第七自然段

  指名说想象的画面,取名:清晨孤立图。每到清晨,白鹭总喜欢?你总能看到?这是白鹭的一种嗜好。齐读该段。

  你觉得白鹭在干什么?

  (3)第八自然段

  指名说想象的画面,取名:黄昏低飞图。唐代张志和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明代杨慎写道: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而作者是这样写——齐读,在作者眼中,白鹭成了什么?

  伴乐师生合作朗读。

  师:通过这精巧和富有韵味的白鹭,你读出作者的情感吗?板书。

  探究作者创作意图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一篇文章来赞美常见容易被人忘却的`白鹭呢?作者对美是怎么理解的?既然喜爱为什么要把它的弱点写出来?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太难了,老师一直很卖力地往自己想要的答案去引导,但我觉得提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没必要,因为老师追求的答案也是他自己主观认为的,作者郭沫若的创作意图未必是真的如执教老师所言。对学生学习语言形式也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

  引导生:对美的追求不一定要求它十全十美

  为什么要告诉我们它是一种常见的美?

  总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美是我们经常忽略的,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思路总结

  这堂课其实教学思路很清晰,就是围绕单元要素和课后习题来落实,不知道是不是教师心里总是暗示自己一堂课上不完课堂的内容,所以一直很怕孩子回答不上自己想要的答案,不敢给学生过多的学习思考时间。这是最大的遗憾。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7

  板块一 初读课文,解决难词难句

  1.请生读课文

  (按照自己的想法读,觉得可以停了,就坐下来)9、34、1、4、24、36

  有的人停只是因为一段结束,有的人读的时候,是有意思相连,有思考的。

  2.请生读难词:蓑毛、长喙、镜匣、铿锵(一个人选择一个词解释)

  32号先选长喙(长嘴巴),12号解释蓑毛(像蓑衣草的毛,羽状)结合鸟的

  40号结合镜匣的理解有镜子的匣子,匣的样子,就是个盒子

  13号解释铿锵,结合“歌,未免太铿锵了”,白鹭能不能算一首歌?学生说,不能。

  (结合作业本的判断题)跟诗区别。

  想想铿锵是怎样的?有节奏而响亮、嘹亮。

  3.读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请两生读通句子, 35号后半句有点生,后面一个同学读得很好。

  (2)老师示范解释前一部分, 45号举手解释后半部分,说素是颜色淡一点,提醒“素、黛”是白与黑。全班齐读这一句。

  (3)这句话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他形容一个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高矮刚刚好);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这里卖了个关子,我写:施朱——,请生猜后面写什么,他们都说红,告诉他们,朱门酒肉臭。朱就是红,还有一个字“赤也是红的意思。

  宋玉在说这个人长得刚刚好。把古人的话引用到文章中,这叫“化用”。(用时9分钟)

  4.读“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 请第三组同学读。

  (2) 难题来了,里面有个词“恩惠”,是谁对谁的恩惠?26号说,是白鹭对乡村里的人的恩赐。师:因为有白鹭在,乡村生活更美了,这是对乡村的人的恩惠。

  (3) “清澄的形象化”,是什么意思?再读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是对清澄的形象化。12说是对干净的表面的形容。

  清澄,是纯净的,干净的,你怎么说得清楚呢?我告诉你,白鹭就是这样子的。这就是形象化。

  现在,我说热情,你能把它形象化吗?学生说火,有个词叫热情似火,纯洁的形象化呢?

  莲花、洁白的玉、清澈的水、雪、冰、还有人说钻石的,我觉得不合适,是昂贵的形象化。我举例白鸽。

  (4) 再读这句话,学生有了感情,但有些拖沓。(时间过了13分钟)

  板块二 整体感知结构,抓中心句理解

  5.你读《白鹭》的时候,发现它的结构了吗?

  回顾总分总、总分、分总。大家都能说是总分总。

  总在哪里?34号读了第一段。板书:精巧的诗

  分在哪里?2到几?我直接说2-8,有惊讶声。

  总在哪里?9到11.

  结构这样理,圈出来,总起、总结是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6.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为什么这么说?

  我猜你们会写,白鹭是一只可爱的动物(笑声一片)

  8号说,白鹭很平常、很常见,但是它长得很美丽又纯洁(样子很好看);

  24号,白鹭这种鸟看起来诗情画意,飞起来很唯美,所以作者把它比作一首诗。(画面感)

  45号,第二段说,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诗就是这样配合,非常精美的很好的。

  (师:他的角度跟别人不同,其他人说白鹭怎样,他注意到诗歌的特点,所以与白鹭有相似之处,这句话是比喻句,白鹭和诗有什么相似处?刚刚好适宜,颜色和身段很适宜,诗就是精练,不能多一字少一字,又很优美,让人很享受。)

  7.两个部分很重要:

  第一部分,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刚刚好;第二部分,跟周围景物和谐搭配,细细看,为什么是诗的原因?联系作业本题目。

  板书:外形——颜色、身段

  学生补充作者观察很仔细,能把脚看出来,增一点……

  板块三 细读2-5自然段,研究如何写外形

  8,读第二段,跟下面的段落有什么关系?

  1号说这句话把下面的句子概括了。

  下面细细写到底怎么适宜,用了几种方法?

  学生说对比,跟谁做对比,圈出三种鸟类:白鹤、朱鹭、苍鹭,看着读第三段。

  能理解了吗?哪个最美?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嫌的意思是嫌弃,不喜欢。

  太不寻常,说明苍鹭——见得少,白鹭见得多。

  很多孩子认为第五段是排比,但是也有老师说是夸张。

  请男生读2、3段,女生读4、5段。

  板块四 细读6-8自然段,研究如何写白鹭与周围景物搭配

  9.结合作业本第三页,默读6-8段,在作业本上,根据写画面名称。

  (1)教师提醒,主语相同,可以省略,这里都是写白鹭,可以省去。

  (2)师朗读第6段,请问什么比较重要?钓鱼,站着钓鱼,区别清田钓鱼、水田钓鱼。

  换成“低头钓鱼”,可以吗?

  有同学问,钓鱼可以吗?

  提醒同学们,水是什么颜色,田是什么颜色,白鹭呢?水、田、白鹭组成非常美的画面。只有钓鱼,就不美了。

  (3)思考画面名称出来的过程,找最重要的动作,概括画面,要有意境。

  请一组人汇报自己的概括:立小树顶、表现嗜好、悠然站立、立于树顶、立树绝顶,在五个中,全班想想哪个最合适。

  对应动作、环境,区分悠然的状态,还是环境。

  读读哪个更顺口:

  立于树顶、立树绝顶,提醒注意“孤独““悠然”

  (4)请生思考“望哨”,站在高处看远处的情况。

  同学说,悠然,哪个人悠然望哨呢?轻松的。(望哨是紧张、严肃的,有“悠然”说明轻松、悠闲,是矛盾的)

  1号说有问句“真的是在望哨吗?”,读出来不是在望哨。

  36说:“孤独”两个字可以看出,望哨往往是五六个人,而不是孤单的一个人。

  那你觉得它在干什么?看风景、休息,2号说,晴天出来晒晒太阳。

  (5)第八段,你们怎么概括?

  黄昏低飞,黄昏时候,天红红的,白鹭好看。

  如果飞过的是乌鸦,是麻雀,这还是优美的画吗?

  说明颜色很重呀,身段很重要。

  (6)三个画面,你喜欢哪幅?请同学们举手表决, 三幅差不多。时间关系,没有追问为什么?

  板块五 借助关键句 讨论作者写作意图(第二课时)

  10.文章一直在写白鹭的各种美,外形美,与周围的景物融合的'美。可是有一句话却不是写他的美。

  大家找到了第四段,我问能不能删去这句,同桌讨论。

  有几个学生说不能去掉,因为这是一句过渡句。我追问:哪里承上,哪里启下?前面在写它的常见吗?后面在写人们忘却了它的美吗?

  大家发现不是,38号说:白鹭是很常见的,并不是很珍贵,但因为它特别美丽,要珍惜。

  16号说:这也表达出作者追求平凡美、纯洁美的思想观念,他并不觉得什么东西是越稀少越好。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事物,你总能发现平常事物中也能发现无穷的奥妙。(一片掌声)

  我的总结:在我们现在看来,白鹭稀少。但在郭沫若生活的时代,农田很多,白鹭也很多。因为常见,人们并不注意。郭沫若写下来了,看物也会有生活的。

  我们大都是平凡人,但每天都有故事,让你发现闪光点。不仅自己美好,还给周围环境带来美好。每个人都能给班级、家庭带来美好。这就像白鹭一样,虽然平常,但给人美的享受。

  有人说,郭沫若表达了喜爱、赞美白鹭的感情,但他也希望人们在平常事物中,看见美的东西。不要怕自己是平凡人,平凡人也有他的美!

  教学杂记:

  9月2日

  因为语文课在最后一节,我在早自习就来到了教室里。请语文课代表上来带读,读完两遍课文,我开始带着孩子们做作业本。

  第一题要求写完后,找找语文书上哪些字没写,下面一行写一遍两遍。第一二题都很顺利,而后是选词填空,请同学注意他们的相似和不同,从另外一个字上去思考,并多读几遍。

  而后升旗仪式、大课间,中午有的孩子做完了第四五题,上交改了。抄写词语表词语两遍,有三个比较慢,也有书写不正确、不端正的。

  下午最后一节课,先听写词语,再上课,基本结束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读书让我满意,但有一部分学困生,举手并不多,只能带着他们悟。

  从作业来看,五六个学生并没有领会重点,特别是“望哨”这一题,或许还缺少生活经验,紧张与悠然的比较产生困难。表述也不清楚。

  9月3日

  用十分钟讨论第五板块,说说写作意图,收尾,作业本完成。还强调了生字的读音。背诵放到周末了。

  认真准备后,游刃有余,且有惊喜。我们读词读句读段落,从一首诗、一切都适宜及三幅画来展开教学。

  读课文的余韵一,是看见寻常的事物,你会不会停下来,细细观察一番。学生课后跟我说,我们学校旁边,就有白鹭,读完这篇文章,他就去观察了,妈妈还给他拿来了望远镜。

  我的联想:其实在乡村里,白鹭还是比较常见的。

  它经常飞翔在水面上,而且非常低,滑翔。有时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东看看西看看,我倒是觉得挺像望哨的。悠闲的感觉有,但是随时警惕。

  要是我写,我会写见到白鹭的惊喜,因为城市里不多见,他们也不孤单,经常三三两两去村子里串门。而后,细细写白鹭站着像精巧的雕塑、飞行时像滑翔的白板。

  当然,在郭沫若眼中,白鹭是平常的、平凡的,但是它外形极美、与环境融为一体,像首散文诗。

  而由动物想到人,最是那平凡打动人,过自己的生活,不与人争,自得其乐。同时,他追求美,也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创造新的美。

  平凡的事物,也能展示它的美好,关键是你有会发现美的眼睛,还有精巧的笔法,把感觉传递出来。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8

  开学的第二天,要进入学习课程,确实是火箭状态。但是我们通过昨天的开学第一课,学生们好像已经提前进入角色,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适应能力。那我们今天就上一节优美的散文吧!郭沫若的散文《白鹭》。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新朋友,那就是白鹭。这个常见而又不常见的鸟类,你有见过的吗?

  生1:我在我姥姥家的芦苇湖中见过 生2:我在动物园见过

  生3:我在湿地见过等

  师:嗯,非常好,看来同学们的经历还是很丰富的。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郭沫若笔下的《白鹭》。

  二、课文研读

  我们读完课文知道在作者的心目中是什么?

  生齐: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

  师:对啊,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课文中哪里写出白鹭的精巧?大家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现在开始交流

  生1:老师第5段,我们看到雪白的蓑毛,那全身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老师我觉得白鹭的羽毛和身段很匀称。

  生2:对,老师我认为白鹭一切都是刚刚好。

  师:对啊,你看咱们文中用到一个词是什么?

  生:“适宜”

  师:很好,适宜是什么意思?

  生:正好

  生:刚刚好

  师:对啊,就是所有的一切都刚刚好。作者对白鹭的评价非常高。还有哪里写出白鹭像一首精巧的'诗?

  生:第二段写白鹤、粉红色的朱鹭和灰色的苍鹭而没有直接写白鹭。能看出作者在有别的动物与之作比较。

  师:这样写的好处?

  生:对比,能够更加突出白鹭的精巧。

  师:你的理解非常独特。他的色素、身段它的一切都是刚刚好。

  你看看,白鹭像一首精巧的诗?那么诗怎样才能读起来更加有意思呢?

  生:要朗朗上口

  师:对啊,诗要有自己的韵味才能美好。

  那文章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白鹭有韵味?请同学们默读6-11自然段,结合课后的第二题,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开始交流

  生1:第一幅图我觉得可以叫白鹭钓鱼图

  生2:清水钓鱼图

  生3:水田钓鱼图

  嗯,很好,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那征求大家意见,我们用“清水钓鱼图”

  师:那这段文字哪个词或者哪个句子写出韵味?

  生:钓鱼,我觉得人能够钓鱼,白鹭也钓鱼,这里很有意思。

  师:是啊,那我改成捕鱼或者是抓鱼,你觉得怎么?

  生;不行,我觉得钓鱼更有韵味

  师:钓鱼是一个什么状态?就这样放上线,就这样静静的等待着,就这样一幅和谐完美的画面。

  接着同学们从白鹭瞭望图、白鹭起舞图中感受它的独有的韵味。

  师:在“望哨”这样一个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也许白鹭在孤独的回望

  生:也许再看看远处的通行证

  生:也许在想远处有没有你吃的东西

  生:也许在等待它的同伴

  师:多美好画面,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通过你们的读,我感受到了白鹭的孤独之美。

  师:白鹭低飞,作者说是对自己的一种恩惠。恩惠是在作者在感恩,有这样美好的事物在身边。

  作者在文章写道,或许有人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赞美这样一支常见的白鹭呢?

  生:喜欢白鹭

  生:白鹭很美好

  师:是啊,白鹭的平凡和朴实让我们能够在体会到平淡中的美!

  散文,对我来说很难讲,怎样让学生体会更加深刻,这些需要你有感知美,体会美的能力。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9

  一、复习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一边读一边想欣赏了白鹭如诗般精巧的外形美,还记得吗?

  生背诵。

  师:白鹭实在是一首精巧的诗,他还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二、图画取名。

  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他,作者在不同的时间观察白鹭,在不同的地点追随白鹭的身影,为我们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孩子们默读6~8自然段为每幅图画取一个名字,标注在自然段旁边。

  师:谁来为第1幅图命名?

  生:我取的名字是白鹭钓鱼图。

  师:哇,你抓住了关键字为图画命名,请你写在黑板上。我们继续交流,女孩你为第1幅取的是什么名字?

  生:水田钓鱼图

  师:那么第2幅图呢?那男孩你取的是什么?

  生:我取的是绝顶望哨图。

  师:哇,我一听就知道白鹭在做什么,把你想到的名字写上来吧。生:第3幅图,我取的是黄昏低飞图。

  师:又出示一个生活场景,你也可以把你想的名字写上来,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的第2幅图是枝头望哨图。

  师:那以之态来为白鹭命名。

  生:第一幅图白鹭垂钓图。

  师:很有诗意。

  生:第2幅图枝头闲立图。

  师:有点意思!

  生:第一幅图,水田垂钓图。

  师:孩子们为这三幅图取了名字,我们就读懂了这篇散文的吗?没有。那要怎么读呢?

  生:要体会文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比如说第七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作者是用反问句结尾的,是设置悬念。

  师:要去关注作者的情感。

  生:还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师:通过关键词去品读。

  生:在这篇课文中还要试着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也要去品读一些关键词句,是吧?孩子们说的方法都很好,我们知道文学化的表达往往是比较含蓄的,作者往往会借助一些具体事物来表其心,明其志,这是散文和诗歌中尤为突出,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2、播放微课:

  四下《繁星》(一五九)中的“风雨”不仅指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它还指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苦难。在这首诗中,《白桦》中的白桦也不只是树了,他还代表具有傲寒挺立高贵品格的人。当我们读懂事物所蕴含的意思,也读懂了作者想抒发的感情,《繁星》(一五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白桦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三、 品读第6自然段

  师:孩子们,其实这三幅图里也包含着作者的不同的情感。如果我们关注了文段中的一些事物,去了解背后所表达的意思,那我们就能了解作者的情感,去读懂白鹭这一首运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就先让我们走入第六自然段的这幅画,请孩子们轻声读第六自然段,边读边顺着文字把画面想完整开始。

  师:来,孩子们,说一说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男孩,请你。

  生:我看到了白鹭站在岸边,用他那铁色的长会喝这壶里的水,非常的自在闲游。

  师:你想到了这段文字以外的画面的内容,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鹭在水里田里钓鱼,好似一位优雅的公主。

  师:我描绘了第1句的画面,你来读一读吧。

  生: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师:听着你的朗读,我的脑海里面就出现了那一只优雅的白鹭。还看到了什么?请你。

  生:我看见有两只白鹭在水田里嬉戏。

  师:你的想象让画面更丰富了。孩子们顺着文字往下想,白鹭在静霞钱做什么?

  生:我认为白鹭在镜匣里垂钓、觅食。

  生:我认为白鹭在镜匣前梳妆打扮。

  师:那你们看到怎样也是一只怎样的白鹭呀?

  生:我看到了一只优雅高贵的白鹭。

  生:我看到了一只闲逸、自在的白鹭。

  师:这样读着读着孩子们心中的白鹭的形象就渐渐的清晰起来了,其实我们还可以关注文段中的这些事物:圈出文段中清水田、白鹭、钓鱼。瞧,清水田以及我们可以看到的远处的苍山,近处的芦苇、粼粼的水波,这些都构成了白鹭所生活的场景,这样的场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呀?

  生:我感受感觉非常美。

  生:我感觉非常安静舒适。

  师:其实,白鹭生活在美好闲适之中,这也是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向往自己有着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此时白鹭在清水田中钓鱼梳妆又是多么悠闲呀,是呀,这也是作者心里所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作者看到这样的景,心中升起对悠闲惬意生活的向往之情,所以他才写了这样的文字,谁来读一读?

  生: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发现你也向往这种悠闲闲适的生活。

  生: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你读懂了作者的心,你也向往着闲适的生活,一起来读吧。

  生齐读: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师: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谁又不向往呢?——填空读。

  师:读到这样的画面,领悟到作者这样的情感,你对这幅画的名字有新鲜的想法了吗?不急,我们来看看这些画家是怎样为自己的画作命名的。

  出示:

  师:你看名字里藏着意就能更体现作者的行了,那现在你想为6自然段的画面取一个什么名字呢?

  生:我为它取名为自在

  师:对了,作者心中所向往的那种自在的生活。

  生:我为第六自然段取名为悠闲 老师板书。

  生:我为第三幅图取名为恩惠。

  师:我们现在还在讨论第一幅图画的名字。孩子,请坐,请你

  生:我对这幅图取名为惬意。

  师:你读懂了作者的心中所想孩子们,就像刚刚那样,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了白鹭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接着我们关注了文段中的一些事物,通过这些事物我们了解到白鹭的生长环境和状态,最后我们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就了解了作者背后的情意,所以这里白鹭仅仅是白鹭吗?它其实也代表作者的追求与向往。

  四、自主学习七八自然

  师:孩子们看到7、8自然段地点不同了,时间不同了,白鹭的生活的状态也不同了,那么作者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走进第8自然段,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品读,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拿出导学单开始吧。

  出示要求:

  师:孩子们谁谁来带我们走进第7自然段这幅图呢?先来为我们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在悬崖峭壁上有一棵小树,一只白鹭在上面悠闲地栖息着。师:孩子你关注到了吗?他站在小树的哪里呀?——绝顶。这时的白鹭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生:这时的白鹭是不安稳的,他的生活状态是悠然的。

  师:从这幅画面中你看到了他,不安稳之中的悠然,接着分享。

  生:白鹭站立的场景是小树的绝顶,而它是闲立在小树的绝顶上的,他非常的闲逸、清静和悠然。

  师:你认为作者是要借助他表达什么呢?

  生:我觉得作者借它表达对悠然清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师:你读到了作者在这种动荡之中的悠然,这种向往的生活。还有同学想要交流吗?

  生:我读的是第七自然段,我想象到的画面是晴天的早晨,在小树的高峰一只白鹭不安稳,却看似很悠然地站在那里,望着远方。

  师:这时,他的不安稳是什么样子?

  生:他的不安稳是在小树枝头稍有一些晃动,但他拼命拍打翅膀保持平衡的样子。

  生:这时如果是别的鸟可能会怎样?别的鸟可能会立刻张开翅膀飞走?

  生:你看,她读到了白鹭这种动荡之中的悠然,还和其他鸟儿对比一起读,就让这幅画面更丰富了,孩子你读一下这段话。

  生: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师:你们还读到了白鹭怎样的环境状态,联想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我想象到了白鹭立于小树的最顶端,小树正在摇晃着,而白鹭正在努力地保持平稳,让我想到作者希望在风雨之中屹立不倒。

  师:掌声送给他。白鹭在这种动荡之中的悠然,这样一种泰然处之的状态,又根据老师给你们补充的阅读链接就联想到了作者当时的一种状态,作者也希望在这动荡的环境中保持一种悠然,保持一种泰然处之的状态。女孩,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我想象到了白鹭立于小树的最顶端,小树正在摇晃着,而白鹭正在努力地保持平稳,让我想到作者希望在风雨之中屹立不倒。

  师:这是白鹭,也不仅仅只是那一只白鹭了,它代表的是作者自己。你体会到了这份情,谁再来读一读男孩儿,请你。

  生:我想象到了白鹭立于小树的最顶端,小树正在摇晃着,而白鹭正在努力地保持平稳,让我想到作者希望在风雨之中屹立不倒。

  师:你从这只悠然的白鹭就读到了作者那种希望自己也泰然处之的内心,是吧?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我想象到了白鹭立于小树的最顶端,小树正在摇晃着,而白鹭正在努力地保持平稳,让我想到作者希望在风雨之中屹立不倒。

  师:清水田里这种自在悠闲的生活自然令人向往,在动荡中还能保持悠然,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想象这种情再来读吧。

  全班配乐读:我想象到了白鹭立于小树的最顶端,小树正在摇晃着,而白鹭正在努力地保持平稳,让我想到作者希望在风雨之中屹立不倒。

  师:这是一种多么淡定的状态呀。——填空读

  师:就这样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读,不仅看到了白鹭在枝头的画面,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白鹭,孩子们还关注到这个文段中其他事物,关注到了白鹭的'生活环境和状态,再链接我们自己的生活,就读懂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慢慢读懂了白鹭这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那孩子现在你对这幅画的名字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生:我想取名为动荡之中的悠然。

  生:我想取名为悠然。

  生:我想取名为坚强不屈。

  生:我想取名为屹立不倒。(师板书:悠然、坚强)

  师:你看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孩子们取的名字也更有意味了,谁来带我们走进第八自然段,这幅图呢,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从第八自然段中,我看到了,我看,我仿佛看到在黄昏的村庄中,快要落山的太阳中飞翔着一只白鹭,我觉得非常的美丽。

  师:这么美的画面,你为大家读一读。

  生: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师:你读到怎样的白鹭,又读到作者怎样的情呢?

  生:我读到了高洁纯洁的白鹭,我又体会到作者向往那种宁静自然纯洁的生活。

  师:来,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生: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师:这样美的画面真好。还有孩子读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好,请你。

  生:从第八自然段中,我仿佛看见了在黄昏的空中,白鹭在天空中翱翔,抹去了最后一丝夕阳,我读出了白鹭是高贵优雅的,我读出作者的情是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

  师:你怎么读出来的呀?

  生:我是找它里面的具有代表性的词语,然后“恩惠、清澄”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它们就是嗯,比其他的词语更代表了作者的感情。

  师:孩子刚刚你关注到黄昏的空中,是一种怎样的情境呀?

  生:黄昏的空中是一种悠闲宁静自然的情景。(夜幕即将——)夜幕即将降临了。

  师:就像你说的,白鹭这一清亮的形象——

  生:抹去了最后的夕阳。

  师: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吧。

  生: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师:对了,黑夜即将来临,这一抹亮色,为即将来临的夜色注入了生命力,你读到了作者的情。还有孩子分享吗?

  生:我看到了一只白鹭在黄昏的天空中飞翔,我读到了一只自在的白鹭,联想到作者对乡居生活的向往。

  师:作者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这样美好的生活,带着这样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师:我们有时候要理解作者的情感,还要借助一些背景资料。(出示背景资料)这样的黄昏,就像刚刚那个海南海说的夜幕即将降临,他带给我们现实生活中怎样的环境呀?

  生:代表现实生活中黑暗动荡的环境。

  师:那一只白鹭又代表着什么?

  生:它代表着光明和希望。

  师:此时这只白鹭也不仅仅是一只白鹭,而是包含着作者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请再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师:读着读着文字就又一次进入到我们心里。(填空读)

  师:这时你又对这幅画有了新的想法,能取一个新的名字吗?

  生:黑暗中的希望。(板书:希望)

  师:希望,多好的名字呀。

  生:我想给这幅画取名清澄(板书:清澄)

  师:在混沌之中,要保持这样的清澄是多么不易呀!

  师:孩子们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我们不仅看见了白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也读懂了作者心中的情感。

  师:“一花一鸟总关情”,世间万物总是能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启迪,今天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白鹭的精致外形美,又用诗一样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他的生活态度,那么也希望孩子们以后的生活也像白鹭一样悠然也如诗歌一般美好。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10

  板块一:诗句导入

  1.先来热身一下,谁来说说有关描写白鹭的诗句。

  2.提高难度,根据模板说诗句。

  3.白鹭在古代文人墨客笔下是如此的富有诗情画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

  板块二:预习检测

  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听写,订正:白鹤、嫌弃、韵味

  2.根据模板写出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词语。

  4.语境中填写文中词语。

  5.找出课文中最重要的两句话。(板书:精巧 诗 韵味)

  板块三:梳理全文

  1.第四题课前老师初步了解到有许多同学填了这些词语,谁能来分析一下到底哪一个比较准确。

  在作者眼中,白鹭的(外形、外貌...... )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的(气质、品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结合刚才的理解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板块四:梳理全文

  师:这节课我们先走进白鹭的外形,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学习活动一:感受适宜

  师:文中2—5自然段有个词语与“精巧”是紧密相关的,把它圈出来?(适宜)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适宜”呢?

  给我们的感觉白鹭是不( )不( )。不急,先自己读一读2—5自然段。理由是?

  (1)不长不短: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师:“不长不短”写白鹭的什么?

  生:形态的特征。

  生:白鹭的身段。

  师:具体的部位是?

  生:白鹭的长喙、脚和流线型结构。

  师:让人感觉一切都很——适宜。

  (2)不黑不白。

  (3)不大不小: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因此作者说——“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学习活动二:理解写法

  师:现在提高要求,想一想作者写白鹭的“适宜”用了哪些方法?仔细阅读2—5自然段,圈出关键的词。

  (1)排比

  (2)对比:不寻常——常见

  师:作者作比较是想表达什么?

  作者觉得白鹭更美,难怪作者说——色素的搭配,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3)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郭沫若先生这段话是抄来的,早在先秦宋玉就用过这样的方法,大家读一读,感受一下。

  师:还是不太一样,这就是作者的高人之处,这叫智慧地“抄”,同学们也要学着点,没准以后你也能成为郭沫若。宋玉写的是邻家姑娘,郭沫若却拿来写白鹭,这叫什么方法?

  生:拟人。本来是用来形容人的,现在用来形容动物。

  师:第五段还有一处,用了拟人,把它当成另外一个人来写。

  生:蓑毛是像蓑衣一样的.毛。

  师:“蓑衣”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披着蓑衣在江边钓鱼的我们叫——渔翁。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感受白鹭的美。

  学习活动三:以读促悟

  1.作者用了排比、拟人、对比,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2.大家再去读一读第1—5自然段,哪一自然段作者把自己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谁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已经注意到了标点符号的停顿。但是,同学们,有些文章于无标点处也要停顿。谁能够在无标点处做停顿,谁就了不起。你们试试看,除了这些标点符号外,哪里还需要停顿的。

  师:听出了停顿,你能听出停顿的理由吗?

  生:观察仔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就藏在了停顿里面。

  生:”那“也要停顿。

  4.师生合作读。从这四个”那“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这个”那“是一种感慨,感叹白鹭真是非常精巧,非常完美。

  师:你能换个词吗?

  生:啊

  师:我们换成”啊“再来读一读。

  5.去掉这个“那”读一读,通不通,为什么要用上“那”?

  6.现在你发现作者表达情感的秘密是什么?

  作者抓住关键字词,巧妙的在细微之处传递情感。

  朗读:谁来读一读,带领我们感受一下作者这份强烈的感情。

  “那”字有停顿了,下面这几句话也是有停顿的,你们发现了吗?

  7.指名读1-5段,配乐读。

  8.再提高难度,镂空读。

  小结:今天我们从白鹭的外形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又是那么得适宜。下节课我们走进白鹭的精神世界去感受它为什么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而且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的”气质”?

  板块五:布置作业

  1.背诵积累第五自然段。

  2.查找作者写白鹭的时代背景。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11

  课前沟通:

  你们看到我怎么想?这个老师年纪大了,教不好了,对不对?

  一生:不是。(声音很小)

  我们说话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叫自然声,一种叫场合声。(板书)上课说话声音小不行。

  我再问一遍,你是不是觉得这个老师年纪大了,教不好了?

  一生:不是。(声音变大)

  师:今天学的这课叫《白鹭》,你们晨读读了几遍?

  生:五遍。

  师:老师范读了吗?

  生:范读了。(声音小)

  师:我会施魔法。我说话不想让王老师听见,她就听不见。王老师?你看,王老师没听见。(众笑)我再问:王老师范读得好吗?

  生:范读得好。(声音大)

  师:小学语文,三个学习任务,一是朗读,二是写字,三是多读课本以外的书。(板书)

  师:王老师有没有教写字?

  生:没有。

  师:拿出本子来。有几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要教教我。蓑毛的“蓑”怎么写?(学生写字)

  师:中间有一个很扁的口,笔顺要写对。

  师:喙,怎么写?(板书演示)右上角部分第一笔和第二笔不要错了。

  师:黑板的“黑”写一下。

  师:“匡”怎么写?

  师:老师的“老”怎么写,我也不会写。你们写给我看。

  师:你看,写字就这个样子。你们教我了,我也教你们了,扯平了。写字要重视笔顺,现在很多小学生包括老师都不讲究笔顺,这很不好。

  师:现在该你们问我了。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哪些地方不懂,你问问我,懂的我就不说了,不懂的地方我再给你们讲。

  (有学生很快地举手)

  师:很多班级的小朋友有两个毛病,一个是,举手的永远举手,鸡毛蒜皮的问题也举手,第二个是,不举手的永远不举手。不举手是个大病,说明你不动脑子,不动口,这样怎么能叫学习呢?举手发问才是学习。请举手的同学问。

  生:我不懂的地方是:“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师:我们就先回答他的问题。先看这个句子,“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到底有没有人感到呢?有人感觉到美中不足,没有人感到美中不足,哪一种意思呢?

  生:这是作者猜测。

  师:对。猜测,是作者心里自己想的。或许,可能。“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白鹭是歌,是还是不是?

  生:是。

  师:这是个疑问句,还是反问句,设问句?

  生:反问句

  师:这句话我这样读,我加些东西。

  师:有人吹毛求疵,说白鹭再美却不会唱歌。但是,白鹭不就是一首歌吗?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歌吗?白鹭的色素、身段的适宜,水田的钓鱼的白鹭,树顶的白鹭,黄昏低飞的白鹭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它还用再唱吗?

  生:不用唱了。

  师:如果白鹭唱,会唱什么歌呢?

  生:铿锵有力的歌。

  师:铿锵有力吗?

  生(思考了几秒钟):不铿锵有力。

  师:对。不是铿锵有力的,而是低缓,低柔,温柔的,轻柔的。也就是说,白鹭如果会唱歌,它唱的也应该是既不会太高亢,也不会很低沉,这样的歌就是很适宜的歌。

  (师板书适宜)

  师:课文有没有这个词?

  生:有。

  师:听听,回答问题声音小的啊!

  (板书“声音大”)

  师:书中有没有“适宜”这个词?

  生:有。(声音变大)

  师:还有哪个句子不懂?

  生:我不懂的句子是“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师:白鹭安稳吗?

  生:不安稳。

  师:不安稳怎么很悠然呢?到底安稳还是不安稳?

  生:安稳。

  师: “悠然”是什么?

  生:悠闲,轻松。

  师:对。无论树枝多么不安稳,它都很轻松,不紧张,很闲适。这就叫悠然。历史上最悠然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想着买房子,买车,考好成绩,这叫悠然。不像现在的语文课,不悠然,老想着考试考试考试,能得几分,还能悠然?还能轻松吗?还能放松地学语文吗?不能放松,心里紧张,很难悠然。已经不考虑语文本身了,考虑的是语文以外的事情。这就是现在很多语文课的毛病。

  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有。

  师:怎么不早说,(佯装发怒)打你!(众笑)。

  生:我不懂的地方是“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师:你们是几年级的?

  生:四年级。

  师:这就对了。这是五上的课文。如果用现在的五年级上课,那他们都学过了,就是假课,表演课了。所以,我要给四年级的小孩子上这节课,上真实的课。

  这句话不懂。开头也是这句话。是不懂白鹭,是不懂诗,还是不懂这个很奇怪的比喻?

  生:语塞,思索。

  师:这是个比喻,是暗喻。“像”什么是明喻,“是”什么是暗喻。

  一般的比喻是用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难懂的事物,这句却是反过来,很奇怪,很陌生。

  诗是什么?很难说。我找一个老师查了一下,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课本上共有古诗60(不包括日积月累),现代诗21首,童谣48首,总计133首。诗是什么呢?

  板书

  分行

  押韵

  “诗意”

  前两个特点容易懂。但分行的并不都是诗,押韵也不一定是诗。例如彭老师说几句押韵的话。

  彭老师来学校,小朋友哈哈笑,手里拿着新书包,欢迎老师快来到。

  是诗吗?

  生:不是。

  师:对。它没有诗意。

  什么是诗意?可以简单地这么说:忽然被打动,并触动,被感动,可能就是诗意。例子很多。比如,读一本书,感觉到浑身发冷,什么火都不能让你暖和,这就是强烈的诗意了。

  好,白鹭的诗意在哪里呢?表现在了什么样的诗意呢?

  生:精巧。

  师:(引导学生说出)精巧的反义词就是粗笨、笨拙。

  生:适宜。

  师;怎样表现“适宜”呢?

  生读:“白鹭太大而显生硬……”

  生读:“那雪白的蓑毛……”

  师:对的。适宜就是既不太大,也不太小,既不太白,也不“不白”,不过分,正合适,恰到好处。

  师:你们能感受诗意?什么样的诗意?

  生:能,因为——(说不出来)

  师:你看彭老师站在这儿是有诗意的。要是彭老师这么高(比讲台),有诗意吗?长到天花板上,晃来晃去的,有诗意吗?

  生(笑):没有。

  师:当然,我再长高一头,和你们校长一样,也是有诗意的。这就是适宜,这就是白鹭的诗意。

  师:第五段,这里有个词语,“钓鱼”。为什么不说捉鱼?

  生:白鹭像人一样。

  师:对,白鹭在这里变成了什么?人。

  师:下面第六段,刚才说了,再往下,这段也说了,就到了结尾了。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现在读完课文,白鹭是怎么样的,你们清楚吗?

  生:清楚。

  师(幽默地):清楚?我怎么不清楚?(众笑)

  师:白鹭有形状的。但这篇文章只写它的形状吗?

  生:不是,写它的神态。

  师:对。这篇散文诗写得不长不短。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这篇文章也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有诗韵。“韵”是个什么东西?这个韵不是押韵的意思。这个韵是指韵味,韵致,神韵。 不好懂。韵是弦外之音,余音袅袅的余音。韵是一种气质。

  师:比如,你们说彭老师这个人气质好不好?

  生:好。

  师(连连摇头):恭维我恭维我。彭老师头发花白,矮小,衰老,老眼昏花,还戴个眼镜,但你说彭老师有没有神,这个神表现在哪里?神态,什么是神态?假如一个人看起来有气质,穿得很漂亮,但是一张口就骂人,还有没有气质?一个人一天到晚光会说套路话,脏话,没有用的话,没水平的话,他有没有气质?

  生:没有。

  师:神寄托在外表上,但又不在外表上。韵在字里行间,但是又不在字里行间的。来,齐读——

  生(读):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师:这句话怎么给它改改?

  师:是韵在表面的吗?

  生:不是,是骨子里的。

  下面读。

  生(齐读)

  师:自由地读,不要齐读。

  (学生读完。)

  师:课文有的要两三遍,有的要十遍八遍,有的甚至要几十遍,要百遍。小孩的朗读要讲遍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问一名学生)

  师:你读了几遍?

  生:(沉默)

  师:不敢说了。读本身就是个享受,就是目的,不是手段,不是考分数的工具。朗读就像吃饭,很好吃,很舒服。你没有节奏,没有重音,语速快,声音小,那你就是吃饭吃得没品出滋味。(众笑)你看古代的读书人,他们一篇文章读很多遍,甚至抄很多遍。这样才能熟悉文字,体会感情,理解思想,化为己用。不然,你读得遍数少了,它是它,你是你,始终无法融合进自己的骨肉。读书的感情怎么来的,节奏来的,语速来的,重音来的。所以,读书要讲究节奏、语速、重音、停顿的。

  师:下面说个最难的问题。昨夜郭沫若给我托了个梦。说你明天教这篇课文,你教小朋友,你问问他们,我这篇文章是写诗呢,还是写白鹭呢?

  生:写白鹭。

  师: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郭沫若突然看到一群白鹭,那么美的形象击中了他,就像今天校外的收割后的麦田击中了我,这个“击中了我”就是诗意。我发现了诗意,我要把它写下来。

  第二种情况是,郭沫若整天想,什么才叫诗呢,什么样的诗才是理想的诗呢?

  有一天,他遇上一只白鹭,精巧无比,他突然意识到,这就是诗,诗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于是,他回来就写了这篇文章。你说这篇文章是哪种情况?别慌忙回答,这个问题不好答,生:第二种情况。

  师: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他写过一首诗,你们背过吗?

  生(摇头):没背过。

  师:四年级,这个要背了。我念给你听: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说,这诗是不是写半亩方塘,是不是写源头活水?

  生:是。

  师:是什么是?我来问一下听课的老师,谁知道,这诗的题目是什么?

  一位听课老师:观书有感。

  师:你听见了吗?它写的并不是半亩方塘,源头活水,而是——

  生:读书的感受。

  师:对,朱熹看书思索,忽然明白了一些道理,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就写一首诗表达自己对读书的看法。那么你再想,郭沫若写白鹭是在写什么呢?是不是,可能不是写白鹭的,而是在写一首诗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写白鹭就是写诗。

  师:你们能学到这个地步我觉得就学得很好了。

  有一个大学问叫梁漱溟,他评价朱熹的这首诗,说“朱熹这首诗实在是写自己做学问的功夫的”。

  那么,《白鹭》这篇课文是写什么功夫的?

  生:写作诗的功夫的。

  生:写作诗的技巧的。

  师:到底是不是呢?这只是彭老师的思考。也许很难明白,不明白也不要紧。好,我们的作业是,明天会背。

  生:(倒抽一口凉气)

  师:怎么?困难?那就一个小时以后背,十分钟以后会背。(众笑)现在还剩一分钟,齐读开头第一段和后面三段。

  师:或许有人会觉得彭老师的课美中不足,因为他不会PPT,但是——(对学生)你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

  生:彭老师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师:什么乱七八糟的!

  生:彭老师本身不就是一张张PPT吗?

  师:谢谢你,小朋友。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辛苦了,老师再见!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 12

  第一课时

  同学们好,白鹭是一种非常纯洁,高雅的鸟儿,可是我们却不常见,请看大屏幕,让我们走进动物名片,瞧他们来啦!

  一、出示动物名片,播放视频。

  1.看着这些美丽的天使,让你想到了什么?(两个黄鹂…… 西塞山前白鹭飞……)

  2.诗人笔下翻飞的白鹭惊艳了我们的世界,白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儿?今天让我们跟随郭沫若先生的散文细细地品味,感知白鹭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开始吧!

  2.出示本课生字,你们能读准这些字词的读音吗?谁来试一试

  3.本课的生字词比较生涩,让我们来重点认读一部分。

  三、整体感知

  学完生字,让我们再一次回归课文。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作者眼里,白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作者总起全文,以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

  2.作者首尾呼应又一次用比喻抒发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

  3.那我们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

  从2~5自然段感受到白鹭的外形美。

  从6~8自然段,感受到白鹭在田间钓鱼,枝头独立,黄昏中低飞时的美。

  4.总结板书:水中钓鱼是在觅食,枝头独立是在休息,空中低飞是在飞行,这呀就写的是白鹭在不同场景下的美。这样我们就能梳理整篇文章的结构了,谁来说一说。

  四、 品读课文

  作者开篇就点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是什么意思?对,就是精致小巧的意思,接下来让我们细品课文第2~5自然段,所以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我觉得第二自然段写出了白鹭的整体特点。适宜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体现了白鹭身段的大小、色素的配合都很适宜呢?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体会。

  2.第二句是对比,突出白鹭身段的大小很适宜。

  3.色素的配合很适宜。和谐自然,平添了白鹭的美!

  4.“增之一分嫌长…… ”由这段话我想到的词语是什么?(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无可挑剔......)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这样的恰到好处?

  这个句式我们不常见,是因为作者引用了古文《 登徒子好色赋》的写法,“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句话描写的是楚国的一位美丽的女子,作者用这样的句式把美丽女子的美写到了极致,那郭沫若先生用这样的句式把白鹭的美写到了极致,你会不会用这样的句式写句子呢?(妈妈的体重恰到好处……妈妈织的这件毛衣很合身。)

  5.这一段的文字特别的有特点,让我们再来整体感受一下。齐读,说一说你从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他强烈的情感的?对,排比句就是通过相同的句式,来让作者表达的情感更加的强烈。

  6.让我们跟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进一步去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一人一段)

  7.这么美的白鹭不能只留在课本中,请将它装进我们的记忆吧!(师生对读)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郭沫若先生的散文感受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作者通过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让我们感受到了白鹭无与伦比的外形美,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白鹭,了解他散文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课时

  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跟着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走近了白鹭,了解了白鹭那无与伦比的外形美,那雪白的蓑毛……郭沫若先生认为不仅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而且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韵在骨子里这个词组你是怎么理解的呢?对,就是天然而成,天生就带着韵味的独特的那种美。

  一、播放视频,回顾全文。

  那就让我们跟着课文视频,去感受白鹭那韵在骨子里的美。

  你发现白鹭韵在骨子里的那种美了吗?你从哪儿发现的?

  (我发现白鹭不仅外形美,而且有白鹭的地方都很美,不论白鹭在做什么都美的像画一样。我发现白鹭做什么事情不急不躁,悠然自得的姿态令人沉醉。)

  你们说的太棒了,郭沫若也把相同的体验用文字表达了出来。

  二、细品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白鹭的生活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边读边留意自己的感受!

  1.品读第六段。

  (我觉得钓鱼一词用的好,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鹭当成朋友一般来描写。)

  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在作者眼里白鹭不是一只鸟,而是一个有经验的渔翁,它站在水田里,不急不躁,悠然的钓着鱼,这是都么惬意的生活场景呀(这一段不仅有拟人句,还有比喻句,作者把清水田比喻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让我感受到了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的画面美。)

  你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我们看,每一块清水田就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瞧,白鹭悠然的站在碧绿的水田中,那雪白的蓑毛,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朦胧的倒影,那惬意的姿态,就像一幅画一样,无论哪一块清水田都因为白鹭的存在美的让人沉醉,所以郭沫若先生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白鹭的美吧。

  这么优美的画面,我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请把你起好的名字标注在语文书上。分析——朗读——起名(水田钓鱼、水田垂钓……)

  2.品读第七段。

  (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自然段,我感受到了白鹭喜欢孤独的站在小树的绝顶这中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

  绝顶是什么意思?白鹭怎样站在小树的绝顶?嗜好是什么意思?白鹭的嗜好是什么?你觉得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理解的真到位,作者通过拟人和对比的手法,凸显了白鹭的与众不同,优雅脱俗之美。可是白鹭每天都站在高高的枝头干什么?人们说他是在望哨,可他真的是在望哨吗?(我觉得不是……)如果这是一位白鹭妈妈,他站在小树的绝顶上,他会在做什么呢?他也许在眺望远方,盼望着外出的儿女早日归来,他或许在思念久别的朋友,如果这是一位白鹭少年,他站在高高的绝顶上,他会在想些什么呢?也许在思考他的人生,也许在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这是一位白鹭宝宝,他也许在等待什么?外出觅食的父母,每每有白鹭孤独的悠然的站在小树的绝顶,那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让我们再次来朗读这个自然段,品味不一样的故事。

  我们能给这幅画面起个什么名字呢?真棒,请把你们自己想好的名字批注在语文书上。(清晨望哨、清晨独立、指头独立、绝顶独立)

  分析——朗读——起名

  3.品读第八段。

  清澄是指画面的纯洁美丽。

  黄昏柔和的晚照下,青山绿水之间,一两只白鹭悠然飞过,时而掠过头顶,时而划过水面,那灵动的身影令人倍感心旷神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每时每刻都是一种享受。因此说,这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这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我们有吗?我们城市里的孩子很难遇到,那就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把这这种情景装进我们的记忆里。我们也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吧。

  分析——朗读——起名

  无论是水田钓鱼的惬意,清晨望哨的悠然,还是黄昏低飞的灵动,白鹭无时无刻都将自己的每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让我们和着音乐,用优美舒缓的语调,再一次朗读这一部分。读出心中美的感受。(生读第6、8段 ,老师读第7段)

  4.接下来让我们一边看着下面的画面,一边背诵,试着将白鹭不同场景的美,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开始练习一下,有哪位同学愿意挑战一下。

  品读着文字,欣赏着图画,我们慢慢的感觉到那一只只白鹭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们也由衷的想要发出对白鹭的赞美,谁愿意……(生说赞美)(美丽的天使 可爱的精灵)

  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聆听一下郭沫若先生的赞美。

  三、品悟感情

  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说说在别人和作者眼中白鹭有什么不同?

  美中不足的意思是虽然很美,但是还有缺陷,白鹭的缺陷是什么?可作者却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这段话运用了什么的手法和什么的句式,赞美了白鹭如歌般的优美。铿锵是什么意思?作者又否定了自己的观点,白鹭在水田钓鱼是那么的惬意,枝头独立又是那么的悠然,空中低分是那么的灵动,铿锵的歌还不足以表明白鹭的美,作者认为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作者真挚的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总结学法

  同学们,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跟我们以往的写作一样,也仅仅是写了白鹭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可在作者的笔下,为什么就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呢?

  因为作者采用了融情于物的写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白鹭的描写之中,又加上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让白鹭的美如画面般一幅幅展现在我们面前,你觉得这样都写法怎么样?你想要学会吗?那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课后请我们在作业套餐里任选一项,完成仿写练习。

【《白鹭》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风筝》课堂教学实录03-13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03-12

《雨后》课堂教学实录03-13

鲸的课堂教学实录03-13

《春雨》课堂教学实录03-13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03-13

《夏》 课堂教学实录12-07

《石榴》课堂教学实录03-15

《落日》课堂教学实录03-02

掌声课堂教学实录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