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该何爱你
有一天坐在班车上,只见一位同事无可奈何地向政教主任诉苦。原来她的班里有一位女生,她父亲几年前因出车祸离开了人世,该生天天找她,要她安慰她,这位老师认为该生头脑有病,建议该生休学。休学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意味着毁了她一生的前途。我当时否定了这一做法,以我亲身的经验帮助她解决。
这让我想起了刚毕业的学生小云。我刚接班主任工作时,小云就找到我讲了她的家庭背景。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已去世,为了把她养大成人,母亲又为她找了一个继父,继父有一个女儿,就这样组成了一个新家。继父的女儿比她小两岁,但不干活,天天好吃懒做,因而家里时时战火不断。她天天找我问我她该怎么办。
我告诉她:你快成年了,以后的路靠你自己走,你不能也没有必要一直生活在家庭悲剧的阴影中,况且那是大人的事,你想关心他们你也无能为力,现在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你现在的职责是把书读好,考一个好大学,到时找一个好工作,再好好回报母亲,这是对你母亲最好的报答。我经常把她带回家来改善生活,还给她买衣服。时间一长,我发现我浓浓的爱,没有唤醒她的麻木心灵,学习没一点动力,没一点上进心,天天找我只是为了少一点时间学习。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把对她的爱稍稍隐藏了一些。接连几天她要么迟到一两分钟,要么仪表不合格,要么上课睡觉,要么不打扫卫生等等,反正给我惹一点小事。事小批评她吧,又怕伤她的自尊。我没有指责她,只要求她对自己严格一点。但出乎意料,有一天年级组长悄悄告诉我,说我班出大事了,我当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说有学生向校长反映情况,校长正在调查,我有点莫名的惊诧,除沉默外,还是沉默。
没过多久,被叫去调查的学生气冲冲地找我:“老师,小云,诬陷你,她写信给校长,说你不配当班主任,班里什么都不闻不问,能力差。我们对这种小人应给她一点颜色看看,好好收拾这个班里的败类。”我当做没事一样,叫学生不要声张此事,我也像往常一样工作。下午放学后,小云一直跟在我身后,而且是声泪俱下,泣不成声:“老师,你原谅我吧,我错了,我这样做,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让校长批评你,你会批评我,你怎么不说我?”我接着问她做了什么大事,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她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而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于这件事,我没有作任何处罚,只是说知道就行了,老师会原谅你,希望步入社会后不要撒小聪明,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她比较平稳的度过了高中生活。
面对这位吃硬不吃软的学生,我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下面分析原因,以供同行参考:
第一个原因是不知感恩。他们认为老师父母及关心他的人,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就像他习惯了阳光和空气一样,必须时时处处洋溢在他的身边。以至他根本没有考虑假如没有我们的帮助他该怎么办,当一切变为一种习惯,他早已忘记了如何感恩。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庭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陷。其次,情感暗示过多。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失去了辨别好坏的能力。
第二个原因是缺少自立,依赖性强。在不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那么,教师对这些孩子犯错误该怎么办。
第一,实行宽容政策。宽容决不是说对孩子的缺点或失误放纵不管或听之任之,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注意其教育的艺术。他要求对孩子该严则严,该宽则尽量宽,目的在于给犯了过错或有了失误的孩子改正的机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尽快努力加以改正。然而,如何把握宽容的艺术呢?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态度上要宽容。千万不能
对孩子生硬、粗暴,应冷静地帮助孩子分析原因,使孩子更好地接受批评教育。二是时间上要宽容。孩子有了过错或做了不应该做的事,不必马上就让孩子承认并加以处理,要给孩子留有思考的时间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三是处理上要宽容。孩子只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危害性,并有决心改正,也拿出了行动,就不要批评了。
第二,要使这些学生走上正轨,不能从他的问题入手,而应挖掘其闪光点和潜在动力,要对他们倾注满腔的爱心。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我们也常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真正地关注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用心与他们交流,才能充分激发他们内心前进的动力,逐步克服自身的弱点与不足,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第三,对待学生,首要的基础是了解他们。古今中外许多的教育家都有共同的认识:苏霍母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的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从各个方面去教育一个人,那么,他就应当从各个方面了解这个人,看他在实际上究竟是怎样的人,了解他的一切优点,他平常的一切琐细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的精神要求等等。”《学记》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应辨证的看待,有些学生并不是天生就差,他们之所以出现问题,都有各自的原因。比如,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心理等等。下功夫了解症结所在、事半功倍。
我们常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待问题学生,我们尤其要付出真心、爱心、恒心,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与同龄人一样健康而快乐地成长!