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本是虚假报道民间传说

时间:2024-06-06 20:49:2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霸王别姬本是虚假报道民间传说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这样4个与霸王别姬有关的场景: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突围、乌江自刎。

  这些史料表面上看起来跟我们所熟知的霸王别姬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分别。但是,有一个细节,却被司马迁成功地隐藏了,同时也被后人们视而不见达2000多年之久。

  项羽弃军而逃

  在场景一和场景二中,项羽身在楚军垓下大营,虽说“兵少”,但也只是相对汉军的重兵而言。《史记·高祖本纪》中说垓下之战时”项羽之卒可十万”,虽然经过此前与汉军的拼死搏杀会有所损失,但到被围时为止,汉军还没有对楚军构成歼灭性打击,因此守卫在垓下大营的楚军至少还有数万,否则汉军也不用唱什么楚歌了,直接大军一拥而上灭了项羽即可。而且后来知道项羽率800骑出逃后,汉军只派了5000骑去追,若不是垓下大营中还有大量楚军,刘邦是不会如此不把项羽放在心上,让几十万大军在营中睡大觉的。

  然而,到了场景三和场景四,项羽“直夜溃围南出”时,身边却只带了“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那么,其他在垓下大营的几万楚军到哪里去了呢?只有一个解释──他们被项羽抛弃了。就在司马迁浓墨重彩、绘声绘色地描绘项羽和他那几百亲信如何在汉军重围之中杀入杀出,“汉军皆披靡……人马俱惊”的时候,对于这几万楚军被统帅遗弃后的遭遇,却耐人寻味地缄口不语,只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说整场垓下战役中,汉军“斩首八万”。考虑到楚军一共也就是10万人,可以说基本上全军覆没,除了个别侥幸逃走和数千至万余人被俘之外,其他都血洒疆场了。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极高的战斗意志,在主帅弃军而逃、被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围攻的情况下,败军一方是很少有如此之高的死亡比例的。

  项羽自刎谢罪

  与英勇的楚军官兵成鲜明对照的,则是表现得如此怯懦的项羽。要知道,在垓下大营中的项羽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手下还有数万精锐之师,江东还有广阔的天地,汉军的围困看起来也不太严密(否则不会直到天亮才发现项羽突围),他是完全可以率军突围,再谋求卷土重来的。曾经一度英勇无敌的项羽为什么在垓下表现如此不堪,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项羽一生纵横疆场、所向无敌,虽然楚军在其他战场上吃了许多败仗,但项羽自己统帅的部队还从未大败过,因此他也从来没有过经受挫败的经验。然而,在垓下他平生第一次兵败被围,这对他肯定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再加上四面楚歌和与虞姬离别的刺激,当众“大惊”和“泣”的项羽很可能已经陷入精神崩溃的境地(否则作为一军主帅,他是绝不应该当众有这样的行为的),一曲《垓下歌》充分反映出了他绝望的内心世界。一向偏爱感情用事的西楚霸王,终于完全丧失了理智和勇气,做出了弃军而逃的决定。而项羽最终“不肯过江东”的决定,反映出项羽开始为自己的卑劣行为感到悔恨,他所说的无颜以对江东父老的话,其实很可能就是针对自己弃军而逃的这一行径而言。分析到这里,霸王别姬的真相已经很清楚了,简而言之,就是一场项羽在战事不力的压力下、在汉军心理攻势面前,精神崩溃,弃军而逃,最终自刎谢罪的丑剧。

  司马迁抬高项羽贬低刘邦

  然而,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生花妙笔之下,通过突出局部(别姬、突围、自刎)、无视整体(弃军而逃的性质、剩余楚军的命运)的方式,竟把一场丑剧装裱成了一曲壮丽的英雄史诗,以无韵之离骚为载体,深深铭刻进了中华文化之中。当然,司马迁这样写是有他个人原因的。史学界许多人认为司马迁因为受到汉武帝的冤屈,而在史记中特意抬高项羽、贬低刘邦,霸王别姬的这一幕可能也就是因此而产生的。然而,太史公的一介个人恩怨,却造就了这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懦夫成了英雄,真正的英雄却被遗忘,那八万抛头颅洒热血的楚军将士地下有知,情何以堪啊!

【霸王别姬本是虚假报道民间传说】相关文章:

民间传说作文10-10

民间传说的故事08-09

民间传说故事03-11

霸王别姬作文01-10

培训报道03-13

关于月亮民间传说03-25

贵妃石民间传说02-06

天龙甲民间传说07-04

疯郎中传奇的民间传说07-05

黄金消失之谜民间传说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