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散记
去德国慕尼黑的早晨,4点起床赶到法国巴黎机场,从巴黎到慕尼黑只有一小时飞行路程,可是进出机场,坐火车从郊区进入城市,寻找旅馆,放好行李都费了一番周折。中午时分,我们才随朋友玲和她男友的陪同,来到了慕尼黑的市中心:玛丽安广场。
午饭后,朋友玲建议我们参加免费的广场导游。导游由当地年轻人自发组织的,午后的每个正点集合,根据语言分德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几个小组,然后操着不同语言的导游们引领大家绕广场一圈,介绍市中心建筑,内容穿插慕尼黑的历史,文化,风情。
八月下旬的德国没有纽约阳光下的酷热,但整个下午空气中酝酿着雨前的闷热骚动。
也许闷心的天气,也许是午饭吃得过多,也许是导游的内容没有多少风趣,走到慕尼黑皇家啤酒坊,我已昏昏欲睡,站着听导游讲话,他的声音忽远忽近,眼睛快睁不开了。儿子蹭过来拉我的衣角,说:"妈妈,我累了,什么时候可以回旅馆?"身旁的先生也揉着眼睛说:"我也很累了,没想到玩儿也会特别累人!"
前面人群里牵着法国男友手的玲,倒是津津有味地在聆听。我不得不佩服他们,这一对出行波兰度假,和我们同天返回慕尼黑,早上我们和他们的飞机先后在同一机场降落。
皇家啤酒屋参观完,老公也不管好不好意思,上前直接告诉玲,说我们起得太早,现在累得扛不住了,需要返回旅馆休息一下再说。
玲没说什么,我看出她眼底掠过一丝讶异,大概奇怪我们大老远跑来,玩起来却如此慢条斯理的。我们放弃跟进一半的广场导游,和玲分手,约好一起出去吃晚饭,坐地铁回了旅馆。
傍晚时分,外面在下雨,玲挂电话说要来接我们一起去吃饭。来时她拎了一大袋带着枝叶的西红柿和又大又红的草莓。下午经过市中心的农贸市场时,我不过随便说说:出来玩,西餐吃得腻了,大块的肉太多,开始想念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朋友的细心和周到,让我好不感动。
我们去的是一个卖lowenbrau beer 的餐馆。
喝啤酒在慕尼黑不再是夏天消暑的手段,而成为当地人的主食。玲说慕尼黑德人一年四季都在喝啤酒,吃饭时顺便来一大扎啤酒,不仅仅限于男人,女人也是争先恐后地斟满,端着晃着泡沫高杯豪饮。
我想起下午经过一个公园的啤酒园。一片橡树林围绕的空地摆满了野餐长条桌椅。空地四周是许多卖熟食的小铺子,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德国香肠,落白累红地堆着,油亮油亮地令人眼馋,嘴里流口水。园子中央是卖啤酒的供应站,有人拿着貌似水管子相联的龙头给排满一桌的'大小杯子灌啤酒。买啤酒的人自觉地排出两队,一个是交钱买酒的,另一个是领酒的。啤酒园随正午接近下午时,里面几乎坐无虚席。陌生人坐在同一条长桌旁,桌子和桌子摆得很近,大家挤得背靠背,几乎挨在一处。严谨的德国人似乎只有喝起啤酒来会忘记细节。进餐的园中人声鼎沸,一派热爱生活的欣欣向荣。
我们去的餐厅,装饰并不豪华,墙壁是干净的的纯白色,屋顶呈拱形,朴素吊灯从屋顶垂下,简单的设计给人扩大空间感,让灯下长条桌椅中的拥挤感得到些许缓解。餐厅的四壁彩绘着啤酒节上人们的狂欢身影。我坐定后,环顾四周,看看大家都在吃什么,一下子被旁人点的菜吓住了。西方人点菜通常一人一份一道菜,不与他人共食分享。有人自己点一个巨大的猪肘子,还有烤好的牛肉放在木头菜板上端上来,上面还有盛着汤汁的单柄小铜锅。吃饭的人拿着齿状的餐刀切好一块肉,然后从小锅里舀出汤汁浇在上面,一口啤酒,一口肉地美美享用。
幸好有玲帮我们介绍,尽管菜单除了德文版还有英文版的,初来乍到我们还是搞不太明白如何点。啤酒就有很多种,老公说每一样都想品尝,玲建议从慕尼黑主打的是七种牌子开始,既然在 lowenbrau店里,不妨从这个"站立小狮"的牌子喝起。我要慕尼黑的白香肠,小牛肉做的,老公要上面提过的吓人肘子,儿子点烤鸡,一份最小的也有半只。
吃完晚饭,我们散步在街头,外面已下过雨,空气里有湿润的凉意。过公车站时我看见一个年长的妇女提着东西在等车,想起一个月前慕尼黑的恐怖,问:"这么晚了,在不繁华的街道等车安全吗?"玲说:"安全。刚来德国的时候,有一次我搭末班车睡着了,错过了下车的站,直坐到终点,那次我就是步行一个小时折回的,半夜也没觉得危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