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零距离导写的命题作文
夏云陶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具有多种呈现形态。从有距离到零距离,观念、态度、信心、追求、行动、得失等都会融入其中。
请以“零距离”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这个作文题很难写,说它难写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概念难以鉴定。什么是“零距离”?从物理角度讲,可以指事物产生摩擦:从时空角度讲,可以指跨越国界、情趣相投;从人与自我的关系来看,可以指自我反省、自我超越;从社会角度讲,可以指国与国之间缩小差距、没有贫富、人人平等,社会和谐。取角其实是无穷无尽的,但最终都离不开精神、意识、认知层面的思考。题目中的“零”字又显得那么极端,要把概念阐述得令人心服,要使所举之例贴切无误,都不是容易的事。不少学生在这一环节上就已经败下阵来,某些同学对题目的含义一知半解便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态度,没做解说,只是大谈作用与影响。须知概念的确立往往得以一定范畴或领域为限制,失去限制而生的理解易使作文零散不堪。
二是扣紧题面难。不少学生会写实现梦想、到达梦想与现实的零距离,这当然可以,题目中简单的导语列出了很多对立性的词语,如“得失”;这些词语中的对立的两个语素就可以因为我们的认识而形成零距离的关系。古人就有“一死生”的说法;“得即是失,失即是得”的说法对很多学生来说也不难举证阐述。难就难在一不小心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作文不像在写“零距离”,倒像在写“成功”“梦想”“得失”……谁是主,谁是次,得根据题目的需要谨慎把握。
有了以上两点认识,写成哪种文体,撷取什么素材都是可以通过自圆其说的方式完成的。精神、意识、认知既然可以达成“零距离”,自然可以使作文也圆通合理。这个题目难写,但更能因此看出学生的思考力、思辨力,下面就是一些有思想的好作文。
佳作示例
零距离
浙江省湖州中学 黄闻阳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海角天涯,不是日月星辰,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告白,充分体现了距离的多变性。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物化的距离体现在物体的相对位置,这是客观固定或恒久不变的,如日地距离;心灵或精神上的距离则是一种形而上化的可以用主观尺度衡量的相对长度,如人与人能力、思想境界的距离。零距离是一种极端状态,物体的零距离接近会使作用力极大化,而人与人零距离则会带来主观意识的交融。
我认为,零距离是一种不可实现的极端状态,而追求零距离的过程才是充满意义的。物化距离的改变具有机械性与不可变性,因而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形而上化的距离。
追求零距离是一种态度。曾经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说:“我感觉探索科学就像在和一位羞赧而美丽的少女谈恋爱,我们的心那么近,我们一直很热络。”科学家追求与科学的零距离接触,并热爱这一探索之旅,这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实则在为人处世中,若感到对他人的陌生或对事物的厌烦,那一定是因为彼此的距离太远了,以至于无法产生足够的引力。若能有一颗热络的心,努力去拉近两者的距离,那么即使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也能发现每一天不同的精彩。
追求零距离是一种观念。《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有这样一幕:地震后柯景腾问电话那头的沈佳宜是否相信平行时空,而后两人同时仰望夜空。我相信,两个彼此熟知且信任的人,在平行时空中一定接近于零距离。因为他们曾同甘共苦,携手走过坎坷,共享过快乐,他们拥有共同的观念——彼此一直都住在对方心里。我们对待亲友、爱人时都应以全接触的观念去付出爱与信任。
追求零距离是一个充满得失的过程。(高考作文 )古希腊的一位哲人曾说:“一个人放弃越多,他便拥有越多。”追求某一方面零距离的同时必然会造成另一方面的疏远与陌生,且钻之弥坚,疏之愈远。因而只有在明白自己真正所需所求的东西后再采取行动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此亦为与自己达到零距离的过程。或许很多人会疑惑:自已与自己难道还存在距离吗?这或许是一个哲学悖论,但我认为亦存在距离。而成长则是一个追求真我,靠近自我的过程。只有当我们平衡得失后,才算是达到了成熟。
当我们用心去感知周围的人与事物,当我们认真地审视自己,当我们努力地追求零距离,我们便会收获真情、成长与成功。
点评
首段引入有趣味性,解说很精准,想法很深刻。刚开始就给人高屋建瓴的感觉。几个分论点切近现实,眼界高,每一点下有理有据,这般展开阐述的能力令人震惊。最终以认识零距离对成长的意义为收尾,引人共鸣!极好之文!
零距离
浙江省湖州中学 李骋怀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距离是一种不以我们的意志而改变的客观存在。而且距离无处不在,并且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物与物之间是有距离的,即便是原子核中结合得很紧密的质子与中子也还是有距离的,以此来维持体系的稳定。人与人之间也是有距离的,就像再亲近的家人之间也还是有距离的,以此来实现每个人作为个体的独立存在。
但有时,我们会使用“零距离”这个看似在客观上无法成立的词语。其实很简单,在人们的相识交往过程中,若是彼此达到了心灵上的高度默契,则不妨看作是心灵之间的零距离。
春秋时,鲍叔牙与管仲为好友。管仲曾辅佐齐国公子纠与鲍叔牙辅佐的齐国公子小白争夺皇位。当公子小白最终成功登上皇位,想杀死管仲时,鲍叔牙却主动提出让管仲接替自己成为宰相。
这不仅仅是鲍叔牙显示自己雅量的刻意所为,而是基于他对自己这位多年好友的认识之深。他知管仲有辅佐君王成就霸业之才华,他知管仲内心有觅得明君,一展宏图之渴望,他知自己的这个朋友在执著地追求什么耐心地等待什么。事实证明鲍叔牙是正确的,既成就了齐桓公这位春秋霸主,也成就了管鲍之交的佳话。
李商隐诗言:“心有灵犀一点通。”正如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所表明的,这种人与人心灵上的“零距离”建立在两人性情、志趣、学识、修养的相投合的基础之上。
当我们想与某人成为知己,当我们想与某人比肩,以求缩小彼此心灵间的距离时,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拿自己与那个人进行比较,进而首先看到一些显而易见的差距,此时我们就会无意中追求他或她那样的优秀。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追求会一步步缩短我们彼此学识、修养等方面的明显的距离。
有些距离与生俱来,难以改变:有人出生豪门,有人出身贫寒;有人家底雄厚,有人家徒四壁。但有些距离可以缩小以至达到所谓的“零距离”。
寒门子弟可以发奋学习,达到和富家子弟一样的学识也未必是什么难事;粗野之人亦可以严于律己,练就与绅士淑女一样的风度礼仪。从有距离到零距离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于观念,我们在缩小与优秀者距离的同时提升着自我;于态度,我们在缩小与优秀者距离的同时磨砺着意志,诠释着坚持;于信心,我们坚信曾经的有距离终将有一日变为零距离,在缩小与优秀者的距离的同时,成就了自我的优秀。
所有内心深处的默契,即心灵的“零距离”都离不开学识,涵养,志趣的“零距离”。身份,地位可以有距离,但心中的理念与修养不同,则很难求得心灵上相同的律动与共鸣。
有时候,有距离与零距离在永恒中转化,一些距离消失了,视野中就会出现新的距离,因而追求也就永无止境。
我们在追求中从有距离到零距离,我们在零距离处求得心灵的默契,又在未来寻找着新的距离。
点评
作者从现实谈起,直视客观;谈“零距离”观念产生的背景;概念成立的背景一明确下来,举例,雅趣十足地阐发了达成“零距离”需具备的各种心灵角度,分述点与例子紧衔;由缩小心灵差距引发到可达成修为,成就的零距离,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积极意义。从心灵融合到修为平等的过程
显示了追求“零距离”更为现实的意义;文末又强调了两种追求相辅相成,促人无尽发展的认识。思维饱满,是篇好作文。
零距离
浙江省湖州中学 沈 馨
银河系的两端,距离90万光年;我和高考,距离70天;我的上下睫毛,距离1.5厘米;我和我的父母,距离两个小时的车程……(导入新颖,引人入胜。)
距离,无所不在。它可以存在于时间、空间,甚至思想。我们希望可以拉近距离,以便看得更清楚,交往得更频繁,爱得更浓烈,以至“零距离”。而真正的零距离并不存在。我们可以用望远镜看到万米之外的蚂蚁,却看不到紧贴眼睑的睫毛,这便成了另一种距离。若使两个物体真的零距离,那两者也就合二为一,也无所谓“距离”。夫妻尚有同床异梦,何必苦苦执著于不可能的距离?但我们可以追求的,便是无限接近于零,即“相对零距离”。(这段综述是理科高手的水平体现。)而这个名词,已成为热点,印入每个人的脑海中。
“相对零距离”是科技发展带来的胜利果实。显微镜让我们看到水中那渺小却灵动的生命,与生物进入零距离的接触。卫星转播让我们看到了叙利亚、利比亚恐怖的政治形势,现场进行零距离观察。手机让我们听到了千里之外恋人的声音,让爱可以零距离交融……不得不惊叹于科学的伟大力量,为我们带来如此之多的“零距离”。(现实中的“零距离”是科技发展的产物;这个分论点是极聪明的人才能清晰生动地表述的。)
“相对零距离”的产生更是因为人性的善良与觉醒。地震旱灾之后,那一张张绝望的脸,令我们泪如雨下。“心连心,情系情,共抗灾!”没有比这更好的标语了。正是因为心的零距离,才有那一幕幕感人的捐助画面,一位位伟大的志愿者,一次次爱心的接力。不得不惊叹于人性的善良、品格的伟大,创造这样令人动容的零距离。
(科技背后是真情,上下观点均在谈成因,但分明构成了递进关系,表述真有力!)
“相对零距离”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政府的阳光平台,让百姓参与政治,与权力零距离。而人们在网上的发言、质问,表达了人们与政府零距离的渴望。这不仅仅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它更反映出了人们三千年积留下的观念正在慢慢改变,这是社会发展、进入文明的先决条件。(开始谈作用,社会意义,有积极的心态和社会责任感。)
可人们不禁要问:“零距离真的如此美好吗?”而现实禁得起这样的质问吗?“最新消息:著名女星杨某昨晚与富二代于某大酒店共进烛光晚餐。”“《男人装》戚薇裸背封面,与读者零距离互动”……这样的零距离是我们需要的吗?无论事实如何,这些重要吗?随意窥探他人隐私,甚至杜撰、造谣,是所谓21世纪新人该做的事吗?明星多担忧子女的正常生活原来并非“炒作”。所以,我们一直追求的“相对零距离”,应符合法律、符合道德,是我们所需要的“零距离”。(从社会的错误现象对“零距离”的作用进行一分为二的思考,从而确认“相对零距离”这一说法的科学性。)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毋需畏惧,更不可轻视。只是在我们追求“零距离”的道路上,更需多加小心。“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以心换心”之前,是否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谁都不想自己的银行卡与骗子“零距离”。而我们是否更应该保持诚信的本质?若举世皆浊,既而鼓其泥而扬其波,难道你要妥协于你所鄙夷的东西?(直面现实,提出正确的做法,名句配合用得不落言筌。)
“相对零距离”,是一种成果,是一种考验,更是对心灵的追问。掌握好“相对”,是我们该做且必须做的事。(结论斩钉截铁。)
点评
这样的鉴定概念,这样的深入思考,每一步都像与人辩论般设计得缜密而无懈可击,高考时写到这般程度,作文岂止50分
【零距离导写的命题作文】相关文章:
我与爬山虎再见时半命题作文导写02-29
零距离作文07-29
零距离作文(优选)08-29
零距离作文[优秀]05-07
零距离作文锦集(13篇)05-08
《论语》导学案03-14
《草》导学案03-14
《灯笼》导学案12-17
人琴俱亡导学案12-18
《背影》导学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