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应用探究
一、比较阅读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语文学科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在初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但与听说读写有关,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读音、字词和标点等知识,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枯燥无味,不愿意上语文课。特别是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因为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更使学生感到乏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应用比较阅读法可以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利用“比较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利用学生不断出现的头脑风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过去长时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师经常进行逐条逐句的分析,将文章进行层层分解,与当前要求的触类旁通相去甚远。而应用比较阅读法,可以在掌握一篇的基础上学习多篇,达到系统化学习的目的。再有,比较阅读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能力,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系统化,进行复习时,这些学生提取信息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3.提高学生鉴赏力
在鉴别一部文学作品时要深入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艺术手法、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等,同时进行合理的抽象和概括。这一过程不但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储备有关,而且还与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比较有关。有了比较才能有鉴别。利用比较才能分辨出文学作品的优劣,只有明确了文学作品的优劣,学生才能有正确的高尚品位。
二、应用方法
1.选择同一题材,比较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
作家在描写相同题材的作品时也会因为自己的个人经历不同与思想认识不同,而出现在作品的立意、选材、情感等方面较大不同。如学生在研究关于秋天的作品时,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如果让学生直接从文章本身来体会其中隐含的意义,学生就会不知怎样表达,如果让学生拿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郁达夫那种描写悲凉情景和略带哀愁、压抑之情的秋就会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来,对比之后,在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中各种没有生命的客观事物被作者加上了各种主观感情,在读文章时,要想真正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感受到作家内心隐藏更深的情感表达,就要学会通过事物的表象去体会。
2.选择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了解其作风格
我们通过对一个作家各个创作阶段作品的对比,也能够看出写作技巧,思想观念还有作品风格的`发展过程,更能了解作家曲折的心里变化过程,就能对他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就像在我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他一生中留下了很多流传至今的小说和杂文,从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角度的鲁迅先生。这片我们熟知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更体现了他对儿时生活的留恋。而《藤野先生》表现出的是作者对老师藤野先生的尊敬与思念,深刻体现了对饱经风霜的祖国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
3.选择同一作品的内容,比较其作品的不同思想和内涵
在对同一篇文章进行阅读时也可以运用比较阅读法,就像莫泊桑的《项链》一文,就有很多地方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文章一开始就是对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穷困的现实生活和她梦想的奢侈生活来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体现了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崇拜奢侈,羡慕虚荣的时代特点,文中还对马蒂尔德借项链以前还有还清债务后的的思想和生活言语比较,让读者更加明显地体会到主人公的生活和她性格产生的反差,马蒂尔德爱慕虚荣,而且单纯诚实,崇拜奢侈的生活又能吃苦。在对比之后大家就能对文章和其中所描写的人物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4.选择同一体裁的作品,学习其写作方法及技巧
我们可以针对文章的共同点来对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观察一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同时体会文体特点,也可以找到它们的不同点,对它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阅读文章的时候最好能做到游刃有余。就如同写作议论文一样,它的基本特点是要有论点、论据还有论证。但是各种论文的写作方法却又大不相同。有些是采用随心所欲的写法,由事件到道理,由事实到语言,都有一定的立意;有的先破后立,有实际具体的实例来作为论据充分证明了论点;还有的按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它能把课内课外,新知和旧知联系到一起,使学生不管是阅读还是知识面都得到了真正拓展,使他们学会了在阅读比较时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