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有哪些

时间:2024-07-02 18:50:2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客家民俗有哪些

  客家民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民族风情。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客家人以其勤劳智慧,创造并传承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与习俗,接下来就由小编给你介绍客家民俗有哪些,让我们一起走进客家民俗的世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传承,探索那些令人向往的民俗风情吧!

  介绍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据世界客属总会估算,全球的客家人接近一亿人。自秦朝开始迄今的二千多年中,客家人从河洛、中原出发,历经了六次大的迁徙,他们在南迁、融合和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遍布海内外的客家民系。客家人在南迁过程中,结合中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过年过节的生活习俗。

  客家人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在辗转南迁过程中战生荒、求生存、图发达而逐渐形成的文化心理意识的积淀,客家人在生活中十分重视彩头,或称兆头。

  客家人经营的商店、厂场名称,普遍进用昌、隆、兴、利、秦、和、丰、发、盛、茂等字,其寓意可想而知。

  读书求出路,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风尚,许多小学名如启幼、育民、培益、文德、宣明、培英、四育、中兴,文锋等,都包含预祝成才成器的心愿、每年初开学那天,家长都要给读书的孩子吃上芹菜、葱子、蒜子、鸡肉、鸡蛋等,芹莱谐勤奋,葱子谐聪明,蒜子谐会算,鸡谐乖(健康),鸡蛋(又称鸡春)谐春光。

  既然存在求彩头的心理,必然会产生对不吉利的字眼的讳忌。客家人最讳忌的字是病、死和血。遇到疾病说是“人做唔得”、“不爽快”、“有点事贯”或称“不舒服”、“欠安”。因而到医院看病说是“看医生”,把药方称为“单子”、“凉茶”,煎药用的沙煲称为“利市沙煲”。 至于死,更是严格的禁忌,人死了称“走得了”、“过身去了”、“不在了”,老年人去世称“老得了”、“百年归寿了”,向亲戚报死人消息叫“报生”,办丧事称“做白事”。对于血,也是不愿说出口的,猪、牛、鸡、鸭的血都叫“红”或叫“旺祗”,“猪红”、“猪旺祗”,人遇到出鼻血也叫“出鼻旺祗”。 此外,办喜庆也有兴有忌,砌新灶兴豆腐、猪场,谐又富又长;忌鱼丸、肉丸,因为方灶忌“圆”,这个“圆”不是团圆,而是没戏了,做完了,叫圆。结婚兴丸、子,鱼丸、肉丸谐团圆,枣子、莲子谐早生责子,连续生贵子;忌豆腐,因为一块豆腐称一角豆腐,讳忌“各打各”(客家话“角”与“各”同音)。

  客家人在生活上有许多讳忌,如遇到下列场合,他们都会用语言赞扬或恕骂的方式来解决。如家里无故走来狗,他们就说:“好狗来旺家。”就会把狗留下来。家里来猫,他们就说:“衰猫败别家。”就会把它赶走。这就是客家人认为来狗富来猫穷。如果吃饭时打烂盘碗,也说一句:“好事开花。”如遇到喜鹊迎头叫,就说:“朝报钱财、夜报酒肉上台。”踢到脚趾,就说:“一路平安。”这就是客家上生活语言上的习惯。

  倒药渣

  久病不愈,家人趁别人不见,将药渣倒在行人路上,让过路之人踩踏,认为过路之人会把病带走。含有损人利己的意识,这种现象日趋灭迹。

  打喷嚏

  陆川客家人认为打喷嚏也是凶吉、祸福的预兆。“哈——啾”过后,总要自言自语加上一句“大吉利是,百无禁忌”,搞买卖做生意的,还添上“一本万利”,作为好兆头。

  乌鸦、猫头鹰叫

  乌鸦和猫头鹰被认为是不祥之鸟,人们不愿听到它们的叫声。乌鸦一叫,人们就骂“千刀万斩,发你瘟!”。猫头鹰则是勾魂鸟,被贬为“孤鸟”,孤鸟多为夜间叫,叫声传来,人们佯作没有听见,有的忙将窗门关上,一声不哼。

  公鸡对人啼

  公鸡对人啼叫,是不祥之兆。被公鸡对啼者应朝鸡吐一口唾沫:“斩你头!好事报来,丑事报开!”出门时,如逢公鸡对面啼叫,更应止步回屋,不宜外出招祸。

  筷子落地

  不小心把筷子跌落地上,被认为是不吉利,当筷子落地时,老人总是以谐音说:“快乐!快乐!”以避不吉。平时吃饭,小孩掉落筷子,受老人责备,大人掉落筷子,更备受责备。新年,特别是大年初一,如掉筷落地,便认为新的一年有大灾大难。

  现在,不论这些彩头、讳忌管用不管用,其来源是出于客家人淳朴善良的愿望,它与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并无阻碍与冲突。

  客家人节日习俗

  1、春节,俗称“过年”,是客家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在乡下,从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开始做准备,包括大搞卫生、购买新衣裳、节日用品等。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送灶君上天奏事之日,家家户户在灶君神位前烧香、点烛,摆糖饼、茶果恭送,祈望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多说好话,代为本宅祈求赐福。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是廿九日),俗称“除夕”,各家各户贴门神、春联,宰鸡杀鸭,点烛烧香,祭拜天地祖宗,晚上全家人要洗澡,然后穿上新衣服,长辈给晚辈送“压岁钱”,家家户户点长明灯,点至年初三,日夜不熄1。

  2、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七月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客家人的“中元节”、“七月半”大多不是农历七月十五,而是比之早一天的农历七月十四。这一习俗源于南宋末年,元朝军队南下时,客家人为避兵扰,习惯于七月十四这天过鬼节2。

  3、清明节,是二十四节令之一,含有物万已经苏醒之意,也叫踏青节。客家人在清明这一天带着一家儿孙,扛着锄头、带着镰刀,拿着祭品,到自己祖宗的坟墓去,拔掉野草,除去经年积污,撒上白色纸条,摆上五牲麦粿,点上香烛,参拜祖公,以示纪念3。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俗称五月节。客家人除了办些较为丰盛的菜席外,主要特点是每家每户都有包粽仔和炒面3。

【客家民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立夏习俗有哪些06-02

护肤有哪些误区03-02

茶礼仪有哪些03-03

健康的标志有哪些03-04

大寒的习俗有哪些03-06

甲醛的危害有哪些03-03

abcc的词语有哪些03-04

沟通的技巧有哪些12-19

常见的蔬菜有哪些03-10

客厅的风格有哪些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