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腊月二十八习俗
腊月二十八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八的俗称;春节传统习俗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腊月二十八习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过去,老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腊月二十八的习俗
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八的俗称;汉族春节传统习俗之一。 关于腊月二十八的汉族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根据汉族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
因为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所以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腊月二十八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在安徽的宿松与太湖交界等地,一直流传着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传统。听当地老一辈的人说,腊月二十八过年是因为当地人的祖辈是老地主,雇佣的仆人因为大年三十之前也要回他们的家过年,所以老地主家在三十夜就没有仆人伺候了,于是就提前到二十八过年,让佣人伺候着吃完年饭,然后天亮后发工资和物品打发仆人回家,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仆人早上出发,一般能傍晚到家。
虽然现今没了地主,但为了图喜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传统,当然腊月三十也过年。现今腊月二十八过年逐渐成为当地人的大团圆年。
腊月28过的年是大团圆年,一般外地的姑父,姑姑,老表,女儿,女婿,及堂哥,堂嫂等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在28的凌晨5,6点开饭。吃到天亮方才下席。大年30是小团圆年有本家人团聚。
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这天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因为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张贴春联的习俗。
炸食物
所谓“二十八,炸疙瘩”,其实各地在这一天就开始炸肉或者鱼等,作为除夕的菜肴,另外像炸丸子,炸豆腐也是很美味的,可以作为零食或者祭祀供品。
此外,腊月二十八,山西省太原市人们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省人们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省人们也是“二十八,蒸馍炸疙瘩。”北京人们在这天“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禁忌
不宜回娘家:在民间的观点认为,这一天回门的话,怕把娘家吃穷,而且对婆家也不利,会影响家庭的和睦,所以尽量在夫家帮忙过年,待到正月初二的时候才是回去的好时机。
忌讳搬新居:众人要是入新宅都喜欢热闹的景象,但是如果是腊月廿八,都在忙着准备年货,或者祭祀先祖,很难抽出手去搬家,而且会让新居显得特别冷清,恐会影响未来的家运。
不适合嫁娶:所谓“腊不娶,正不订”,意思是腊月底和正月初都是不建议办喜事的,这时大家好不容易过个年,还要别人喝酒出红包,是不大礼貌的,所以都会提前或者推迟办理。
以上就是农交网小编带来的腊月二十八风俗、禁忌内容的介绍。
节日起源
如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地区,民俗书籍(馆陶,大名等县图书馆可查)有载。由于元军过境,提前在腊月二十七将猪肉切大块(坨坨肉)煮熟,二十八凌晨敬神和祭祀,然后举家外逃避难。正月初一还乡相互看望相邻(初一拜年),初二走亲访友(回娘家是其中一部分),初三祭祀死去的战士和祖先(祭祖),初四继续走亲访友(包含回娘家)。
安徽省的宿松与太湖交界等地,一直流传着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传统。听当地老一辈的人说,腊月二十八过年是因为当地人的祖辈是老地主,雇佣的仆人因为大年三十之前也要回他们的家过年,所以老地主家在三十夜就没有仆人伺候了,于是就提前到二十八过年,让佣人伺候着吃完年饭,然后在天亮后发工资和物品打发仆人回家,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仆人早上出发,一般能傍晚到家。
虽然现今没了地主,但为了图喜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传统,当然腊月三十也过年。现今腊月二十八过年逐渐成为当地人的大团圆年。
腊月二十八过的年是大团圆年,一般外地的姑父,姑姑,老表,女儿,女婿,及堂哥,堂嫂等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在二十八的凌晨5,6点开饭。吃到天亮方才下席。大年三十是小团圆年有本家人团聚。
“年二十八,洗邋遢”,是广东人的传统习俗。洗邋遢的普通话说法是“腊月二八大清扫”。不过,此句中还有另外的含义,意即洗邋遢还要将一切厄运、霉气统统随污糟垃圾扫出门。
相关民谣
老北京关于春节前期的民谣: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腊月二十五,炸豆腐;
腊月二十六,割猪肉;
腊月二十七,杀公鸡;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二十八习俗】相关文章:
腊月二十六习俗是什么05-05
腊月二十三小年习俗03-05
寒冬腊月作文12-12
腊月二十三的民俗由来03-06
腊月二十四周记03-06
腊月二十三为何被称为小年03-06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原文及翻译12-19
立秋的习俗03-03
小年的习俗03-03
谷雨的习俗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