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研究生要如何提升自己
研究生生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心理素质。如何提高自我管理和心理素质?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如何应对研究生生涯中的挑战和困难?
研究生要如何提升自己
1. 学习有所取舍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要能取也要能舍,因为现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书多,所以一定要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识树,才能在那棵树挂相关的东西,但千万不要不断的挂不相关的西,而且要慢慢的舍掉一些挂不上去的东西,再随着你的问题跟关心的领域,让这棵知识树有主干和枝叶。然而这棵知识树要如何形成?第一步你必须对所关心的领域中,有用的书籍或是数据非常熟悉。
2. 形成你的知识树
我昨天还请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经七十几岁了,我告诉他我今天要来作演讲,就问他:「你如果讲这个题目你要怎么讲?」他说:「只有一点,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书要读好几遍。」因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还有几位近代思想大师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他们受的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读原典。这句话很有道理,虽然你不可能只读那几本重要的书,但是那五、六本书将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要挂在上面,都可以参照这一个架构,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生也涯,知也无涯,你不可能读遍天下所有的好书,所以要学习取舍,了解自己无法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而且一但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很可能就会落得普林斯顿街上的那位旧书店的老板一般,因为阅读太多不是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它对于你来说只是一地的散钱。
3. 掌握工具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语文与合适的工具。要有一个外语可以非常流畅的阅读,要有另外一个语文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标题,能学更多当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语文,不管是英文、日文、法文…… 等,一定要有一个语文能够非常流畅的阅读相关书籍,这是起码的前提。一旦这个工具没有了,你的视野就会因此大受限制,因为语文就如同是一扇天窗,没有这个天窗你这房间就封闭住了。为什么你要看得懂标题?因为这样才不会有重要的文章而你不道,如果你连标题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来帮你或是自己查相关的数据。其它的工具,不管是统计或是其它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为你将来没有时间再把这样的工具学会。
4. 突破学科间的界线
应该要把跨学科的学习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学科涉及到的东西必须要对你这棵知识树有帮助,要学会到别的领域稍微偷打几枪,到别的领域去摄取一些概念,对于本身关心的问题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启发,可是不要泛滥无所归。为什么要去偷打那几枪?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不管是科学或人文,最有创新的部份是发生在学科交会的地方。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现在的所有学科大部分都在西方十九世纪形成的,而中国再把它转借过来。十九世纪形成这些知识学科的划分的时候,很多都带有那个时代的思想跟学术背景,比如说,中研院的李院长的专长就是物理化学,他之所以得诺贝尔奖就是他在物理和化学的交界处做工作。像诺贝尔经济奖,这二十年来所颁的奖,如果在传统的经济学奖来看就是旁门走道,古典经济学岂会有这些东西,甚至心理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连John Nash 这位数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在学科的交界上,学科跟学科、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处有所突破。
在平台本身、在学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经search 太多次了,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创新,所以为什么跨领域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常常一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那一个统摄性的重要概念,而通常你在本学科里面抓不到,是因为你已经泡在这个学科里面太久了,你已经拿着手电筒在这个小仓库里面照来照去照太久了,而忘了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更好解释你这些材料的现象,不过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John Nash 这一位数学家为什么会得诺贝尔奖?为什么他在赛局理论的博士论文,会在数十年之后得诺贝尔经济奖?因为他在大学时代上经济学导论的课,所以他认为数学可以用在经济方面来思考,而这个东西在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用处。他是在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交界之处做突破。有时候在经济学这一个部分没有大关系,在数学的这一个部分也没有大关系,不过两个加在一起,火花就会蹦出来。
5. 论文题目要有延展性
对一个硕士生或博士生来说,如果选错了题目,就是失败,题目选对了,还有百分之七十胜利的机会。这个问题值得研一、博一的学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实就是要花在这上面,你要不断的跟老师商量寻找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的问题,而且不要太难。我在国科会当过人文处长,当我离开的时候,每次就有七千件申请案,就有一万四千个袋子,就要送给一万四千个教授审查。我当然不可能看那么多,可是我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看申诉。有些申诉者认为:「我的研究计划很好,我的著作很好,所以我来申诉。」申诉通过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在百分之九十未通过的案子正式判决前,再拿来看一看。有几个印象最深常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就是这个题目不必再做了、这个题目本身没有发展性,所以使我更加确认选对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可控制、可以经营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学生常常选非常难的题目,我说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没有人会仔细去看你研究的困难度,对于难的题目你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史料,才能得到一点点东西;要挤很多东西,才能筛选出一点点内容,所以你最好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题目。
我写过好几本书,我认为我对每一本书的花的心力都是一样,虽然我写任何东西我都不满意,但是在过程中我都绞尽脑汁希望把他写好。目前为止很多人认为我最好的书,是我二十几岁刚到史语所那一年所写的那本书。我在那本书花的时间并不长,那本书的大部分的稿子,是我和许添明老师同时在当兵的军营里面写的,而且还是用我以前旧的笔记写的。大陆这些年有许多出版社,反复要求出版我以前的书,尤其是这一本,我说:「不行。」因为我用的是我以前的读书笔记,我怕引文有错字,因为在军队营区里面随时都要出操、随时就要集合,手边又没有书,怎么可能好好的去核对呢?而如果要我重新校正一遍,又因为引用太多书,实在没有力气校正。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后来想想,那本书之所以比较好,可能是因为那个题目可延展性大,那个题目波澜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认为,我最好的书应该是剑桥大学出的那一本,不过我认为我最好的书一定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个语文我能掌握,英文我没办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读、写任何语文一定要练习到你能带着三分随意,那时候你才可以说对于这一个语文完全理解与精熟,如果你还无法达到三分的随意,就表示你还在摸索。回到我刚刚讲的,其实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我都很想把它写好。但是有些东西没办法写好,为什么?因为一开始选择的题目不够好。因此唯有选定题目后,你的所有训练跟努力才有价值。我在这里建议大家,选题的工作要尽做,所选的题目所要处理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因为硕士生可能只有三年、博士生可能只有五年,如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读书或看数据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时间,让你没有余力思考。而且这个题目要适合你的性向,如果你不会统计学或讨厌数字,但却选了一个全都要靠统计的论文,那是不可能做得好。
6. 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
另一个最基本的训练,就是平时不管你写一万字、三万字、五万字都要养成遵照学术规范的习惯,要让他自然天成,就是说你论文的脚注、格式,在一开始进入研究生的阶段就要培养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部份,如果这个习惯没有养成,人家就会觉得这个论文不严谨,之后修改也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你的论文规模很大,可能几百页,如果一开始弄错了,后来再重头改到尾,一定很耗时费力,因此要在一开始就养成习惯,因为我们是在写论文而不是在写散文,哪一个逗点应该在哪里、哪一个书名号该在哪里、哪一个地方要用引号、哪一个要什么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规定,用中文写还好,用英文有一大堆简称。在1960 年代xxx知识还很封闭的时候,有一个人从美国回来就说:「美国有个不得了的情形,因为有一个人非常不得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得了,他说:「因为这个人的作品到处被引用。」他的名字就叫ibid 。所谓ibid 就是同前作者,这个字是从拉丁文发展出来的,拉丁文有一大堆简称,像et. al. 就是两人共同编的。英文有一本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就是专门说明这一些写作规范。各位要尽早学会中英文的写作规范,慢慢练习,最后随性下笔,就能写出符合规范的文章。
7. 善用图书馆
图书馆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地方,不必读每一本书,可是要知道有哪些书。我记得我做学生时,新进的书都会放在图书馆的墙上,而身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书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书皮就够了,但是这仍和打计算机是不一样的,你要实际上熟悉一下那本书,摸一下,看一眼目录。我知道现在从计算机就可以查到书名,可是我还是非常珍惜这种定期去browse 新到的书的感觉,或去看看相关领域的书长成什么样子。中研院有一位院士是哈佛大学信息教授,他告诉我他在创造力最高峰的时候,每个礼拜都到他们信息系图书室里,翻阅重要的信息期刊。所以图书馆应该是身为研究生的人们,最熟悉的地方。不过切记不重要的不要花时间去看,你们生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跟我生长在信息贫乏的时代是不同的,所以生长在这一个时代的你,要能有所取舍。我常常看我的学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论文,却引得津津有味,我都替他感到难过,因为我强调要读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8. 留下时间,精致思考
还要记得给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一篇论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胜,很重要的是在现象之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说一定要走理论的路线,而是提醒大家要在一般的层次再提升两三步, conceptualize 你所看到的东西。真切去了解,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体意义是什么?整体的轮廓是什么?千万不要被枝节淹没,虽然枝节是你最重要的开始,但是你一天也要留一些时间好好思考、慢慢沉淀。conceptualize 是一种非常难教的东西,我记得我念书时,有位老师信誓旦旦说要开一门课,教学生如何conceptualize ,可是从来都没开成,因为这非常难教。
我要提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枝节淹没的时候,要适时跳出来想一想,所看到的东西有哪些意义?这个意义有没有广泛连结到更大层面的知识价值。傅斯年先生来到xxx以后,同时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及台大的校长。台大有个傅钟每小时钟声有二十一响、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叫《钟声二十一响》,当时很轰动。他当时对这二十一响解释是说:因为台大的学生都很好,所以二十一响是欢迎国家元首二十一响的礼炮。不久前我发现台大在每一个重要的古迹下面竖一个铜牌,我仔细看看傅钟下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傅斯年当台大校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一天只有二十一个小时,另外三小时是要思考的。」所以才叫二十一响。我觉得这句话大有道理,可是我觉得三小时可能太多,因为研究生是非常忙的,但至少每天要留个三十分钟、一小时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学习跳到比你所看到的东西更高一点的层次去思考。
9. 找到学习的楷模
我刚到美国念书的时候,每次写报告头皮就重的不得了,因为我们的英文报告三、四十页,一个学期有四门课的话就有一百六十页,可是你连脚注都要从头学习。后来我找到一个好办法,就是我每次要写的时候,把一篇我最喜欢的论文放在旁边,虽然他写的题目跟我写的都没关系,不过我每次都看他如何写,看看他的注脚、读几行,然后我就开始写。就像最有名的男高音Pavarotti 唱歌剧的时候都会捏着一条手帕,因为他说:「上舞台就像下地狱,太紧张了。」他为了克服紧张,他有习惯性的动作,就是捏着白手帕。我想当年那一篇论文抽印本就像是我的白手帕一样,能让我开始好好写这篇报告,我学习它里面如何思考、如何构思、如何照顾全体、如何用英文作脚注。好好的把一位大师的作品读完,开始模仿和学习他,是入门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也开始写出自己的东西。我也常常鼓励我的学生,出国半年或是一年到国外看看。像现在国科会有各式各样的机会,可以增长眼界,可以知道现在的餐馆正在卖些什么菜,回来后自己要作菜也才知道要如何着手。
成功研究生生涯的10大窍门
1、要记得你在寻找真理。也许你的目标是加入学者的群体,成为学者唯一的职责是发现真理。真理往往是难以捉摸的,但科学方法给了我们判定真理最客观的标准。
寻找真理,需要有客观、自由的精神,这也是成为一个良好的“人”所要有的品质。“学霸”可能存在,你可以跟导师意见相左,但真理不会被压制。或许,某种程度上可以向尼采学习。
2、要有趣味。成功需要大量的工作和付出,一定要喜欢并享受这个过程。尽量让你的爱好成为你的职业。
“让爱好成为职业”,这可能是很多人梦想的事情。不管怎么样,要多思考自己,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创造条件,哪怕认识到自己是在曲折前行中走向自己的理想,这样才能更有乐趣。
3、数据是神圣的。只有数据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不是假说或信仰。严格认真的分析你的数据,不能仅寻找你想要的结果,一些最有意思的结果往往是我们不能预期的。你不能仅仅因为你不喜欢或感到困惑而丢弃数据。
研究生期间,做好研究记录、开展大量的数据探索、关注“异常”结果,都是非常必要的。
4、没有勇气,就没有成功。你一定要勇于创造。要从自信走向勇于冒险,走向提出更大的科学问题并将目标订高。并且,要知道何时你已经够幸运了;否则,幸运对你来说就没有意义了。
富有创造性,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需要你有客观的、自由的精神,以及辛勤的付出和坚实积累。
5、最好的科学家往往都是艺术家。其他人将根据“你提出的科学问题的质量”及“解决这些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法是否漂亮”来对你进行评判。提出并发展好的假说需要想象力、洞察力、以及看见别人所不能看见的能力。
确实,好的科学家所做的研究往往是系统的、由点及面的、由表及里的。要学会发现你所关注的科学问题的普遍性意义。
6、做好的科学。不能过分强调原则性强、条件严格的科学的重要性。当事情进展不顺的时候,这是唯一能让你摆脱困境的。当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这能够让你不继续做傻事。对待你的数据要像对待别人的数据一样严格。
失败中或许蕴含着突破的可能,顺利中或许隐藏着阳性结果的假象和危机。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研究设计和结果。
7、写一篇你为之自豪的学位论文。你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机会写博士论文,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
写学位论文,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论文,实际上是系统的梳理研究思路并升华研究思想和结果的过程,要像雕刻一件艺术品一样,把每个细节做好。不管国内目前学位答辩如何走过场,自己要对得住自己。把每件事情认真完成好,是专业精神的体现。
8、了解自己。要了解你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成功的人会将他们的优势最大化,将劣势最小化。
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年轻人成长过程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只有经过很长时间的彷徨,或者到研究生生涯快结束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关系,重要的是:你不能停止思考自己,要常常问问自己的内心。
9、选择一位导师。你的导师就像你的配偶:选择在科学和做人方面都让你尊敬的导师。学院就像你的姻亲家庭:选择一个科研水平高并且能够给你挑战的。
这里的“做人(as a person)”,不能仅仅的理解为传统中国文化所约束的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更应该理解是一种正直、坚持真理和开放自由的精神。研究生期间所在单位(如学院)的研究水平和工作氛围,对研究生生涯也有很大影响。另外,在决定读研究生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导师和良好氛围的小集体(研究组、学院),比选择一所大学更重要(除非这所大学或研究所整体传统和氛围很好)。
10、开始接触科研。研究生不要像大学生一样学习课程。大学接受的是知识面的教育,读研究生是为了获得一张工作通行证(或博士学位)。
医学研究生读研期间该怎么提升自己?
1.学术能力:多读专业书籍,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积极参与实验室的研究项目,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
2.英语能力:医学研究生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因此提升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阅读英文原著、看英文电影、参加英语角等方式提升英语水平。
3.临床能力:医学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临床实践,通过实习、观摩手术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
4.沟通能力:医学研究生需要与导师、同学、病人等多方进行沟通,因此提升沟通能力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5.时间管理能力:医学研究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使用时间管理工具等方式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6.自我学习能力:医学研究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具备自我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阅读自我提升的书籍、参加在线课程等方式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7.团队协作能力:医学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需要与导师、同学等多方合作,因此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参加团队项目、团队活动等方式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研究生要如何提升自己】相关文章:
如何提升自己05-05
如何提升自己的高度05-05
如何提升自己眼界05-05
如何提升自己的软实力05-05
如何提升自己品质意识02-21
专科学历如何提升自己05-05
如何能够提升自己的气质05-05
如何提升自己幽默感05-06
如何提升自己说话能力呢05-06
应该如何借助猎头提升自己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